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

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研究中国文人画的经典之作。 本书最重要的贡献是还原了文人画的真实含义及其产生的社会环境。文人画在北宋产生之时,主要指的并非是一种鲜明的绘画风格,而是士大夫阶层对自身创作活动的一种认同和期许,并以此和那些职业画家划清界限。 之后,经过南宋、元代、明代,文人画的概念不断变化发展,文人画与院画、画师作品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复杂微妙。苏轼对于士人阶层的推崇,在董其昌的南宗北宗论中得到一种新的回响。 本书以纵横开合、明暗相照的叙述结构展开,切入中国画的生成原境,以广阔而宏大的历史视角、对思想体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细腻分析、饱含思辨力和理论穿透力的笔触,清晰呈现了中国文人画理论的生发、演变与成熟的发展全貌。 本书一经出版,在海外学界引起广泛关注,美国著名艺术史家谢伯轲、方闻、高居翰都曾引用其观点。本书成为海外美术史学生了解中国文人画理论的必读书。

作者简介  · · · · · ·

卜寿姗(Susan Bush),美国著名艺术史家,现为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一直致力于中国文人画研究。她的主要著作还有与孟克文(Christian Murck)合著的《中国艺术理论》。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北宋(960-1127)
文人画的定义
宋及宋以前的再现观
诗画之较
第二章 北宋文人的观点
苏轼
· · · · · · (更多)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苏轼第一个提出“士人画”术语,并以此来对抗专业画家。 他在朋友宋迪的侄子宋子房(汉杰)的一幅画上题道: “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住只取粮策皮毛,槽板当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 苏轼的“士人画”这个提法,看起来正是董其昌“文人画”观点的先声。显然,苏轼的定义不适用于特定的艺术风格,而只是表达了画作的一般特征。因此,他的观察基本上与郭若虛相同,郭若虚认为ー个人要有高贵的人格,他的作品格调才能高。但苏轼第一个从社会身份上来划分绘画。 “士人画”的提法在苏轼其他著作里再没有出现。他更常使用的话语模式是:艺术家是诗人,而不是画匠。他在对比唐代诗人王维与专业画家吴道子的画作时暗示了这一观点: 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 摩诺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此外,在士大夫燕肃(卒于1040)的一幅山水画上,苏轼写道: 燕公之笔,浑然天成,粲然日新,已离画工之度数 而得诗人之清丽也 (查看原文)

荼蘼花开

2018-10-21 12:00:57 —— 引自第38页 苏轼的观点似乎更适用于元代艺术: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苏轼似乎是说,就像命题不能限制诗的构思一样,绘画也不能被形似自然的要求限制。绘画被看作自我表达的方式,它的再现一面打了折扣,因为对艺术家和观者而言,仅关注再现会限制他们的想象力。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文人画的定义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北京大学艺术史丛书(共27册), 这套丛书还有 《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与内心世界》《虎头金粟影》《意大利和德国的形式感》《自我的界限》《虚拟的殿堂》 等 。

喜欢读"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的人也喜欢  · · · · · ·

9 有用 王好猎 2019-05-05 10:10:24

re. Mnemosyne 你以为艺术史家都像黑格尔一样有体系吗? 贡布里希什么体系,巫鸿什么体系? 有重要的创见就足以称之为经典了,不要叶公好龙,好高骛远了。 至于70年代是否算旧,你看看高居翰的书、薛爱华的书都是什么时候写的? 语言啰嗦?是因为根本就没读进去,自然每句话都觉得没头没脑,这能怨谁? 如果要想不动脑子看书,大可以去看小顾说绘画那种,或者去喜马拉雅听十分钟听懂艺术史,这可能更适... re. Mnemosyne 你以为艺术史家都像黑格尔一样有体系吗? 贡布里希什么体系,巫鸿什么体系? 有重要的创见就足以称之为经典了,不要叶公好龙,好高骛远了。 至于70年代是否算旧,你看看高居翰的书、薛爱华的书都是什么时候写的? 语言啰嗦?是因为根本就没读进去,自然每句话都觉得没头没脑,这能怨谁? 如果要想不动脑子看书,大可以去看小顾说绘画那种,或者去喜马拉雅听十分钟听懂艺术史,这可能更适合 叶公好龙之辈。 (展开)

0 有用 蓝脸的窦尔敦 2024-06-25 06:44:52 比利时

非常需要知识门槛才能阅读的书,作为一篇博士论文,不是基础科普读物,所以外行人读起来,只能佩服作者的阅读量,还有对中国文人画的理解和阐释,以及对文人士大夫这个阶层对中国绘画影响的探讨。作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阅读功力令人叹为观止。而且还是一个美国人,汉学家的头衔名副其实

0 有用 史历黑 2024-04-10 18:57:38 天津

50多年前的汉学博士论文,算是画论史?反正没有一则图画文本解读,跟腰封荐语满不是一码事,又是一次期待落空。看出来挺努力的,但毕竟隔膜,很多概念废了半天力气也解释不出个所以然,很多常识如梅兰竹菊倒是煞有介事地说个没完,还有漏洞和争议点。论条理性,甚至不如古板的国产教材清晰。倒是译注的严谨性,令人钦佩。

> 更多短评 183 条

我要写书评

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rayka 2018-10-05 15:06:56

心画,画心

《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是美国研究者卜寿珊的一本结构清晰、观点明确、生动有趣又旁征博引论文式的作品。不像中国常见的理论书籍那样充斥着各种晦涩的描述和细枝末节繁冗的陈述,本书以时间为序而又前后呼应,将各个时期流派的作者和作品一一讲述, 贯穿了对文人画理论的...  (展开)

一个人是支队伍 2018-10-14 21:35:20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是较为期待的一本书,甫一出版,便迫不及待地购藏。细细读毕,却大失所望。本书基本没有勾勒出文人画的发展脉络,书中甚至提到了朱熹的一句画跋。在理学家的眼里,书画艺术都是外道,无论文人还是画工,都是远离正道而浪费生命的人。作为儒家知识分...  (展开)

韭菜花 2023-03-19 15:54:38

浅谈《心画》

阐述了“文人画”的定义和理论从宋代生发再延续至明清,并且这些理论对现今对古画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最开始是被书名和封面所吸引,装帧精美。文字也十分平实,阅读的过程十分通顺畅快。但是感觉作者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特别完善的回复,比如“文人画为什么不...  (展开)

ly的读享生活 2018-01-11 09:39:06

《心画》何以成经典?

《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一书,是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卜寿珊(Susan Bush)的著作。该书从探索宋末到元代文人艺术风格的转化开始,着眼于社会阶层对文人画家风格形成的影响,并解释了文人画如何成为主流文化传统。 《心画》是卜寿珊在1968年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展开)

云英 2021-01-24 16:38:48

少数精英塑造了中国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从北宋起笔、余音至清而回溯到唐,尝试用较宏观的视角、提炼中国绘画的因袭体系,落笔精炼中肯、翻译上乘,是本好书。 作者结论中的“宋代关注画家品格,元代更多关注风格,明代则着眼于艺术史”是怎么得出的: 苏轼及其文人圈奠定了文人艺术思想、董其昌将其传统化,其间...  (展开)

凡丁 2019-07-20 16:32:11

拿起来容易读完难

艺术史类的书不知为什么总是拿起来容易读完难。 这本书讲了从宋到明的三个朝代中,文人画的发展。 宋代关注画家品格,元代更多关注风格,明代则着眼于艺术史。 在宋代,艺术家的人格被看作绘画的核心。艺术创作是主客体的融合。文人画与院体画风格、题材均泾渭分明。 到了元代...  (展开)

宁静海 2017-11-07 13:24:45

书影很美

第二版序言 我感谢香港大学出版社再版这本书。这本书是在我1968年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写就的。在中国艺术理论这一重要领域里,这本书过去一直作为有用的入门书,现在这本书依然能对学生们有所裨益,这让我倍感欣慰。我希望此书能激发人们对这一迷人领域的研究兴趣...  (展开)

手感造物 2018-03-06 15:06:43

栖形感类,言有尽而意无穷

50年前,也就是1968年,一位名叫卜寿珊的美国女生因一篇研究中国国 画的论文获得了哈弗大学的博士学位,该论文与2017年被译成中文出版 ,中文名为《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 这位美国女生当年不过30左右,已能流畅阅读繁体字文言文写的中国古 代书籍,这种能力我至今不具备...  (展开)

> 更多书评 8篇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润仁儿~

润仁儿~

P306 宋代作者主要关注如何确定文人画家的特殊身份。他们一次次强调艺术家的文学成就,并指出这些艺术家与专业画家多么不同。此外,苏轼和他的朋友们对艺术家的心志状态比较感兴趣,通过艺术来表达道教或禅宗的观点。到了元代,艺术家在风格方面做出了最为明确的理论称述。绘画被看作墨戏,表达了艺术家的情绪,本质上是非再现的。这是延迟的反应,起源于宋代的墨戏和花卉与这一影响的评论联系起来。同时,这些传统形成了规则,...

2023-02-10 20:38:36

润仁儿~

润仁儿~

苏轼 P75 山石竹木和水波烟云没有常形,也就是说,它们的形态不是一种定势,会在不同时期产生变化。艺术家必须要感知它们的存在方式,知道是什么构成了山石竹木和水波烟云。在绘画形式中,“理”是一种让人信服的正确观念。如果掌握这个理,艺术家的创作就能得心应手,并符合人们的期望。每一种事物都有一个“理”——事物应有之道。因此,当文同被认为掌握了竹石枯木的“理”时,这意味着他能够在所有方面令人信服地呈现这些事...

2023-02-10 20:28:36

润仁儿~

润仁儿~

文人画的定义 P4 中国美术史家滕固为文人画下了最宽泛的定义,他列出了三种特征:(1)艺术家是士大夫(scholar-official),与画工有不同;(2)艺术被看作士人闲暇时的一种表现方式;(3)文人艺术家(scholar-artist)的艺术风格与院体画家(academician)不同。第一点是谈艺术家和绘画本身的地位,可以从六朝和唐代引例佐证;第二点涉及美学理论,可以用吴镇(1280-1354)的论述来说明,吴镇阐述了始于宋代的艺术探索;第三...

2023-02-10 20:22:53

momo

momo (普通网友)

骨法的一般含义是“骨头排列的方式”或“骨骼的结构”,它是个相面学术语。

2021-04-26 14:34:52

相关知识

北宋“湖州竹派”打开中国文人画的大门
『宝琴立雪』流露文人画气质.doc
中国茶花画的发展
历代名家画竹
中国花鸟画简史
[画坛博览]中国茶花画的发展历程(珍贵资料图片)
古韵留馨——梅花与梅花题材画概说
要了解中国花鸟画发展简史,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沈周对中国绘画做出的重大贡献——水墨写意花鸟画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与演变

网址: 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51316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宋画的“新看法”
下一篇: 《宋画茶韵》解开宋茶文化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