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延后阳光玫瑰葡萄病虫害防控技术
马靖等
根据葡萄成熟期与常规栽培的比较来划分,熟期调控可分为促成栽培、延后栽培和一年两收栽培 3 种方式。延后栽培是指每年 5 月前后,剪除当季花穗后加强肥水和病虫害管理,使葡萄延后到 11 月或以后成熟上市。延后栽培的目的是延长葡萄浆果成熟期,延迟采收,调节浆果上市季节,减轻旺季上市压力。
近年来,阳光玫瑰葡萄发展十分迅猛,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成熟期集中,导致销售旺季供应过多,市场饱和,经济效益下滑。为错开熟期,充分利用中亚热带地区的光热资源,本团队率先在湖南地区开展了阳光玫瑰葡萄的秋延后栽培技术研究。应用该研究技术,可使葡萄优良果产量达到 20 t/hm2以上,果实于11 月至次年 1 月上市供应。通过错峰上市,提高了葡萄生产的综合效益,预期湖南等中部产区将成功转型为延后二次果的优势产区。
在阳光玫瑰葡萄秋延后栽培管理中,病虫害防治是一个重要环节。病虫害发生严重,防控管理技术不当,将导致阳光玫瑰葡萄的熟期调控失败。在湖南地区高温多湿的生态条件下,病菌更容易滋生,对葡萄生长、成熟和果品产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是葡萄栽培中的主要障碍因子。同时,持续高温还会导致葡萄日灼病的发生,给葡萄产业发展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特别是遭受长期高温干旱天气,日灼病的防控将成为葡萄栽培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据调查,2016 年广西兴安县的温克葡萄日灼病发生严重,果穗发病率达到 56.8%,果粒发病率达到 23.7%。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可显著减轻病害侵袭,提高果品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在避雨栽培中,人为地改变了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导致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发生了变化,如霜霉病、炭疽病、黑痘病等主要病虫害得到一定控制,但白粉病、灰霉病、酸腐病、叶蝉和红蜘蛛类害虫等的危害加重,成为主要病虫害。如何根据这些变化,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下做好葡萄病虫害防控及治理,成为影响我国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问题。
在避雨栽培模式下,秋延后阳光玫瑰葡萄栽培管理中主要病害包括灰霉病、霜霉病、黑痘病、褐斑病、炭疽病、酸腐病等,主要虫害为蚜虫、绿盲蝽、地老虎、蓟马、红蜘蛛等。本文根据秋延后阳光玫瑰葡萄物候期(图 1)总结了病虫害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
图 1 正常一次果和秋延后果的物候期
1 一次主梢萌芽前
在湖南地区,秋延后阳光玫瑰葡萄一次主梢萌芽前为 3 月上旬至中旬,主要病虫害为灰霉病、白粉病、介壳虫和红蜘蛛等。
防治措施:使用 5 °Bé 石硫合剂全园喷雾,再配合使用 40% 嘧霉胺 800 倍液+40% 苯醚甲环唑 5 000 倍液+50% 异菌脲 800 倍液+10% 吡虫啉 1 500 倍液。
此时期可搭配含腐殖酸水溶肥 1 200 倍液、海润生 500 倍液和金氨糖 800 倍液等喷施全树,主要促进葡萄萌芽。
要求:喷洒时应均匀周到,枝蔓、架、田间杂物、铁丝等都要喷洒药剂,介壳虫严重的需扒掉老树皮再用药。此次用药非常重要,对整年的病虫害防治有重要作用。
2 二次主梢萌芽前
在湖南地区,秋延后阳光玫瑰葡萄二次主梢萌芽前为 3 月中旬至 4 月中旬,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黑痘病、灰霉病、炭疽病、白粉病、毛毡病、穗轴褐枯病、红蜘蛛、介壳虫、绿盲蝽、蓟马、甜菜夜蛾和蚜虫等。此阶段是南方地区雨水较多的时候,若防控不当各种病虫害会交替出现。
防治措施:可使用 25% 啶菌噁唑 700 倍液、70%甲基硫菌灵 800 倍液、25% 嘧菌酯 1 500 倍液、8% 宁南霉素 3 000 倍液、40% 咯菌腈 3 500 倍液和 40% 腈菌唑 3 000 倍液防治病害。此 6 种药剂均为广谱杀菌剂,作用原理不同,但均可有效预防和防治病害。在虫害防治方面,4.5% 高效氯氰菊酯为广谱杀虫剂,对各类害虫均可起到防治作用,使用时可稀释成 1 000 倍液喷施;针对螨类、绿盲蝽、甜菜夜蛾等害虫,可用 24%虫螨腈 2 000 倍液防治;针对蓟马、蚜虫和介壳虫等害虫,可用 80% 烯啶·吡蚜酮 4 000 倍液防治。
此时期适当补充 28-表高芸苔素内酯 1 500 倍液+绿的快 1 200 倍液+金氨糖 800 倍液等叶面肥提升营养水平,可促进新梢的生长。
要求:全树喷药,叶面喷湿不滴水,田间地头的杂草也要喷药。此时期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需要降低病虫害基数,减轻全年防治病虫害的压力。
3 二次主梢萌芽至花前
在湖南地区,秋延后阳光玫瑰葡萄二次主梢萌芽至花前为 4 月中旬至 6 月上旬,主要病虫害有灰霉病、炭疽病、黑痘病、白粉病、霜霉病、穗轴褐枯病、锈病、透翅蛾、金龟子、绿盲蝽、蓟马和螨类等。
防治措施:该阶段是二次主梢生长、二次花促萌、花序展露和花序分离阶段,灰霉病和炭疽病高发,主要使用保护性杀菌剂来防治。如用 62% 嘧环·咯菌腈 1 500 倍液和 50% 异菌脲 800 倍液防治灰霉病;用40% 氟硅唑 8 000 倍液、40% 苯醚甲环唑 4 000 倍液和 40% 腈菌唑 3 000 倍液防治炭疽病;用 60% 锰锌·氟吗啉 600 倍液、20% 氰霜唑 3 000 倍液和 33.5% 喹啉铜 1 000 倍液防治霜霉病;用 25% 吡唑醚菌酯2 000 倍液和 50% 啶酰菌胺 2 000 倍液防治黑痘病和穗轴褐枯病,且这 2 种药剂对灰霉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二至三叶期重点防治黑痘病和白粉病,花前重点防治灰霉病、黑痘病和炭疽病。在虫害防治方面,用 22% 噻虫·高氯氟 2 000 倍液+5% 甲维盐 1 500 倍液混用防治蚜虫、斜纹夜蛾和绿盲蝽等害虫,效果好;用 30% 乙螨唑 1 000 倍液、10% 虱螨脲 2 000 倍液和10% 甲 维·虱 螨脲 2 000 倍 液 等 3 种 药剂 可 防治 螨类害虫;30% 噻虫嗪 2 000 倍液和 20% 螺虫·呋虫胺1 000 倍液对蓟马、透翅蛾和金龟子等害虫防效好。该阶段是补硼(B)的关键时期之一,缺硼是导致葡萄大小粒的原因之一。同时,前期需要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成花。如用 14% 高手硼 2 000 倍液和3 种 植物生长 调 节 剂 即 1.8% 复 硝酚 钠 6 000 倍 液 、28- 表 高 芸 苔 素 内 酯 1 500 倍 液 和 0.135% 赤·吲 乙·芸苔 15 000 倍液,补硼和促二次花序生长,其中赤·吲乙·芸苔还可以起到解除药害的作用。
要求:全树喷药,叶面喷湿不滴水,15~20 d 喷一次。该阶段需要特别加强防控,并注意不同药剂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4 开花坐果期前后
在湖南地区,秋延后阳光玫瑰葡萄开花坐果期前后是 6 月上旬至 7 月下旬,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穗轴褐枯病、黑痘病、炭疽病、锈病、毛毡病、蚜虫、蓟马、象甲、金龟子、绿盲蝽和红蜘蛛等。
防治措施:该阶段气温高、湿度大,霜霉病和灰霉病的防治至关重要,可使用 58% 甲基硫菌灵 800 倍液、40% 苯醚甲环唑 4 000 倍液和 22.5% 啶氧菌酯1 200 倍液等广谱杀菌剂综合防治各种病害,使用 25%啶菌噁唑 800 倍液、62% 嘧环·咯菌腈 1 500 倍液、50%异菌脲 800 倍液和 50% 啶酰菌胺 800 倍液等防治灰霉病,使用 20% 氰霜唑 3 000 倍液、25% 烯酰吗啉1 200 倍液和 72% 霜霉威 1 000 倍液防治霜霉病。在虫害防治方面,可使用 4.5% 高效氯氰菊酯 1 000 倍液、35% 氯虫苯甲酰胺 3 000 倍液、10% 甲维·茚虫威1 500 倍液等广谱杀虫剂综合防治虫害;针对红蜘蛛、蛾类害虫,可以用 40% 螺螨酯 3 000 倍液、34% 乙多·甲氧虫 1 000 倍液和 10% 联苯·虱螨脲 1 000 倍液防治;针对象甲、金龟子等害虫,可使用 80% 烯啶·吡蚜酮 4 000 倍液和 20% 联苯·噻虫啉 2 500 倍液防治;如果出现蚜虫,则用 70% 吡虫啉 6 000 倍液防治。
该阶段高温高湿,防治病害的同时可用 0.1% S-诱抗素 300 倍液来提高植株抗逆性,同时补充 1.8%复硝酚钠 6 000 倍液保证花序质量,保果后补充 2 次硼肥和 2~3 次含氨基酸叶面肥。
要求:全树喷药,叶面喷湿不滴水,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可 10~15 d 喷药一次。花期一般不使用农药,主要防治保果后病虫害,在药剂选择上,若花期出现灰霉病、穗轴褐枯病等病害,则选择对花和幼果都非常安全的药剂进行防控,比如甲基硫菌灵和联苯菊酯等。幼果对乳油类杀虫杀菌剂敏感,需要减少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同时,注意不同药剂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5 果实膨大期
在湖南地区,秋延后阳光玫瑰葡萄果实膨大期在7 月下旬至 9 月下旬,主要病虫害有灰霉病、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黑腐病、黑痘病、溃疡病、蓟马、象甲、金龟子、红蜘蛛和蛾类等。
防治措施:该阶段需重点防治霜霉病,可使用68.75% 噁酮·锰锌 1 000 倍液、33.5% 喹啉铜 1 000 倍液和 25% 烯酰吗啉 1 200 倍液防治;使用 50% 异菌脲 800 倍液和 62% 嘧环·咯菌腈 1 500 倍液防治灰霉病;使用 25% 抑霉唑 1 500 倍液防治白腐病、黑腐病、溃疡病等;使用 22.5% 啶氧菌酯 1 200 倍液防治褐斑病、白粉病和炭疽病等。在虫害防治方面,用 40% 螺螨酯 3 000 倍液、30% 乙螨唑 3 000 倍液防治红蜘蛛;使用 20% 联苯·噻虫啉 2 500 倍液和 20% 螺虫·呋虫胺 2 000 倍液防治蓟马、象甲和金龟子等;使用 34% 乙多·甲氧虫 1 000 倍液和 25% 甲维·虫酰肼 2 000 倍液防治蛾类害虫。
此时期,补充 2% 苄氨基嘌呤 1 500 倍液并搭配海润生和含氨基酸叶面肥,促进果实和叶片的生长。要求:全树喷药,叶面喷湿不滴水,果穗要喷至滴水,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每隔 10~15 d 用药 1 次;药剂选择上尽量不要选用三唑类杀菌剂,这类药剂会不同程度地抑制果实膨大。
6 硬核期
在湖南地区,秋延后阳光玫瑰葡萄硬核期是 9 月下旬至 10 月下旬,主要病虫害有酸腐病、霜霉病、炭疽病、灰霉病、房枯病、褐斑病、红蜘蛛和金龟子等。
防治措施:套袋前,使用 20% 吡噻菌胺 2 000 倍液+35% 氟菌·戊唑醇 2 000 倍液防治果穗病害,吡噻菌胺用于防治灰霉病,氟菌·戊唑醇主要防止果穗腐烂;套袋后,用 72% 霜霉威 1 000 倍液、25% 烯酰吗啉1 200 倍液和 20% 氰霜唑 3 000 倍 液防治霜霉病,用40% 氟硅唑 8 000 倍液、40% 苯醚甲环唑 4 000 倍液和 40% 腈菌唑 3 000 倍液等三唑类药剂防治炭疽病和其他病害。在虫害防治方面,红蜘蛛在此阶段进入第三代成虫期,需要重点防治,可使用 30% 乙唑螨腈 3 000 倍液、10% 甲维·虱螨脲 2 000 倍液和 40%螺螨酯 3 000 倍液防治;同时,可使用 25% 甲维·虫酰肼 4 000 倍液、4.5% 高效氯氰菊酯 1 000 倍液和 10%甲维·茚虫威 1 500 倍液等广谱杀虫剂防治金龟子和其他害虫。
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可补充含氨基酸叶面肥来促进葡萄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果实快速生长。
要求:封穗前,用药重点是果穗,须兼顾导致烂果的杂菌、灰霉病菌及镰刀菌和造成烂果、干梗的链格孢的杀灭,还要注意防治蛀食果梗和果实的害虫,保证封穗后果穗安全;封穗后,保护叶片不受病害侵扰和补充叶面营养是田间管理的重点。
7 成熟期
在湖南地区,秋延后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期处于10 月下旬至 12 月上旬 ,主要 病虫害 有 灰 霉 病、霜 霉病、炭疽病、褐斑病、红蜘蛛和金龟子。
防治措施:该阶段用药要以保护剂为主,可使用25% 烯 酰 吗 啉 1 200 倍 液 和 72% 霜 霉 威 1 000 倍 液防治霜霉病,使用 40% 氟硅唑 8 000 倍液和 20% 抑霉唑 1 500 倍液防治炭疽病、灰霉病、褐斑病等病害。在虫害防治方面,用 25% 甲维·虫酰肼 4 000 倍液和4.5% 高效氯氰菊酯 1 000 倍液防治金龟子、飞虱等害虫;用 40% 螺螨酯 3 000 倍液、30% 乙唑螨腈 3 000 倍液防治红蜘蛛。
此期,可补充一些硼(14% 高手硼 3 000 倍液)和钾(磷酸二氢钾 800 倍液)等叶面肥,提高果实品质。
要求:此时用药要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且不能伤果粉;摘袋前,将田间的灰霉病菌彻底清除,地面及杂物都要用药。
8 采收后至落叶
在湖南地区,秋延后阳光玫瑰葡萄采收后至落叶处于 12 月下旬至次年 1 月,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褐斑病。
防治措施:在葡萄采收后,全园喷施 25% 吡唑醚菌酯 2 000 倍液+25% 烯酰吗啉 1 000 倍液+3% 甲维盐 1 500 倍液+磷酸二氢钾 1 000 倍液+50% 矮壮素500 倍液,以防止早期落叶,增加营养积累,促进枝条成熟和根系发展,减少越冬菌源,促进来年葡萄花芽分化。
要求:葡萄采收后的病虫害防治也不容忽视。此时期还需要彻底清扫果园,把枯枝烂叶清出田外。
9 日灼管理技术
日灼病是葡萄生产中一种严重的生理病害,分为日伤害型和热伤害型。强烈光线直接照射、紫外线辐射以及高温等因素的协同作用是日灼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相同的光温条件下,湿度越大葡萄果实热伤害程度越高。风具有冷却效应,提高风速能减小果皮和环境之间的温差,减轻日灼病的发生。另外,喷施离子果膜可有效预防果实日灼病的发生。同时,日灼病发病程度还与架式、树势强弱、果穗着生方位及结果量、果实套袋早晚及果袋质量、果园田间管理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湖南地区高温集中在 6—9 月,而秋延后阳光玫瑰葡萄果实成熟期在 10 月下旬至 12 月上旬,所以防治重点是高温时段日灼病对叶片的伤害。
日灼病防控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①枝条应均匀分布,及时摘心、整枝、缚蔓等。②除顶部 1~2 个副梢适当长留外,其余副梢留 1 片叶。如需有效降低果穗周围的光照强度,可将结果部位的副梢留 2~3 片叶。③完全打开天窗和围膜,拆除棚头膜,去掉其他遮挡物,加强通风。④采用生草栽培和土壤覆盖措施。⑤加强灌溉,保证水分供应。⑥控制施肥量,强化对根系的保护与培育。⑦实施果实套袋。
10 注意事项
在预防病虫害时,应以保护剂和治疗剂为主;而对于已发生病虫害的葡萄园,则需保护剂、治疗剂和铲除剂同时使用。选择杀菌剂要做到安全有效,应严格遵循相应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波尔多液、喹啉铜及松脂酸铜等铜制剂,都属于保护剂,对霜霉病的持效期最长,防治效果稳定,但对白腐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差,在湿度高的情况下不建议使用。硫制剂,最常见的为石硫合剂,用于葡萄园清园消毒,萌芽前使用浓度为 5 °Bé,萌芽后针对白粉病使用浓度为0.2 ° Bé;使 用 过 程 中 要 关 注 天 气 变化,在 温 度低 于10 ℃ 且 湿度 高 的情况下 ,药 效 差。 三唑 类 杀菌 剂 内吸性和传导性均较强,虽对病害的防控具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但对葡萄有抑制作用,使用时需注意。如氟硅唑、戊菌唑、腈菌唑等对幼果膨大有抑制作用,容易造成药害,幼果期需慎用。嘧霉胺对灰霉病有特效,在 25 ℃ 以下使用效果最好。吡唑嘧菌酯被誉为“万能杀菌剂”,防治效果非常好,用量少作用大,但温度超过 35 ℃ 会影响使用效果。
基金项目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熟期调控岗位项目(CARS-29-zp-9)。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2024年葡萄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这项技术有望大幅提升‘阳光玫瑰’葡萄的品质!
葡萄健康栽培与病虫害防控
阳光玫瑰葡萄种植技术,丰产秘籍大揭秘
葡萄花果期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揭秘提升阳光玫瑰葡萄品质的秘密技术!
阳光玫瑰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思考
阳光玫瑰开花前病虫害防治方案(长江中下游地区)
葡萄主要病虫害及绿色防控技术
葡萄苗如何防治病虫害?夏黑与阳光玫瑰葡萄苗病虫害防治措施
网址: 秋延后阳光玫瑰葡萄病虫害防控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4043.html
上一篇: 猕猴桃花期管理技术要点 |
下一篇: 甜樱桃花变绿植原体的病原鉴定及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