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一种红花带状轮作绿肥的生态栽培方法与流程

一种红花带状轮作绿肥的生态栽培方法与流程

一种红花带状轮作绿肥的生态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花带状轮作绿肥的生态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红花,(拉丁学名:carthamustinctoriusl.),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红花是许多国家的传统中药材,以花丝供药用,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胁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瘀滞斑疹色暗,在我国被列为名贵中药材。除了它强大的药用价值外,它还是一种天然的色素和染料,在工业应用极广。

红花喜温暖干燥气候,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但忌连作重茬。红花连作重茬,引起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不足,病虫害发生上升,造成红花经济性状变差,单产下降,品质变劣。因此,找出一种可显著提高红花产量且改善土壤品质的栽培方法是研究者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花带状轮作绿肥的生态栽培方法,经该方法可显著提高红花产量和品质,同时改善土壤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花带状轮作绿肥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当年3~4月,将若干个红花种植单元与若干个春绿肥种植单元间作种植;

(2)当年6~7月,将每个春绿肥种植单元翻压,得到春绿肥区域;

(3)当年收获每个红花种植单元的红花,得红花收获区域,于当年8~9月在红花收获区域上种植冬绿肥;

(4)次年3~4月在步骤(2)得到的春绿肥区域上种植红花;

(5)次年4~5月,将冬绿肥翻压,得到冬绿肥区域;

(6)所述红花与冬绿肥每年带间轮作。

优选的,步骤(1)所述红花采用覆膜穴播,所述红花的播种量为2~4kg/亩。

优选的,步骤(1)所述春绿肥采用穴播,所述春绿肥的作物包括箭筈豌豆和大麦,所述箭筈豌豆和大麦采用混播,总播种量为200~250kg/hm2,所述箭筈豌豆与大麦的播种质量比为5~7:1。

优选的,步骤(1)所述红花的每个种植单元种植2~4行红花,所述春绿肥的每个种植单元种植3~5行春绿肥,所述红花与春绿肥的带宽为170~180cm,间距为35~45cm。

优选的,步骤(1)所述红花的种植行距为35~45cm,株距为13~15cm,播种深度为4~6cm,幅宽为75~85cm。

优选的,步骤(1)所述春绿肥的种植行距为14~16cm,株距为14~16cm,播种深度为4~6cm,幅宽为55~65cm。

优选的,步骤(3)所述冬绿肥采用穴播,所述冬绿肥的作物包括二月兰,所述二月兰的播种量为8~12kg/hm2。

优选的,步骤(3)所述每个红花收获区域上种植3~5行冬绿肥。

优选的,步骤(3)所述冬绿肥的种植行距为10~20cm,播种深度为4~6cm,幅宽为55~65cm。

优选的,步骤(4)所述红花采用覆膜穴播,所述红花的播种量为2~4kg/亩,所述红花的每个种植单元种植2~4行红花,所述红花的种植行距为35~45cm,株距为13~15cm,播种深度为4~6cm,幅宽为75~85cm;所述步骤(4)红花与冬绿肥的间距为35~4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花带状轮作绿肥的生态栽培方法,运用红花与春绿肥、冬绿肥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特性,筛选特定作物的春绿肥和冬绿肥,在互不影响的基础上进行轮作栽培,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培肥地力,改善农田土壤环境,而且可以有效避免红花连作,为中药材红花的生态种植提供了有利保证,并降低了化肥使用,提高了红花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红花与绿肥间作种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花带状轮作绿肥的生态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当年3~4月,将若干个红花种植单元与若干个春绿肥种植单元间作种植;

(2)当年6~7月,将每个春绿肥种植单元翻压,得到春绿肥区域;(3)当年收获每个红花种植单元的红花,得红花收获区域,于当年8~9月在红花收获区域上种植冬绿肥;(4)次年3~4月在步骤(2)得到的春绿肥区域上种植红花;(5)次年4~5月,将冬绿肥翻压,得到冬绿肥区域;(6)所述红花与冬绿肥每年带间轮作。

在本发明中,所述红花优选采用覆膜穴播,本发明对所述地膜的材质和来源没有特殊限定,所述红花种植采用的地膜用人工回收,用钉耙将地膜缠后,于地头将残膜回收。在本发明中,所述红花的播种量优选为2~4kg/亩,更优选为4kg/亩,所述红花播种延迟播期可适当增加播种量,水分供应不足的宜密植,反之,宜稀植。

在本发明中,所述春绿肥采用穴播,所述春绿肥优选为箭筈豌豆和大麦。本发明所述箭筈豌豆具有产量高,对土壤要求不严,耐酸耐瘠薄能力强;所述大麦为西北部生产潜力较大的优质啤酒大麦;将箭筈豌豆和大麦混播可以使不同作物相互调节养分,田间通风透光,提高根际微生物数量,改良土壤效果较好,从而获得较高产量。所述箭筈豌豆和大麦优选采用混播,所述春绿肥的总播种量优选为200~250kg/hm2,更优选为218kg/hm2,所述箭筈豌豆与大麦的播种质量比优选为5~7:1,更优选为6:1。本发明对箭筈豌豆和大麦的品种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箭筈豌豆和大麦的品种即可。本发明将箭筈豌豆和大麦混播可降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使作物间相互调节养分,提高根际微生物数量,且为红花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同时改善土壤中各营养成分的比例,防止土壤贫瘠。

在本发明中,所述红花的每个种植单元优选为种植2~4行红花,更优选为种植3行红花,所述春绿肥的每个种植单元优选为种植3~5行春绿肥,更优选为种植4行春绿肥,所述红花与春绿肥的带宽优选为170~180cm,更优选为180cm,间距优选为35~45cm,更优选为40cm。

在本发明中,所述红花的种植行距优选为35~45cm,更优选为40cm,株距优选为13~15cm,更优选为15cm,播种深度优选为4~6cm,更优选为5cm,幅宽优选为75~85cm,更优选为80cm。

在本发明中,所述春绿肥的种植行距优选为14~16cm,更优选为15cm,株距优选为14~16cm,更优选为15cm,播种深度优选为4~6cm,更优选为5cm,幅宽优选为55~65cm,更优选为60cm。

本发明中红花和春绿肥的种植为间作种植,可降低作物和土壤病虫害,且红花和春绿肥适当的种植行距、株距、幅宽、带宽和间距可提高作物的光合补偿点,提高苗期地面空间利用率,合理利用空间,减轻两者的争光争肥,进而促进红花的适度生长,提高红花产量和品质。

在本发明中,所述冬绿肥采用穴播,所述冬绿肥的作物优选包括二月兰,所述二月兰的播种量优选为8~12kg/hm2,更优选为10.12kg/hm2。本发明对二月兰的品种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二月兰的品种即可。本发明所述二月兰主要在北方地区种植,控制杂草能力极强,具有覆盖、养地、观光、节水等多种功能。

在本发明中,所述每个红花收获区域上优选种植3~5行冬绿肥,更优选种植4行冬绿肥。

在本发明中,所述冬绿肥的种植行距优选为10~20cm,更优选为15cm,播种深度优选为4~6cm,更优选为5cm,幅宽优选为55~65cm,更优选为60cm。

在本发明中,所述种植红花和春绿肥前进行选地和整地,所述选地的标准包括:排灌方便、肥力中等的沙壤土地;所述整地包括机械整地,耕深20~25cm;所述整地过程中撒施腐熟有机肥400~800kg/亩,n、p、k复合肥20~40kg/亩,且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在本发明中,所述种植地优选为甘肃武威河西绿洲灌区。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红花带状轮作绿肥的生态栽培方法:

种植地为甘肃武威河西绿洲灌区

(1)选地和整地:当年3月20日至4月10日,选用排灌方便、肥力中等的沙壤土地,采用机械整地,耕深20cm以上,地块深耕要及时开展耙压整地作业,做到耙细耙透、上松下实。整地过程中可撒施腐熟有机肥800kg/亩,n、p、k复合肥40kg/亩,且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2)种植红花和春绿肥:整好地后,将若干个红花种植单元与若干个春绿肥种植单元间作种植;红花采用覆膜穴播,播种量为4kg/亩,种植行距为40cm,株距为15cm,播种深度为5cm,幅宽为80cm,种植3行;春绿肥作物为箭筈豌豆和大麦,采用穴播,将箭筈豌豆和大麦混播,箭筈豌豆播种量为188kg/hm2,大麦播种量为30kg/hm2,种植行距为15cm,株距为15cm,播种深度为5cm,幅宽为60cm,种植4行,红花与春绿肥的带宽为180cm,间距为40cm。

(3)翻压春绿肥:当年6月底7月初,将箭筈豌豆和大麦在箭筈豌豆盛花期进行翻压,等待自然腐熟成为生物肥料。

(4)收获红花:于当年8月25日前收获红花,检测红花产量和品质,结果见表1和表2。

(5)种植冬绿肥:冬绿肥作物为二月兰,于8月底至9月初在红花收获的区域种植二月兰,采用穴播,播种量为10kg/hm2,种植行距为15cm,播种深度为5cm,幅宽为60cm,种植4行。

(6)种植红花:次年3月底至四月初,在春绿肥翻压腐熟的区域种植红花,采用覆膜穴播,播种量为4kg/亩,种植行距为40cm,株距为15cm,播种深度为5cm,幅宽为80cm,种植3行。

(7)翻压冬绿肥:于次年4月底5月初翻压二月兰,等待自然腐熟成为生物肥料。

(8)带间轮作:红花与冬绿肥每年带间轮作,检测收获红花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见表1和表2。

对比例1

红花种植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不与绿肥间作种植,只是单作种植红花,检测收获红花的产量和质量,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不同种植模式对红花产量的改变情况

由表1可知,红花间作绿肥均未降低红花产量,且春绿肥间作模式有利于提高红花产量,冬绿肥带状轮作能提高红花产量,不会影响红花生长发育。

表2不同种植模式对红花产量的改变情况

由表2可知,红花间作绿肥均未降低红花品质,不会影响红花生长发育,且红花间作春绿肥和冬绿肥均可提高红花品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红花带状轮作绿肥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当年3~4月,将若干个红花种植单元与若干个春绿肥种植单元间作种植;

(2)当年6~7月,将每个春绿肥种植单元翻压,得到春绿肥区域;

(3)当年收获每个红花种植单元的红花,得红花收获区域,于当年8~9月在红花收获区域上种植冬绿肥;

(4)次年3~4月在步骤(2)得到的春绿肥区域上种植红花;

(5)次年4~5月,将冬绿肥翻压,得到冬绿肥区域;

(6)所述红花与冬绿肥每年带间轮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红花采用覆膜穴播,所述红花的播种量为2~4kg/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春绿肥采用穴播,所述春绿肥的作物包括箭筈豌豆和大麦,所述箭筈豌豆和大麦采用混播,总播种量为200~250kg/hm2,所述箭筈豌豆与大麦的播种质量比为5~7: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红花的每个种植单元种植2~4行红花,所述春绿肥的每个种植单元种植3~5行春绿肥,所述红花与春绿肥的带宽为170~180cm,间距为35~4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红花的种植行距为35~45cm,株距为13~15cm,播种深度为4~6cm,幅宽为75~8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春绿肥的种植行距为14~16cm,株距为14~16cm,播种深度为4~6cm,幅宽为55~6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冬绿肥采用穴播,所述冬绿肥的作物包括二月兰,所述二月兰的播种量为8~12kg/hm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每个红花收获区域上种植3~5行冬绿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冬绿肥的种植行距为10~20cm,播种深度为4~6cm,幅宽为55~65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红花采用覆膜穴播,所述红花的播种量为2~4kg/亩,所述红花的每个种植单元种植2~4行红花,所述红花的种植行距为35~45cm,株距为13~15cm,播种深度为4~6cm,幅宽为75~85cm;所述步骤(4)红花与冬绿肥的间距为35~45c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花带状轮作绿肥的生态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包括:(1)当年3~4月,将若干个红花种植单元与若干个春绿肥种植单元间作种植;(2)当年6~7月,将每个春绿肥种植单元翻压,得到春绿肥区域;(3)当年收获每个红花种植单元的红花,得红花收获区域,于当年8~9月在红花收获区域上种植冬绿肥;(4)次年3~4月在步骤(2)得到的春绿肥区域上种植红花;(5)次年4~5月,将冬绿肥翻压,得到冬绿肥区域;(6)所述红花与冬绿肥每年带间轮作。本发明的栽培方法可显著提高红花产量和品质,同时改善土壤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英;毋玲玲;樊志龙;柴强;魏玉杰;杨宪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07.08
技术公布日:2020.10.02

相关知识

一种红花檵木叶片总RNA的提取方法与流程
一种金银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法与流程
轮作
最全的作物轮作指南!
一种七叶一枝花病虫害的综合生态防控方法与流程
种植红花常见病虫害怎么防治?红花的种植栽培技术方法
一种用于景观花卉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什么是耕地轮作休耕制度?
西红花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一种花卉种植用的土壤改良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网址: 一种红花带状轮作绿肥的生态栽培方法与流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7032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二郎镇:花卉产业激活“美丽经济”
下一篇: 一种切花东方百合和紫花苜蓿的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