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育经过
1 . 1 亲本 选 育
母本 G A 1 8 是通过棉花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技 术, 采 用 核不 育 两 用 系 G A 5与抗 虫 品系 G K 1 9的杂
作者简介 : 韦树谷 , 助理研 究员 , 从 事棉花 抗病虫育种 叶鹏盛为通信作 者 , 研 究员 , 从 事棉花抗痛 虫育种
作 物 杂志
C r op s
2 0 1 3 . 6
棉花抗病虫核不育新 品种川杂棉 3 1 的选育及配套技术
韦树谷 叶鹏 盛 张骞 方 李琼英 曾华兰 刘朝辉 何 炼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国家棉花改 良中心四川分中心 , 6 4 1 4 0 0 , 四川简阳 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 6 1 0 0 6 6 , 四川成都 )
粒灌浆快 , 活秆成熟不早衰 , 稻米品质优 良。米饭柔 软, 不 回生 , 口味佳 。
4 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应 区域
4 . 1 栽培 技 术要 点
播种与插秧 : 稀播 育壮秧 , 4月上旬播种 , 每平
方米 播种 量 催 芽种 子 3 0 0 g 。5月 中 、 下 旬插 秧 。栽
3 品种特征特性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9—1 5
交后代选育而成的含 m s c l 不育基因的优质抗病虫 核不育两用 系。G A S为我所选 育 的优质抗病核 不 育两 用 系 , G K1 9为 中 国农 业 科 学 院生 物 技 术 研 究 中心与湖北省沙洋监狱局农科所合作选育而成的抗 枯 萎病 、 耐 黄萎 、 抗 红 铃 虫 和 高抗 棉 铃 虫 棉 花 品种 。 G A1 8具 有抗 虫 、 抗病 、 育性稳定、 败 育 彻底 、 生 长 势 强、 配合力高等特点。父本 M 3是从川棉 6 5× 渝棉 1 号杂交 组合后代 中经病 圃抗病筛选 系统选育 而 成 。川棉 6 5 是我所选育的多抗病虫型棉花品种 , 渝 棉1 号是西南大学育成的高产量、 高品质棉。M 3 具 有 高抗 枯萎 病 、 抗 黄萎 病 、 纤维 品质优 等 特点 。 1 . 2 选 育过 程 川杂棉 3 1于 2 0 0 6—2 0 0 7年 测 配 杂 交 组 合 , 2 0 0 8— 2 0 0 9年参加并通过 品比试验 , 2 0 1 0— 2 0 1 1 年 参加并通过 四川省区试( 区试代号为 K H 7 ) , 2 0 1 2年 通 过四川省生产试验和 国家转基因安全评价 , 获得
第1篇在生物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生物育种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已经成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作为一名生物育种领域的从业者,我有幸参与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变革过程,以下是我对生物育种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育种理念的转变在传统的育种观念中,我们往往依赖于经验积累和表型选择,通过不断筛选和繁殖,逐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性。
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生物育种的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1. 从表型选择到基因选择传统的育种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作物的表型特征,如产量、抗病性、抗逆性等。
而现代生物育种则更加注重基因的选择,通过基因编辑、基因转化等技术,实现对作物基因组的精准调控,从而实现性状的改良。
2. 从单一性状到多性状协同在传统育种中,我们往往只关注单一性状的改良,而现代生物育种则更加注重多性状的协同改良。
通过基因组学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我们可以同时提高作物的多个性状,从而实现综合性能的全面提升。
二、育种技术的创新生物育种技术的创新是推动育种理念转变的关键。
以下是我对几种重要育种技术的感悟: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的出现,为生物育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通过精确地编辑目标基因,我们可以实现对作物性状的精准改良,从而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以将基因型与表型相结合,实现对作物性状的快速筛选。
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育种效率,还保证了育种结果的可靠性。
3. 基因组学技术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物遗传规律。
通过基因组学研究,我们可以发掘更多优良基因,为生物育种提供有力支持。
三、育种实践的感悟在育种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1. 育种是一个系统工程生物育种涉及到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需要跨学科的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基因层面,也要关注生态环境、栽培技术等因素,实现育种目标的全面实现。
病虫害的防治新技术病虫害是农作物种植中常见的问题,它们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不断研发新技术来防治病虫害。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
1. 基因编辑技术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已经能够定向修复和改变植物基因,使其抵抗病虫害。
通过编辑作物的基因,可以增加植物对病虫的抵抗力,有效降低病虫的侵害程度。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增加作物对昆虫的抵抗力,减少使用农药的需求。
2.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利用天然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或植物和动物组织制成的农药。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小,同时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也不逊色。
例如,利用病毒和细菌可以防治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病虫害。
3. 智能监测系统智能监测系统利用传感器、无线通信等技术,实时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情况。
通过收集和分析实时数据,农民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损害。
智能监测系统还可以预测病虫害的爆发和传播趋势,帮助农民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4. 群体防控技术群体防控技术采用群体声音、视觉等方式来防治病虫害。
例如,利用超声波装置可以驱散杂食性害虫,减少它们对作物的危害。
此外,利用人工光源照射可以破坏某些病虫害的生长和发育。
5.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敌、寄生病原体和寄生性昆虫等生物因素来防治病虫害。
这些天敌和寄生性昆虫可以帮助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从而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
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害虫种群的数量。
6. 利用遗传多样性利用遗传多样性来防治病虫害是一个相对新的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对作物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选择具有抗病虫害性状的品种进行育种,以培育更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
总结起来,病虫害的防治新技术包括基因编辑技术、生物农药、智能监测系统、群体防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利用遗传多样性。
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科学和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式,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植物保护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方法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氧气和食物,还能美化环境。
然而,植物也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掌握有效的植物保护方法对于农业发展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
一、合理的农业耕作管理合理的农业耕作管理是预防病虫害的首要措施。
首先,应注意合理的种植密度和作物间距,避免过密引发病虫害传播。
其次,合理轮作和间作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避免连作导致土壤中病虫害的积累和传播。
此外,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可以提高植物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和有益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植物病虫害的一种方法。
例如,利用昆虫天敌如瓢虫、蚂蚁等对害虫进行捕食和寄生,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
而一些有益微生物如拮抗菌和生防菌则可以通过竞争或产生抗生素来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
生物防治具有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来控制植物病虫害的一种方法。
农药是常见的化学防治工具,可以通过喷雾、施肥和土壤处理等方式使用。
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使用方法对于防治效果至关重要。
然而,化学防治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残留、环境污染和害虫对药物的抗药性等。
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和正确使用,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四、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植物病虫害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物理防治手段包括温度调节、电磁辐射和光照等。
例如,高温处理可以杀死一些病菌和虫卵,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电磁辐射和光照可以用于引诱和杀灭害虫,减少害虫的数量。
物理防治方法无污染、对环境友好,但适用的场合有限,不能广泛推广。
五、培育抗病虫害品种培育抗病虫害品种是长期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方法。
通过基因改良和传统育种方法,培育抗病虫害品种可以大幅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育种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育种是指通过选择、杂交和改良等技术手段,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在农业生产中,育种项目的实施对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育种项目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培育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3.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
1. 选育亲本,选择具有抗病虫害、适应性强、产量稳定的亲本,作为育种的基础。
2. 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授粉,进行不同亲本的杂交,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杂交种。
3. 筛选育种,对杂交后的种子进行筛选,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种子,作为下一代的亲本。
4. 品种选育,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环境的要求,选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
四、实施步骤。
1. 确定选育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环境的要求,确定育种项目的选育目标。
2. 亲本选择,根据选育目标,选择具有抗病虫害、适应性强、产量稳定的亲本。
3. 杂交育种,进行不同亲本的杂交,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杂交种。
4. 筛选育种,对杂交后的种子进行筛选,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种子,作为下一代的亲本。
5. 品种选育,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环境的要求,选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
五、项目保障。
1. 资金保障,确保育种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2. 人才保障,培养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育种团队,保障育种项目的顺利实施。
3. 技术保障,引进先进的育种技术,并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育种团队的技术水平。
六、项目成果。
1. 产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培育出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3.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总结。
育种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育种项目实施方案,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培育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21种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管理方法,通过利用生物性控制因子来管理病虫害,以减少或消除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以下是21种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1. 天敌控制:引入天敌,如蜘蛛、鳞翅目昆虫、寄生蜂等,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2. 茧蜂虫种群调控:通过增加或减少茧蜂的种群数量来控制害虫的繁殖。
3. 穿孔线虫的利用:将寄生于害虫体内的穿孔线虫释放到田间,通过寄生、杀死害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4. 单细胞真菌的应用:利用一些单细胞真菌,如白僵菌和绿僵菌,来感染害虫体内,起到控制害虫的作用。
5. 有益细菌:应用有益细菌,如苏云金杆菌和拮抗菌等,来控制病原菌和害虫的繁殖。
6. 茄红素的利用:茄红素是一种植物源性物质,可抑制昆虫的食欲和发育,可以用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7. 植物抗性育种:通过选择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或培育具有抗性的植物品种来控制病虫害。
8. 覆盖作物:使用覆盖制品,如虫蚀纸和农膜等,来阻止害虫的入侵。
9. 混栽和轮作:多种植物混栽或轮作可以使害虫的寄生和繁殖受到限制,减少害虫的数量。
10. 栽培技术:合理的栽培技术,如合理的施肥和浇水,可以增强作物的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1. 诱杀剂:使用一些诱杀剂,如性信息素、食物诱杀剂等,来吸引害虫并杀死它们。
12. 生物农药的应用:使用来自自然界的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天然物质来控制病虫害。
13. 干扰杂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害虫的藏身之处。
14. 诱导抗性:使用一些植物激素或诱导剂,如茜草酮酸、茉莉酸、乙炔酸等,来增强作物的抗性,减少病虫害。
15. 生物防护网络:建立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丰富的农田生态系统,通过调节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控制病虫害。
16. 温度、湿度和灯光控制:通过合理调控温度、湿度和灯光等环境因素,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繁殖。
17. 饲养天敌:通过饲养天敌,如鱼类和蜥蜴等,来控制水稻和果树病虫害。
18. 人工诱导幼虫感染:利用一些病原体,如病毒或细菌,来感染害虫幼虫,控制害虫的数量。
七种育种方法和原理育种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育种可以培育出高产、抗病虫害、适应环境的新品种。
在育种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原理,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七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和原理。
一、选择育种法选择育种法是指通过选择某些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步选育出更优良的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遗传变异的原理,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渐提高这些性状在整个种群中的频率。
这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育种方法。
二、杂交育种法杂交育种法是指将两个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通过杂种优势产生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
这种方法基于杂种优势的原理,通过杂交可以使后代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高的产量等优势。
杂交育种法广泛应用于许多作物的育种中。
三、突变育种法突变育种法是指通过诱变剂或自然突变等手段,产生具有新性状的变异体,再通过选择繁殖,最终培育出具有这种新性状的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突变的原理,通过人工或自然诱导的突变,可以创造出新的遗传变异,为育种提供了新的材料。
四、基因工程育种法基因工程育种法是指通过人工改变植物或动物的基因组,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外源基因,从而产生具有特殊性状的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可以实现对植物或动物基因组的精确编辑和改造,为育种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五、细胞培养育种法细胞培养育种法是指利用细胞培养技术,通过离体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等方法,培育出具有特殊性状的新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植物细胞的再生和分化能力,可以在无性繁殖的基础上实现植物品种的改良和创造。
六、分子标记育种法分子标记育种法是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植物或动物进行基因型鉴定和选择,从而实现精准育种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分子标记与性状间的关联,通过对候选基因型进行分子鉴定,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加速育种进程。
七、遗传改良育种法遗传改良育种法是指通过遗传改良技术,改变植物或动物的遗传组成,从而培育出具有特殊性状的新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遗传改良技术的原理,如基因编辑、基因组选择等,可以实现对植物或动物基因组的精确改良,为育种提供了新的手段。
主要9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地防控农作物病虫害,农业科学家和农民们开发了多种技术方案。
以下是主要的九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一、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寄生性微生物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手段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控。
例如,通过培养和引入天敌昆虫,如寄生蜂和捕食性昆虫,来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
此外,利用病原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来防治农作物病害也是一种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
二、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利用农药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根据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季节进行喷洒,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然而,农药的使用应谨慎,必须遵守安全使用指南,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通过改变病虫害的生长环境来控制其发生。
例如,利用高温、低温或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手段来杀灭病虫害。
此外,利用灯光和声音等技术也可以驱赶害虫,达到防治的效果。
四、机械防治技术机械防治技术包括了使用机械设备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通过定期除草、深翻土壤、拔除病虫害植株等活动来减少害虫的滋生。
此外,还可以利用粘虫板、吸虫器等设备来捕捉和杀灭病虫害。
五、遗传防治技术遗传防治技术是通过育种和选育抗病虫害的品种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通过选育出具有抗病虫害基因的品种,可以降低农作物受到病虫害侵害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改良农作物基因,使其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
六、环境调控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是通过调整农作物生长环境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合理的灌溉和排水、合理的施肥和秸秆处理等措施可以改善农田环境,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七、示警监测技术示警监测技术是通过持续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情况,及时发现和预警病虫害的存在。
通过设置示警灯、监测器等设备,可以及时获取农田病虫害信息,便于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植物育种方法植物育种是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植株,以期获得具有高产量、抗病虫害、适应力强等优点的新品种。
植物育种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自然杂交法自然杂交法是指利用自然界中的自然交配现象,通过人为干预,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植株进行杂交。
这种方法适用于植物自交花、异交花以及无性繁殖植物等。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具有高产量、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两个植株进行人工授粉,获得的后代中可能出现具有这些优点的新品种。
二、人工授粉法人工授粉法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花粉转移到受精器官上,实现杂交育种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无法自然杂交的植物,例如某些离异株或无性繁殖植物。
在进行人工授粉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花朵和花粉,确保授粉的成功率和后代的质量。
通过人工授粉,可以创造出具有新的性状和特性的品种。
三、突变育种法突变育种法是指通过诱变剂或放射线等方式,诱发植物基因的突变,从而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变异体。
突变育种法可以使植物产生较大的遗传变异,从而增加选育新品种的机会。
在突变体的筛选中,需要对大量的突变体进行鉴定和评价,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体进行繁殖和育种。
四、遗传工程育种法遗传工程育种法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进行基因的转移和改造,从而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通过遗传工程育种法,可以引入抗虫、抗病、耐逆性等基因,提高植物的产量和抗性。
然而,遗传工程育种法存在一定的争议,因为其涉及到转基因技术的使用,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监管。
五、细胞培养育种法细胞培养育种法是指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通过离体培养的方式,繁殖和育成新品种。
该方法通常用于无法通过传统育种方法进行繁殖的植物,例如无法结实的杂交种或无性繁殖植物。
细胞培养育种法具有繁殖速度快、容易控制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总结起来,植物育种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和特点。
在进行育种工作时,育种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目标和条件,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育种方法,以提高植物的品质和产量,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做出贡献。
f .E o o i ln ig De e p n uh r y o  ̄i a A r utr lS in e & T c n lg o e i G n z uig C t , Jl c n m c pa nn v l me tA toi f N o l gi l a ce c 1 o t n c u e h oo y Z n n o g h l i n y in i
3 C a gi o nyP aa t n ut tr o sra c ue inC t,Jl 12 0 . h n u t esn d s yWae nev yB rai J i i y C I r C n n l y in 3 0 2,C ia i hn )
Ab t a t Ag iu t r lp ssa d s me a v r e e v r n n s h v a s d i o t n c n mi o s s fr c o sy e d a d q al s r c : rc l a e t n o d e n io me t a e c u e mp r te o o c l s e o r p il u s a n u i ・
维普资讯
河 北农业 科学 ,2 0 0 8,1 ( :8 一 1 3 2 6) O 8 ,1 8 Ju a o e e A r u u l c n e o r l f b i gi l r i c s n H c taS e
责任 编辑 : 朱新秀
关 键 词 :作 物 ;抗 病 虫 : 育 种
中 图 分 类 号 :¥ 3 3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6 1 (0 8 6 0 8 — 2 0 8 13 2 0 )0 — 0 0 0
相关知识
11 抗病虫育种
《抗病虫育种》课件
牧草抗病虫育种
第十一章抗病虫育种
抗病虫育种
《抗病虫育种》PPT课件
植物抗病虫育种.ppt
第十四篇抗病虫育种.ppt
11抗病虫育种汇总.ppt
第十二章抗病虫育种
网址: 抗病虫育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34058.html
上一篇: 需要通过选育自交系,配制自交系间 |
下一篇: 花卉病虫害防治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