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伞家学:行知路上的综合实践播种者

伞家学:行知路上的综合实践播种者

行知路上陶花开之梅花

代表人物:伞家学

花语故事:寒风中,一株梅花傲然挺立,它向人们展现的不仅是一朵小花,一股清香,更是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气质。伞家学就是这样一位不畏艰苦,四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偏远农村的乡村教师。他在综合实践活动这方教育天地,辛勤耕耘,绽放出独特的姿态。

△伞家学

植根于农村教育的连云港市石桥中心小学、江苏省特级教师伞家学,深受陶行知先生思想的影响,立志成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 " 行知人 "。他在南京晓庄学院深造学习期间,受学校文化影响,深切领悟到了 " 行知教育 " 的核心内涵——通过实践中的行为来获得知识和智慧。他将这一理念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带领老师、学生们流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殿堂,在生活的大课堂里放飞梦想,享受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快乐。

一场报告会,播下 " 行知 " 的种子

时间回溯到四十年前,在师范学习的历程中,偶然的一场报告会如同一束璀璨的光,照亮了伞家学前行的道路,悄然播下了行知的种子。

那是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日子,伞家学和其他同学一样,怀揣着期待与好奇,迎来了那场意义非凡的报告会。报告人围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 教学做合一 " 展开。陶行知先生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进他的心田,让他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 生活即教育 " 让他明白: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更要与生活紧密相连;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师范学习中,他开始关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思考如何将生活中的点滴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成长。

" 社会即学校 " 让他认识到:教育不应局限于校园的围墙之内,而应与社会紧密结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 教学做合一 " 更让他明白了实践的重要性。未来的教学不能仅满足于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这场报告会就像一阵春风,轻轻地播下了行知的种子。他怀揣着行知的种子,勇敢地踏上教育的征程。

一次教研活动," 行知 " 的种子生根发芽

1985 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伞家学被分配到家乡连云港赣榆县(现赣榆区)一座偏僻的村小当数学老师。一次教研活动如同一缕温暖的春风,悄然吹醒了 " 行知 " 种子,在他的教育生涯中生根发芽。那次教研活动,他执教的是 " 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他运用 " 行知 " 理念,大胆地把课堂搬到了沙滩上。学生们用沙子堆出长方体、正方体,再用尺子量一量 …… 这种做法在今天是最平常不过了,但在当时却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评价。" 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应用到教学中 " 被全镇推广。后来伞家学还把这个课例整理成文,发表在县教育局主办的《教研通讯》上。

△课堂上的伞家学

这次教研活动中,伞家学深刻地认识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实实在在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从那以后,他开始在教学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思考如何更好地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成长。1987 年,伞家学把近两年的教学心得整理成教学论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并发表。从此,他将 "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 教学思想贯穿于数学教学过程中,成为他教学改革的主课题。在此期间,他遇到了工作后的恩师——赣榆县(现赣榆区)教研员熊主任。熊主任注重教研,常常骑着自行车来学校检查和指导。至今,他还记得熊主任推车进校门时汗流浃背的样子,记得那些温暖的话语。在熊主任的指导下,此项教改成果获得连云港赣榆县(现赣榆区)第一次教学改革成果评比二等奖(不设一等奖),还被记录在赣榆县(现赣榆区)的教育志里。

一轮新课改," 行知之树 "" 陶花 " 盛开

2000 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必修课。伞家学专门负责石桥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好学的伞老师研究后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和陶行知先生的思想非常契合。原先播下的 " 行知 " 种子有了更加肥沃的土壤。" 行知之树 "" 陶花 " 次第盛开。

课改初期,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材,没有课程标准,伞家学在陶行知先生 " 生活即教育 " " 社会即学校 " 等教育思想启发下,带领全镇老师开发了独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乡情》。该资源包基于全镇各村小的特色资源开发的活动主题。如官庄村小学所在地是当地有名的 " 装潢村 ",该校围绕装潢材料、环保、技术开发了系列课程;大庄村小学所在地以泥窑为特色,该校围绕《走进砖瓦厂》主题开发了系列课程;石桥小学则围绕石桥河开发了系列主题课程 ……7 个村小 7 种特色,既有统一标准又各具特色,形成了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 以中心校带村小 " 的区域推进模式。

2006 年,学校作为农村小学唯一代表,在 " 江苏省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展示 " 研讨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学校连续 10 余次承办市级、县级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和推进会,外市多所学校前来参观学习。学校被连云港市教育局确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被赣榆区教育局确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训基地、实践活动特色学校。2013 年,该项成果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也成为学校叫响连云港市内外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伞家学和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向自然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伞家学老师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自然、走进社会,从自然、社会中发现问题。通过考察探究、动手实践等方式,努力建构丰富多彩的 " 课堂 "。他独创了用 " 信息采集本 " 作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载体,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作为研究主题来源。他教会学生围绕主题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图片、实验数据,并把这些信息和活动心得记录在信息本上,再进行活动成果展示与交流。该项成果在连云港市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上交流,并作为 " 封面要目 " 发表在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上。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赛现场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

多年来,负责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伞家学,带领老师和学生们参加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还收获了多个国家级、省、市级奖项。

一个工作室,行知之籽撒满港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相对而言,乡村的师资和课改意识不足,课程实施也相对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伞家学老师在连云港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校级工作室基础上成立了连云港市第一个市级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室。

△江苏省名师课堂嘉宾伞家学

校级工作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镇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研训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以中心校带村小开发活动主题、解决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校本教研活动、学生成果展评、新教师培训等。校级工作室辐射了全镇六十多名教师,3000 多名学生,有力地保障了全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

市级工作室在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员周海青的指导下,以课题研究为纽带,以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为研究方向,把各门学科有联系的内容整合开发成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拓展书本所学的内容。同时,市教研室以工作室成员为骨干,成立连云港市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中心组先后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实施实施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序列化建构与实施研究》项目研究。这两项研究分别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实施实施研究》的研究方向从课程资源开发转向课堂有效指导,研究出了 20 多种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每种课型都形成了相应的活动范式和课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序列化建构与实施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建构了同一主题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要求,形成了螺旋上升的活动内容序列和目标序列,为全连云港市的老师开展课程和活动提供了有效支持。

九年来,工作室历经三届,共培养了 60 多位成员。这些成员分布在连云港市各个县区,辐射了全市 81 所学校。他们在连云港市教研室成立的 10 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共同体中都起到了领头人的作用,对全市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起到促进作用。行知之籽撒满港城。

通讯员 黄丹 杨雪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戴明夷 刘惠勤

(受访者供图)

查看原文

相关知识

伞家学:行知路上的综合实践播种者
陶行知思想践行下的幼儿自然生态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一年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怎么做(四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通用19篇)
天上伞花飘伞下健儿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精选11篇)
最新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反思(六篇)
综合实践
行知课堂

网址: 伞家学:行知路上的综合实践播种者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893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共性基础上激发个性特点的中国画教
下一篇: 市花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