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生物最基本特征(精选5篇)

生物最基本特征(精选5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最基本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最基本特征

生物最基本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备考 复习策略

备考虽没有"捷径",但如果复习方法科学、策略优化、思路清晰,则效率一定会倍增,同时大幅度增分才有保障。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应用何种方法进行复习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提升。

1.抓重点

高中生物课本,全书分五部分。第一章讲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阐述原生质的化学成份和性质,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繁殖等基础知识,说明原生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基础,是学习以下各章的基础。第二章讲生命的基本特征。从细胞水平出发,就生命的基本特征进行阐述,以认识生命的本质。从全书来分析,重要的基础知识集中于第一、二章,特别是第二章: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应围绕新陈代谢这一中心内容进行全面复习。

2.注意基础知识

生物复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如复习到细胞分裂,可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复习。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高、深、尖问题上。例如,在遗传的三大基本规律中,多数考生对基因的分离规律感到比较易理解,而对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感到为难。因而,有些考生只对分离规律满足于一知半解,就把精力集中于基因连锁和互换规律上,这就事倍功半了。基因分离规律看似简单,但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只有真正地学懂、学会这一规律,才有可能了解和认识其它两大基本规律。在全书中。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因此,注意复习基础知识是关键。

3.弄懂基本概念

所谓弄懂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地掌握基本概念。怎样才能很好地理解基本概念呢?第一,可采用比较法。例如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所谓需氧呼吸是生物体必须从大气中吸取游离的氧气,氧化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用于制造生物能ATP;厌氧呼吸则是生物体不需从空气中吸取游离氧,而是依靠细胞的有机物分解产生能量来制造ATP。弄懂这两个概念,除了解需氧和不需氧的区别外,还要找出由于需氧和不需氧而连成的不同,同时由于都属于异化作用,还需找出其共同点,进行比较。这样,就可帮助理解,加深记忆。第二,采用图式法。即把概念或问题,画成图式帮助理解记忆。如光合作用,简单地说,就是叶绿素吸收太阳的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葡萄糖,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葡萄糖里。这一过程可用方程式表示:

光能

6CO2+12H2O-C6H2O2+6H2O+6O2。把这一方程式和光

叶绿素合作用概念联系起来,既能帮助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记忆,又能根据化学课所学到的化学平衡原理,找出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又如有丝分裂分裂期的前,中、后,末期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可根据各期的要领,自己画成简图,这样脑子里印上自己设计的图,记忆就深刻了。

4.答题耍根据题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生物最基本特征范文第2篇

一、巧用比喻化疑难

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二、妙用诗词添兴趣

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再如讲到生物的保护色时,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三、口诀谐音助记忆

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铜棚新炉贴馍馍”(铜硼锌氯铁钼猛)。有丝分裂时期特点记成“间期复制、前期三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原核生物记成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线(放线菌)蓝(蓝藻)子。

四、展开联想的翅膀

如:光反应式ADP+PiATP若能科学利用意义更大。如果我们能制造模拟绿叶的绿色衣服穿在我们身上,通过特殊的导管把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ATP运到我们的体内,那么,我们一个月只需要吃几顿饭就足以维持我们身体生长的需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让绿色衣服来尽情制造,非洲难民再也不必为粮食太少而发愁,人类从此再也没有粮食危机了。

五、综合复习用比较

课本中有2个“基本”、 3个“基础”、4种能源极易混淆,如何区分它们呢?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加以比较,学生一目了然。2个基本: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3个基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4种能源:主要能源-糖类,储备能源-脂肪,直接能源-ATP,最终能源-光能。

六、趣闻轶事引主题

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七、理论知识实际化

讲无氧呼吸时,我从长跑、做泡菜等方面发挥:长跑后为什么总感到腰酸背痛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腰酸背疼;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

八、重点知识实验化

有识之士都认为: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有动手实验就不用实物。让学生多动手、多做实验其意义远比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本身要好得多。亲自动手实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新问题。若教师认为原理很简单,没有必要做实验,则错过了教育学生的极好机会。长期下去,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九、教育学生幽默化

生物最基本特征范文第3篇

一、确立生物学科的基本观点

生物科学中,有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学好生物学科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每项生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认同、确立这些基本观点。

(一)唯物的观点

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生命起源的物质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生命的物质性——C、H、O、N、S、P等元素组成了核酸、蛋白质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构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命现象的物质性——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一切生命现象、生理过程均可给以物质基础上的解释。

(二)辩证统一的观点

自然界、生命、生命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生物有明显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但一切生命均由非生物界中的普通元素组成,且与非生物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和生物体自身结构的统一性——这些自身结构各有其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但同时又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这是生命科学最基本的观点之一。如: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分别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统一;脊椎动物前肢的结构与其各自特有的功能相统一;鱼的形态结构适于水中生活;家鸽的形态结构适翔生活,等等。生命活动的辩证统一——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遗传与变异,生长与衰老等,正是在这一系列的矛盾、对立中,生命及生命活动才有 了其完美的、和谐的统一。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而生存着的生物均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环境,正是这种既斗争又统一的各种复杂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建立了动态平衡。

(三)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

组成生物的物质、生物体本身、生物界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的。生物的组成物质是动态变化的——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使生物体每时每刻进行着新旧更换。细胞和生物个体是动态、变化的——他们都有一个发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细胞和生物个体的结构与生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等也是动态、变化、发展的。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独特性与求异性、流畅性与变通性、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结合这些特征及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构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落实主导、主体思想,实现课堂教学民主

课堂教学民主是师生共创的,符合“主导、主体”思想,是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间的平等、互助、参与、进步的“精神民主”。它可以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胆地思考、质疑和创新。根据课堂教学民主化思想,生物学科教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其两大主要形式,即直接式和间接式教学,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师的直接指导可以在前,起开路带头作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学习作用;也可以在后,发挥点拨、解惑、答疑作用;教师也可以应用不明示的、非命令式、非结论式、不作详细指导的间接指导:教师可以讲,可以不讲,可以多讲,也可以少讲。这样,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主动思考、质疑:这个生物学概念是否准确、完整,有无例外?这个生物学实验的设计是否科学、有什么干扰因素?该观察结果、生命活动或生理现象如何从本质上作出规律性的解释?等等。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抽引出许多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具有普遍 性意义的有:发散思维法、集中思维法、逆向思维法、侧向思维法、治弱思维法、统摄思维法、组合思维法、辩证思维法等。生物教学中,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途径很多,其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探究、分析、归纳、综合、推断等过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我们可以在新课导入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侧向思维等;可以在解决教材的重、难点问题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等;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治弱思维、集中思维、侧向思维等;可以在学习生命现象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概念内涵进一步丰富及外延进一步拓宽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统摄思维、集中思维、辩证思维等。

生物最基本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字:初中生物 学习兴趣 学生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是开放的课堂,要把课堂外延扩展到社会大舞台,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内授课;是现代的课堂。也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如何让初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初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为课堂互动打好基础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想气氛。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考虑: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出疑问(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使学生清晰地知道一节课内学什么,怎么学,学好了有什么意义,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积极思维。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地理解。

2、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遇到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的问题,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立刻要想知道的欲望,如我们吃的西瓜有些有籽有些无籽为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心理。

3、提出问题,强化学生的注意

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利于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注意力的集中。首先问学生发面都有哪些方法呢?学生能列举出如小苏打法、物理打泡法及酵母菌发酵法等。接着教师提出:什么叫发面呢?引导学生了解发面就是使面中充有气体,加热时气体膨胀,使面松软。再通过复习植物的呼吸作用,引出酵母菌的两种呼吸方式及酵母发面的原理。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能产生酒精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工业上酿酒的方法以及轰动一时的山西假酒案发生的原因及严重后果。通过向学生介绍有关甲醇与乙醇在物理特性方面的关系,教育学生要做品德高尚的人,不做损人利已的事。再通过敞口的广口瓶和盖严的广口瓶中的酵母菌培养液在气味上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二、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时留住学生

1、巧用比喻化疑难

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2、借用诗词,提高兴趣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来赞美自然界的生物。

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适量地运用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古诗词进行教学,不仅会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增长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更可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情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时,导入时教师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学生珍惜美、爱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峙桃花始盛开”来突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用比较法综合复习

课本中有2个“基本”、 3个“基础”、4种能源极易混淆,如何区分它们呢?我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加以比较,学生一目了然。2个基本是: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3个基础是: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4种能源是:主要能源-糖类,储备能源-脂肪,直接能源-ATP,最终能源-光能。

4、利用生活常识,维持学生的注意

讲无氧呼吸时,我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发挥:①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腰酸背疼。②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

5、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可以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和美妙的声音,直观的展现抽象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生活中常见的新闻报道、图片、音像资料等素材都能够用于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可极大的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6、用新闻热点事件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21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138

进入高中学习的阶段,生物学科的内容比起初中的基本知识来说,内容更加困难和抽象,而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都没有被学生所重视,因此对于初中的生物知识学生就极度欠缺,这无疑又给高中的生物教学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如何让高中的学生喜欢上生物课,对学习生物有兴趣呢?

一、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吸引学生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把生物课的起始阶段的第一堂课上好是非常重要的,高中生物的第一堂课是绪论,上好这节绪论课就是成功了一半。例如,我并不是一上课就开始长篇大论地讲解生物知识,而是致力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列举了大量的有关生物的实例,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第一只“克隆羊多利”,2003年的非典流行,随后又是禽流感,现在又出现了“埃博拉病毒”,这些都是和我们的生物学科息息相关的东西,学生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生物科学的神奇和它的现实意义,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的探究欲望。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之所以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是因为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给予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最终造成了教师在课堂上兴高采烈地讲,学生在课堂下各干各的事,教与学根本形不成互动和交流,最终,学生丧失了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尝试了以下几点:

1.自编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在记忆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时,我教给学生记成“铜棚新炉贴馍馍”(即:铜、硼、锌、氯、铁、钼、猛七种微量元素)。 在学习原核生物时,我又用一句话来总结:一支细线篮子(即:衣原体、支原体、细菌、放线菌、蓝藻)。学生背起来朗朗上口,自然就能记到心里去。

2.运用比喻来化解疑难问题。比如在讲解细胞膜的结构时,因为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接触不到,我就运用一些比喻的说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把细胞膜的结构比喻成花生糕,蛋白质分子是花生米,磷脂分子是爆米花,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分子中。用人们的粮食和现金来比喻人们所需的糖类和ATP。用动物的死亡和冬眠来形容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等等。

3.鼓励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发展自己的积极思维,比如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引导学生想象我们把绿色衣服穿在我们身上,然后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制造出来的ATP运输到我们的体内,然后用这些能量来维持我们身体生长所需要的元素。人类有了这样的能量元素,人类的粮食问题也就不存在危机了。

4.用比较法来进行综合复习。生物课本中有2个“基本”、 3个“基础”、4种能源极易混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然后让学生记录下来,一目了然。2个基本是: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3个基础是: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4种能源是:主要能源――糖类,储备能源――脂肪,直接能源――ATP,最终能源――光能。

5.用奇闻趣事来引入主体。比如在学习“遗传”一课的时候,我给学生讲了一件关于爱因斯坦的趣事。在美国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女性,有很多风流倜傥的帅哥或者有钱人都爱慕她,追求她,但是都被这位美女拒绝了,她说她爱慕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因为他虽然不修边幅,长相平常,可是却非常聪明,如果他们结合在一起,以后他们的孩子就会集她的美貌和爱因斯坦的智慧为一体,那就太完美了!大家想想看,如果他们真的结婚了,她的这个梦想能实现吗?学生们听到这个问题,马上就开始议论起来,虽然不确定答案,但是都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带着这种积极的探索欲望,教师再由浅入深,分析基因的特点,学生听起来兴趣极高,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6.生物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通过日常的生活实际来联系教学,为什么我们在上体育课时几圈跑下来就会感到腰酸背疼,让学生了解到,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身体细胞会产生少量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身体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感到腰酸背疼。

7.通过试验来掌握重点知识。在进行生物教学时,教具的运用是很重要的,生物教学的教具多种多样,有教学挂图、教学标本、教学实物,我们还可以进行教学试验,这几种教学工具的运用是依次递进的,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动手实验的直观性更强,多做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的亲手操作会激发出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实验学生的记忆更加形象化、具体化。

三、教师要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感染学生

教师的教学语言运用得当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学到生物知识。因为生物知识很多都是枯燥且难以理解的,教师要修炼自己的教学素养,运用风趣生动的语言化繁为简,变单薄为丰富,使学生爱上你,并爱上你所教的生物学科的学习。这样的方式比起教师的大声斥责效果要好得多。

四、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生物知识

相关知识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精选5篇)
2024年520情人节活动通知(精选5篇)
生物多样性科普活动(精选5篇)
营销活动策划方案怎么做精选5篇
景观生态学论文(精选5篇)
2021园艺花卉实习总结范文(精选5篇)
打造绿色校园工作总结(精选5篇)
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精选5篇)
插花比赛活动方案(精选5篇)
花为主题活动方案(共5篇)

网址: 生物最基本特征(精选5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482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人体工程学的基本概念范文
下一篇: 作者标识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