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海南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不同演替阶段根系的生物量特征

海南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不同演替阶段根系的生物量特征

海南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不同演替阶段根系的生物量特征

【摘要】:热带地区植物根系生物量的研究对预测气候变化条件下土壤碳库的变化和热带雨林次生演替地下生态学过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在海南三亚市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选取4个植被恢复阶段(草本群落、灌木群落、40年次生林和60年次生林),利用平均标准木机械布点法采集0~100 cm根系样品,研究根系生物量、不同根系径级组成结构以及地下垂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不同演替阶段根系生物总量在5.23~28.98 t·hm~(-2),植被恢复演替(正向)显著地增加了根系生物量,其中草本至灌木阶段不显著;(2)木本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以粗根(>2 mm)为主,最高占其总生物量的89.76%,草本则以细根(≤2 mm)为主,占其总生物量的53.53%以上;随着甘什岭植被的恢复,粗根占根系生物量的比例逐渐增加,细根占根系生物量的比例逐渐减小。(3)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近80%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中,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根系生物量大幅度减少,草本群落生物量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变化规律呈指数回归,其余各恢复演替阶段呈幂函数回归。(4)根系生物量模型中,树高、D2H(胸径的平方与树高的乘积)与根系生物量拟合最好,在实践应用中,可根据林木的树高和D2H估测甘什岭地区植被根系生物量。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植物群落地下碳素分配及土壤碳库变化奠定基础,还可为估算我国热带低地雨林地区植被根系生物量和生产力提供参考。


相关知识

海南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不同演替阶段根系的生物量特征
贵州省普定县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
国际竹藤中心专题研究部署热带森林植物研究所建设工作
黄土高原子午岭植被自然恢复下的固碳特征
海南周刊丨雨林明星
海南百花岭:探秘热带花海宝藏旅游景点全攻略
热带季雨林
世界雨林日—中国热带雨林的与众不同
海南周刊|走进百花岭“博物馆”,带你看十大雨林奇观
海南周刊丨海南樱桃:春来惊艳霸王岭

网址: 海南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不同演替阶段根系的生物量特征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67926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凌霄花根系深吗
下一篇: 小香葱长势差别大,单株无分枝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