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五叶纹陶片
众所周知盆景源于中国,那么你真的了解它的历史吗? 今天我们就畅游下盆景历史,看看盆景的发展史,更有助于我们盆景事业的发展!
1972年在陕西乾陵发掘的唐代章怀太子墓(建于706年) 甬道东壁绘有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画(如下图),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盆景实录。其实盆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远,我国浙江出土的新石器时期陶片(7000多年前)、汉代出土的陶砚和东汉出土的壁画上,均有对盆景的绘制。至宋代,盆景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当时的著名文士如王十朋、陆游、苏东坡等,都对盆景作过细致的描述和赞美。
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墓内侍女手捧盆景的壁画
东汉时期 (公元25—220年)
东汉墓壁画上绘有圆盆,盆内栽有红花六枝,盆下配有方形几架一座,把植物、盆盎和几架三位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盆栽可以看成是我国树木盆景的初期形式。同时,也可以看出,那时我国的盆景艺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中圆盆植物图案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
南北朝时,集山水于一纸的山水画开始兴起,它对中国盆景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历史性的意义。爱屋及乌、由画及盆,集山水于一盆的盆景也受到了文人墨客的喜爱。梁代史学家萧子显(公元489—537年),在《南齐书》中曾经说过“会稽剡县刻石山,相传为名”。又载有:“永明六年(公元488年),赤城山云雾开朗,见石桥瀑布,从来所罕见也,山道士朱僧标以闻,上遣主书董仲民案视,以为神瑞。太乐令郑义泰案孙兴公赋造天台山伎,作莓苔石桥,道士扪翠屏之状寻又省焉。”从《南齐书》中不难看出,那时就已出现模仿自然景色和堆砌假山的园林类艺术了。由此可知,我国盆景实起源于汉代以前的新石器时期,至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
唐《八十七神仙卷》中盆景(左下角)、山石盆景(右)形象
唐代 (公元618—907年)
唐人冯贽曾在《记事珠》一书中记述:“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这是一种山水盆景。
诗人白居易也曾写了许多有关盆景的诗篇:“烟萃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云根”是指石材,这说明当时已采用截断石材方法加工山水盆景。还有在《双石》一诗中写道:“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峭绝高数尺,坳泓容一斗”。从诗中可以看出他主张石材要具有“怪”和“丑”两个特性,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才能显示其自然、朴素美来。同时还可以看到那时已有高达数尺的 大型盆景 。
诗人李贺曾作过一首《五粒小松歌》,在诗歌中写道:“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饺刀剪”,这两句诗中写的是树木盆景的修剪方法。韩愈在他的五首《盆池诗》中记载,当时已有将盆钵埋在土中,盆中放水,种植莲藕和养鱼的一种水生花卉。从上面所述的文献和出土文物中,不难看出,唐代盆景已经形成并具有了较高的水平,在民间和宫廷都广泛流行。#
北宋·张择端《明皇窥浴图》中树木盆景形象
宋代 (公元960—1279年)
宋代中国山水画艺术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山水画的画理也更多应用于盆景,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不论宫廷和民间,以奇树怪石作为观赏已蔚然成风,对盆景的形式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将盆景区分成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别。这是中国盆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在故宫所藏的宋人画的《十八学仕图》,四幅之中有两幅都画了松树盆景。正是“盖偃枝盘,针如屈铁,悬根出土,老本生鳞,已俨然数百年之物”。
《十八学士》佚名(宋)
宋人王十朋在《岩松记》中说:“异质丛生,根衔拳石,茂焉非枯,森焉非乔,柏叶松身,气象耸焉,藏参天覆地之意于盈握间,亦草木之英奇者。”这里王十朋提到的盆景,是一盆露根、附石、耸立的松树盆景。
吕胜乙诵赞“盆中梅”,还做了《江城于》词一阕:“年年腊后见冰姑。玉肌肤,点琼酥。不老花容,经岁转敷腴。向背稀稠如画里,明月下,影疏疏。江南有客问征途。寄音书,定来无。且傍盆池,巧石倚浮图。静对北山林处士,妆点就,小西湖。”在这阕词里,赞诵了“盆中梅”冰肌玉肤、不老花容、明月之下疏影横斜、傍盆池、倚巧石,犹如景色迷人的小西湖。
盆景的分类,数百年松盆,还有盆中梅、石,及其以小见大、咫尺千里的艺术境界,都告诉我们宋代的盆景艺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元代
元代统治时间里,由于当时的统治者崇尚武功,对文化艺术的重视不够,并加以轻视,所以盆景艺术没有能够更好地发展。但有一位高僧名叫韫上人,喜爱自然,经常出入名山大川之间。他的盆景,取法自然,富有诗情画意,而且擅长作“些子景”,“些子”在这里就是小的意思,也就是小型化的盆景,与现在所谓“微型盆景”还略有差别。韫上人提倡的“些子景”,对我国盆景趋向小型化、多样化,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元·李士行《偃松图》的树木盆景形象
明代
明代,有关盆景专著相继问世。此时盆景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造型形式丰富了,欣赏水平提高了,而且知道蒲草“夜收灯烟”之特性,“盆景”二字也在书中出现了。此时盆景的造型形式有多干式、合栽式、丛林式、附石式、观花观果盆景等,还有水旱式和点石手法。
现在扬州瘦西湖公园,还遗留扬州天宁寺的明代古柏一盆,树干高二尺余,树皮剥落仅剩三分之一,树冠成云片状,自然可爱。又泰州公园也保存有明代季驸马的古柏一株,其势苍古,可谓难得之国宝。
《松友图》【局部】杜琼(明)
清代
清代文化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清代李斗著有《扬州画舫录》,在书中记叙,扬州盛行园林和盆景,正如书中所记载:“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嘉庆年间,五溪苏灵著有《盆玩偶录》一书,书中将盆景植物划分成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四大类。同时,昆山人张桐也著有《盆树小品》一书,共分十二节,其内容略同于《盆玩偶录》一书。
《扬州画舫录》
清代后期,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经济日益衰退,盆景也开始日见衰落。辛亥革命后,军阀连年混战,加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盆景艺术更是一落千丈。
清代绘画《雍正美人图》中的盆景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祖国遗产采取了保护、发展和提高的方针,从此盆景艺术才得以大放光彩。
在十年动乱期间,盆景艺术也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被诬蔑为封、资、修的产物,也列为专政的对象,那时中国盆景艺术遭到了严重摧残。但“四人帮”被打倒后,盆景艺术获得新生,得到了比过去更大的发展。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之际,全国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了中国盆景艺术展览,参观人数达数十万之多。同年中国盆景参加了在西德举行的第十五届园艺博览会,会上获得各类奖牌13枚,其中一枚大奖、七枚金牌、三枚银牌和两枚铜牌。80年代中国盆景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世界盆景水石博览会,中国盆景作品被列在展览厅首席位置。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花卉展览会,中国盆景馆内,观众涌跃,盛况空前。中国盆景得到了复兴,也走出了国门。
但中国盆景对世界的影响却早已开始,比如日本,盆景艺术在日本历史悠久,据猜测是由中国、朝鲜或者日本学者带到了日本。在日本,盆景被更名为盆栽。千叶大学岩佐亮二教授所著的《日本盆栽通史》一书中提到:早在公元4世纪时,日本大和朝廷就已派遣使节到中国,与当时中国的东晋交往。至唐代,两国交往频繁,中国文人中间盛行的栽花种树和盆玩的风习随之传到了日本,在日本开始逐步传播开来。至平安(公元794一1192年)后期,日本贵族中的一部分人,仿效中国文人的清玩,流行简单的盆栽,这就是日本现代盆景的初期形式。由此可知,盆景起源于中国,中国唐代以前传至日本。
— THE END —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苗会近期活动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国盆景史,玩盆景的都该知道!
中国盆景史,中国人都该知道!
【盆景浅谈】中国梅花盆景史考
盆景、微型盆景发展史(玩盆景必看)
盆景艺术谈丨中国盆景溯源
中国盆景历史发展
“以画谈史”——从中国古画中解读中国盆景悠久历史
玩盆景,由浅入深可以分为4个阶段,自己到了哪个阶段?快来看看
盆景艺术历史概述
精选盆景实物书籍,玩盆景这几本书得看
网址: 中国盆景史,玩盆景的都该知道!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02419.html
上一篇: 【盆景艺术】盆景知识入门 |
下一篇: 盆景与文化,树桩盆景要耐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