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请阅读下面语段《艾草,香如故》,回答问题。①每当院子里野生的迎春花爆出第一朵灿黄的小花时,我就知道,采艾叶的时节到了。②在那个几乎没有零食的童年,当我的上下牙齿

请阅读下面语段《艾草,香如故》,回答问题。①每当院子里野生的迎春花爆出第一朵灿黄的小花时,我就知道,采艾叶的时节到了。②在那个几乎没有零食的童年,当我的上下牙齿

请阅读下面语段《艾草,香如故》,回答问题。
      ①每当院子里野生的迎春花爆出第一朵灿黄的小花时,我就知道,采艾叶的时节到了。
      ②在那个几乎没有零食的童年,当我的上下牙齿终于可以沉溺在柔软、香甜的艾草米果中,那些柔软中丝丝缕缕牵扯出的艾叶会在我的口腔里跳舞,让我因冬天阴寒而凝滞的血液开始温暖地奔腾起来。妈妈说过:“艾草米果是养胃的。”
      ③阳春三月,妈妈带着我们三姐妹走五里路去城郊采艾叶。直到现在,闭上眼睛,我仍能想起城郊那马尾松林拂过的松香,那时天上有一两只飞鸟掠过。我们把细嫩的艾草叶尖掐下以备做米果,绿色汁液染上我们的指尖。懂中医的妈妈轻声念叨着:“艾,在《尔雅》里叫冰台、艾蒿,在《名医别录》里叫医草,在《中药大辞典》里叫艾蓬、香艾……”这些富有草木气息的名字美得如此纯净,就像此时天空里大朵大朵的绵软白云。
      ④艾的气息萦绕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夜晚,我把双脚浸入艾草水中,让热气沿着穴位一路上扬。我在氤氲的热气中,走进艾草编织的大千世界。《诗经》中记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道出古人对艾的炽热依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屈原在《离骚》里说:“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讲述古人将艾缠绕于腰际,甚至比高洁的幽兰还惹人亲近;孟子更是直接宣扬艾叶的治病疗效:“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这些叙述,像夏夜轻灵的萤火虫一样,在我的脑子里飞舞。只因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总是一边帮我悬灸,一边将这些向我娓娓道来。
      ⑤点燃的艾灸,升起一束笔直的青烟,慢慢弥散,燃烧艾条的热气暖暖地渗透进皮肤。我也这样为我的孩子做艾灸。生命的轮回和传承如此微妙,竟然是这不起眼的艾草,教会了我外婆熏禳毒气、教会了我母亲强身健体、教会了我祛病延年。不知道,我的儿子以后会不会喜欢艾,他生命中还会不会有艾相伴。但我一定会告诉他,艾是这片厚重土地上平淡而执着的存在。而他或许还会记得,年少时艾灸的热气像羽毛划过身体,淡淡的,暖暖的,犹如母爱。一如我边帮他艾灸边念着自己写的小诗:“在袅袅的艾烟中,你睡着了,你不知道,我坐在你身旁守候你的梦话……”
      ⑥那年春天,我们开车回到故乡,回到故乡那片我小时候采艾叶的马尾松林。我们下了车,雨下得又轻又软,墨绿的群山全被雨水濡湿成深青色,青草簌簌地拱动着生长,一层一层绒毛般的艾草已经布满山野。
      ⑦雨过天晴时,我带儿子去那里采艾叶。笔直的松树树干直指天宇,山风吹拂,鸟语啁啾,如雾如岚的水汽依旧弥漫在林中,阳光透射而过,碎金点点,营造出那个我曾那么熟悉的世界。光阴流转,一户户人家已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播撒四方,好在,我们的根还扎在这故乡的土地上。而那一片片绿茸茸的艾草,总是在那里目送我们、等待我们。
      ⑧云过高天,正引领我们从天的一头走向遥远的另一头。而我们脚下的艾草,静默不动,香如故。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1)文章回忆了与艾草有关的哪些生活场景?请简要概括。
(2)从描写或修辞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线句子。
(3)第④段引用了多篇描写“艾”的诗文,有何作用?
(4)请说说标题“艾草,香如故”的含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3 12:26:7组卷:13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1.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高手      (1)新中国成立初期,闽南靠海边上有个小渔村,小渔村的渔民祖祖辈辈都靠捕鱼为生。每到鱼汛期,村里的青壮年都下海去了,家里就剩些老人和妇孺。
      (2)这天,天气格外炎热,住村口的七叔和相邻的老严头坐在一棵老榕树下,摇着蒲扇边乘凉边下棋。下过三盘后,村口来了一个挑着一对箩筐的小贩。小贩边走边扯着嗓子高喊:“干货换米喽,干货换米喽。”下棋的七叔听了小贩的喊叫,放下手中的棋招手道:“干货怎么换你的米呀?”小贩放下肩上的担子说:“上等干货两斤换一斤米,中等干货三斤换一斤米,下等干货四斤换一斤米!老伯,你有干货换吗?”七叔起身走到小贩的担子前,伸手从箩筐里抓了一把米看了看,问:“你这米是新米吗?”小贩忙说:“这都是我才进的货,不敢骗你老伯,全是新米呢,不信你换点回去吃吃看。”“既然是新米,那我就换点。”说完,七叔转身回了院里。
      (3)片刻工夫,七叔拿着两捆黄鱼干出来,递到小贩面前说:“你看好了,这都是今年才晒的干货,上等的呢!”小贩接过七叔手里的黄鱼干看了看说:“老伯,你这黄鱼干是上等的干货,两斤干货换一斤米,咋样?”七叔A                  地点点头让他过秤。
      (4)小贩喜滋滋地从箩筐里拿出木杆秤,之后把七叔的两捆黄鱼干放到秤盘上,提起来拨平了秤砣绳:“老伯你看好了,秤平平的,正好八斤!”七叔听了眉头微微一皱,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说:“称的多少就多少,有秤说话呢。”
      (5)小贩得意地把称过的黄鱼干放到一个箩筐里,心想:“这老伯真好糊弄,被我赚了他两斤黄鱼干。”
      (6)放好黄鱼干后,小贩拿起秤说:“八斤黄鱼干正好换四斤米,对吧老伯?”说完,小贩就要从箩筐里取米。七叔笑着拦住小贩说:“我说呀,我的黄鱼干是你称的,为了公平起见,你的米让我来称吧。”说完七叔就伸手拿起了秤。
      (7)小贩没想到七叔会这样,不过转念一想也行,反正秤是我的,由他去称,就说:“行,你自己称,不过人老了眼花,老伯你可得看准了秤星。”
      (8)七叔右手提着秤杆,左手抹着秤砣,把秤定在了四斤的秤星上,之后送到小贩眼前:“你看好了,这是四斤吧?”
      (9)小贩看了看秤星说:“对,是四斤。”
      (10)七叔右手提秤,左手松开说:“你往盘上放米吧。”“哎。”小贩子听了就从装米的箩筐里捧了几捧米放到秤盘里,不够,再捧,还不够,再捧些加在秤盘里,可是秤梢还是下垂着。七叔说:“不够哪,再放些。”小贩看了看秤,好生奇怪,按以往秤盘里这些米足有五斤多了,可今天怎么……,在七叔的催促下,小贩B                  地又捧了一些米放上去,秤梢还下垂着。七叔说:“还不够呀。”小贩心想:“难道今天见鬼了?”秤梢还是不见起来,于是小贩又捧了一大捧米放上去,然而,七叔手里的秤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11)这时,一旁的老严头忍不住笑了起来:“你把你箩筐里的米全放到秤盘里,你的秤梢也不会抬头的!”
      (12)小贩一听愣住了,头上的汗也冒了出来,我的爷呀,这箩筐里少说也有二十斤米,今天是怎么了?小贩眨眨眼看了看七叔,七叔右手提着秤,左手背着,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小贩还真有点不信邪,弯腰又捧了两捧米放上秤盘,加上前面放的足有十斤米了,但那秤梢还是下垂着,纹丝不动。小贩知道今天遇到高手了,忙“扑通”一声跪在了七叔面前:“老伯,我有眼不识泰山,您就饶了我吧!我做点小生意也不容易,求您了!”
      (13)七叔放下秤杆指着小贩说:“小子,做买卖讲究公平交易,你心存不良,我十斤黄鱼干你只称了八斤,连我老人家也骗,真是坏了良心!平时还不知有多少人吃了你的亏,今天算你运气好,遇上了我,要是遇上个火气大的,不打你个半死才怪。”
      (14)小贩听了七叔的话,颤抖着爬起来:“老伯,我今后不敢了,我这箩筐里的二十斤米全送给您,算是我孝敬您的。”
      (15)一旁看热闹的老严头听了说:“七叔一生耿直,他是不会多要你的。”
      (16)七叔接过话茬说:“你给够我五斤米就行,多的你拿走。”
      (17)小贩有点不甘心地说:“这二十斤米老伯您收下吧,就当我孝敬您了,只是老伯能把提秤的手艺告诉我吗?”
      (18)七叔听了哈哈一笑,说:“【我十三岁就到盐行当学徒,三年出徒后就在盐行扛大秤,干了四十多年才练就了这一手。这门手艺就是为了收购海盐时不让卖盐的盐民吃亏才练的。”七叔停顿了片刻又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再没摸过秤,这门提秤的手艺我连儿女都不传,就是怕人心险恶,贪念太重!今天是你逼我摸的秤,你想要我告诉你这门手艺,休想!这手艺我宁愿死了带入棺材,从此失传,也不能让你这种贪心的人去欺骗百姓!】”
      (19)小贩听了,只得C                 地挑起一对箩筐走了。
(有删改)(1)阅读选文第(2)一(12)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段落 (2) (3)一(5) (6)—(12) 概括内容 A 七叔的十斤黄鱼干被称成八斤,七叔识破后并没有点破,小贩得意。 B (2)品析选文第(11)段加点的“忍不住”的表达效果。
(3)选文第(14)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结合语境,在选文的空白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5)选文第(18)段划【】的部分,有什么作用?
(6)选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发布:2024/12/12 4:0:1组卷:133引用:3难度:0.5

2.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她与姚明两次亲密接触      昨日,广元市利州区建设村八一建设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华可欣很幸运,她不仅亲眼看到自己的偶像姚明,还与他有了两次亲密接触:一是帮姚明系红领巾,二是和姚明一同玩“老鹰捉小鸡”。
      系红领巾
“太意外了,这一刻值得我回忆一辈子。”说起与姚明亲密接触的一幕,11岁的华可欣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在昨日上午10点多举行的欢迎仪式上,老师本来是安排另外一名同学给姚明系红领巾,那名同学以为自己排错了顺序,就临时与华可欣交换了位置。谁知道走到嘉宾面前时,华可欣才发现自己站在姚明面前。“姚明哥哥好高哦,我都不敢与他对视。”幸福来得太突然,华可欣一时慌了手脚。“不行,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我绝对不能丢脸。”想到这里,她很快镇定下来,顺利地给姚明系好了红领巾,“姚明哥哥当时还开玩笑说‘我是不是太高了啊’”。
      老鹰捉小鸡
      在接下来“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环节里,华可欣扮老鹰,而“鸡妈妈”则是比他高出许多的姚明。随着游戏开始的哨音一响,华可欣展开双臂,猛地向“鸡群”扎去。“敌人”来击,“鸡妈妈”姚明一边小心翼翼地掩护着身后的“小鸡”,一边与“老鹰”周旋。
      在高大的姚明面前,华可欣简直就如无物一般,每次猛扑,“鸡妈妈”均只需轻舒双臂,就将“老鹰”挡在外面。几个回合下来,华可欣瞅准一个空当,灵活地避开了姚明的阻拦,从其腋下钻入,抓住了“小鸡”。“要不是姚明哥哥的手太长,我早就抓住‘小鸡’了。”意犹未尽的华可欣说。
(1)本文以“她与姚明两次亲密接触”为题,有什么作用?
(2)“两次亲密接触”具体指哪两次?
(3)在给姚明系红领巾时,华可欣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4)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华可欣瞅准一个空当,灵活地避开了姚明的阻拦,从其腋下钻入,抓住了“小鸡”。

发布:2024/12/11 9:30:1组卷:58引用:3难度:0.6

3.会走路的花      ①我在昭苏高原垦区住了四年,见了四年昭苏的云起云落。当我意识到昭苏的云是一道风景时,我已经快要离开了。
      ②昭苏的云每时是不同的,常常让我应接不暇,让我的笔尖落在纸上,凌乱不堪。而昭苏的云有时也是凌乱的。凌乱只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地上的人的观感,说不定他们正在汇聚,向雨水即将落下的地方靠拢,给亟需雨水的干涸土地来一场透彻的漫灌,让需要的土地都湿润,让这片土地上的牧草都能喝到水,让麦子和油菜在该有雨时就会落雨。
      ③高原上的人,大多都可以分辨出哪一片云可以下雨,甚至下在什么地方都心知肚明,比天气预报都准确。他们抬头看看云,再看看天,用手一指,喏,山那边有雨,还不小呢。有一回我正巧路过落雨的地方,算是去验证,结果当然准确无比。这是在昭苏高原生活多年的经验积累吗?
      ④在昭苏高原,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
      ⑤有一年的雨水真是多。看见云就是雨。雨说下就下,有时滴下几滴就停了;有的时候下得没完没了,许多人就会喝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走在雨水中,就像是麦地里的麦子在风雨中被吹的样子。
ㅤㅤ⑥雨停了,云还在。
      ⑦乌鸦似乎和雨水相约而来。雨水多的年成,乌鸦也特别的多。我在昭苏生活到第四个年头的时候,乌鸦在高原周围绕来绕去,到处都是乌鸦的影子和声音,在空旷的草原听着乌鸦啼鸣,丝毫没觉得瘆人,草原实在太安静了。不光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乌鸦,那些在高原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军垦也见得不多。夏天的清晨或者晚饭后的黄昏在漫步时,就常听到他们在讨论乌鸦之多,带着许多地方口音的老人,走在高原的路上,云跟在他们身后,默默看着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原垦区的老人。云跟在他们身后,不断地看着他们往更远的地方走去也无能为力。
      ⑧乌鸦并不是一直都在空中,更多时候都停在树上,树是老军垦们初来高原的五六十年代栽下的。五六十年过去了,树上停歇的乌鸦和落下的叶于一样多吧。乌鸦也并不是一直歇在树上,天气正热的正午,他们会成群地落在草地上,喝草地喷灌、滴管洒到地上的水,也会踱步,黑压压的一片落在草地上,绿色就成了点缀,这时候再抬头看天上的云,黑白相映。乌鸦们在草地上不会待得太久,就会一齐飞走,几乎和云层相碰。
      ⑨乌鸦飞走了,云还在。
      ⑩云一直都在。
⑪云在许多人的手机和视线里。我的手机里、电脑里就存着近千张昭苏的云。上班路上,散步路上,去连队的路上,看到云漫不经心地在天上飘啊飘,就拿出手机随便拍几张,随手发到微信朋友圈,引起的赞和评论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看来,这是我生活中的云,再普遍不过了,完全无须大惊小怪。当越来越多的人评论说从来没看到这么干净清澈的云时,我才慢慢意识到,生活在这里我是幸福的。不用为空气担忧,也无须担心喝的水,吃的菜蔬和粮食。
⑫当工业文明发展到许多人随手可以用智能手机记录下每时每刻云的不同姿态,也让许多人想看一片没有杂质的云而不得,许多人从出生就未见过蓝天,更未见过诗句中的白云万里,“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真的只成了一句歌词。
⑬当我每天面对着不同的云,苦闷于无法描述时,有一天在一家哈萨克人的切面店里买鲜面,店主五岁的女儿正拉着她妈妈的衣角说:“妈妈,快看,会走路的花。”她的手指的正是天上在移动的云群。我知道,这一刻,她是天生的诗人。
(1)阅读全文后,请以“云”为陈述对象概括文中关于云的“风景”。
①→②→云与鸦黑白相映→③→云是“会走路的花”。
(2)体会第④段“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文章以“会走路的花”为题有什么作用?
(4)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和链接材料都有“云”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说出它们各自运用的手法和作用。
【链接】
材料一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高尔基《海燕》)
材料二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惶失措。(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画线句反映了“我”面对不同的云无法描述的情形,文章结尾呼应了这句话。
B.“云一直都在”独立成段,与第⑥⑨段一样,只在行文中起过渡作用。
C.第⑪段朋友圈的反应与“我”的“随便”“随手”形成反差,突出昭苏的云干净清澈的美。
D.文章第⑫段作者由昭苏的云引发出对环境状况的担忧,丰富了作品的意蕴。
(6)试着写出选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发布:2024/12/14 17:30:2组卷:119引用:3难度:0.5

相关知识

“看到晚饭花,我就觉得一天的酷暑过去了”
童年的花作文(精选28篇)
端午艾草香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叶 端午节插艾草的传说故事
艾草种植的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
关于描写迎春花的优美句子
端午纪事:艾叶与菖蒲
我的植物朋友——迎春花
我的童年作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网址: 请阅读下面语段《艾草,香如故》,回答问题。①每当院子里野生的迎春花爆出第一朵灿黄的小花时,我就知道,采艾叶的时节到了。②在那个几乎没有零食的童年,当我的上下牙齿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0251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木棉花
下一篇: 艾草开花吗?开花是在什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