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7100字 实习目的与内容1.1 实习目的1.1.1 通过到湿地公园参观采样,进一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及其重要性1.1.2 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1.1.3 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巧和创新能力1.1.4 提高对当地生态系统的认知度,并了解对滇池生态的恢复作用1.1.5 通过此次实习,提高实地考察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1.2 主要内容1.2.1 开展对昆明五甲塘湿地生态公园的植物生态特征,如群落类型、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等的调查1.2.2 湿地公园规划总占地1392亩,将有效调节当地径流、净化水质和空气,进一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对滇池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对当地生态的重要作用1.2.3 在老师的带领下对五甲塘湿地生态公园进行考察,回归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进一步提高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二、 实习地自然地理及生态系统概况2.1 地理位置五甲塘湿地公园位于官渡镇六甲乡和小板桥境内,南至宝象河,北到五甲河,西接滇池2.2 自然地理状况五甲塘湿地公园是处于亚热带,是人工改变的一个为了恢复滇池的人工湿地,主要由水面、滩涂、沼泽组成,占地约1300亩2.3 生态系统状况五甲塘湿地公园拥有茂盛的水生陆生植被,岸边长有柳树、乐昌含笑、银杏、杜英、水杉、天竺桂、喜树、栾树、滇朴、红枫等,成片的美人蕉、蔷薇、翠竹、薰衣草。
水面上芦苇丛生,睡莲、菖蒲、浮萍、茭草连成一片植物种类多种多样,体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三、 工作方法3.1 野外器材照相机、采样瓶3.2 实习路线首先参观五甲塘湿地公园展览厅,随后沿着公园浮桥栈道进行考察,最后沿着岸边返回展览厅3.3 采样方法或观察内容用采样瓶分别采集上游和下游的水样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分析比较,观察上游和下游的水质情况,以及在五甲塘湿地公园所有的植被种类和其生长状况,并用数码相机拍照,留作材料四、 调查结果4.1 调查概况睡莲拉丁学名:Nymphaea alba特征:多年生水生花卉,根状茎,粗短叶丛生,具细长叶柄,浮于水面,低质或近革质,近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直径6-11厘米,全缘,无毛,上面浓绿,幼叶有褐色斑纹,下面暗紫色花单生于细长的花柄顶端,多白色,漂浮于水,直径3~6厘米萼片4枚,宽披针形或窄卵形聚合果球形,内含多数椭圆形黑色小坚果长江流域花期为5月中旬至9月,果期7~10月花单生,萼片宿存,花瓣通常白色,雄蕊多数,雌蕊的柱头具6~8个辐射状裂片浆果球形,为宿存的萼片包裹种子黑色因其花色艳丽,花姿楚楚动人,在一池碧水中宛如冰肌脱俗的少女,而被人们赞誉为“水中女神”。
凤眼莲别称: 水葫芦、凤眼蓝、水葫芦苗、水浮莲拉丁学名:Eichhornia crassipes特征;凤眼莲因每叶有泡囊承担叶花的重量悬浮于水面生长,其须根发达,靠根毛吸收养分,主根(肉根)分蘖下一代叶单生,叶片基本为荷叶状,叶顶端微凹,圆形略扁;秆(茎)灰色,泡囊稍带点红色,嫩根为白色,老根偏黑色;花为浅蓝色,呈多棱喇叭,花瓣上生有黄色斑点,看上去像凤眼,也像孔雀羽翎尾端的花点,非常耀眼、靓丽多年浮水草本须根发达且悬垂水中单叶丛生于短缩茎的基部,每株6~12叶片,叶卵圆形,叶面光滑;叶柄中下部有膨胀如葫芦状的气囊基部具削状苞片花茎单生,穗状花序,又6~12花朵,花被6裂,紫蓝色,上又1枚裂片较大,中央有鲜黄色的斑点花两性,雄蕊6枚,雌蕊1枚,花柱细长,子房上位芦苇拉丁学名:Phragmites australis 特征:芦苇的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茎秆直立,秆高1~3米,节下常生白粉叶鞘圆筒形,无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叶长15-45厘米,宽1-3.5厘米圆锥花序分枝稠密,向斜伸展,花序长10一40cm,小穗有小花4—7朵;颖有3脉,一颖短小,二颖略长;第一小花多为雄性,余两性;第二外样先端长渐尖,基盘的长丝状柔毛长6—12mm;内稃长约4mm,脊上粗糙。
具长、粗壮的匍匐根状茎,以根茎繁殖为主大多数芦苇长花,少数芦苇长棒,棒呈黄褐色,棒面毛茸茸,约一元硬币粗细,十多厘米长,棒刚摘下来是硬的,然后越来越软,点燃的芦苇棒会有烟,可驱蚊,无毒柳树拉丁学名:Willow 叶 :形状为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约6~14cm,宽约5~12mm,边缘有细锯齿 花 :每年的4--5月开花,葇荑花序,雄花序长2~4cm,雌花序长约2cm其它的特性:落叶大乔木,柳枝细长,性喜湿地,高可达 20----30米 ,径50 -60 公分,生长迅速;树皮组织厚,纵裂,老龄树干中心多朽腐而中空枝条无毛;冬芽线形,密着于枝条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7 -15 公分,宽6 -12 毫米,两端尖削,边缘具有腺状小锯齿,表面浓绿色,背面为绿灰白色,两面均平滑无毛,具有托叶花开于叶后,雄花序为葇荑花序,有短梗,略弯曲,长1 -1.5公分果实为蒴果,成熟后2 瓣裂,内藏种子多枚,种子上具有一丛绵毛插枝繁殖台湾,约于明朝末年时引进,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对空气污染及尘埃的抵抗力强,适合于都市庭园中生长,尤其于水池或溪流边乐昌含笑拉丁学名:Michelia chapensis常绿乔木,高15-30米,胸径1米,树皮灰色至深褐色;小枝无毛或嫩时节上被灰色微柔毛。
叶薄革质,倒卵形,狭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 6.5-15 (16)厘米,宽3.5-6.5 (7) 厘米,先端骤狭短渐尖,或短渐尖,尖头钝,基部楔形或阔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侧脉每边9-12(15) 条,网脉稀疏;叶柄长1.5-2.5厘米,无托叶痕,上面具张开的沟,嫩时被微柔毛,后脱落无毛花梗长4-10毫米,被平伏灰色微柔毛,具2-5苞片脱落痕;花被片淡黄色,6片,芳香,2轮,外轮倒卵状椭圆形,长约3厘米,宽约1.5厘米;内轮较狭;雄蕊长1.7-2厘米,花药长1.1-1.5厘米,药隔伸长成1毫米的尖头;雌蕊群狭圆柱形,长约1.5厘米,雌蕊群柄长约7毫米,密被银灰色平伏微柔毛;心皮卵圆形,长约2毫米,花柱长约1.5毫米;胚珠约6枚聚合果长约10厘米,果梗长约2厘米;蓇葖长圆体形或卵圆形,长1-1.5厘米,宽约1厘米,顶端具短细弯尖头,基部宽;种子红色,卵形或长圆状卵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6毫米花期3-4月,果期8-9月浮萍拉丁学名:Lemna minor L 多年生细小草本,漂浮水面根5-11条束生,细长,纤维状,长3-5cm在根的着生处一侧产生新芽,新芽与母体分离之前由一细弱的柄相连结。
叶状体扁平,单生或2-5簇生,阔倒卵形,长4-10mm,宽4-6mm,先端钝圆,上面稍向内凹,深绿色,下面呈紫色,有不明显的掌状脉5-11条花序生于叶状体边缘的缺刻内;花草性,雌雄同林;佛焰苞袋状,短小,2唇形,内有2雄花和1雌花,无花被;雄花有雄蕊2,花药2室,花丝纤细;雌花有雌蕊1,子房无柄,1室,具直立胚珠2,花柱短,柱头扁平或环状果实圆形,边缘有翅花期4-6月,果期5-7月浮萍,浮水小草本根1条,长3-4cm,纤细,根鞘无翅,根冠钝圆或截切状叶状体对称,倒卵形、椭圆形或近圆形,长1.5-6mm,宽2-3mm,上面平滑,绿色,不透明,下面浅黄色或为紫色,全线,具不明显的3脉纹叶状体背面一侧具囊,新叶状体于囊内形成浮出,以极短的细柄与母体相连,随后脱落花单性,雌雄同株,生于叶状体边缘开裂处;佛焰苞翼状,内有雌花1,雄花2;雄花花药2室,花丝纤细;雌花具1雌蕊,子房巨室,具弯生胚珠1枚果实近陀螺状,无翅种子1颗,具凸起的胚乳和不规则的凸脉12-15条菖蒲拉丁学名:Acorus calamus Linn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根状茎横走,粗状,稍扁,直径0.5~2cm,有多数不定根(须根)。
叶基生,叶片剑状线形,长50~120cm,或更长,中部宽1~3cm,叶基部成鞘状,对这抱茎,中部以下渐尖,中助脉明显,两侧均隆起,每侧有3~5条平行脉;叶基部有膜质叶鞘,后脱落花茎基生出,扁三棱形,长20~50cm,叶状佛焰苞长20~40cm肉穗花序直立或斜向上生长,圆柱形,黄绿色,长4~9mm,直径6~12cm;花两性,密集生长,花被片6枚,条形,长2.5mm,宽1mm;雄蕊6枚,稍长于花被,花丝扁平,花药淡黄色;子房长圆柱形,长3mm,直径1.2mm,顶端圆锥状,花柱短,胚珠多数浆果红色,长圆形,有种子1~4粒花期6~9月,果期8~10月牛蛙体形与一般蛙相同,但个体较大,雌蛙体长达20厘米,雄蛙18厘米,最大个体可达2千克以上头部宽扁口端位,吻端尖圆面钝眼球外突,分上下两部分,下眼皮上有一个可折绉的瞬膜,可将眼闭合背部略粗糙,有细微的肤棱四肢粗壮,前肢短,无蹼雄性个体第一趾内侧有一明显的灰色瘤状突起后肢较长大,趾间有蹼肤色随着生活环境而多变,通常背部及四肢为绿褐色,背部带有暗褐色斑纹;头部及口缘鲜绿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颜色随雌雄而异,雌性多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为金黄色鸣声很大,远闻如牛叫而得名。
虾虾体长而扁,外骨骼有石灰质,分头胸和腹两部分头胸由甲壳覆盖腹部由7 节体节组成头胸甲前端有一尖长呈锯齿状的额剑及1对能转动带有柄的复眼虾以鳃呼吸,鳃位于头胸部两侧,为甲壳所覆盖虾的口在头胸部的底部头胸部有2 对触角,负责嗅觉、触觉及平衡,亦有由大小颚组成的咀嚼器头胸部还有3对颚足,帮助把持食物,有5对步足,主要用来捕食及爬行腹部有5对游泳肢及一对粗短的尾肢尾肢与腹部最后一节4.2 群落生态特征群落类型丰富多样群落类型可达百种以上,这是由于湿地植物的种类、季相、外貌、结构、生态、动态、类型等均富于变化,从而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上形成了丰富的湿地植物群落类型群落空间结构简单,种类组成单一湿地植物群落垂直分层不明显,复合结构的群落类型较少,主要出现于溪流边沼泽湿地;许多植物群落为单一优势群落,群落内部伴生种类稀少,多物种共生的群落类型仅有少数群落类型以草本类型为主湿地植物群落均为草本类型,而仅有杨柳科植物、豆科植物以及柽柳、火炬树等少数几个木本类型群落对水依赖性强,结构脆弱不稳定在水分匮乏时,沉水植物群落以及浮水植物群落将消失,挺水植物群落以及陆生植物群落亦容易发生退化反之,当水分充足时,水生植物群落的恢复发展亦相当迅速。
群落容易受外界干扰影响湿地环境中已经有几种外来入侵或者有害的杂草入侵,有些甚至成为局部地区的优势群落五、 讨论5.1 湿地的净化作用湿地,以它复杂而微妙的方式扮演着自然的净化器的角色,显示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严谨、完善和神奇,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可以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因而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的过滤作用是指湿地独特的吸附、降解和排除水中污染物、悬浮物和营养物的功能,使潜在的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复杂界面的过滤过程和生存于其间的多样性生物群落与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该过程既有物理的作用、也有化学和生物的作用物理作用主要是湿地的过滤、沉积和吸附作用;化学作用主要是吸附于湿地孔隙中的有机微生物提供酸性环境,转化和降解水中的重金属;生物作用包括微生物作用和植物作用,前者是指湿地土壤和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如细菌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后者是指大型植物如芦苇、香蒲以及藻类在生长过程中从污水中汲取营养物质的作用,从而使污水净化生物作用是湿地环境净化功能的主要方式湿地植被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
相关知识
湿地公园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湿地公园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doc
大学生生态学野外实习总结.doc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八篇)
生物学野外实习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野外实习报告(通用3篇)
2023年浙江大学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千岛湖)计划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汇总.doc
昆虫学野外实习报告.docx
网址: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7100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00353.html
上一篇: 移民生活:花园天竺葵
学名 P |
下一篇: 天竺葵叶子发黑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