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罗县长宁镇依岗村,福鑫苗场以苦瓜种子研发为核心驱动力,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科研育种+产业反哺”农业振兴路径。其培育的优质苦瓜品种不仅打开了种业创新局面,更通过“科研育苗—种植反哺”的闭环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6月25日,记者走进依岗村的福鑫苗场智能温室大棚。棚内,自动化温控系统低鸣运转,排列整齐的育苗盘中,翡翠般的苦瓜幼苗舒展新叶,生机勃勃。几位头戴斗笠的工人正娴熟地进行育苗工作,精心呵护每一株幼苗。
从传统育种到科研创新,福鑫苗场走过了20余年的探索之路。据苗场负责人丘志光介绍,福鑫苗场占地100多亩,主要致力于苦瓜、丝瓜种子研发及瓜苗培育。多年来,该苗场成功培育出泰国400、泰国200、惠研二号等多个优质幼苗品种。这些品种凭借耐储运的特性,畅销海南、广西等地区。而在种业创新的赛道上,福鑫苗场从未停下脚步,今年推出的“泰国500”和“泰国600”更是实现了技术性突破。
“经过多点多地试验,农户种植泰国500和泰国600后,抗性和产量均有大幅提升。”丘志光详细说明,“在抗性方面,新品种对土壤土传病害以及叶面细菌性、真菌性病害的抵御能力显著增强;产量也较原有品种有所增加。”
一粒种子的成长,背后是全链条的精心布局。福鑫苗场已构建起“育种、研究、生产、销售、推广”的农业发展全链条体系,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针对抗病性、产量、口感、抗逆性等关键指标深入研究,致力于培育更优质高产的种子。
科技创新的成果最终要惠及乡土。苗场将育苗销售与种植业务向周边村镇延伸,吸纳20余名村民加入生产链条。“大棚建在村头、岗位送到手头”的模式。农户在参与育苗、移栽的全过程中,掌握了实用农业技术,实现了就业增收与技能提升的双赢。
丘志光表示:“我们计划将现有苗场打造为研发中心,后续育苗及品种示范工作将重新选址开展。同时,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协助基地和种植户解决技术难题。”从一粒种子的突破到一个产业的蝶变,福鑫苗场正以科研为笔,在乡土大地上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