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白及种苗的繁殖方法与流程

白及种苗的繁殖方法与流程

白及种苗的繁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及种苗的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exa.murray)rchb.f.]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8-60cm;假鳞茎扁球形,上面具荸荠似的环带,富粘性;茎粗壮,劲直;叶4-6枚,狭长圆形或披针形,长8-29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花序具3-10朵花,常不分枝或极罕分枝;花序轴或多或少呈“之”字状曲折;花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2.5cm,开花时常凋落;花大,紫红色或粉红色;萼片和花瓣近等长,狭长圆形,长25-30mm,宽6-8mm,先端急尖;花瓣较萼片稍宽;唇瓣较萼片和花瓣稍短,倒卵状椭圆形,长23-28mm,白色带紫红色,具紫色脉;唇盘上面具5条纵褶片,从基部伸至中裂片近顶部,仅在中裂片上面为波状;蕊柱长18—20mm,柱状,具狭翅,稍弓曲;花期4-5月。

白及常野生于丘陵、低山溪边以及阴蔽草丛或者林下湿地,分布于我国秦岭以南省区以及日本等地;以块茎入药,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医药、美容、涂料和印染等行业;近年来,由于需求量大,人工野生白及受到严重的私挖滥采,资源量急剧减少,已经列入世界濒危植物保护物种,且已被《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1册收录,同时也被写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保护种类。

实际生产中,人工白及栽培长期处于“就地采收—就地留种—就地再栽培”的原始循环状态,白及品质逐年退化。近年来,由于白及产业发展需求,白及种苗组培技术开始兴起并逐步成为白及种苗供应的重要来源,但是白及组培苗死亡率较高、无效苗现象存在、以及生产周期较长等对利用组培苗缓解白及大规模产业化种植产生了一定制约,优化白及组培技术,促进优质种苗供应,将对白及产业健康发展的十分重要。

cn201410666249.6公开了“一种白芨的规模化高产栽培方法”,主要包括种苗的繁殖、炼苗、大田移栽、生长期管理、次年生长期的管理及采收。同时,将微生物技术与生态种植技术相结合,使用em原露能分泌与合成大量的有机酸、氨基酸、酶、活性激素、抗氧化酵素扥,快速的促进植物的生长、分解了药物的残留,加快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缩短了种植的周期和提高了白芨的产量。

cn20151067431.7公开了“一种无公害白芨的高产栽培方法”,主要利用兰科根瘤菌或者兰科菌根菌经过人工培养后的有益共生菌营养液与腐殖土进行繁殖发酵后制得营养土,营养土与种植沟内的土壤混合后,进行组培苗的田地移栽,进而有效的促进了白芨新根的产生和块茎的肥大,同时使用em防虫液完全避免了病虫害的发生。

cn201410364717.4公开了一种“白芨组培育苗方法”,主要由环境消毒、外植体准备、培养基准备、播种、培养室培养、大棚炼苗、林下炼苗、移植大田和收获九个步骤组成。其主要特征为培养土分为底层培养土和上层培养土,底层植料的制取:挖取松树林里的腐殖土,添加农家肥及磷酸家和磷肥,使得农家肥及磷酸钾和磷肥混合沤制一个月形成发酵肥即为底层培养土,培养盘装好3公分底层培养土后将椰壳粉铺在底层培养土上面厚3公分即为培养土。

cn201510733897.3公开了“一种白芨组培育苗的方法”,主要包括外植体的准备、外植体放入培养基中的培养和移栽三个步骤,其培养基中琼脂5g/l、白糖205g/l、6-苄氨基嘌呤为1.5mg/l,萘乙酸为0.1mg/l;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1600-2000lux,光照时间为15h/d,培养温度为24-28℃。

cn201610436028.9公开了“一种白芨组培快繁方法及运用”,主要由外植体的灭菌方法、白及种子无菌萌发、种胚形态及种胚突破种皮过程观察、白芨的组培快繁和用ttc法测定种子活力。在以ms为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0.2g/l,琼脂7.0g/l,ph5.8,碳源添加量为(30g/l、60g/l),运用此方法出芽快、增殖率高,同时提高了移栽成活率。

cn201611244428.6公开了“一种白芨组培苗移栽驯化技术”,主要是通过将沙土用大锅炒热至80℃以上来杀死寄生虫卵,并将冷却后的沙土撒入成长至5cm左右高的白芨组培苗瓶中,然后再组培室培养15-30d即完成驯化,这种方式可以不用清洗组培苗,保护了幼苗根部,也节省了人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白及优质种苗的繁殖方法,有效提高白及种苗存活率;本方法具有简单实用、成本低和管理方便的优点,适用于大规模推广,是一种生产周期短、繁殖率高和成活率高的白及种苗繁殖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白及种苗的繁殖方法采用组培繁殖的培育方式;

①种子的采集

a、种源地选择,b、果荚的选择,c、采摘,d、保存;

②培养基选定

a、种子萌发诱导培养基,b、白及分化培养基与原球茎诱导培养基,c、生根壮苗培养基;

③育苗

采用种子萌发诱导→诱导芽分化→诱导生根→大棚炼苗的组织培养程序;

a、种子萌发诱导,b、分化增殖培养,c、生根壮苗培养,d、大棚炼苗;

④瓶苗出苗

⑤瓶苗脱瓶及处理

a、炼苗,b、取苗,c、洗苗与分苗,d、消毒,e、晾苗;

⑥驯化苗栽培措施

a、驯化温棚建设,b、苗床整理,c、土壤配置,d、盖遮荫网,e、栽苗,f、水分控制,g、虫害防治,h、除草;

⑦驯化苗出苗

驯化苗的出苗标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①提供了一套白及种苗繁殖方法(组培育苗),避免了块茎繁殖耗种量大的缺点,同时将白及种子萌发诱导、分化增殖以及生根壮苗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分别完善,提高了白及组培苗的成活率;

②提供了一套白及驯化苗栽培措施,并提出了驯化苗的驯化棚建设、土壤配置、栽苗处理、水分控制及病虫害处理等一整套完善的种植方法,提高了驯化苗的成活率;

③规范了白及培养基配方比、瓶苗以及驯化苗出苗标准,有效解决了规模化生产中技术及标准缺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1是瓶苗出苗(瓶内),

图1.2是瓶苗出苗(瓶外);

图2.1是驯化温棚建设图片之一,

图2.2是驯化温棚建设图片之二,

图2.3是驯化温棚建设图片之三;

图3是驯化温棚苗床整理;

图4.1是驯化温棚土壤配置(袋内),

图4.2是驯化温棚土壤配置(袋外);

图5.1:驯化苗出苗(盆内),

图5.2:驯化苗出苗(盆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

种苗的繁殖采用组培繁殖的培育方式;

①种子的采集

a、种源地选择:选择三年或三年以上种植期的地块,开花期选择生长键壮、块茎生长较快的植株,剔除病弱和开杂色花的植株花朵,保留采种植株花朵;

b、果荚的选择:选择果实饱满、成熟度高的果荚,成熟度以表面颜色微黄褐色为宜,浅绿色则成熟度不够,深褐色则过成熟,裂开的果荚不能使用;

c、采摘:用剪刀轻轻剪下果荚,用水洗净,自然凉干;

d、保存:将凉干后的果荚用玻璃瓶或塑料瓶包装,避免挤压破裂,-20℃低温保存;

②培养基选定

a、种子萌发诱导培养基

单位:mg/l;

大量元素:nh4no3(1650),kno3(1900),cacl2•2h2o(440),mgso4•7h2o(370),kh2po4(170);

微量元素:ki(0.83),h3bo3(6.2),mnso4•4h2o(22.3),znso4•7h2o(8.6),na2moo4•2h2o(0.25),cuso4•5h2o(0.025),cocl2•6h2o(0.025);

铁盐:feso4•7h2o(27.8),na2-edta•2h2o(37.3);

有机物:肌醇(100),烟酸(0.5),盐酸吡哆醇(0.5),盐酸硫胺素(0.1),甘氨酸(2.0);

添加物:蔗糖(5%),ph值(5.5-5.8),琼脂粉(0.4%),蛋白胨(0.1%peptone);

b、分化培养基与原球茎诱导培养基

单位:mg/l;

大量元素:nh4no3(1650),kno3(1900),cacl2•2h2o(440),mgso4•7h2o(370),kh2po4(170);

微量元素:ki(0.83),h3bo3(6.2),mnso4•4h2o(22.3),znso4•7h2o(8.6),na2moo4•2h2o(0.25),cuso4•5h2o(0.025),cocl2•6h2o(0.025);

铁盐:feso4•7h2o(27.8),na2-edta•2h2o(37.3);

有机物:肌醇(100),烟酸(0.5),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0.5),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1)(0.1),甘氨酸(2.0);

激素:6-ba(0.5),naa(0.5);

添加物:蔗糖(5%),ph值(5.5-5.8),碳粉(0.05%),琼脂粉(0.6%);

c:生根壮苗培养基

单位:mg/l;

大量元素:h4no3(1650),kno3(1900),cacl2•2h2o(440),mgso4•7h2o(370),kh2po4(170);

微量元素:ki(0.83),h3bo3(6.2),mnso4•4h2o(22.3),znso4•7h2o(8.6),na2moo4•2h2o(0.25),cuso4•5h2o(0.025),cocl2•6h2o(0.025);

铁盐:feso4•7h2o(27.8),na2-edta•2h2o(37.3);

有机物:肌醇(100),烟酸(0.5),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0.5),盐酸硫胺素(0.1),甘氨酸(2.0);

添加物:蔗糖(3%),ph值(5.5-5.8),碳粉(0.05%),琼脂粉(0.6%),(30-40g/l土豆汁);

③育苗

采用种子萌发诱导→诱导芽分化→诱导生根→大棚炼苗的组织培养程序;

a、种子萌发诱导

将采集到的成熟白及蒴果在新洁尔灭溶液中刷洗去灰土,置超净工作台上用0.1%升汞消毒10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将其用灭菌的滤纸吸干水分后,用手术刀切去果实顶部,再从果实中部纵向剖开,将种子均匀撒播到配制好的培养基上,注意稀播,太密不利于后期培养;然后置于室温28℃,光照强度1500-2000lux,每天光照时间12h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b、分化增殖培养

将诱导培养40d的白及小苗及时转移到分化壮苗培养基上,在室温30℃,光照强度1500-2000lux,每天光照时间12h条件下,培养60d,作为生根培养的材料;

c、生根壮苗培养

将分化幼苗转移到生根壮苗培养基上,在室温30-35℃,光照强度1500-2000lux,每天光照时间15h条件下继续培养,一个星期后,小苗迅速生长,假鳞茎也随之增大,60d后假鳞茎成熟,苗高3-5cm,叶片3-4片;

d、大棚炼苗

将生根培养好的白及小苗带瓶放置在大棚里,在室温下适应15-20d,大棚覆盖75%遮光率的遮荫网,然后打开瓶盖继续炼苗3-5d;

④瓶苗出苗(见图1.1-1.2)

瓶苗的出瓶标准:老叶与黄叶比率5%-20%,株高5-10cm,植株鲜重不低于0.2g,叶片数≥3,叶长2cm-5cm,叶宽0.5cm,假鳞茎直径≥0.3cm;根数≥2。

⑤瓶苗脱瓶及处理

a、炼苗:瓶苗到达栽培基地后先放入大棚,连瓶直接放在土表,大棚覆盖一层75%的遮阴网,移栽前先打开瓶盖炼苗3d,有助于瓶苗适应外界环境;

b、取苗:从瓶中取苗时要仔细,可用镊子或铁丝制的小钩轻轻取出,不要伤到根茎苗(注:若破瓶取苗,苗上易贴细碎的玻璃渣不易洗净,栽苗时易划伤手);苗取出后用清水洗净根部残留的培养基,注意苗在清水中不得超过20min,洗苗时以涮为主,尽量避免伤着小苗;

c、洗苗与分苗:一边洗苗一边分苗,分苗时要注意:由于组培瓶内高水分的培养环境和有限的生长空间导致组培苗根脆嫩易断且缠绕在一起,为避免伤及幼苗,分苗时较难分开的不应强行分开,几株同栽即可,驯化2—3个月后,苗会自然分开,起苗后,驯化苗根部松软,极易分开;

d、消毒:洗好的苗马上浸入800倍的百菌清或多菌灵药液中消毒,注意只需根部浸入消毒液中,且浸在消毒液中的时间不得超过15秒钟。

e、晾苗:消毒后的苗摆在硬纸板或报纸上放在阴凉处摆放,摆放30min左右水分略干即可移栽;

⑥驯化苗栽培措施

a、驯化温棚建设:驯化温棚选用gp-c825型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大棚宽为8m,长度40m,可根据具体地形适当调整;大棚采用“一纵四卡”结构搭建,即一根纵向拉杆加四根卡槽;大棚的整体布局首先考虑南北走向,再考虑沿等高线布局;具体见图2.1-图2.3;

b、苗床整理:驯化温棚内整理5个宽度为1.2m,厚10cm的畦,6个深度为20cm,宽度为30cm的地沟;具体见图3;

c、土壤配置:土质为沙壤土,将土地深耕几次,打碎地中的大颗粒,大块直径不超过3cm;将50%的细土、40%的锯末、10%的刨花均匀混合,最终形成厚10cm左右的苗床;具体见图4.1-图4.2;

d、盖遮荫网:白及瓶苗或驯化苗刚移栽到大田后的3-5个月内不能强光照射,因此瓶苗移栽前要准备好遮阴网;移栽前3个月内一定要遮盖一层75%的遮阴网,3个月后可视情况去掉遮阴网;

e、栽苗:栽苗前在墒面上按每亩7袋、每袋500克颗粒剂的量撒辛硫磷,瓶苗密植驯化,株行距均为8-10cm,一亩地约栽16-18万株;瓶苗定植时宜浅不宜深,将根埋没,假鳞茎深入土中约0.5-1cm,轻轻用土围上即可,不宜指压;可在苗床上掏-5cm深的沟,将苗排放入沟内,再一次性盖土,既提高栽种效率,也不易伤到根;

f、水分控制:移栽后不超过1h即浇定植水,定植水不要一次浇透,可分2-3次浇透;然后用一层75%的遮阴网即时遮盖,以免太阳强光伤苗,隔2d左右视情况再浇水;接下来注意观察表土保持湿润即可,此时种苗周围土壤环境要以湿润为主;移栽后20d左右再浇水一次,这时成活下来的苗就基本稳定,20d后要适当控水,以促进生新根,发新芽,且适当干旱有利于新根深入土层吸取营养;30d后不用浇水,保持土壤表层湿润即可;如雨季来临,要注意观察叶片及根部的病害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g、虫害防治:瓶苗移栽后,由于环境湿润,蜗牛、蛞蝓易发生,要提前撒“蜗净”或“螺蛳福”(有效成份为四聚乙醛的杀虫剂即可);虫害较难防治的是地老虎和蝼蛄,每亩用90%的晶体敌百虫200g拌炒香的米糠或麦麸10kg,撒在田间诱杀;

h、除草:白及瓶苗驯化期间一定要注意草害,因白及植株还小,压不住杂草,故雨季来临要注意拔草,避免草荒;

苗移栽后3-5个月即驯化成功,即可移栽定植;

注意:瓶苗移栽后一个月内不能施肥,因为苗还弱,容易产生盐析现象(俗称烧苗),两个月后可以适当喷施叶面肥,或者水溶肥,最好是含微量元素的水溶肥;施肥时先试验再大面积施,以免烧苗。

⑦驯化苗出苗(具体见图5.1-5.2)

驯化苗出瓶标准:株高≥18cm,植株鲜重不低于2.0g,叶片数≥3,叶长≥14cm,叶宽≥1.5cm,假鳞茎直径≥0.5cm;根数≥7。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及种苗的繁殖方法,属于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本方法是:种苗的繁殖采用组培繁殖的培育方式;①种子的采集;②培养基选定;③育苗:采用种子萌发诱导→诱导芽分化→诱导生根→大棚炼苗的组织培养程序;④瓶苗出苗;⑤瓶苗脱瓶及处理;⑥驯化苗栽培措施;⑦驯化苗出苗。与现有技术比,本发明提供了一套白及种苗繁殖方法,避免了块茎繁殖耗种量大的缺点,提高了白及组培苗的成活率;提供了一套白及驯化苗栽培措施,提高了驯化苗的成活率;规范了白及培养基配方比、瓶苗以及驯化苗出苗标准,有效解决了规模化生产中技术及标准缺乏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梁琼;何艳;陈燚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京丰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11
技术公布日:2017.09.22

相关知识

一种创建易工厂化繁殖墨兰资源的方法与流程
一种山茶花种苗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一种长寿花的种子繁殖方法与流程
一种多花黄精种子催芽及种苗培育的方法与流程
美国花卉种苗进口流程
多种草莓种苗繁殖方法,学到就是赚到!
中药材工厂化育苗现状及发展趋势
兰花的繁殖方法与流程
加拿大花卉种苗进口清关流程手续
详谈加拿大花卉种苗进口清关的流程手续

网址: 白及种苗的繁殖方法与流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7631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三角梅的播种繁殖法
下一篇: 一种白术种苗的繁殖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