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11抗病虫育种汇总.ppt

11抗病虫育种汇总.ppt

第四节 抗病虫品种的选育及利用 一、抗源的收集和创新 抗病种质资源是抗病育种的基础。 根据育种目标的主次,有针对性地广泛搜集鉴定抗病资源 。 在野生种及地方品种中,存在着丰富的抗病资源,特别是地方品种多具遗传上的多样性,它与病原物间保持平衡的遗传弹性较大。 抗源可来自下列不同类型的群体: 1.普通育种群体 其抗性个体主要来自自然变异和基因重组。 2.栽培品种间的不同反应型 从现有栽培品种中筛选抗源。如棉花枯萎 病抗源52-128和57-681分别从德531和岱15两 个品种中经过连续筛选获得。 3.近缘野生种、属材料 在自然选择下,这类材料积累了相对抗性。 二、选育抗病虫品种的方法 以前讲过的各种育种方法都适于抗病虫种的选育,现简述其应用特点。 (一)引种 从外国或外地引进抗病虫品种直接应用于生产,是简易有效的方法。如我国从日本引进了抗稻瘟病的农垦19、20水稻品种;从意大利引进了抗锈的南大2419等小麦品种;从前苏联引进抗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从美国引进了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等,在生产上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选择育种法 从现有的本地或外地的栽培品种及种质资源中,经过抗性鉴定和筛选,培育出抗病虫新品种。 如水稻莲塘早 ?? 莲塘早4号(抗稻瘟病);水稻矮 脚南特 ?? 南早1号(抗稻瘟病和白叶枯);水稻 IR1561 ?? 湘抗32(抗稻瘟病、白叶枯、稻飞 虱);小麦南大2419 ?? 万年2号(抗赤霉病);棉 花关农1号 ?? 辽棉1号(抗黄萎病)等。 (三)杂交选育法 抗病虫育种的主体工作是将搜集、鉴定、创造出来的抗源的抗性转移到农艺性状优良的生产品种中去,转育的主要途径就是杂交。 (四)回交转育法 应用回交法将抗性基因转移到当地推广品 种中,培育出农艺性状优良的抗病虫新品种。 (五)远缘杂交 利用远缘杂交以扩大抗源,并将其抗性基 因导入栽培作物,是选育抗病虫品种的有效方 法。 (六)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也是抗病虫育种的有效途径。一些 感病虫品种,经过理化因素诱变后,可获得抗病 虫的突变体,进而可培育成抗病虫的新品种。 (七)生物技术育种 1.利用染色体工程转育抗性 如小麦与偃麦草进行染色体易位,获得了对秆绣具 有垂直抗性的品种;利用染色体添加法,把天蓝草的抗 三绣的基因转育到了小麦。 2.利用原生质体培育、细胞融合、基因工程、外源 DNA导入等生物技术和突变细胞的化学筛选技术,在抗病 虫育种中也有广阔的前景。 利用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已将抗病基因导入到 高产、优质的感病品种中;利用生物技术将编码植物病 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导入到寄主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中,获 得抗病毒的转基因植株;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素蛋白 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中,获得抗虫的转基因植株;利用 一些蛋白酶抑制剂基因也可获得抗虫植株;利用病菌毒 素或者与病菌毒素结构类似的化合物作为筛选剂,亦可 培育出抗病品种。 (八)多系品种 方法是用一个优良的推广品种作轮回亲本,分别 与含有不同垂直抗性基因的品种杂交,然后分别多次 回交于轮回亲本并选择,以选育出具有轮回亲本的优 良农艺性状、又各具一个不同抗性基因的一套近等基 因系。然后根据病原菌生理小种或害虫生物型的变 化,随时将各近等基因系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品种。 实质上,多系品种是一个农艺性状和表现型基本一 致,而抗性基因多样化的混合群体。 近年来,一些学者建议用农艺性状协调、但抗性 基因不同的现有品种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成混合品种, 它在防止非目标病虫害上,比多系品种优越得多。 (九)轮回选择法 在选育异花授粉作物的、由多基因控制的、抗 多种病虫害的品种时,可采用轮回选择法,它可有 效地积累多种抗性基因。 方法:选用若干个具有水平抗性的亲本,随机互 交混合授粉,繁殖成综合品种群体。从中选出若干优 株自交;自交后代按病虫害类别分成几份,分别种植 和接种鉴定,从中再选择具有多抗性的10-20个优系, 在互交混合授粉而组成第1轮改良的多抗群体。在第1 轮的基础上,按上述程序进行第2

相关知识

11 抗病虫育种
《抗病虫育种》PPT课件.ppt
《抗病虫育种》PPT课件
《抗虫病育种》PPT课件.ppt
第十四篇抗病虫育种.ppt
第十四章抗病虫育种概述.ppt
第十四章抗病虫育种精选.ppt
植物抗病虫育种原理和策略.ppt
《抗病育种》PPT课件.ppt
重磅推荐《植物抗病虫育种》(原书第三版)发售

网址: 11抗病虫育种汇总.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953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让病菌“无的放矢” 从此不再“白
下一篇: 基于SSR村标记的花生抗感黄曲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