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景观水体净化治理

景观水体净化治理

随着生活环境的提升和绿色环境意识的增强,景观水池已成为生活小区或公共场所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在住宅小区、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和大型标志性建筑中,人工湖泊、人工河道及景观水池不断涌现,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增添了亲近绿色大自然的氛围。但如何让碧水常青,避免水质恶化而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危及人体健康,已成为人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景观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易使藻类大量繁殖生长,产生“水华”,使池水水质出现恶化现象,水体透明度变差、颜色变暗,甚至有异味;另外水体藻类的繁殖会引起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导致水体缺氧并滋生厌氧微生物造成水体发黑发臭。景观水池常见的问题有:1.水质不清、影响景观;2.藻类丛生、生态不稳;3.鱼病侵袭、养成率低;4.换水频繁、保养不易。新的景观水池易出现“半年清,一年臭,三年封”的局面。

景观水质恶化的主要表现是水体呈富营养化污染。一般认为,景观水体形成富营养化的指标是:

●水体中含总氮量大于0.3mg/L,含磷量大于0.01mg/L;

●生化需氧量大于10mg/L;

●在水中细菌总量达到104个/毫升以上;

●标志藻类生长的叶绿素a浓度大于10μg/L。

这些影响指标在景观水池自然条件下极易达到,主要原因是光直接照射到池底,加上部分含P和N成分的富营养化生活污水的渗透,藻类依赖这些能源和营养物质拥有大量生长与繁殖,而藻类在生长与死亡分解都要消耗氧气,使观赏鱼因为缺氧而死亡。藻类的生长如果不能尽快处理,就会出现藻类疯长的现象,水变绿,甚至透明度降为零。

传统解决景观水质问题主要是通过定期换水,在夏季尤为频繁。大量换水必将导致大笔水费支出,既浪费水资源,又污染环境。而且一旦景观水池中藻类出现大量繁殖生长,受到富营养化污染,水质发生恶化,则其整个水环境系统遭到破坏,仅靠水体原有的生态系统是难以完成自净的。因水处理中常用的物理过滤及化学处理均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得景观水体治理成为一个极为困难的过程。

常见的景观水体净化、治理方式:

◆微生态活水净化

通过特制的设备以及手段,在水体中构建强大的净化系统,让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形成生态过滤系统。

◆一体化过滤设备

集物理过滤、生化过滤,杀菌、除藻、循环、增氧为一体的过滤器。在解决水质问题上拥有着显著效果,是最为常见的解决景观水质问题的方法。

◆种植水生植物

通过种植水草对水体进行净化,拥有着一定的美学价值,并且也能带来经济效益,至少可以将水中的有害物分解并且吸收。

◆投放微生物益生菌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也属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他们可以将动植物中的残骸分解掉,也能够将一些有害的污染物进而转化为无毒或者是一些毒害较小的物质,也可以将有害物资直接吸收。

为防止和控制景观水体水质变坏,需要科学合理的对原有的水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通过实践总结,天曜环境采用“强化微生态系统+立体式生物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其核心是运用微生物高效菌种,向水体内投放经过驯化和培养的微生物以及商品化的适宜微生物菌剂、或酶制剂,或增加、激活土著微生物,提高被污染水体内微生物的自然降解能力,从而达到降低水体污染,提高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通过人为创造的合适降解条件,解决水体藻类爆发、黑臭问题,提升水体感官体验、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及其在水体景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ESB——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
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漳州全力打好城市水体治理攻坚战 致力生态修复
城市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实践的现状及进展.doc
水生观赏植物不同种植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2017年整理】XX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20120427.doc
诸城市景观河道水生态建设与修复.doc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
人工生态浮岛是怎样净化水质修复水生态的

网址: 景观水体净化治理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8527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魔兽世界净化水体任务如何完成
下一篇: 荷花能净化水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