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疫知识问答(一)
1.什么是植物检疫?
答:国际上将“植物检疫”定义为: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防治的一切活动。
通俗地说,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有的称其为“危险性植物病、虫、草”“检疫对象”)的人为传播,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服务农产品贸易的一项措施。
植物检疫是人类同自然界长期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
2.为什么要进行植物检疫?
答:植物检疫的根本目的是:防止外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本地造成危害,防止本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服务于植物、植物产品贸易。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植物检疫是农业生产安全的保障。通过开展检疫,确保引种和调运植物、植物产品的安全,防止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保护了广大未发生区的安全;通过开展发生区的防治灭杀,有效遏制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第二,植物检疫是农产品对外贸易安全的保障。近年来植物检疫机构与其他相关部门加强合作,不断提升我国植物检疫安全水平,确保出口农产品符合进口国家的植物检疫要求,突破了一些国家的检疫技术壁垒,确保了我国农产品的顺利出口。
第三,植物检疫是生态安全的保障。通过预防和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避免了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未发生区植被的危害,减少了农药等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重要的作用。
3.什么是检疫性有害生物?
答:国际上将“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为: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经发生但分布不广并进行官方防治的有害生物。该定义包括了国内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国家之间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内容。
《植物检疫条例》将国内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为:局部地区发生,危险性大,能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的病、虫、杂草。两者基本意思是一样的,《植物检疫条例》的解释更适合国内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理解。更通俗易懂。也有人将“检疫性有害生物”称为“植物检疫对象”,只不过“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称呼更与国际接轨。
4.农业植物检疫范围包括哪些?
答:粮、棉、油、麻、桑、茶、糖、菜、烟、果(干果除外)、中药材、花卉(野生珍贵花卉除外)、草坪草、牧草、绿肥、热带作物等植物及其各部分,包括种子、块根、块茎、球茎、鳞茎、接穗、砧木、试管苗、无毒苗、细胞繁殖体等繁殖材料,以及来源于上述植物、未经加工或者已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情的植物产品。
(未完待续)
相关知识
植物检疫宣传月植物检疫知识问答
森林植物检疫登记证
江西省植物检疫办法
【科普花卉知识 传播...
出省《植物检疫证书》核发
辽宁省森林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北京市林业植物检疫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06号)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农业部令2007年第6号修订)
木本花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海关总署公告2024年第86号(关于进口塔吉克斯坦鲜食柿子植物检疫要求的公告)
网址: 植物检疫知识问答(一) 第B4版:综合 2018年09月15日 日照日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1473.html
上一篇: 直供养殖用杀虫喷雾机 汽油高压喷 |
下一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的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