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8月1日,在广饶县花官镇农富家庭农场的现代化菇房里,一面面高高的杏鲍菇“墙”上,乳白鲜嫩的菌菇色泽饱满、香味纯正,采摘后经过严格的杀菌处理,这些杏鲍菇将搭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快车销往周边地区。
“在发展杏鲍菇产业过程中,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为我们争取了上级资金,2022年,我们投资750万元,在原有香菇菌包、平菇菌包生产基础上,新上年产3000吨袋栽全自动杏鲍菇项目。新建自动化、一体化、工厂化的现代菌类生产车间,突破食用菌栽培受季节温差影响的限制,从而进行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种植。”杨王村党支部书记王红亮望着蓬勃生长的杏鲍菇自豪地说。
农富家庭农场项目工程于2022年完工,主要建设制包车间、培养车间、包装车间和24个出菇车间,依托当地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优势,采用自动化制包设备,实现杏鲍菇菌包制作的全程自动化,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效率,具备日产杏鲍菇8吨的能力,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济南、威海等各大超市和电商平台。采用“农场+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提供就业岗位等途径,带动农户增收。截至目前,已雇佣当地劳动力60余人,帮助劳动力年均增收5万余元。党建引领杏鲍菇产业发展共同体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不断将食用菌产业做强做大,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出贡献。
产业兴旺,乡村才能振兴,群众才能致富。近年来,花官镇立足全镇实际,强化组织引领,结合优越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引导各村选择适宜产业,找准产业发展方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农户+基地”“公司+农户+基地”等多种模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现“业兴民富”,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庄洪鑫 通讯员 李舒晴)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知识
【乡村振兴看河北】“花”经济撑起致富伞
门源县东川镇:“多元化”生态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民生“增”福祉,实事暖“城”心!增城深入推进“民生微实事”工作
滨海县蔡桥镇:特色农业助农增收 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聚焦乡村振兴】花官镇:特色产业撬动乡村振兴
临夏市大庄村:花卉产业绽放致富之花 特色种植助推乡村振兴
江苏盐都:“内外兼修”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小小蝴蝶兰 开出致富花】 “花样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平乐县二塘镇:韭菜花变身“致富花”
【千万工程 乡村行】乌兰浩特市:农旅融合绘就振兴靓景
网址: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花官镇:特色农业撑起乡村“致富伞”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14488.html
上一篇: 龙口市诸由观镇康源农业种植合作社 |
下一篇: 陕西农业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