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教学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后来一些文人学者一方面引用人们已经创作出来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断创作新的寓言,作为论证或辩论的手段,这样,大量的寓言便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寓”是寄托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寓意于言,也就是把讽喻的意义蕴藏在故事之中,让人们在故事的情节里记取它的涵义(主题思想)。”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在现行人教版小学教材中,主要包括以下寓言故事:乌鸦喝水、小松鼠找花生、我要的是葫芦、骆驼和羊、坐井观天、酸的和甜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狮子和鹿、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纪昌学箭、扁鹊治病。就其选文分析,多少都是选择国内优秀的寓言故事,当然国外的也是有所涉及。就选文的时代而言,多数是选择中国传统的语言故事。具体分类见下表:类别古代现代中国外国中国外国篇数8篇3篇2篇0篇合计11篇2篇从以上的表格统计可以看出,教材对于寓言的选编注意到了选材的广泛性,兼顾了古今中外的代表作品。其中古代的较多,选篇多为名篇,如坐井观天、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已成为活跃在人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常用成语。国外的寓言选择主要集中在伊索寓言。同时像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比较新颖,而且适合一年级儿童思维的一个寓言故事。从教育意义上,总体来说,寓言故事都是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1. 在德育方面的教育意义2在智育方面的教育意义3在美育方面的教育意义分类依据主要包括篇目篇目比重德育骆驼和羊、坐井观天、酸的和甜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狮子和鹿、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纪昌学箭、扁鹊治病10(76%)智育乌鸦喝水、小松鼠找花生、我要的是葫芦、酸的和甜的、揠苗助长、亡羊补牢、南辕北辙7(53%)美育小松鼠找花生、纪昌学箭2(15%)小学课本中的寓言故事在德育方面给小学生揭示出不同的生活哲学,让学生明白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应该遵守的道德。在智育方面,小学生在童年时期能够得到这种无言的教育,相信一定会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埋下智慧的种子,会在未来的生活中得到智慧的启迪!美育又可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美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1. 德育方面的寓言占到了绝大部分,占76%以上。2. 美育方面的寓言数量相对较少,仅占15%左右。3. 在分类中,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的部分。4. 在小学的寓言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存在不平衡性。5.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的寓言教学中,比较忽视对儿童美育的教学。这些寓言故事都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有着很深刻的教育意义,不论是单方面的教育意义或是多重意义集于一身的,都意在教育后人,让儿童明白一种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当然某些寓言故事也会对学生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我将以乌鸦喝水为例分析小学中的寓言对小学生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乌鸦喝水告诫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善于思考,动脑筋,再困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的。在教学中教师必然会讲授本课文的寓意,让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脑,遇事善于思考,这样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此篇寓言故事也会给小学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1.遇事一个人去解决,而没有去寻求他人的帮助,缺乏团队精神;2.解决问题,只能使用身边现有的工具,而没有把解决问题的途径扩大;3.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不在其他的角度进行突破,会导致学生的固化思维;4.某些小学生会“模仿”乌鸦喝水,在野外时,会喝到不健康的水;5.随着时代的进步,此寓言故事缺失了时代的特质;下面看一篇最新的寓言故事:小乌鸦喝水小乌鸦喝不着瓶里的水,便从别处叼来一根吸管,插在瓶中,喝起水来。乌鸦爸爸见了,不高兴地问:“你怎么不丢石子到瓶中呢?”“为什么要丢石子?”小乌鸦反问,“用吸管喝水不是更好吗?”“可是,我们的先辈就是这样做的,大家一直以来还夸我们乌鸦聪明呢。”小乌鸦笑了,说:“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喝着水就行。”看着小乌鸦美滋滋地喝着水,乌鸦爸爸觉得很惭愧。一则新的小乌鸦喝水,说明思维的固化对新事物的不接受。在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是紧紧抱着传统的观念来看待事物,将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不可估量的阻碍,本来可以高效、迅速的解决的问题,但是依据原有的解决方法将会是一个比较远的路要走。现代教育
相关知识
小学语文低学段童话寓言文体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
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
小学语文经典寓言故事(通用32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笔顺规则练习题
统编版小学语文《枣核》教案设计.doc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28课 鱼化石 同步试卷.doc
三年级语文上册作业设计.doc
网址: 小学语文的寓言分析.doc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45793.html
上一篇: 南京古惠济寺的千年银杏 |
下一篇: 教师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果实”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