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陈家湖公园
“十二五”时期,是石首市发展进程中曲折而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石首人民一路走过,有艰辛,有彷徨,也有辉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励精图治、团结拼搏,干成了许多过去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石首从里到外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石首人民凝心聚力、心潮澎拜,形成了强大“干事创业”气场。五年的艰辛和汗水成就了石首的破茧成蝶之变,突出表现在“5个最”——
图为:工业园区
最重要的变化是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石首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9.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6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0.7%;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3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2倍,年均增长26.2%;固定资产投资17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95倍,年均增长24.1%;规模工业增加值6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2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3倍,年均增长12.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3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1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是“十一五”末的2.1倍,年均增长16.2%。“三项收入”等核心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2013年、2014年在全省县域经济排位分别提升6位、2位。
五年来,“工业兴市”战略纵深推进。
“一区四园”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初步形成医药化工、装备制造、轻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及电子信息六大产业。
规模企业支撑作用增强。规模工业企业今年有望达150家,医药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年产值均首次突破百亿。先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湖北省名牌产品3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经过五年发展,工业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主导产业,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社会就业主要渠道。
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祥锦汽配于2015年8月11日在北京举行“敲钟”仪式,成为全市第一家在“新三板”挂牌企业;首美家具于2015年11月10日在武汉光谷资本市场举行“敲钟”挂牌仪式;楚源高新拟在主板上市的申报材料已于2015年5月份提交证监会;好味源食品已与长江证券签约,正在做“新三板”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年来,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壮大。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扎实推进,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达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增至627家、301家。油菜、水产、蛋鸡、生猪调出、森工产业进入全省“十强”。美丽乡村、“绿满荆楚”、村村通客车等新农村建设活动成效显著,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三万”活动先进县市。
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加工农业、品牌农业持续发展,荆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至2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增至75家,“新石首三宝”得到整合,培植农业“三品”84个,成功举办石首首届农博会。
五年来,商贸旅游产业迅猛发展。
电商企业和个体分别发展至86家、329家,今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7亿元,较去年增长113%,石首成为荆州唯一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市。石首市政府与鄂旅投签订合作框架性协议,规划投资10亿元将天鹅洲、走马岭、桃花山分别打造成5A级世界级湿地生态旅游区、5A级遗址公园、4A级休闲旅游目的地。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成立荆州县市区首个政府金融办、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和湖北首家县市级商业银行。
图为:正在建设中的石首长江大桥(效果图)
最巨大的变化是发展平台不断夯实
五年来,“一城两翼”产城格局初步形成。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市为抓手,按照“山德水韵、锦绣石首”的新城理念,积极打造陈家湖公园等城市新客厅,深入推进以“大城管”、“两禁”为重点的城管革命,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4个公园和11个游园建成开园,一个整洁、有序、美观、舒适、宜居的滨江城市正在稳步走来。
中心城区“双征”(征收土地、征收房屋)攻坚战全面打响,保证“工业项目签约即能落地、城建项目议定即能开工”。金平工业园和沿江产业园规划面积分别扩大至31平方公里、49平方公里,新入园企业40余家。“南部新城”初露峥嵘,工业园区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
五年来,城乡建设统筹协调发展。
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投资6亿多元,对中心城区道路升级改造,黑化明珠大道、沿江路、湘鄂路、建宁大道、开发大道等6条主干道,新建石首大道、站前路、光庄大道、粟田大道、太平坊大道西延伸段、笔架山路东延伸段、楚天大道南延伸段、解放东路东延伸段等8条主干道。大力开展“支街小巷建设行动”,硬化城区支街小巷48条。
城市绿化改造建设加快。兴建陈家湖公园和11处街头小游园,升级改造南岳山、笔架山、绣林山公园。将陈家湖公园建设成为防灾避险公园,可容纳避险人员近5万人。每个公园、游园均配置了健身器材,专供市民休闲。对解放路、东方大道交通岛进行绿化改造建设。五年来,中心城区共新增绿地面积120公顷,人均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9.8平方米提高到2015年的12.4平方米。
最关键的变化是交通瓶颈不断打破“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络正在逐步形成。石首正由过去的“交通盲区”变成“交通忙区”。
江南高速2014年底建成通车,结束石首不通高速历史。石首长江公路大桥、蒙华铁路石首段2015年相继开工建设,“大桥梦”“铁路梦”圆梦石首指日可待。石首港绣林港区建设加快,已建成工业综合码头一、二期工程,新建金平工业园至绣林港一级公路,实现港口与高速的对接。积极向外招商盘活石首通用机场。
五年来,交通基础不断完善。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广泛筹集建设资金,不断提高公路等级与密度,初步形成了“二纵二横一桥一港”的大交通格局和以“三纵三横”为重点的市内路网体系。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356公里,公路密度为165公里/百平方公里。通航里程达127公里,长江航道91公里。
积极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全市共完成县乡公路建设项目17个,建设里程106公里。完成通村公路建设544公里,所有行政村通达水泥路。市里把推进农村危桥改造和“渡改桥”作为突出的交通民生工程来抓,共完成危桥改造69座,完成“渡改桥”项目10座,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逐步推动非列养公路由季节性养护向经常性养护的转变。
图为:中心城区
最深刻的变化是民生福祉极大改善
五年来,居民就业更加充分。
城镇新增就业482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社会保障更加有力,五项社会保险累计参保35.5万人次、发放12946万元,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实现低保和五保应保尽保。
五年来,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新一中、新人民医院、城区二水厂、江北政务服务中心等重大民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图书馆、博物馆和城区公园免费开放,“农村智能广播网”、“快乐广场大家跳”在全省推广,“跳三鼓”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岭古城遗址公园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复,石首被确定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湿地型)示范区。社会治理纵深推进,全省“平安县市”成功复牌,2015年上半年“一感两度”测评指标分别上升至全省第25位、26位、18位,创历史最好水平。扶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共规划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项目392个、投资1.97亿元,为完成三年扶贫攻坚计划打下了坚实基础,2015年有4个贫困村、4513户贫困家庭、13798个贫困人口脱贫。
五年来,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以省级试点镇东升镇、省级示范村李花山村和15个市级示范村为重点,累计投入各类“三农”资金32亿元,大力实施农田水利。以“三万”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四小”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四小”工程整治土方1590万方。农田整理、农网改造、清洁能源及农村“四通”(通路、通水、通广播、通有线电视)工程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以“村村通客车”活动为契机,筹措1600万元对验收合格的农村公路达标工程进行奖励性补助,使直接通客车的行政村达到247个,间接通客车行政村减少为27个,通车率达到100%。
最根本的变化是党的建设得到加强
这五年,石首不断强化党建主业意识,坚持以党建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用“第一政绩”保障“第一要务”。2013年,石首把软环境作为发展的硬任务来抓,深入开展了“抓学习、改作风、促发展”活动,大力治理“庸懒散软”等不良现象,揭开作风革命的序幕。2014年,石首以“抓学习、联群众、改作风、促发展”为主题,聚焦反对“四风”,倾力打造“抓改促”活动的升级版,演绎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彩篇章。石首抓党建有计划、有载体、有内容,“三严三实”专项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履行管党责任读书班、党组织书记对社会公开党建承诺、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党组织、名誉书记和党员回归工程等工作扎实开展,为石首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以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为契机,坚持“从严严到位、亮剑见到血”,严厉查处了一批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推动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深化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全力服务群众,突出抓好了以“问政石首、振兴石首”为主题的电视问政工作,两年间30个部门一把手走进了问政直播间,接受媒体和市民的监督和拷问。这一系列重抓党建工作的举措,如春风吹拂石首大地,如猛药涤荡了各种不良风气,深入人心、成效显著,抓出了干部的精气神,形成了石首发展的新气象,推动了石首党员干部思想觉悟大提高,干事作风大转变,各项工作大进步。
在过往的五年里,石首人民用汗水和智慧谱写强市富民的绚丽篇章,为“十三五”时期跨越赶超积累了宝贵经验。在这承上启下、换挡升级的未来五年黄金发展机遇期,石首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不胜不休的气魄,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努力攀登历史高位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新的锦绣华章。
2015年石首主要经济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
149.2亿元
年均增长10.7%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34亿元
年均增长26.2%
固定资产投资
177亿元
年均增长24.1%
规模工业增加值
62亿元
年均增长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7.25亿元
年均增长12.9%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783元
年均增长15%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786元
年均增长16.2%
策划:石首市委宣传部撰文:郑云罗志强陈文钦图片:曾晶车荣华倪隆广
编辑: 管理相关知识
广州已初步形成“森林围城 绿道穿城 绿意满城 四季花城”的绿色生态格局
中新天津生态城坚持城产人深度融合 探索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百城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百城行”即将走进自贡贡井:沉浸式体验井盐文化,寻觅“最贡井”元素
【争当排头兵 干出新气象】恩阳五年:一座强势崛起的生态历史文化名城
合肥向南惊现一座城!九馆一中心开建+4000亩花世界启动
济源:生态园林,幸福一座城
成都市“增花添彩”工程总体规划初步完成
成都武侯祠“花重锦官城”初现
联“园”:城园相融,涵养生态
内江市中心城区全力描画“城在花中、花城相依”
网址: 石首:五年之变 “一城两翼”产城格局初步形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9178.html
上一篇: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区域绿化管理调 |
下一篇: 高淳公路开展公路中分带绿化修剪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