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设施人工栽培杜鹃兰在三种种栽年龄、三种基质、三种光照强度和三种肥料重量下的生长表现和生理生化变化,同时经过野外生态考查,对杜鹃兰主要分布区的根际土壤真菌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是影响杜鹃兰生长的主要因子,遮光95%的处理在出苗率、株高、叶面积、根长、根粗、生物量、叶片含水量等方面均超过了遮光45%和遮光0%。随着遮光强度的增加,可降低杜鹃兰叶温、蒸腾速率和气孔阻抗,提高杜鹃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有利于杜鹃兰的生长发育。光照强度是影响杜鹃兰假鳞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假鳞茎可溶性糖含量、杜鹃兰假鳞茎SOD活性、假鳞茎MDA含量主要的因子。以遮光0%的假鳞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光照强度和种栽年龄对假鳞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光照强度对假鳞茎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光照强度的三个水平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以遮光0%的假鳞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光照强度对假鳞茎SOD活性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光照强度的三个水平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以遮光95%的假鳞茎SOD活性最高;光照强度和种栽年龄对假鳞茎MDA含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遮光0%的假鳞茎MDA含量最高,它与遮光45%、遮光95%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基质种类是影响杜鹃兰根系活力主要因子,且其对杜鹃兰根系活力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以混合土上杜鹃兰植株的根系活力最大。光照强度和肥料质量对根系活力的影响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适宜杜鹃兰生长最佳处理组合为A_3B_3C_2D_1(三年生+混合土+遮光95%+5g/盆)。花溪区高坡乡、施秉县和梵净山等共同存在的杜鹃兰根际土壤中真菌种类是:木霉属(Trichoderma.)和青霉属(Penicillium)。它们对杜鹃兰的生长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相关知识
不同杜鹃品种在浙西南山区环境适应性研究
野扇花繁殖技术及种苗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
杜鹃属植物的引种适应性研究
西南喀斯特地区四种造林树种光合作用日变化及生态适应性研究
野生玫瑰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稀有植物裸果木的繁殖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环境的生理适应性研究
水稻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粗柄独尾草种子特性及生态适应性研究
干旱胁迫下石灰花楸幼苗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响应
网址: 杜鹃兰重要生理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08349.html
上一篇: 探讨植物的物种适应性.pptx |
下一篇: 我所对金花茶组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