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植物花发育的遗传控制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 2003年
收藏 |
论文排版
豆科植物花发育的遗传控制
罗达 冯献忠 赵忠 胡筱荷 开通知网号
【摘要】:<正> 被子植物约在1.3亿年前出现,其后随着适应于各种环境条件新物种的出观,最终成为现今植物界最高级和种类最多的类群。豆科(Leguminosae)是被子植物中仅次于菊科和兰科的第三大科,约65O属,18000种,广布于全世界不同的生态类群中。在豆科的三个亚科中,含羞草亚科的花呈辐射对称,蝶形花亚科的花呈两侧对称,而云实亚科的花介于二者之间,既有辐射对称花,又有两侧对称花。豆科植物花型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进行进化发育遗传学研究的理想系统;同时,豆科花发育中存在诸如共同原基、次级花序等有别于模式植物拟南芥的特殊生物学现象,分析这些过程将有助于全面了解被子植物花发育的遗传机制。我们以豆科模式植物百脉根为材料,结合豌豆花发育相关突变体和大豆花发育重要基因功能的研究,研究了豆科花发育的分子机理。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智能排版>>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鑫;胡光万;廖文波;郭学民;崔大方;关于豆科植物心皮缝合线朝向的思考[J];植物科学学报;2021年02期 2 刘小芬;徐伟;黄泽豪;杨成梓;33种畲族药用豆科植物的闽产资源分布[J];中国现代中药;2019年10期 3 用豆科植物成分丰胸[J];食品工业科技;2000年01期 4 张肇富以豆科植物为原料的一次性饭盒[J];上海包装;1997年04期 5 蒋凯文;潘勃;田斌;近年来中国国产豆科的属级分类学变动[J];生物多样性;2019年06期 6 张卫勤;邹杭;张妮娜;林雪媛;陈娟;一氧化氮对豆科植物结瘤及固氮的影响机制[J];植物学报;2020年05期 7 陈文峰,刘杰,陈文新木本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及多样性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年11期 8 豆科植物能治虫[J];甘肃林业科技;1993年02期 9 张攻;漫话豆科植物[J];生物学通报;1989年02期 10 郜习信;豆科植物的固氮机理及固氮量的计算方法[J];河南科技;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达;冯献忠;赵忠;胡筱荷;豆科植物花发育的遗传控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王二涛;植物-微生物共生及应用[A];第二十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3年 3 郑永昌;周志米;血培养检出槐中根瘤菌一例[A];201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9年 4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刘会良;李文军;卓露;张道远;管开云;几种豆科植物种子物理休眠的鉴定及其休眠释放机制[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分会场: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C];2013年 5 荆玉祥;沈世华;根瘤菌对非豆科植物定殖和促进生长作用的研究现状[A];第十一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暨第六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赵金梅;周禾;百脉根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冯雪;孙艳香;于桂凤;贾永红;姜淑慧;百脉根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8 吕德扬;邵嘉红;徐晓明;张军;汪清;俞梅敏;范云六;百脉根高含硫氨基酸转基因植株再生[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9 孙成仁;被子植物多元起源的可能性[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10 李秀兰;陈成彬;陈瑞阳;原始木本被子植物基因组原位杂交初步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骁;几种豆科植物固氮作用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2 王银环;豆科的叶绿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D];云南大学;2017年 3 尹珺;百脉根MPK6在根瘤共生途径中的功能及调控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4 袁兆栋;碳纳米材料对百脉根共生固氮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5 王龙祥;结瘤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与CRISPR/Cas9技术在百脉根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王丹;百脉根种质评价、创制与LcSRA13耐盐调控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7 文印;基部被子植物水力结构进化及其与光合的关联[D];广西大学;2019年 8 赵忠;豆科模式植物百脉根中TCP domain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与花瓣发育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李春梅;两个水稻黄绿叶突变基因的图位克隆及功能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9年 10 张若西;BIG基因参与调控茉莉酸信号及其介导的植物发育和抗性反应[D];武汉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森;孕中期豆科植物摄入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桂喆;几种豆科植物种子生物学特性及根际氮素分布研究[D];青海大学;2017年 3 张凯;四种豆科植物青贮营养价值评价[D];塔里木大学;2022年 4 任亚萍;豆科植物NAD1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5 宋嘉宾;百脉根Lj5NG4和LjbHLH93在根瘤共生关系建立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6 简忠领;干旱胁迫下百脉根SSH文库构建与分析[D];贵州大学;2019年 7 肖遥;百脉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LjHDT2对AM真菌共生调节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8 谭茜;百脉根SERKs蛋白与共生受体激酶的互作机制及CRISPR/Cas9在共生固氮研究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9 张恒;植物呼吸爆发氧化酶Rboh在百脉根共生固氮中的功能[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10 李碧璇;百脉根LORE1插入突变体的分离及BAK1/SERK3与SymRK蛋白的相互作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鲁伟 通讯员 胡今天;我学者克隆豆科植物固氮调控基因[N];中国科学报;2012年 2 王筱骄 本报记者 王春;百年难题终破解 豆科植物化氮气为氮肥原来靠它[N];科技日报;2020年 3 本报记者 耿挺;为何豆科植物能结瘤固氮?[N];上海科技报;2020年 4 首席记者 许琦敏;豆科植物固氮百年谜团解开[N];文汇报;2020年 5 本报记者 马爱平;利己还是利他?豆科植物“好邻居人设”引争议[N];科技日报;2020年 6 记者 李晨 通讯员 崔艳;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绘制首个豆科植物根尖单细胞表达图谱[N];中国科学报;2023年 7 记者 陈彬;豆科植物能量和共生固氮调节之谜破解[N];中国科学报;2022年 8 记者 黄辛;科学家揭示豆科植物能与根瘤菌共生固氮机制[N];中国科学报;2020年 9 记者 许琦敏;揭开豆科植物建造“固氮工厂”之谜[N];文汇报;2021年 10 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崔艳;我国科研人员首次绘制豆科植物根尖单细胞表达图谱[N];科技日报;2023年
相关知识
豆科植物花发育的遗传控制
豆科植物花程式研究,豆科植物花程式研究报告
花发育分子遗传分析
如何利用花发育的遗传机理培育花卉新品种
发育的解剖学、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出了花器官发育的四轮模式:萼片、花瓣、雄蕊、心皮,由ABC等类基因控制,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园艺植物育种学:5 观赏植物主要性状的遗传
植物花发育的研究进展.docx
花发育分子生物学(PPT演示稿)
豆科植物
网址: 豆科植物花发育的遗传控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9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