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一种黄花油点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方法.pdf

一种黄花油点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方法.pdf

《一种黄花油点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黄花油点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10291162.4 (22)申请日 2016.05.05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91812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9.07 (73)专利权人 宁波大学 地址 315211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 818号宁波大学 (72)发明人 熊金波 周伟 黄文娟 张进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14 代理人 王鹏举 (51)Int.Cl. A01H 4/00(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2、 105359980 A,2016.03.02,说明书第2、 6-10段. CN 104663458 A,2015.06.03,说明书第17 段. CN 104396746 A,2015.03.11,全文. CN 104686344 A,2015.06.10,全文. 周欢等.百合科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2010,第49卷(第5期),第1232- 1237页. 审查员 王琼 (54)发明名称 一种黄花油点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花油点草组织培养与 快速繁殖的方法, 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 外植体的 消毒: 剪取黄花油点草茎段, 清洗后消毒,。

3、 接种到 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中; 2) 腋芽的诱 导; 3)丛生芽的诱导; 4) 不定芽的增殖和壮苗; 5) 不定芽的生根培养; 6) 再生苗的炼苗和移栽。 在 上述步骤中采用了不同成分和配比的培养基。 采 用本发明方法, 黄花油点草茎段腋芽诱导率达 96.6%, 丛生芽诱导率达90%左右, 不定芽增殖倍 数达5.6-5.8, 幼苗生根率达97.1%以上, 植株炼 苗成活率达98.8%, 植株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 按此方法, 每年可以繁殖超过100万株幼苗。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CN 105918124 B 2017.11.17 CN 105918124 B 1.一种黄。

4、花油点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黄花油点草的消毒 4月至8月之间, 剪取带腋芽的茎段, 先用软毛刷于自来水下轻柔刷洗, 加入适量的洗洁 精溶液浸泡2 min, 倾倒洗洁精溶液后用流水冲洗0.5 h后, 在紫外灯消毒30 min以上的超 净工作台里将茎段转入70%的酒精溶液中浸泡1 min, 用无菌水冲洗3次, 浸泡入滴加有2滴 吐温-80的0.1% HgCl2溶液内浸泡消毒12-13 min, 然后用无菌水充分浸洗3次; (2) 腋芽的诱导 将上一步得到的的外植体, 以正常的极性方向插入到装有添加NAA 0.2 g/L, 6-BA 2.0 mg/L的MS基本培养基的。

5、培养瓶中, 该培养基中的蔗糖添加量为30 g/L, 琼脂添加量为8 g/ L, 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5 g/L, pH为5.8-6.0, 培养基曾于121下高温高压灭菌20 min; 接 种好的培养瓶先置于黑暗中过夜, 随后光照培养, 培养条件为: 培养温度为(251), 光照 时间为14 h光/10 h暗, 光照强度为30-40 mol/(m2s), 光源为白色节能灯; (3) 丛生芽的诱导 待上一步培养的腋芽长出后, 在紫外灯灭菌30 min的超净工作台里切下带腋芽的茎 段, 以正常的极性方向接种到装有添加TDZ 0.5 mg/L, 6-BA 1.0-2.0 mg/L的MS基本培养基 的培。

6、养瓶中, 该培养基中的蔗糖添加量为30 g/L, 琼脂添加量为8.0 g/L, 活性炭的添加量 为0.5 g/L, pH为5.8-6.0, 培养基曾于121下高温高压灭菌20 min; 先置于黑暗中过夜, 随 后光照培养, 培养条件为: 培养温度为(251), 光照时间为14 h光/10 h暗, 光照强度30- 40 mol/(m2s), 光源为白色节能灯; (4) 不定芽的增殖 将上一步诱导获得的不定芽丛切成2-3株不定芽的芽块, 以正常的极性方向接种到装 有添加6-BA 2.0mg/L, IAA 0.5-1.0 mg/L的MS基本培养基的培养基中, 该培养基中的蔗糖 添加量为30 g/L,。

7、 琼脂添加量为8.0 g/L, 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5 g/L, pH为5.8-6.0, 培养基 曾于121下高温高压灭菌20 min; 先置于黑暗中过夜, 随后光照培养, 培养条件为: 培养温 度为(251), 光照时间为14 h光/10 h暗, 光照强度30-40 mol/(m2s), 光源为白色节 能灯; (5) 再生植株的生根培养 切取叶片嫩绿、 生长旺盛且23 cm高的不定芽, 插入到添加NAA 0.2 mg/L, AC 0.5 mg 的25% MS基本培养基的培养瓶中, 该培养基中的蔗糖添加量为15-20 g/L, 琼脂添加量为 8.0 g/L, 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5 g/L, 。

8、pH为5.8-6.0, 培养基曾于121下高温高压灭菌20 min; 先置于黑暗中过夜, 随后光照培养, 培养条件为: 培养温度为(251), 光照时间为14 h光/10 h暗, 光照强度30-40 mol/(m2s); (6) 炼苗移栽 待生根的组培苗的苗高长至5 cm以上, 根长超过5 cm时, 松开组培瓶的瓶盖, 往瓶中注 入少量清水, 防止培养基干裂, 但先不移开瓶盖, 12 h后半挪开瓶盖, 再过12 h, 移走瓶盖, 让灯光直照再生植株培养2 d; 然后小心地将培养基捣碎, 拿出再生植株, 用水浸润根部过 夜后, 小心将残留的琼脂冲洗干净, 将植株定植于珍珠岩、 泥炭重量比为 1:。

9、 2的混合基质 中, 浇透水并用透明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温保湿, 室内温度控制在15-25, 光源可 采用自然光或白色节能灯; 第8 d松开薄膜, 使与外面空气相通, 第9 d揭开薄膜, 经常于叶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5918124 B 2 面喷雾保持湿润, 炼好苗后, 小心挖出移栽入大田。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5918124 B 3 一种黄花油点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植物培养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黄花油点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黄花油点草Tricyrtis maculat。

10、a (D. Don) Machride, 是百合科 (Liliaceae) 油点草属 (Tricyrtis) 多年生草本植物, 产云南、 四川、 贵州、 陕西、 甘肃、 河北、 河南、 湖南和 湖北等地。 生于海拔280-2300米的山坡林下、 路旁等处。 其根或全草入药, 名黑点草, 也叫立 竹根、 山黄瓜、 黄瓜菜、 大黄瓜香、 瓜米菜, 其性微寒, 味甘, 具清热除烦、 活血消肿之功效, 主 治胃热口渴、 烦燥不安、 劳伤、 水肿; 其花的颜色常有变化, 由绿白色、 淡黄色至近黄色, 花被 片内面的斑点由紫黑色点状小块分布到紫褐色星散地分布, 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有待于 商业化。 油点。

11、草属植物在全世界约15种, 国内有4种, 分别为台湾油点草 (T. Formosana) 、 油 点草 (T. Macropoda) 、 黄花油点草 (T. Maculata) 、 紫花油点草 (T. Stolonifera) , 目前尚 未有该属植物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提供一种成活率高, 利 于实现产业化生产的黄花油点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方法。 0004 为实现本发明之目的,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黄花油点草组织培养与 快速繁殖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5 (1) 黄花油点草的。

12、消毒 0006 4月至8月之间, 剪取带腋芽的茎段, 先用软毛刷于自来水下轻柔刷洗, 加入适量的 洗洁精溶液浸泡2 min, 倾倒洗洁精溶液后用流水冲洗0.5 h后, 在紫外灯消毒30 min以上 的超净工作台里将茎段转入70%的酒精溶液中浸泡1 min, 用无菌水冲洗3次, 浸泡入滴加有 2滴吐温-80的0.1% HgCl2溶液内浸泡消毒12-13 min, 然后用无菌水充分浸洗3次, 即可得 到消完毒的外植体; 0007 (2) 腋芽的诱导 0008 将上一步得到的的外植体, 以正常的极性方向插入到装有添加NAA 0.1-0.5 g/L, 6-BA 1.0-5.0 mg/L的MS基本培养基。

13、的培养瓶中, 该培养基中的蔗糖添加量为30 g/L, 琼脂 添加量为8 g/L, 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2.0 g/L, pH为5.8-6.0, 培养基曾于121下高温高压 灭菌20 min; 接种好的培养瓶先置于黑暗中过夜, 随后光照培养, 培养条件为: 培养温度为 (251), 光照时间为14 h光/10 h暗, 光照强度为30-40 mol/(m2s), 光源为白色节能 灯; 0009 (3) 丛生芽的诱导 0010 待上一步培养的腋芽长出后, 在紫外灯灭菌30 min的超净工作台里切下带腋芽的 茎段, 以正常的极性方向接种到装有添加TDZ 0-2.0 mg/L, 6-BA 0-5.0 m。

14、g/L的MS基本培养 说 明 书 1/7 页 4 CN 105918124 B 4 基的培养瓶中, 该培养基中的蔗糖添加量为30 g/L, 琼脂添加量为8.0 g/L, 活性炭的添加 量为0.5 g/L, pH为5.8-6.0, 培养基曾于121下高温高压灭菌20 min; 先置于黑暗中过夜, 随后光照培养, 培养条件为: 培养温度为(251), 光照时间为14 h光/10 h暗, 光照强度 30-40 mol/(m2s), 光源为白色节能灯; 0011 (4) 不定芽的增殖 0012 将上一步诱导获得的不定芽丛切成2-3株不定芽的芽块, 接种到装有添加6-BA 0- 6.0mg/L, IAA。

15、 0-3.0 mg/L的MS基本培养基的培养基中, 该培养基中的蔗糖添加量为30 g/ L, 琼脂添加量为8.0 g/L, 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5 g/L, pH为5.8-6.0, 培养基曾于121下高 温高压灭菌20 min; 先置于黑暗中过夜, 随后光照培养, 培养条件为: 培养温度为(251) , 光照时间为14 h光/10 h暗, 光照强度30-40 mol/(m2s), 光源为白色节能灯; 0013 (5) 再生植株的生根培养 0014 切取叶片嫩绿、 生长旺盛且23 cm高的不定芽, 插入到添加NAA 0-1.0 mg/L , AC 0.5 mg的12.5%-100% MS基本培养。

16、基的培养瓶中, 该培养基中的蔗糖添加量为10-50 g/L, 琼脂添加量为8.0 g/L, 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5 g/L, pH为5.8-6.0, 培养基曾于121下高温 高压灭菌20 min; 先置于黑暗中过夜, 随后光照培养, 培养条件为: 培养温度为(251), 光照时间为14 h光/10 h暗, 光照强度30-40 mol/(m2s); 0015 (6) 炼苗移栽 0016 待生根的组培苗的苗高长至5 cm以上, 根长超过5 cm时, 松开组培瓶的瓶盖, 往瓶 中注入少量清水, 防止培养基干裂, 但先不移开瓶盖, 12 h后半挪开瓶盖, 再过12 h, 移走瓶 盖, 让灯光直照再生植。

17、株培养2 d; 然后小心地将培养基捣碎, 拿出再生植株, 用水浸润根部 过夜后, 小心将残留的琼脂冲洗干净, 将植株定植于珍珠岩、 泥炭重量比为 1:(1-5) 的混合 基质中, 浇透水并用透明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温保湿, 室内温度控制在15-25, 光 源可采用自然光或白色节能灯; 第8 d松开薄膜, 使与外面空气相通, 第9 d揭开薄膜, 经常 于叶面喷雾保持湿润, 适应3-5 d后可移栽大田中。 0017 作为优选方案: 用于丛生芽诱导的材料为步骤 (1) 和 (2) 获得的无菌萌发的腋芽。 0018 作为优选方案: 所述步骤 (2) 中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了6-BA 2.0 mg/。

18、L, NAA 0.2 mg/L, 活性炭0.5 mg/L。 0019 作为优选方案: 所述步骤 (3) 中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了TDZ 0.5 mg/L, 6-BA 1.0- 2.0 mg/L。 0020 作为优选方案: 所述步骤 (4) 中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了6-BA 2.0 mg/L, IAA 0.5- 1.0 mg/L。 0021 作为优选方案: 所述步骤 (5) 中的生根培养基为25%MS基本培养基, NAA 0.2 mg/L, 蔗糖15-20 g/L。 0022 作为优选方案: 所述步骤 (6) 中混合基质中珍珠岩与泥炭的重量比为 1: 2。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本发明的。

19、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 能够快速地获得植 株, 利于产业化生产。 采用本发明方法, 黄花油点草茎段腋芽诱导率达96.6%, 丛生芽诱导率 达90%左右, 不定芽增殖倍数达5.6-5.8, 幼苗生根率为97.1%以上, 幼苗炼苗成活率达 98.8%, 植株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 按此方法, 在一年内可繁殖出幼苗超过100万株。 说 明 书 2/7 页 5 CN 105918124 B 5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实施例1 002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26 (1) 黄花油点草的消毒 0027 4月至8月之间, 剪取带腋芽的茎段, 先用软毛刷。

20、于自来水下轻柔刷洗, 加入适量的 洗洁精溶液浸泡2 min, 倾倒洗洁精溶液后用流水冲洗0.5 h后, 在紫外灯消毒30 min以上 的超净工作台里将茎段转入70%的酒精溶液中浸泡1 min, 用无菌水冲洗3次, 浸泡入滴加有 2滴吐温-80的0.1% HgCl2溶液内浸泡消毒12-13 min, 然后用无菌水充分浸洗3次。 经此步 骤消毒的外植体, 接种培养基20 d后统计发现, 其污染率3.7%, 成活率在91.8%; 0028 (2) 腋芽的诱导 0029 将上一步得到的的外植体, 以正常的极性方向插入到装有添加NAA 0.2 g/L, 6-BA 2.0 mg/L的MS基本培养基的培养瓶。

21、中, 该培养基中的蔗糖添加量为30 g/L, 琼脂添加量为8 g/L, 活性炭 (AC) 的添加量为0.5 g/L, pH为5.8-6.0, 培养基曾于121下高温高压灭菌20 min; 接种好的培养瓶先置于黑暗中过夜, 随后光照培养, 培养条件为: 培养温度为(251) , 光照时间为14 h光/10 h暗, 光照强度为30-40 mol/(m2s), 光源为白色节能灯; 最早 培养5 d后腋芽出现明显的萌动, 平均出现萌动的时间为8.6 d; 30 d统计腋芽的萌发率达 96.6%; 0030 (3) 丛生芽的诱导 0031 待上一步培养的腋芽长出后, 在紫外灯灭菌30 min的超净工作台。

22、里切下带腋芽的 茎段, 以正常的极性方向接种到装有添加TDZ 0.5 mg/L, 6-BA 1.0-2.0 mg/L的MS基本培养 基的培养瓶中, 该培养基中的蔗糖添加量为30 g/L, 琼脂添加量为8.0 g/L, 活性炭的添加 量为0.5 g/L, pH为5.8-6.0, 培养基曾于121下高温高压灭菌20 min; 先置于黑暗中过夜, 随后光照培养, 培养条件为: 培养温度为(251), 光照时间为14 h光/10 h暗, 光照强度 30-40 mol/(m2s), 光源为白色节能灯; 在培养9 d时节间膨大起来, 14 d开始出现丛生 芽, 30 d统计丛生芽诱导率为90%左右; 00。

23、32 (4) 不定芽的增殖 0033 将上一步诱导获得的不定芽丛切成2-3株不定芽的芽块, 以正常的极性方向接种 到装有添加6-BA 2.0mg/L, IAA 0.5-1.0 mg/L的MS基本培养基的培养基中, 该培养基中的 蔗糖添加量为30 g/L, 琼脂添加量为8.0 g/L, 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5 g/L, pH为5.8-6.0, 培 养基曾于121下高温高压灭菌20 min; 先置于黑暗中过夜, 随后光照培养, 培养条件为: 培 养温度为(251), 光照时间为14 h光/10 h暗, 光照强度30-40 mol/(m2s), 光源为白 色节能灯; 30 d统计不定芽的增殖倍数为5。

24、.6-5.8, 不定芽的生长正常, 叶色浓绿; 0034 (5) 再生植株的生根培养 0035 切取叶片嫩绿、 生长旺盛且23 cm高的不定芽, 插入到添加NAA 0.2 mg/L, AC 0.5 mg的25% MS基本培养基的培养瓶中, 该培养基中的蔗糖添加量为15-20 g/L, 琼脂添加量为 8.0 g/L, 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5 g/L, pH为5.8-6.0, 培养基曾于121下高温高压灭菌20 min; 先置于黑暗中过夜, 随后光照培养, 培养条件为: 培养温度为(251), 光照时间为14 h光/10 h暗, 光照强度30-40 mol/(m2s); 生根最早在培养7 d后出现。

25、, 30 d统计后发现 说 明 书 3/7 页 6 CN 105918124 B 6 平均出根时间为8.8 d, 生根率为97.1%以上; 0036 (6) 炼苗移栽 0037 待生根的组培苗的苗高长至5 cm以上, 根长超过5 cm时, 松开组培瓶的瓶盖, 往瓶 中注入少量清水, 防止培养基干裂, 但先不移开瓶盖, 12 h后半挪开瓶盖, 再过12 h, 移走瓶 盖, 让灯光直照再生植株培养2 d; 然后小心地将培养基捣碎, 拿出再生植株, 用水浸润根部 过夜后, 小心将残留的琼脂冲洗干净, 将植株定植于珍珠岩、 泥炭重量比为 1: 2的混合基质 中, 浇透水并用透明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覆盖以保。

26、温保湿, 室内温度控制在15-25, 光源可 采用自然光或白色节能灯; 第8 d松开薄膜, 使与外面空气相通, 第9 d揭开薄膜, 经常于叶 面喷雾保持湿润, 适应5 d后统计发现炼苗成活率为98.8%, 炼好苗后, 小心挖出移栽入大 田, 按常规管理, 移栽成活率可达98%以上。 0038 文中涉及的缩略词: 0039 6-BA 6-苄氨基腺嘌呤 0040 AC 活性炭 0041 IAA 吲哚乙酸 0042 NAA 萘乙酸 0043 TDZ 噻苯隆(脱叶脲) 0044 MS Murashige和Skoog (1962) 0045 实施例2 004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 (2) 。

27、腋芽的诱导: 以正常的极性方向插入到装 有添加NAA 0.1-0.6 mg/L, 6-BA 1.0-6.0 mg/L的MS基本培养基的培养瓶中, 该培养基中的 蔗糖添加量为30 g/L, 琼脂添加量为8 g/L, AC添加量为0-2.0 g/L, pH为5.8-6.0, 培养基曾 于121下高温高压灭菌20 min; 接种好的培养瓶先置于黑暗中过夜, 随后光照培养, 培养 条件为: 培养温度为(251), 光照时间为14 h光/10 h暗, 光照强度为30-40 mol/(m2 s), 光源为白色节能灯; 30 d后统计发现, 腋芽诱导率在0-97.9%之间, 腋芽出芽平均时间为 7.7-15。

28、.4 d之间, 其中以NAA 0.2 mg/L, 6-BA 2.0 mg/L, AC 0.5 g/L效果最佳, 腋芽诱导率 为98.7%, 腋芽出芽平均时间为8.2 d。 结果还表明随着6-BA浓度提高, 腋芽诱导率增加, 随 着NAA浓度增加, 腋芽生长速度加快。 腋芽在萌发过程中可看到外植体周围的培养基产生褐 色, 而AC可去除褐化物质, 但过多的AC却吸附过多营养, 易导致生长的减缓。 0047 表1 不同处理对腋芽诱导率和腋芽出芽平均时间的影响 0048 处理腋芽诱导率(%)腋芽出芽平均时间(d)腋芽生长长势 NAA 0.1 mg/L, 6-BA 1.0 mg/L72.213.2出芽慢。

29、, 生长慢, 培养基有少量褐化 NAA 0.1 mg/L, 6-BA 2.0 mg/L78.612.1出芽尚可, 生长较慢, 培养基有少量褐化 NAA 0.1 mg/L, 6-BA 4.0 mg/L85.710.9出芽尚可, 生长较慢, 培养基有褐化 NAA 0.1 mg/L, 6-BA 6.0 mg/L80.29.6生长较慢, 叶稍有水渍化, 培养基有褐化 NAA 0.2 mg/L, 6-BA 2.0 mg/L83.510.2出芽尚可, 生长较慢, 培养基有褐化 NAA 0.4 mg/L, 6-BA 2.0 mg/L89.09.4出芽尚可, 生长较慢, 培养基有褐化 NAA 0.6 mg/L。

30、, 6-BA 2.0 mg/L83.410.1出芽尚可, 生长较慢, 培养基大量褐化 NAA 0.2 mg/L, 6-BA 2.0 mg/L, AC 0.5 g/L96.68.6出芽快, 生长快 NAA 0.2 mg/L, 6-BA 2.0 mg/L, AC 1.0 g/L95.89.2出芽快, 生长较快 NAA 0.2 mg/L, 6-BA 2.0 mg/L, AC 2.0 g/L98.19.9出芽慢, 生长慢 0049 实施例3 说 明 书 4/7 页 7 CN 105918124 B 7 005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 (3) 丛生芽的诱导: 在紫外灯灭菌30 min的超 净。

31、工作台里切下带腋芽的茎段, 以正常的极性方向接种到装有添加TDZ 0-2.0 mg/L, 6-BA 0-6.0 mg/L的MS基本培养基的培养瓶中, 该培养基中的蔗糖添加量为30 g/L, 琼脂添加量 为8.0 g/L, 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5 g/L, pH为5.8-6.0, 培养基曾于121下高温高压灭菌20 min; 先置于黑暗中过夜, 随后光照培养, 培养条件为: 培养温度为(251), 光照时间为14 h光/10 h暗, 光照强度30-40 mol/(m2s), 光源为白色节能灯。 30 d后统计发现, 不定芽 诱导率介于0-91.8%之间, 不定芽数为1.0-8.8之间, 其中以M。

32、S, TDZ 0.5 mg/L, 6-BA 2.0mg/ L效果最佳, 不定芽诱导率在90%左右, 不定芽数在6.4-6.5, 而且不定芽叶色浓绿, 生长良 好, 株高和茎粗适中。 结果还表明, 6-BA对于丛生芽的诱导效果较弱, TDZ较强, 两者组合效 果更佳。 0051 表2 不同处理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0052 处理丛生芽诱导率(%)不定芽数生长情况 TDZ 0.5 mg/L68.55.5不定芽叶色淡绿, 生长尚可 TDZ 1.0 mg/L72.65.8不定芽叶色浓绿, 生长良好 TDZ 2.0 mg/L73.45.7不定芽玻璃化严重, 叶片和茎水渍状 TDZ 0.5 mg/L, 6-。

33、BA 1.0 mg/L89.66.4不定芽叶色淡绿, 生长良好 TDZ 0.5 mg/L, 6-BA 2.0 mg/L906.5不定芽叶色淡绿, 生长尚可, 有水渍化倾向 TDZ 0.5 mg/L, 6-BA 6.0 mg/L84.27.2不定芽玻璃化严重, 叶片和茎水渍状 0053 实施例4 005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 (4) 丛生芽的增殖: 将上一步诱导获得的不定 芽丛切成2-3株不定芽的芽块, 接种到装有添加6-BA 0-6.0mg/L, IAA 0-3.0 mg/L的MS基本 培养基的培养基中, 该培养基中的蔗糖添加量为30 g/L, 琼脂添加量为8.0 g/L, 活性。

34、炭的 添加量为0.5 g/L, pH为5.8-6.0, 培养基曾于121下高温高压灭菌20 min; 先置于黑暗中 过夜, 随后光照培养, 培养条件为: 培养温度为(251), 光照时间为14 h光/10 h暗, 光照 强度30-40 mol/(m2s), 光源为白色节能灯。 30 d后统计发现, 各培养基中不定芽的增殖 倍数在1.0-6.2之间, 高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均容易产生玻璃化现象, 表现最佳的培养基 为MS, 6-BA 2.0 mg/L, IAA 0.5-1.0 mg/L其增殖倍数在5.6-5.8, 且无玻璃化苗, 植株粗壮, 且生长较快。 0055 表3 不同处理对不定芽增殖的影。

35、响 0056 不同处理增殖倍数生长情况 6-BA 2.0 mg/L5.1生长较慢 6-BA 4.0 mg/L5.8生长较慢 6-BA 6.0 mg/L6.2生长较慢, 叶有水渍化 6-BA 2.0 mg/L, IAA 0.5 mg/L 5.6生长快, 茎粗壮 6-BA 2.0 mg/L, IAA 1.0 mg/L 5.8生长快, 茎粗壮 6-BA 2.0 mg/L, IAA 3.0 mg/L 5.2生长快, 茎较弱, 且有水渍 0057 实施例5 005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 (5) 再生植株的生根培养: 切取叶片嫩绿、 生 说 明 书 5/7 页 8 CN 105918124 。

36、B 8 长旺盛且23 cm高的不定芽, 插入到添加NAA 0-1.0 mg/L, 活性炭0.5 mg/L的12.5%-100% MS基本培养基的培养瓶中, 该培养基中的蔗糖添加量为10-50 g/L, 琼脂添加量为8.0 g/L, 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5 g/L, pH为5.8-6.0, 培养基曾于121下高温高压灭菌20 min; 先置 于黑暗中过夜, 随后光照培养, 培养条件为: 培养温度为(251), 光照时间为14 h光/10 h暗, 光照强度30-40 mol/(m2s); 30 d时统计发现, 最早生根时间8-14 d, 生根率在 59.8-98.8%, 说明较易生根, MS基本培。

37、养基的浓度对于生根基本无影响, 只不过太低的浓度 下生根的再生植株生长柔弱; 蔗糖浓度对于不定芽的生根影响也不大; 最佳的组合为25% MS, NAA 0.2 mg/L, 蔗糖15-20 g/L, 生根时间早, 最早7 d就可以生根, 生根率可达97.1%以 上, 根粗适中, 叶绿浓绿, 适于炼苗移栽。 0059 表4 不同培养基对生根的影响 0060 培养基生根率(%)最早发根时间 (d)平均生根时间 (d)生长情况 12.5%MS, 蔗糖30 g/L64.31011.6根细、 长, 叶色黄 25%MS, 蔗糖30 g/L66.81113.2根粗和根长适中, 叶色较黄 50%MS, 蔗糖30。

38、 g/L67.51113.5根较细长, 叶色浓绿 MS, 蔗糖30 g/L59.81315.4根较细长, 叶色浓绿 25%MS, 蔗糖20 g/L68.31011.3根较细长, 叶色浓绿 25%MS, 蔗糖50 g/L63.21416.8根较细长, 叶色逍绿 25%MS, NAA 0.1 mg/L, 蔗糖20 g/L90.489.5根粗和根长适中, 叶色浓绿 25%MS, NAA 0.2 mg/L, 蔗糖20 g/L97.178.8根粗和根长适中, 叶色浓绿 25%MS, NAA 0.2 mg/L, 蔗糖15 g/L97.478.8根粗和根长适中, 叶色浓绿 25%MS, NAA 0.5 mg。

39、/L, 蔗糖20 g/L98.889.1根粗、 短, 叶稍有水渍化 0061 实施例6 006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 (6) 炼苗移栽: 待生根的组培苗的苗高长至5 cm以上, 根长超过5 cm时, 松开组培瓶的瓶盖, 往瓶中注入少量清水, 防止培养基干裂, 但先 不移开瓶盖, 12 h后半挪开瓶盖, 再过12 h, 移走瓶盖, 让灯光直照再生植株培养2 d; 然后 小心地将培养基捣碎, 拿出再生植株, 用水浸润根部过夜后, 小心将残留的琼脂冲洗干净, 将植株定植于珍珠岩、 泥炭重量比为 1:(1-5) 的混合基质中, 浇透水并用透明的聚乙烯塑 料薄膜覆盖以保温保湿, 室内温度控。

40、制在15-25, 光源可采用自然光或白色节能灯; 第8 d 松开薄膜, 使与外面空气相通, 第9 d揭开薄膜, 经常于叶面喷雾保持湿润, 适应3-5 d后可 移栽大田中。 适应5 d后统计发现, 随着泥炭的比例提高, 幼苗的生长变得健壮, 但炼苗成活 率却有小幅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珍珠岩在培养基中起到保水透气的作用, 而泥炭提供幼苗 生长所需的营养。 综合来看, 珍珠岩与泥炭的比例在1: 2时, 炼苗成活率和幼苗生长达到最 佳。 0063 表5 不同栽培基质对炼苗成活率的影响 0064 珍珠岩、 泥炭重量比炼苗成活率 (%)生长状况 1: 198.5苗稍黄 1: 298.8苗生长佳 1: 392.7苗生长佳 1: 488.5苗生长佳 说 明 书 6/7 页 9 CN 105918124 B 9 1: 582.9苗生长佳 0065 对比实施例1至6可知, 实施例1为最优选的实施例, 实施例1的每个步骤均采用了 实施例2至6所述的最佳培养条件, 能够获得最高的植株产量。 说 明 书 7/7 页 10 CN 105918124 B 10 。

相关知识

一种杜鹃花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与流程
兰花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pdf
一种大叶紫株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方法技术
药用兰科植物杜鹃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一种南美叉柱花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杜虹花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一种快速繁殖大花蕙兰组织培养方法与流程
兰花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一种朱顶红脱毒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方法与流程
“野生百合快速繁殖的组织培养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网址: 一种黄花油点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方法.pdf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5749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黄金草的养殖方法有哪些,黄金草的
下一篇: 黄金草夏天怎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