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花与画抚慰心灵 来源:长春日报
□ 刘小兵
千百年来,花卉与绘画,一直都是人们歌之咏之的艺术母题。它们不仅鲜活在人类斑斓多姿的艺术长廊里,还跨越历史的沧海桑田,以其美好的现实寓意,予人以长长久久的心灵抚慰。著名艺术和建筑评论家、艺术博物学家周文翰用《花与画的艺术之旅》,揭示出花与画中所蕴含的精神意象,带领我们走进二者所构筑的艺术世界,开启了一段有识、有趣、有益的博物之旅。
全书从全球文化史、艺术史、园林史的跨界角度,呈现了梅、兰、菊、荷、睡莲、紫藤、郁金香、薰衣草等33种常见花卉如何被人们认知、利用、赋予丰富文化意义的历程。同时,作者还精心收录了近200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名画,它们来自世界各地著名博物馆和著名艺术家,有莫奈、凡·高、吴昌硕、齐白石、文征明……在这些名画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家,是如何看待和描绘花木的。除此,在《诗经》《楚辞》《西厢记》《红楼梦》这些传世之作中,在苏东坡、白居易、陶渊明的众多优美诗章里,都能够一览花卉与绘画的动人风采。书中,作者就以梅等花卉为例,展开了他的系列言说。比如,他说艺术巨匠凡·高就曾通过一幅临摹画的方式,表达过他对梅花的喜爱。无独有偶,中国的艺术家们,同样对象征着冰清玉洁的梅花情有独钟。北宋著名诗人林逋,就不仅爱赏梅,还在他的《山园小梅》名诗中,挥笔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佳句。再如睡莲,作者提及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就曾用一系列光影深邃的油画,描摹过这一水生植物的静谧安详。而北宋文学家、理学家周敦颐,更是以意境悠远的《爱莲说》,向这一秀丽的花木,致以过最深的敬意。由此看来,人们对花的喜爱,对与之相关的绘画、乃至诗歌作品的追随,在中外艺术史上,都是相通的。书中,作者还通过一系列考古挖掘、典藏文献,结合绘画史、植物学的研究,对包括梅类植物在内的众多花卉,进行了全景式的解构。既从文化典故、道德寓意、欣赏情境等维度,诠释这些花卉在生物性与君子品行方面的关联性,又从科普的角度,对这些花卉在培植、生长、繁育中的繁衍之谜,予以科学解读,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花与画的认识。
《花与画的艺术之旅》从简单的一枝花、静谧的一幅画中跳脱出来,用平视的眼光,认真审视二者的内在关联,并用文学化的语言,热切阐述人们对花木之美和自然之美的殷殷向往。33种常见花卉,近200张神韵充盈的世界名画,以鲜艳的色彩,柔韧顽强的生命力,展示着花与画的精妙结合。这些相映成趣的花与画,以图文并茂的缤纷之姿,展示着它们清新俏丽、灵动脱俗的长久魅力。流连在花与画的艺术天地间,体会着一朵花、一组画所带来的惊喜,感悟着它们身上所意蕴的精神旨趣,同频共振里,顿觉这趟博物之旅,既拓展了视域,又开阔了心胸。“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花与画,看似世间的寻常之物,但在不同的人眼里,却分明蕴藏着不一样的韵意。它们就像两种不同的媒介,于一动一静中,充分展示着大自然的美妙、质朴和深情。
本书通过多样化的讲解,旨在帮助人们参透花与画的精神价值,从而以一种怡然的心境,安然对待天地间的轮回和四季变迁。当人们能够平心静气地去面对一朵花的盛开和凋落,波澜不惊地去审视一幅画的纷繁与简约时,《花与画的艺术之旅》无疑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心理距离,融入其间,是艺术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契合。
相关知识
用花与画抚慰心灵
【菁心康护】“以花为媒,抚慰心灵”园艺疗法主题活动
梁溪:园艺疗愈回归自然 关爱折翼抚慰心灵
艺术治疗:用艺术点亮心灵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举办“花艺疗愈,美丽心灵”创意插花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园艺治疗:在“拈花惹草”中抚慰心灵
文人的“花与画”
家庭园艺疗法:自然与心灵的和谐共生
花娃的花园疗法:利用花朵进行的心灵疗愈
植物精油:心灵和身体一起呼吸
网址: 用花与画抚慰心灵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82579.html
上一篇: 插花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
下一篇: 中国花鸟画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画法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