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叶植物纲—桃金娘目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桃金娘目
桃金娘目(学名:Myrtales)是真双子叶植物中的一目,共有9科,最早的化石见于上白垩纪,属于蔷薇类植物这一演化支,与蔷薇目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如花为两性,五基数,花萼凹陷,雄蕊多数等,但桃金娘目花因为异花授粉的雄蕊退化为定数,萼筒加深。
桃金娘目植物绝大多数为木本植物,雄蕊排列成两轮,一般为花瓣的两倍。本目植物包括石榴、番石榴、莲雾等果树,桉树、丁子香、菱角等重要经济作物,紫薇、大花紫薇等绿化用树,使君子、桃金娘等药用植物。
1.植物学史
在本目中,桃金娘科化石发现于白垩纪,千屈菜科见于老第三纪和新第三纪,瑞香科的瑞香属见于上渐新世,由此可见桃金娘目至少起源于上白垩纪,而在第三纪时,就进行了多方面的演化。
2.形态特征
草本或木本。花轮列,异被,稀无被,辐射对称,稀左右对称;萼筒扩展成碗状或延长至管状,有时缺失;花瓣离生,常贴生于萼筒上,有时退化;雄蕊多数,排成1至数轮或少数,稀单生,常着生于萼筒内面或边缘;子房由2至多数心皮合生而成,稀为单心皮子房,上位、半下位或下位,1至多室;中轴胎座或为侧膜胎座、顶生胎座、特立中央胎座和基生胎座。
3.下属科
双翼果科(Alzateaceae)
使君子科(Combretaceae)
隐翼科(Crypteroniaceae)
千屈菜科(Lythraceae)
千屈菜亚科( Lythroideae)
石榴亚科( Punicoideae)
海桑亚科(Sonneratioideae)
八宝树亚科(Duabangoideae)
菱亚科(Trapoideae)
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
野牡丹亚科(Melastomatoideae)
褐鳞木亚科(Astronioideae)
谷木亚科(Memecyloideae)
桃金娘科(Myrtaceae)
裸木亚科(Psiloxyloideae)
细籽亚科(Leptospermoideae)
桃金娘亚科(Myrtoideae)
方枝树科(Oliniaceae)
柳叶菜科(Onagraceae)
管萼科(Penaeaceae)
喙萼花科(Rhynchocalycaceae)
蜡烛树科(Vochysiaceae)
4.双翼果科
双翼果科(学名:Alzateaceae)又名双隔果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中美洲的热带地区,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是小乔木或灌木,单叶对生或轮生,有托叶;花的花瓣5;果实为蒴果,具有两个内向的半隔膜,种子有毛翅。
5.隐翼科
隐翼科(学名:Crypteroniaceae)共有3属约10种,分布在热带亚洲地区,中国只有1种隐翼木(Crypteronia paniculata Bl.),生长在云南。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认为本科只有1属,将斧蕊木属和钟康木属分入野牡丹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3属合并到本科,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1)形态特征
本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枝四棱形;单叶对生,具柄;花极小,白色或绿色,花瓣4-5或无;果实为蒴果,种子小,长,有翅或无翅。
(2)隐翼属
隐翼属(学名:Crypteronia)是隐翼科下的一个属,为乔木植物。该属共有4种,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和中印半岛。我国1种,产云南。
①形态特征
乔木;枝四棱形;叶对生,具柄,全缘,无托叶;花极小,杂性异株,白色或绿色,辐射对称,排成腋生、穗状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萼4-5裂,裂片镊合状排列;花瓣缺;雄蕊4-5,与萼裂片互生,且着生于萼管的近顶部;花盘缺;子房上位,2室,每室有胚珠多数生于中轴胎座上,花柱柔弱;果为一蒴果,室背开裂为2果瓣,果瓣为宿存的花柱所连结;种子微小,长,有翅或无翅。
②隐翼木
隐翼木(学名:Crypteronia paniculata)为隐翼科隐翼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云南沧源县班洪红卫桥、景洪县修乐公社曼卡新寨、勐腊县(小腊公路48-55公里金平)、勐腊、黑龙山、屏边、瑶山及冲头等地。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南端,东经98°9′-104°5′,北纬21°07′-23°07′,地处东南亚热带边缘。
a.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350-1300米山谷、疏林潮湿沟谷雨林及季雨林。其分布区年平均温不低于20℃;年降水量在1 200毫米以上,雨量分布不均,多集中在5-10月,但旱季有大雾可补偿水份之不足。土壤为砖红壤,pH值4.5-5.5,枯枝落叶分解迅速,有机质丰富。隐翼生长在绿茵苍翠、森林茂密、常年潮湿的林中,喜微弱光照。与其伴生的主要树种有绒毛番龙眼、轮叶戟、八宝树、窄叶翅子树、棒柄花等植物。
b.主要价值
隐翼木为热带雨林或季雨林成分。在中国云南为其分布区的北缘。对研究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及其分布规律有科学价值。该种植物花期郁香溢人,其化学成分、经济用途均有研究意义。
c.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濒危。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1991年9月——濒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
物种现状:稀有种。在中国隐翼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现于云南南部。隐翼科仅1属5种,中国仅此一种,分布区狭窄,生长于湿性沟谷雨林中,通常3-5株星散生长。因其种子极微小,自然繁殖力弱,产地森林被大面积采伐,以及毁林耕种等综合因素而导致隐翼木日趋濒危。
保护措施:中国云南勐腊县勐苍自然保护区有星散分布。建议有关部门选择数小片划为自然保护点,并适当开展引种栽培试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热带植物园已引种存活一株,虽尚未开花,但枝繁叶茂。
6.方枝树科
方枝树科(学名:Alzateaceae)只有1属约10种,分布在非洲西部和南部。
本科植物为小乔木或灌木;茎方形,分枝繁多;单叶对生;花的花瓣4-5;果实为核果。
7.管萼科(管萼木科)
管萼科(学名:Penaeaceae)又名管萼木科或木乃耳科,共有9属29种,全部分布在非洲最南端的亚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为常绿小灌木;单叶对生,革质,有或无托叶;花生长在枝条顶端,花萼4数,有颜色,管状,形成类似花冠的形状;果实为蒴果。
8.喙萼花科
喙萼花科(学名:Rhynchocalycaceae)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南非的温带地区,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是常绿小乔木,单叶对生,有托叶;花瓣6,萼片在花蕾中呈明显的喙状,花开放后花萼和花瓣分离;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千屈菜科中,后来经过修订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仍然放在桃金娘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9.蜡烛树科(囊萼花科)
蜡烛树科(学名:Vochysiaceae)又名囊萼花科或独蕊科,共有8属约200种,分布在非洲西部和中美洲及南美洲的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为既有乔木、灌木、藤本,也有少数种类为草本;常绿,单叶对生、轮生,少数为互生,革质;花的,花瓣1-3或5,有时无花瓣,花萼5;果实为蒴果或翼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远志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放在桃金娘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相关知识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伞形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茄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锦葵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葫芦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腺椒树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黄杨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南鼠刺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目(下)
网址: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桃金娘目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10215.html
上一篇: 一棵百合花一年能繁殖几棵? |
下一篇: 【植物界全系列】石蒜科—石蒜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