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落英缤纷范文8篇(全文)

落英缤纷范文8篇(全文)

落英缤纷范文(精选8篇)

落英缤纷 第1篇

【成语】落英缤纷

【拼音】luò yīng bīn fēn

【简拼】lybf

【近义词】花团锦簇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解释】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成语出处】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花瓣凋落,纷纷飞扬的样子

【例子】四次来游,满天满谷的落英缤纷;树上剩得青叶与绿叶,更何处寻那淡红娇嫩的樱。(周恩来《四次游中山公园》)

【英文翻译】fallen flowers are numerous.

【成语正音】落,不能读作“là”。

【成语辩形】纷,不能写作“分”。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落英缤纷 第2篇

落英缤纷这个汉语成语出自于《桃花源记》,作为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名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

在文中借助武陵渔人行踪的线索,将理想境界与现实世界联系到一起,文中描述了桃花源安宁和乐以及自由平等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期待。

百年世博缤纷车影 第3篇

1867年巴黎内燃机。在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上, 德国工程师奥拓展示了自己的“内燃机”, 但这个外表看上去怪怪的东西在当时并不起眼, 完全淹没在了铺天盖地的展品中, 多亏一位评委慧眼独具, 发现这台0.5马力的2冲程直立式汽油发动机具有的惊人的热效率, 奥拓发动机最终获得了本届世博会金奖。由于蒸汽机的燃料在汽缸外的锅炉里燃烧, 被称为“外燃机”, 而奥拓发动机的燃料却在气缸内燃烧, 因此叫“内燃机”, 正是这种“内外有别”, 导致发动机的热效率从1 0%一举提高到2 5%。从此,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1876年分水岭意义的“奥拓循环”。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奥拓发动机再度展出时, 已经完善为“进气, 压缩, 燃烧, 排放”4个冲程, 人称“奥拓循环”。这是工业发展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进步。此后10年间, 奥拓又创造了“层化喷油”等技术。然而1886年, 奥拓在一场专利权官司中败诉, 德国法庭宣布撤销奥拓专利。“奥拓循环”从此成了全社会的公共财富。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人。父亲早年参观1876年费城世博会回来后, 滔滔不绝讲述着所见到的各种机器, 让少年福特心旌摇曳。此时的福特已经是爱迪生电气公司工程师, 并致力于研究汽车发动机。在密歇根湖畔眼花缭乱的展馆中, 福特看见一辆孤零零的四轮汽车蜷曲在角落里, 官方的展品清单上甚至找不到它的名字, 这就是汽车创始人戴姆勒的“经典之作”。福特从里到外贪婪研究了戴姆勒汽车的每个细节, 急匆匆赶回底特律家中的小作坊。1896年春天, 福特在自家后院制成了第一辆实验汽车。

1898年, 戴姆勒“四轮车”和奔驰“三轮车”。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和本茨被公认为世界汽车业的鼻祖和元勋。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 这对襁褓中的“兄弟”双双亮相, 戴姆勒的四轮汽车基本是现成的马车安上最新的汽油发动机。本茨则另起炉灶, 整体设计了三轮汽车。在高高耸立的埃菲尔铁塔下, 来自五大洲的2000万观众看到了未来的“马路天使”。

1900年戴姆勒逝世, 公司答应以经销商耶利内克的女儿梅赛德斯的名字作为汽车商标。1926年, 戴姆勒公司和本茨公司这两个竞争30年的老对手正式合并, 银光闪烁的“三叉星”成为知名度“仅次于耶稣十字架”的全球性标志。

在西雅图世博会上, 纽约至西雅图汽车赛成为世博会开幕式的一部分, 这次斜穿美国大陆的比赛只有5辆汽车参加, 最终, 福特公司的T型车夺取了冠军并赢得2万美元奖金, 也正是从这一年的世博会开始, 福特T型车诞生了。

1900年巴黎米其林。1900巴黎世博会前夕, 法国米其林轮胎公司编写了“米其林指南”发放给“驾车一族”, 除了准确的旅行地图, 还根据第一手调查资料, 详尽标记了路途上旅馆、饭店的位置和“星级”。此后米其林轮胎公司每年都例行出版一本最新“指南”。

1906年米兰汽车馆。1906年的米兰世博会对“汽车王国”的建立来说意义重大, 在这届世博会上, 组委会第一次设置汽车专馆。

1912年第一辆雪佛兰轿车在底特律问世。

1912年, 第一辆雪佛兰轿车“LITTLEFOUR”在底特律问世。继“LITTLEFOUR”之后, “CLASSICSIX”以低价位上市, 获得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2005年爱知世博会上, 丰田汽车公司通过展示其未来概念车“i-unit”, 描绘了未来“人车和谐社会”的梦想。

1915年旧金山流水线。改变世界的工业化生产时代到来, 在1915年举办的旧金山世博会上, 福特在这里展示自己的“T型汽车生产流水线”, 这个生产流水线每天下午演示3小时, 每10分钟就能组装一辆整车并现场销售, 在世博会期间, 这个生产流水线共生产了4400辆汽车。

生产流水线, 一个改变世界的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正式到来, 福特流水线对元件和程序的标准化, 对技术分工的精确化, 彻底改变了全社会的生产组织理念。

1933~1934年芝加哥, 在这届世博会上, 底特律“三巨头”各自设立了规模宏大的展馆。

1939年纽约高速公路。1939年纽约世博会诞生了高速公路, 著名设计师基迪斯在3300平方米展区营造了20年后的美国社会缩影, 坦荡的高速公路支脉纵横, 层叠的立体交通井然有序, 5万辆模型汽车如鱼得水, 在现代化城市乡村间川流不息。

1964年纽约, 超大汽车催生甲壳虫。1964年纽约世博会是美国汽车的巅峰时期。底特律三巨头仍然充当着世博会的顶梁柱。克莱斯勒馆展出了一辆空前绝后的超大汽车, 长80英尺, 宽50英尺, 仅轮胎就有两层楼高, 坐在6英尺的驾驶席上伸手够不着方向盘。而从二战的废墟中站起来的欧洲人却没有如此铺张奢华的心情和普遍肥硕的体态, 因此宁可选择小巧节能的车型。1972年2月17日, 德国大众甲壳虫汽车累计产量超过福特T型车。

日本爱知县的丰田市1960年便与美国底特律结为姐妹城市。此时的丰田公司生产效率比底特律相差8倍, 但依然勃勃雄心, 从最低起点向国际汽车市场长驱大进。1 9 8 8年, 丰田公司在美国肯塔基设立分厂, 随后本田公司在美国俄亥俄设厂。到了1993年, 美国阿拉巴马州以最优惠条件“招商引资”, 请梅赛德斯-本茨公司到塔斯卡卢萨安家落户。一轮巨大的三叉星标志从此在阿拉巴马上空缓缓旋转。本田、丰田、现代公司接踵而来, 如今阿拉巴马州已经成为“外商”云集的汽车工业中心, 人称“南方底特律”。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美国汽车雄霸世界的局面已经随风而逝。

1970-2000年, 世博始终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从1970年大阪世博会直到2000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爱知世博会, 汽车的变化日新月异。自动挡已经赢得市场青睐, 安全气囊和防抱死装置成为标准配置, 智能化操作几乎无处不在, 混合动力车利用减速的动能为蓄电池充电。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有1000辆尾气“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投入服务, 中国上汽集团和美国通用公司联合建造的“奠基未来”馆占地6000平方米, 迎接全世界灿若群星的汽车品牌向7000万观众一展风采。

“落英缤纷”辨 第4篇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觉得不妥。

一、从文本上去理解

《桃花源记》一开始就以散文描述了桃源周围风物的幽美闲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接着,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把桃花源的土地、园田、房舍等的美好,耕田劳动生活的安乐幸福都集中地描绘出来:“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的人们是丰衣足食的,男女老少是欢乐的,这块充满人间生活气息的乐土,完全不同于封建迷信中的神仙世界。它体现了陶渊明理想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再进一步,作品指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中人自述来此的原因和经过)。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里写了桃源人的好客和渔人备受款待,写了桃源人为了“避秦时乱”才来到此地,他们所以过着如此美好生活,只是由于隔绝了汉晋以来的社会动乱。尽管陶渊明向往的生活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时陶渊明在憧憬这一美好生活时,心情是愉快的,“怡然自乐”的。而《桃花源记》开头描绘的幽美闲静的桃花林自然环境,烘托了作者美好的心情。既然心情美好,怎么可能去描写令人伤感的“落花”呢?看来,“落英缤纷”中的“落英”作“落花”讲不通。

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的这种写法很常见。鲁迅的《社戏》有一段景物描写很能说明:“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这一段的景物描写从多方面着笔:有视觉方面,碧绿的豆麦田地,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有嗅觉方面,豆麦和水草的清香;有触觉方面,清香扑面地吹来;还有听觉方面,宛转、悠扬的歌吹。这些描写,烘托了“我”在事情出现了转机,看社戏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后的愉快轻松的心情,尤其是“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仿佛月亮也有情,给“我”创设了一个神秘、静谧的大自然,突出了“我”的欢快心情。

相反,如果心情不好呢?描写的景物则不同。鲁迅的《故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里,作者描写了“深冬”“天气的隐晦”“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渲染了“我”回故乡时的悲凉心情。“深冬”不仅描写了一个季节,更突出了“我”心情的悲凉。

这样的例子,在我国古诗词中也不少。写喜悦心情的,如宋祁的《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这首词的上阕,诗人通过春天的热闹景色生动活泼地写出了自己的喜悦心情。《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民歌,以粗犷奔放的语调,生动地勾画出草原的壮丽景色:天地相连,一片苍茫,绿草茂盛,牛羊肥壮。字词行间,涌动着草原牧民浩荡冲激的豪气,使人感受到他们宽广博大的胸怀。

在我国古诗词中,写春天落花的不少,但一般都与孤独、愁绪、伤感有关。如周邦彦《浪淘沙.慢》最后一句:“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抒写了离别怀人的伤感。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送春时的伤感,寄托怀人深情,意蕴缠绵,语调谐婉,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二、从古文字上理解

我国的古文字中,有一种“反义为训”的现象。所谓“反义为训”,就是有的字可以作正反两方面理解。如“幸福”的“幸”,“幸”本指镣铐,乃是上古社会锁执俘虏或奴隶的一种刑具。用它来拘锁俘虏、奴隶、人犯,可以说是不幸的象征。但在上古社会,人俘的生命比猪羊还贱,没有被杀头而侥幸存活一命,实实在在是一种幸运的事,是值得庆幸的。不被桎梏所箝即为幸运、幸福。

这种反义为训的现象较为常见。如“逆”,甲骨文字形上部是一个倒置的“大”字,像一个头朝下、脚朝上的人形,即双足倒行,本义为倒向逆行,因此引申为事物的反向、不遵常规。如“逆向”“逆风”“逆耳”等等。不按规程行事,倒行逆施则有不顺之义,又引申表示不驯、抵触的意思,如“叛逆”“忤逆”等等。有人逆行,必与前行者有相逢之处,所以“逆”又含有相迎的意思。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应作“迎”讲。又如,“彤”,这个字从“丹”从“彡(文采)”,“丹”是一种作颜料用的矿石,即朱砂。所以,“彤”的本义是赤色的意思,但是“彤”还有“黑色”的意思,如鲁迅的诗《湘灵歌》:“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显然鲁迅这里运用的“彤云”一词,意思就是“阴云、黑云”。唐代宋之问《奉和春日玩雪应制》“北阙彤云掩曙霞,东风吹雪舞山家”中的“彤云”也是“阴云、黑云”之意。

此外,还有“沽酒”的“沽”字,“臭”,“受”等字,都有反义为训的现象。

所以,以笔者之见,“落英缤纷”中的“落”作“开”讲,较顺。“落英”就是“开花”。当我们心情愉悦时,会觉得山也欢,水也笑;当我们心情忧伤时,会觉得山也沉闷不语,水也呜咽哭泣。

落英缤纷散文 第5篇

日子几乎是一步步挪揄过来的,但总算又到了春天。回想昨日,那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好在有她,有桃花,我不是踽踽独行。跌落低谷,我们互相勉励,有小小进步,我们一起庆祝,有误会,受委屈,彼此是对方心灵的归宿。

如今又是春天,桃树又迸发活力,满树桃花涌动着生机,它们相互簇拥着,又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背靠背坐在桃树下,任凭桃花浓郁的香气笼罩我们,沐浴着阳光,听鸟儿殷勤的歌唱。我们经历风雨的洗礼,成长了,成熟了,心贴得更近了,没有太多语言的喧闹,一个眼神交换就能明白对方的心意。此时的我想大喊一声“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因为我知道,她始终会和我在一起。明媚的阳光下,娇艳的桃花对着我们微笑我们不仅唱起了同一首歌:“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歌中的桃花开呀开,心中的桃花长开不败!

花季雨季,青春年华,我感谢上苍的眷顾,赐予了我这样的“落英缤纷”。

落英缤纷散文 第6篇

许多短小的片断接起了整个人生!很多时候,我们不懂得珍惜,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总是要等到再也没有机会的时候才猛然惊醒,我们错过了太多太多……

错过某些人,某些事,某些物……错过,错过,多了,那么多遗憾一直困扰着自己,令人痛苦不已!可每天你还要告诉别人你过的很好!不是不想伤感,不是不想崩溃,只是找不到可以崩溃的理由,找不到崩溃时可以依靠的臂膀~~~崩溃之后又如何?一切照旧,可那片旧山河还得自己从头收拾!这样的伤感是无知,崩溃是龌龊,哭更是一种懦弱,一种无能!所以…还是挺起腰,露出笑脸,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往前走!可是,走~~到哪才是尽头?我苦笑,无结果!

四月真是一个绚烂的季节。天空苍白的令人窒息,在这美丽的日子里,多少有些不合适宜,树丛上积蓄了雨露,明静亮丽,如初生的精灵!墙角下,那些萌动的绿色在延伸,‘嗖’~~的一声飞的老远,老远…如投放的染料包一样,借着空气的湿度,正在肆无忌惮的溶化开来!新奇的绿色,韵染着整个世界,仿佛一夜之间,世界全充满生气!这些所有的一切都在争先恐后的进行,就像那些枝头颤动的鲜花一样,它们都在赶一场盛大而美丽的死亡葬礼……可是即使如此它们仍然很充实,因为它们有死亡的资本:曾经热烈而美丽的矗立过枝头。

天空微露淡蓝的晴,白云在天空里,像棉花糖一样,望着雪白的云朵,我突然好像抓住了大把大把的空白,一种奇怪的情愫在我体内疯狂的滋生,然后横尸遍野,而我却无能为力。

日子开始冰冷起来,像一潭死水,平静的波澜不惊,平静的的让人难以置信,我愣在纷飞的阳光中,看不到来时的路了,更看不到要走的路,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要的是什么了。我只有像从前一样,坐在窗户上,仰望干净的天空,看白昼离开,黑夜回来,看风儿睡去,直到汗水侵湿了我的衣服,直到星星爬上天空,我心才有些许的归宿感。

找不到我想要的,想说的,我就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想说话,沉默,表面上波澜不惊,可是为什么我体内那些不安的分子却躁动不安?我开始阅读,阅读一些书和文章,我希望可以真正的安静些。我开始埋头阅读,读了很久,斜雨抽打窗户的声音,我没有听见,微风穿过窗前的姿态,我没有看见,读着,读着===我突然感觉曾经的梦想离我很近,她在等着我,等我去拥抱她。我真的静下来了。

如果现在,算了,人们总是喜欢用如果去勾勒那些莫虚有的事情,把那当作希望的影子,当作希望和失望的缓冲地段,可是他们都忘了,人就是要爱自己,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爱自己,更如何要别人来爱自己……嘿嘿!

仰望天空,突然就感受太阳绚烂的颜色和飞鸟自由的心情,原来这世界上想飞的不止有鸟,还有人心===我没有翅膀,但我可以用心去飞翔。

太阳已经完全跳出地平线了,露珠还没有完全离开枝叶,朝霞在逐渐散去,新的一天的到来了,鸟在树间开始穿梭,开始鸣叫,花也开始散发浓郁香气,一天的平静被打破了===我想,在热闹的一天中,静静的徜徉在《草房子》的文字中,那茂盛的油麻地,那碧绿的村庄,那整齐的教室,那流淌的河流,飞舞的白鸽,还有那夕阳中一座座金色的草房子,一张张孩子如花的笑脸。单纯,天真,从飘渺又变得真实起来,真善美抖落了一地的喜悦,一切诗情画意起来。

落英缤纷散文 第7篇

我没有亲见过阿明老师,单从照片上看,你会觉得阿明老师就是一个粗狂的东北汉子,加上黑黑的肤色,似乎佐证了他的网名:黑人阿明。但“人不可貌相”这句话在他这里是适用的,这个看上去不怎么美的东北男人,身体内外散发着的是难以抵挡的侠骨柔肠,是柔情似水,是真挚细腻,是洒脱自在,是豁达自然,是我们不由得想要尊敬和亲近的人。

大多数文人作家,收到别人的赠书,估计是翻不了几页的,很快就会束之高阁,与尘埃作伴,更别提成篇做论了。阿明老师认真,不仅认真读,而且认真思。不仅思文,而且思人,且读过思过后,必有文章自肺腑而出。这无论从体力还是精力上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阿明老师心宽,心细,更心疼,知道这一本本书都是文友亲朋怀胎孕育的一个个血骨,费尽心力生产下来,抱到他跟前,他自然要有礼相送,这礼情深意重,胜过无数其他,让受礼者无不感怀动容。前些日阿明老师为我这个后生晚辈写了一篇题为《生日、生命及生活》的文章,把这十年我这个小鸟的成长梳理了一遍,惊讶于这份关注与关切之余,我问问自己:你曾这样认真地抚摸过这十年来自己的脉络吗?惭愧过后,我又自在自然起来,阿明老师以真待人,即使我们这些未曾谋面的文学爱好者,也一样的爱与亲近,我就以真回应,少一些拘束,多一些坦然,只当我们是旧相识好了。

这厚厚的一本《落英缤纷》,封面泛黄的落叶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关于收获与沉静的季节。我直想走进铺满落叶的树林,坐到那把木椅上去,静读一篇篇与温暖有关的文字。其实这一篇篇的“读你”和“读我”,与其说是“读”与“被读”,不如说是一段又一段的对话。阿明老师与诸位文友亲朋,相赴约会,席地而坐,时而举杯换盏,时而高歌一曲,时而掏心而谈,好不热闹畅快,让围观者只有羡慕嫉妒的份儿了。读过这一本情义之书,我更加认定阿明老师一定是博爱的,厚爱的,长爱的。这爱是大爱,埋在他的骨子里,透在他的血液里,他走到哪儿,这种爱就如青草一般蔓延到哪儿,浸染着那些干涩的心。即使那些直言批评,也会让人起敬温暖。这“读”与“被读”的关系,其其是“舍”与“得”的关系,从来都是付出在先,而后才能等来收获的季节。阿明老师的“舍”,是一种性情使然,自然流露,他的认真与真性情使他乐于付出,这让属于他的那片天越来越明媚鲜亮,也无意中收获更多。

读完此书,以前有些零散的阿明老师的形象变得立体完整起来,从一篇篇的“读你”和“读我”中,我了解了些许阿明老师的经历:有过骄傲的红色童年,也有过备受压抑与折磨的黑色青年,官场商场都折腾过,且折腾的动静不小,羡煞了许多世俗的目光,最后却走心从文,在放下舍得之后,找寻另一种内心的风景。这些风雨经历,丰富跌宕,却从未将他内心的执守改变,反而让他更加的从容淡定,从而给了我们一个更好更温暖的黑人阿明。这样的人生,让如今在校园里就想着求稳求安过一辈子的年轻人情何以堪,让急于过上养老生活的年轻人无地自容。

以前我一直认为亲近文字书本的`人必定是真诚真挚的人,是善良内敛的人。可现在年长了些,看多了一些,才发现不尽然,或者说大错特错。如今,有太多人把文字当成攀援的工具,有太多人在文字的伪装下虚情欺哄,有太多人在文字里故作卖弄矫揉造作……这是这个社会的病症,文学自然也难以孑然独立,真诚的文字成了稀有物种。可在阿明老师的文字里,我们能感觉到一种久违的真善美,那种感觉扑面而来,像春风一样自然,即使我们是坚硬的,冷漠的,这种源于“真”的文字也依然能够打动并感动我们,融化我们,让我们慢慢放下沉重的防备,慢慢靠近人性之暖。

如今,为文为人,做到“真”,做到“简单”,并非易事,我们整日被“假大空虚”的空气裹挟着,稍不留神就可能应虚和假,并乐此不疲,把生命本身的珍贵甩在身后,踩在脚下。我愿意做走进如阿明老师一样真实而简单的人,走进真性情的人。近朱者赤,我希望因此能保留一些“真气”,活的自然一些,清醒一点。即使不能走进他们的人,也须走进他们的文,让他们用心淌下的文字感染着我,照亮着我。

和阿明老师聊天,我称自己是文学上的小学生,他则称自己是留级生。看见我女儿的照片,他直说看到这丫头不知道为什么很感动。于是约好等孩子大点去拜会他,吃几杯酒,说几句真心话。后来知道他身体不好,就想着酒就免了,以文会友,喝茶也是会醉人的,虽然年龄上是两代人,但真诚的人见面,估计是不会生分的。

阿明老师说要多批评,我就认真起来,该从哪儿批评呢?最后还是觉得陈国庆说的比较中肯。阿明老师花太多精力在熟悉的人和事上,他总是忍不住想为周围的人做些什么,也不忍拒绝朋友们提出种种要求,这些都严重占据了他的时间和精力,也捆绑了他的眼界,使他不能抽出手脚来走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我希望阿明老师自私一点,再自私一些,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几年之后,相信一定能孕育出惊喜来。但又觉得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阿明老师自由自在,即使不能多留出时间给文学,也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快乐,这已足够!

花开缤纷香自来 第8篇

14世纪中期,致人死亡的瘟疫“黑死病”在欧洲各国蔓延,然而那些在香水工厂里工作的人们却很少患病。当时很多科学家针对这个现象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人因长期接触精油,免疫力大大增强,因此才免于瘟疫的感染。至此,精油的使用在欧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16世纪法国普罗旺斯省的格拉斯地区开始出现大面积的薰衣草田,为全世界提供高品质的薰衣草精油,至今仍然是全世界生产薰衣草精油的重镇。

有花自香,不必风扬

总有一种香息,是穿越了灵魂悠悠而来的。花香被誉为“花卉的灵魂”,当植物准备好授粉的时候,花部各器官挥发花香成分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一般情况下,花瓣是挥发香气的中心。

虽然不可避免在不同的花中有相同的香气物质,但是每一种花都表现出其独特的花香特征,这些特征花香的形成来源于花中多种挥发物成分不同比例地相互组合、相互作用,当然其中一些重要的、特有的成分往往行使决定性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在植物中已经有超过1 700种自然的香气物质被发现和鉴定。

在花朵的整个开花过程中,挥发物成分的合成与挥发受到了花朵自身的调节,不同的植物有着类似的调控机制,一般情况下在开花的早期阶段,花香成分挥发量逐渐升高,而在花准备好授粉的时候挥发量达到了最高。随着花谢阶段所生成的花香成分逐渐挥发完毕,基因的表达活性也逐渐降低。植物挥发性成分合成后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外界环境挥发,其中花器官是主要的挥发部位。近来的研究表明,花朵所有的器官在花香挥发过程中分担的重要程度不同,花朵的这种空间特异性在植物中非常普遍。

一般认为花瓣是主要的挥发器官,决定了花朵的主要的花香特征,而雄蕊、雌蕊、萼片只是与一些特殊的挥发成分有关系。有的时候花香成分在花部各部位都可以挥发,但同时也存在若干成分只特殊地在花的某个部位挥发的现象。一些植物会出现具有挥发香味物质的特殊功能腺体,但是这种研究现在只局限在解剖水平上的观察,关于腺体如何在花香挥发中起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一个养花的人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花朵与传粉者因在形态以及生理生化等特性上形成了相互依存关系而产生了一定的专属适应性。花朵的颜色、花香能够帮助动物正确地寻找、定位、着落到花器官上。每一种植物都能获得一系列动物的到访,但是只有特定的种类才能辅助花朵成功授粉,花朵通过花香物质挥发的调节而吸引特异的昆虫到访。而动物对花香的识别,主要集中在植物中某一种或者几种化学成分上,因此花香成分的类型及挥发数量是植物花朵与传粉者之间相互选择的结果。

确实,身边香气比较浓的花朵,貌似都是白色的,或者淡黄色的,而颜色亮丽的,有香气的也真的寥寥无几。花朵的特征与传粉方式有极强的相关性。这种适应某种特殊传粉行为的一群一群的特征叫做传粉综合征。色彩比较艳丽的花朵,颜色本身对昆虫就是个较强的刺激,因此气味可能就相对次要一些或是和颜色相互辅助。而白色和淡色的花朵,在环境中仅凭颜色很难被昆虫发现,为了吸引昆虫的注意进化出了另一种方式,就是气味。

为了使授粉机会最大化和减少受伤机会,花朵往往在它做好接受花粉的准备、参与传粉的昆虫活性最大的时候才开始产生香味。花朵完全开放的时候,释放出最多种类和最大量的挥发物;而完成授粉后,香味逐步减弱直至消失。有些植物花香挥发物的释放则维持一个比较恒定的水平,而有些植物中在白天和晚上释放的挥发物也不同,这与传粉者类型有关。一般来说,白天产生的香味比夜间浓郁的花朵,主要依赖蜜蜂等昆虫在白天完成授粉;而对于那些主要依赖蛾类等在夜间授粉的花朵,情况则正好相反。

人之香水,虫之毒药

一方面植物通过释放花香吸引昆虫而保障授粉、结果;另一方面花香是一种防御策略,来抵御昆虫、食草动物或病原体对植物的伤害。许多挥发物在抵抗微生物和食草动物上有活性,一些芳香物质在特殊环境下对某些动物来说是有毒的。例如丁子香酚是一种抗菌化合物和抗真菌剂,有明显的抗食草昆虫的效果,它能阻止昆虫进食并且对一些甲虫来说它还是有毒的;水杨酸甲酯可以作为抗真菌剂;芳樟醇能够在植物叶片被食用的时候生成,这种物质对食草动物是有毒的。

传粉者可能在进化过程中识别了这些化合物与植物开花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昆虫与植物花朵的协同进化。例如某些兰花的花朵香味,类似一种雌性单居蜂的昆虫信息素,连花朵的形状和颜色都很像雌蜂。雄蜂发现了这种香味,会选择降落到花朵上,并使得它们身上沾上花粉。当雄蜂从一朵花到另一朵花中寻觅雌蜂时,也顺便完成了该植物间的传粉和授粉。另外,对一些特殊的食虫植物来说,它们通过产生花香挥发物来吸引昆虫,通过分析猪笼草的上位笼和下位笼的不同香味,发现上位笼释放出相对更多的挥发物,从而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蝇类来访。

人们通过驯养蜜蜂来给不同的作物传粉。蜜蜂寻找花时一般通过颜色、形状、嗅觉等综合性状,这些重要性状与蜜蜂之间的相关性现在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已有试验表明,如果植物缺少某种香味物质,有可能会导致授粉的不成功。植物自然授粉有一定的进化习性,植物在引种驯化过程中,由于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其本来的传粉者不能伴随植物迁移,植物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可能在香味上产生变化,通过改变自身的香味特征来吸引新栽培区域的传粉者来传粉。对于现阶段基于商业利益的世界性植物引种来说,这种植物自然传粉者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植物不至于被过度地商业化引种。

梅逊雪白,雪输梅香

呼吸一段浸染梅香的时光,让心安静于花蕊中央,枕缕缕花香,让四溢的花粉飞溅身旁。梅花因其独特的花香,在很多诗词中成为人们吟诵的对象。那么,它的花香到底来自何处呢?我国梅花基因组项目首席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启翔率领项目组,选取位于梅花起源中心的西藏野生梅花进行基因组测序,从基因组水平,揭示了合成梅花花香中重要成分的34个成员,使梅花具有独特的花香;并构建完成了首张梅花全基因组精细图谱,从而解释“踏雪寻梅”之说。梅花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及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有助于揭示梅花花期早、花香独特等重要观赏性状的遗传基础,有助于挖掘与诸多重要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为今后进一步揭示梅花花期、抗病调控机制、梅花及相关种属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注:本站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相关知识

孟子典故范文8篇(全文)
环境污染治理措施范文8篇(全文)
2022年基于深度学习的花卉种类识别研究2000字(8篇).docx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范文8篇(全文)
花店创业计划书范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花卉种类识别研究2000字(8篇).docx
花文化范文12篇(全文)
高中优秀作文范文:温室里的花朵长不大
关于花展的日记100字8篇
鲜花店创业计划书范文

网址: 落英缤纷范文8篇(全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07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霹雳之绛雪》白衣斩雪 ^第2章
下一篇: 化妆品花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