“一竹三笋”是以留养大径竹为基础,在毛竹生长过程中,重点培育不同季节产生的三种笋(即冬笋、春笋、鞭笋,概括性称为“三笋”)为目的一种经营模式,其中冬笋是指毛竹地下鞭芽在冬季发育膨大生长未出土的竹笋;春笋是指毛竹地下鞭芽在春季发育膨大生长已出土的竹笋;鞭笋是指毛竹地下鞭的先端部分向前生长,在夏季长出的幼嫩鞭梢。以培育“三笋”为主、生产“竹材”为辅的“一竹三笋”经营模式,能显著提高竹林经济效益。
1 竹林条件选择
1.1 林地选择
“一竹三笋”经营模式属集约经营模式,因此林地应选择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灌条件良好,集约经营水平高,劳动力相对充足的毛竹林地。林分选择在竹林林相良好,立竹度平均150株/666.7m2~220株/666.7m2,平均胸径大于8 cm的竹林,可以保留少量的阔叶树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1.2 立地选择
“一竹三笋”经营模式立地条件选择是关键,因此应选择土壤深厚、肥力好、海拔600 m以下的立地条件。土层深度要求平均达50 cm以上,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黄棕壤、黄红壤,pH值4.6~6.5,坡度小于20 °。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海拔超过600 m以上,毛竹的发笋率较低,土层厚度低于25 cm不利于发笋(易干旱),竹笋产量低、大径阶竹少。
2 竹林结构调整
2.1 立竹密度和年龄结构
不同的经营模式下,母竹发挥的作用不同。培育“竹材”为主的经营模式下,处于发笋旺盛期和养笋期时的大量母竹被采伐,造成了林分产笋量下降;“一竹三笋”的经营模式下,需留取一定数量和年龄结构的毛竹,为孕育“三笋”创造条件。
合理的林分结构是竹林充分利用光、水、 肥、气,达到高产稳产的基础。竹林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合理留笋养竹和采伐来实现,即结合竹材采伐,砍去3度以上的老竹,清除弱小竹、风倒竹、雪压竹和病虫害竹等,1度~3度竹比例为4:4:2,保留立竹密度150 株/666.7m2~180株/666.7m2,分布均匀。
2.2 留笋养竹
2.2.1 留养原则
留养的原则为留壮、留匀和留空,即留养的目标笋应当是粗壮笋,留养后的竹林内的竹笋分布要均匀,竹林空地里要早留、多留笋。冬笋全挖,春笋及时挖,除选留长竹笋外,其余的竹笋应及时全部挖除。
2.2.2 定时留笋
春笋大年时,在出笋高峰后期的一周内选留健壮春笋长竹。
2.2.3 定点留笋
留养笋在林分中要均匀分布,翌年拟采伐的母竹周边的春笋、有垂直阳光照射的空白地方春笋应当保留。
2.2.4 定量留笋
留养胸径9 cm以上的笋60 株/666.7m2 ~ 80 株/666.7m2。
2.2.5 号竹
为了确定各度竹的合理留养比例,需要对各年新竹进行号竹,秋季用墨汁号新竹,标注年份及胸径,后期根据确定的留养比例进行合理采伐。
2.2.6 合理采伐
大小年竹林在春笋大年的初夏少量采伐,11月至次年4月正常采伐,小年则不采伐;花年竹林在冬季或夏季砍伐。严禁在竹林生长活动旺盛的6月~ 8月砍竹。实行限量采伐,采伐数不超过新竹留养数,在保证有一定的立竹前提下,确定采伐数量,不可过度采伐。4度以上的老竹全部采伐,4度竹根据竹林定向培育目标不同确定采伐数量,风倒竹、病虫竹的砍伐不受年龄限制,及时砍去。
3 竹林抚育管理
3.1 垦复
一般在梅雨季节,结合采挖鞭笋,对竹林进行垦复,此时有利于竹鞭更新和恢复;15 °以下坡度全垦,15 °~20 °坡度带状垦复,垦复深度约30 cm;挖除树篼、竹篼,除去土壤中石块和老旧残竹鞭;未垦复年度每年6月和9月除草、松土各一次。提倡带状垦复,即每年垦一带、留一带。留带和垦带1.5 m~2 m,垦复深20 m~25 cm,分2 ~3年完成全垦。
3.2 施肥
“小年换叶四五月,开沟施肥最关键。八九月发笋芽,撒施追肥浅锄山”。根据土壤肥力,以施复合肥为主,提倡多施有机肥。根据施肥时间分为发鞭长竹肥,笋芽分化肥和孕笋肥。长竹肥,即第一次施肥,春笋小年竹林基本换叶后,幼叶长至5 cm左右开始施专用复合肥约80 kg/666.7m2,施农家肥约1000 kg/666.7m2;孕笋肥,即第二次施肥,7月~8月结合竹林垦复施专用复合肥约40 kg/666.7m2;孕笋肥,即第三次施肥,11月结合采挖冬笋施约50 kg/666.7m2专用复合肥。
施肥方法:撒施,在垦复之前,撒施肥料,通过垦复翻埋;沟施,沿水平等高线挖沟,沟深和宽达到15 cm~25 cm,施肥后及时覆土;穴施,采取依山势开鱼鳞坑,深度15 cm~20 cm,长宽各25 cm,坑间距3 m。
3.3 水分管理
“有笋无笋在水,笋大笋小看肥”,“竹怕秋冬旱,出笋少一半”。根据毛竹的生物学规律,每年的8月~11月是孕笋季节,不可缺水。8月~9月,如遇干旱会造成笋芽不发芽或笋芽干枯。在竹笋生长期长期缺水,会使竹笋出土缓慢,个体变小,退笋数量增加。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 %时,可通过建蓄水池,采取自流灌溉、喷灌或滴灌等措施进行浇灌,水源以山地自然水源为主,抽水为辅。
3.4 钩梢
新竹当年立冬前后进行钩梢,竹桠半木质化状态,保留15 ~ 18盘枝,用专用刀具截去竹梢。新竹钩梢,一是可以防止雪灾,二是有利于毛竹积累养分,三是可以获得大量的竹梢作为商品出售。根据生产经验,每个熟练工每天可钩梢300根左右,每个竹梢可出售2元人民币,所以新竹钩梢可以带来一笔可观的经济收益。
4 “一竹三笋”的采收
4.1 竹材采收
“新竹开枝砍老竹,增强光照好发育”。竹材采伐采用平伐法或带半篼采伐,采伐后即打通伐篼节隔并施肥;砍伐季节,大小年明显的竹林,一般以春笋大年新竹抽枝展叶的立秋至冬至(8月~12月)为佳,以利于增强光照,促进新竹增长,花年毛竹林秋冬季采伐;采伐强度应不高于新竹留养量。采伐后,将竹桠、竹梢、竹材分类归集。
4.2 “三笋”采收
4.2.1 冬笋采挖
每666.7m2正常立竹度的竹园,竹鞭上有1万~3万个隐芽,理论上,条件适宜时,都可发育成冬笋,试验结果表明大量采挖冬笋不影响翌年春笋产量。冬笋在竹鞭上的分布有规律可循,以打洞挖为主,即找隙裂挖冬笋。冬笋大年,立春前,挖冬笋,不损伤鞭芽、笋芽,挖出二级以上目标笋后及时覆土,每隔7天左右挖一次。同一竹鞭相邻位置挖大留小,对未达标笋及时覆土并做出标记,达目标后再挖。挖掘冬笋,切忌大块翻土以防损伤竹鞭。
4.2.2 春笋采挖
春笋大年,立春后,当春笋出土后开始挖笋或留养,出笋初期早挖,盛期选留,后期全挖。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作为鲜食时,应挖泥下笋;加工清汁笋,应出土5 cm~10 cm挖掘;笋干加工,应在出土15 cm~25 cm进挖掘。挖掘后施肥覆土。
4.2.3 鞭笋采挖
春笋小年的5月~10月为竹鞭生长旺盛期,7月~8月以挖鞭笋为主,可按60 %采挖鞭笋,大暑后露出地面的鞭笋全部采挖,至9月初结束。6月~7月挖鞭笋与埋鞭相结合,挖掘时避免伤竹鞭。挖鞭笋既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又可以多发岔鞭,增加有效鞭段,提高发笋数量。
5 病虫害防治
提倡综合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毛竹病害主要是基腐病、丛枝病等,虫害有竹笋夜蛾、一字竹笋象、竹螟、黄脊竹蝗、竹毒蛾、竹瘿小蜂等,应及早防治,以生物、物理和营林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禁用毒性强、高残留农药,达到生态、环保、安全的目标。
撰 稿 李源(霍山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上线日期 2022年6月2日
相关知识
刚竹、淡竹、箬竹、紫竹、慈孝竹、金镶玉竹、毛竹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
笋用竹新品种花绿竹的选育及特性
楠竹栽培管理技术
(竹种类)花毛竹
毛竹的生长周期及相关知识(从幼苗到成熟)
安吉:一棵毛竹的碳汇之路
【植物界全系列】竹亚科—青篱竹总族:刚竹
毛竹商品林高效栽培技术效益评价
竹笔顺怎么写,竹的笔顺笔画顺序
网址: 毛竹“一竹三笋”经营管理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46252.html
上一篇: 冬笋是没长大的春笋,但春笋不一定 |
下一篇: 关于竹笋的歇后语80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