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学术|从知识产权保护谈产业文化品牌培育——以浦城丹桂产业文化为例

学术|从知识产权保护谈产业文化品牌培育——以浦城丹桂产业文化为例


  浦城丹桂

  浦城丹桂独有品种、种植传统与习俗文化的挖掘弘扬,保护运用丹桂地理标志遗传资源等知识产权的内在价值,实现了地标、新品种、专利和非遗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在丹桂产业中的价值,并在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成为这个地方的一张文化名片。

  【摘要】浦城丹桂拥有一系列知识产权名片,浦城为“中国丹桂之乡”,浦城桂花列入国家理标志保护产品,浦城丹桂、晨露2个品种获“木樨属新品种国际登录证书”,丹桂制作技艺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丹桂产业文化品牌这一巨大金矿,本文介绍了探索传承、发展、保护和开发丹桂产业文化品牌的建设成效,提出培育和保护运用丹桂地理标志遗传资源等知识产权的内在价值,促进浦城丹桂产业特色文化的品牌发展。

  【关键词】知识产权;丹桂产业文化;品牌培育

  一、浦城丹桂产业文化发展状况

  浦城丹桂之所以成为产业,并形成产业文化,皆缘于浦城丹桂悠久的种植历史,可考的就有2000多年。南北朝时期,就有关于吟颂浦城桂花的诗赋。氤氲着浦城厚重历史文化之香的丹桂文化,是丹桂品牌之魂。

  浦城以文化为媒,全力提升丹桂产业文化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气候与人文环境独特。浦城地处福建最北端,境内山脉纵横,丘陵起伏,河谷交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丹桂性喜温暖、湿润,生长发育最适宜于浦城,自古以来,质朴的浦城先民就在山川河谷,房前屋后遍植丹桂,形成了种植传统和产业文化。

  二是名人效应凸显。浦城拥有大量的吟诵桂花诗篇。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江淹被贬为吴兴(浦城旧名)县令,在任3年诗赋10余篇,其中多首吟及桂花。


  浦城县隶属福建省南平市中国丹桂之乡。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是福建的“北大门”,自古为中原入闽第一关

  三是文化内涵厚重。在浦城,两千多年的丹桂种植历史孕育了浦城人特有的丹桂文化习俗,每有贵客前来,或是远方游子回到故乡,主人都要端上一杯桂花茶,既为迎接,又为祝福,为此全县每年民间制作丹桂糖茶都要用上桂花十万多公斤。

  四是文化形式丰富。以丹桂为主题,全县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赣剧《丹桂情》被评为福建省地方优秀剧目到北京汇报演出,《木樨花开》获全省戏剧评比五项大奖,歌曲《亲亲一杯木樨茶》入选“构建和谐福建”征歌大赛十佳歌曲,邀请名家创作名家演唱浦城县歌——《丹桂女孩》。同时,城市绿化美化、街道立面改造渗入浦城丹桂等文化元素。

  五是文化品牌多元。为打造丹桂品牌,浦城县积极参与中国福建花王、福建元宵花订货会、闽台花卉合作交流理论研讨会等活动,全力做好“浦城丹桂”地理标志产品和商标注册申报工作。2010年“浦城丹桂”荣获福建省“花王”称号,并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丹桂茶制作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浦城丹桂”“晨露”两个品种获国际园艺学会授予的木樨属新品种国际登录证书。

  二、丹桂产业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成效初显

  浦城丹桂独有品种、种植传统与习俗文化的挖掘弘扬,保护运用丹桂地理标志遗传资源等知识产权的内在价值,实现了地标、新品种、专利和非遗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在丹桂产业中的价值,并在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成为这个地方的一张文化名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01

  浦城丹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作为知识产权品牌实施的成效

  一是有助于浦城丹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浦城丹桂属于大叶丹桂品种群中的一个优质品种,其木质细密坚韧,冠盖饱满,叶面厚实且舒展,饱含腊质,四季葱绿;其花色橙红至朱红,以瓣大、肉厚、花味极香,留香持久闻名遐迩,有着很高的绿化观赏、食用、药理和产业开发价值。浦城县是“中国丹桂之乡”,是我国丹桂重点产区,全国丹桂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在全县范围已发展丹桂村184个,建成武夷丹桂园和浦城丹桂园两大基地,并建设全国最大的中华桂花博览园、古桂园等。

  二是有助于食用药用观赏花卉的发展。花卉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丹桂地理标志遗传资源保护不仅可丰富森林景观和绿化树种多样性,提升森林观赏性,优化浦城县乃至我省花卉产业种植结构,提高花卉产业的科技含量。2013年我县“九龙桂”被福建省林业厅评选为桂花树“树王”,2018年喜摘“中国最美古树”桂冠。面向福建发展旅游业的新定位,南平市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举措,丹桂有其一枝独秀的空间。

  三是有助于带动其他特定领域文化产业。大力提升地方特定领域文化产业运用知识产权品牌的能力,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优势产业。如以中华丹桂博览园为依托,策划推出“印象丹桂”等文化创意项目,带动创意产业发展。

  02

  浦城桂花国际植物新品种作为知识产权品牌实施的成效

  有助于浦城桂花品种知识产权的保护。“浦城丹桂”“晨露”是在浦城县经过2000多年的繁育,经自然和人工共同选择后形成了独有特征的桂花优良新品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浦城桂花的“浦城丹桂”“晨露”两品种获取木犀属新品种国际登录证书,这标志着“浦城丹桂”“晨露”已正式成为国际桂花(木樨属)新品种而被全世界认知。该证书的获得实现了福建在国际桂花新品种登录的零突破,对浦城县桂花知识产权的保护,做大做强桂花品牌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全县约有丹桂1.3亿株,其中2017年至2018年苗木、树木销售近2200万株,苗木南至台湾北至辽宁,畅销于全国23个省市。


  手工新花自制丹桂花露糖桂花

  03

  浦城桂花专利技术作为知识产权品牌实施的成效

  有助于运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产业。近几年来,浦城县不断开拓创新,研发丹桂领域新技术、新产品,使传统产业重获生机。浦城丹桂产业实现专利技术零的突破,目前拥有十几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项,既有产品开发、设备提升,也有丹桂花精油提取分离方法等,这些自主发明专利技术项目全部实施并产业化,丹桂纯露、丹桂红茶、蜂蜜桂花,丹桂花茶等产品在市场倍受青睐。

  专利技术的转化应用又极大地促进了丹桂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丹桂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百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达200多个,其中临江镇丹桂示范基地面积达1650多亩。注册丹桂公司16家、合作社77家,2.5万农户10余万农民从中脱贫或受益。

  04

  浦城桂花传统制作技艺作为知识产权品牌实施的成效

  一是有助于保证该传统手工艺的存续。浦城自古就有一种特有风俗,家喻户晓,那就是用木樨糖茶(即桂花茶)待客。木樨糖茶以独特的制作加工工艺,被福建省政府于2009年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木樨糖茶制作技艺,是历代浦城人民不断创新和发展所形成的独特技艺。实施该项工程,有助于传承数百年的制作技艺,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二是有助于推动“浦城丹桂”品牌战略。木樨糖茶以独特的制作加工工艺和民间的广泛传承,对于浦城丹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整个浦城县的丹桂种植、研发与加工,壮大规模,提高效益;同时还可利用品牌效应,以丹桂为媒,弘扬丹桂历史和浦城风情风貌和乡情乡韵,提升浦城旅游业的特色和文化品位。

  三是有助于丹桂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浦城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了浓厚的浦城丹桂文化底蕴,“梦笔生花”“江郎才尽”等千古经典名句流传至今,唐朝诗人林藻兄弟赴京赶考途经仙霞古道浦城梨岭关驻足赋诗:“曾向岭头题姓字,不拿杨叶不言归。弟兄各折一枝桂,还向岭头联影飞。”后均科举及第,梨岭改名为折桂岭。直到如今,赛场夺冠仍然称之为“折桂”,其影响可见一斑。

  三、浦城丹桂产业文化培育及知识产权保护思考

  浦城丹桂传统文化是两千多年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区域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她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文化品牌建设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推动丹桂文化产业品牌建设。

  01

  浦城丹桂产业文化培育

  多年来,浦城丹桂产业实施科学发展战略,产业核心集群和带动辐射集群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种植规模有一定优势。重抓的几大重点建设,有些取得阶段性成果,如中华桂博园建成融桂花种质资源、桂花苗木培育和交易等已初具雏形。但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特别是丹桂文化展示和开发,却姗姗来迟,至今真容未露。笔者认为,文化提升品位,文化引领发展,浦城县委、县政府当下应重推丹桂原创文化打造,鼓励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开发文化精品,力促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方面挖掘新时代丹桂文化新内涵。丹桂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家族的一员,也是闽北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这棵树就是丹桂树,这个源,就是桂花茶,传递“福安、祥和、美好”的丹桂文化内涵,丹桂就是乡愁的符号,丹桂树是可以看的乡愁、丹桂茶是可以品的乡愁,丹桂产品是可以带的乡愁。千年传承,涵养我们的心灵归宿,使丹桂文化成为民俗学、乡情学、社会学等社科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宣教载体。


  浦城男女老少收桂花

  另一方面探索新时代丹桂文化新路径。在丹桂文化旅游节期间开展每年一主题活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最美丹桂评选、最佳创业者评选、最佳产品评选,也可以是丹桂美食技艺比赛、摄影展等。在传统丹桂文化文学作品创造基础上,推动丹桂+互联网、丹桂+诗歌、丹桂+摄影,加大丹桂文化辐射范围。

  如丹桂+互联网,加强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利用大数据、云技术等,积极探索开发更具互动性、多效性的文化传播平台;如丹桂+诗歌,利用我县“中国诗词之乡”品牌,定期举办朗颂会,同时对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丹桂文化与其“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节目主题一脉相承,把丹桂文化融入图书馆、博物馆建设中,开辟读诗词、品丹桂体验区。力求通过对丹桂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丹桂文化之趣。同时,乡土文化是凝聚合力的一条纽带,开展丹桂文化海外游子、港澳台乡贤寻根游活动,激发乡音乡愁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02

  丹桂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思考

  在抓好丹桂文化培育同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积极鼓励文化创新,以政府扶持奖励办法,对涉及丹桂产业的知识产权予以大力扶持刺激,充分调动县内外企业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力促丹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1.培育丹桂文化知识产权。发挥丹桂文化的特性,重视和挖掘浦城丹桂传统知识、遗传资源、民间文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定领域知识产权的申报。扶持新品种培育,推动育种创新成果转化为植物新品种权。整合区域产业资源,突出“浦城·丹桂”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发挥我县“中国丹桂之乡”品牌的影响力。

  2.促进丹桂文化产业发展。丹桂产业文化品牌是一个巨大的金矿,有待我们去探索传承、发展、保护和开发。运用丹桂文化的内涵,大力发展丹桂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创意、

  文学艺术、工艺美术等版权产业,扶持和培育一批文化优势企业,鼓励文化创作,提升丹桂文化产业运用知识产权品牌的能力,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优势文化产业。

  围绕浦城丹桂茶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以浦城丹桂文化元素,以浦城民间剪纸、闽派古琴、浦城传子木偶、浦城茶灯舞、浦城马灯戏等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打造雅俗共赏的文化作品。


  3.优化丹桂等文化产业政策环境。一是鼓励丹桂文化品牌创新,政府出台扶持文化品牌知识产权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切实强化知识产权在文化产业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强化协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将文化品牌知识产权实施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予以大力扶持;三是增设文化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行业专家定期指导,对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拓宽眼界,力促丹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四是培育重点企业,探索丹桂传统文化的资本化、产业化途径,充分调动县内外企业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形成一批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

  总之,通过历史沿袭下来的传统智慧结晶的浦城丹桂文化有厚重历史、丰富内涵、名人效应,通过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和运用,就一定能够让这一特色传统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本文作者系浦城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徐晓川)

  参考文献

  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福建省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

  浦城县政府:《浦城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

  江绍雄:《浦城丹桂产业文化培育与发展的思考》

  江绍雄:《继往开来打造特色,科学谋划做大做强》

  麻坤:《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

相关知识

学术|从知识产权保护谈产业文化品牌培育——以浦城丹桂产业文化为例
乡村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茉莉花”文化为例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常德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出台
“八闽望邑”浦城的传统文化转化与发展实践:文润山城气自华
“万亩花海 诗画浦城”大武夷油菜花节暨“‘箱’约供销·福满乡村”2024年福建供销后备箱经济系列活动开幕
文润山城气自华 ——“八闽望邑”浦城的传统文化转化与发展实践
文化为魂 “景”上添花
浅谈发展现代花卉产业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以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为例

网址: 学术|从知识产权保护谈产业文化品牌培育——以浦城丹桂产业文化为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9992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非遗”视域下看花儿的保护与传承
下一篇: 【网聚云南 相约COP15】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