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从文人画中看文人风骨

从文人画中看文人风骨

从文人画中看文人风骨

文/周晨迪

摘 要:中国文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纯真、淡泊、傲然等一系列的人格特征,而文人画作为文人所创的一个独特艺术体系,彰显着文人的人格品性。以文人画入手,从“风”“骨”两个方面来分析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题材、意境等特点,了解画家自身所具有的文人情怀,进而对文人风骨有更清楚的理解。

关键词:文人;文人画;风骨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风格体系,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是中国封建社会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文人画最早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在某些绘画创作上已有一些特定的文人思想于其中;直至元代董其昌,才正式提出“文人之画”这一名词。在《文人画的价值》一书中陈衡恪先生曾这样写道:“甚么叫做文人画,就是画里面带有文人的性质,含有文人的趣味,不专在画里考究艺术上的工夫,必定是画之外有许多的文人的思想,看了这一幅画,必定使人有无穷的感想”[1]。从这个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文人画更注重的是画中所展现出来的文人自身的一些想法、志趣,自然我们也能从这些文人画中领略到文人们的风骨。

一、何为“风骨”

从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我们知道,书画之风骨是风神骨气,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从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我们懂得,诗文之风骨是文辞文意,是“凝练生动、刚健遒劲”。那么文人的“风骨”又是什么呢?《辞海》中这样解释:“风骨:风格、骨气”,若按此说法未免过于简单,我们不妨将“风骨”二字分开来看。风,指一个人的气质、风度,是文人身上的清逸、淡泊;骨,则指一个人的思想、品格,是文人身上的纯真、傲骨。古人风骨我们如何感知,除了一个个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和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辞歌赋外,绘画作品也可以给人们带来更为直观的感受。如此,观文人风骨,文人画便是不二之选。

二、文人画中的“风”

(一)清逸之风

“清逸”作为文人画基本的审美标准,从画中体现出来的是纯净、清新、飘逸。首先从题材上来看,文人花鸟画常画的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山水画常画的是雪景、秋山、行旅、垂钓、凉亭,而这些题材本身就有着静谧、寂寥、清净、悠然的特征。比如人们看到梅花想到的就是不畏寒霜的傲骨,如王冕的《墨梅图》;看到兰花想到的是不惧寂寞的幽然,如石涛的《兰石图》;看到秋山想到的是落叶的萧条,如倪瓒的《秋林图》;看到雪景想到的是寒冷的寂寥,如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

其次,从意境上来看,文人画清逸的画面所体现出来的是空明灵动的意境。如苏轼的《潇湘竹石图》,此画寥寥数笔将窠石、竹子以墨色显出,窠石的淡墨、竹叶的浓墨交相挥应,简单通透而又虚实得当,相当的空明灵动。邓拓先生曾这样评价此画:“一片土坡,两块石头,几丛疏竹,左右烟水云山,渺无涯际,恰似湘江与潇水相会,遥接洞庭,景色苍茫,令人心旷神怡,徘徊凝视,不忍离去。”[2]看似随心之作,却流露出清逸之意。而画作的清逸是由画家本人的清逸所决定的,苏轼之所以有如此清新超逸的作品正是由于他自身的特征。苏轼将清新作为最高的品格,他既认为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又说道“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想要的艺术就是单纯自然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是真性情的流露。

(二)淡泊之风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代文人认为想要作品具有高境界、高质量,必须要有淡泊的意境、心境。在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中也有如此的观点:“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3]文人画家善画水墨,而水墨画最能表现出淡泊情怀。水墨本身便具有素雅、沉静的特点,而用水墨来表现事物,必不能要求高度精准,越是像就越失神。让水墨画充满空灵淡泊意境的关键在于,画家是否能将自己的情绪、思想、淡泊的情怀融入水墨之中。水墨画的创作是中国画由形似到神似的重要一步。

苏轼曾写过这样一首诗:“缥缈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迩来一变风流尽,谁见将军着色山。”意思是说,缥缈如仙境的李成水墨山水一出,谁还看李思训的青绿山水画呀。李成的山水“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多有超脱淡泊之意,如他的《读碑窠石图》,画作中描绘的寒林、老树、古碑,给人以悲凉寂寥之感。古树的参差枝干与空阔的背景融合在一起,显现出无限的萧疏淡泊。而在他的《寒林平野图》中,平远山野,孤寂寒林,结冰的河面,似有雾气缭绕。此画将线条运用到了极致,而少量淡墨的烘托,使画作给人带来另一种秀雅淡泊之感。除了李成之外,不少文人画家爱画竹石枯木,爱画夕阳秋林,爱画渔人独钓,种种这些给观者带来的均为淡泊之趣。

三、文人画中的“骨”

(一)纯真的本心

陈衡恪先生在《中国文人画之研究》中写道,“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文人画首重精神”,只有表现“优美精神”的文人画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文人画。在文人们看来,绘画是用来抒发个人情怀的,是直抒胸臆的一种形式,是为了“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所以表达本心本意才是画之根本。

心灵的纯真是文人们不倦的追求,《庄子》有云“真者,精诚之至也”,《孟子》则说“诚者天之道也”,文人画是文人兴趣的产物,所以“画,心画也”。明代画家徐渭更是直接提出了“真我”之说。观其作品,无不真真切切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真”的徐渭。他的荷花,恣意泼洒,笔法放纵,让人感受到的是酣畅淋漓的情感的宣泄;他的墨竹,竹枝劲健,竹叶含情,让人看到的是他独立的人格,高洁的品格。他的墨葡萄,不拘一格,任性泼辣,搭配着那首“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让人明白了那位狂纵不羁的老人。从他的作品我们看出了,无论是怎样的痛苦,潦倒,落寞,但他守住的是内心的纯真。

画作艺术性的真反映的是画家精神性的真,在创作中,忘掉了各种欲望的干扰,忘掉了烦扰的尘俗世界,完全沉浸在自己所拥有的本真的世界。犹如元末画家倪瓒的作品一般,他亦认为“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观其画,无论山水、枯木、竹石,都显出了舒朗、天真、淡然的特点。其多数画作都以平远的构图展现,所画事物极其简单,勾勒出来的是一片空寂脱俗的意境,真真是“无一点尘土”。

(二)对社会的责任

古往今来的文人们,无论是身在朝堂,位居高位,还是仕途坎坷,孑然潦倒,亦或是隐逸江湖,寄情山水,他们心中所系所想所关注的仍旧是社稷、百姓,他们心中的理想与抱负也许会被深埋,但却一直存在。他们是真正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作为真正的文人,他们担负的是对社会的责任,而绝不是逃避;尽管扮演了许多悲情角色,但显示的却是真正的风骨。

每当政治局面危急,社会动荡,民众困苦的时候,文人们“不平则鸣”的责任感便油然而生,文学艺术作品就是他们最好的表达途径。元代画家吴镇善画墨竹,他认为竹子坚韧的品性,象征的是君子的高风亮节,宁折不屈。他在自己的《墨竹谱》上题字有“董宣之直,严颜之节。斫头不屈,强项风雪”,用竹子来比喻董宣、严颜此等人物,歌颂了他们不畏强权、正气浩然的品质。从此诗画我们不难看出,吴镇虽身处隐逸,但内心却恪守文人大义。而另一位善画竹的画家郑板桥,他的《墨竹图》画中高低错落的竹子,挺拔俊秀,颇具高洁傲骨。在画中他还题诗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里的竹子已经不单纯的是种植物,它代表的是画家本人的延伸。人们透过这画和诗,仿佛看到了画家在听着潇潇竹声,想着百姓疾苦。画作成功塑造了一个心系百姓疾苦,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文人形象。再如李 的《花鸟册》中,仅仅一鱼、一鸟、一芦苇,甚是简约,一只悠哉悠哉的小鱼,却还有一只目光犀利、伺机而动、暗藏杀机的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不难想到画家是在借画作来控诉揭露当时恃强凌弱的社会。

(三)傲然的骨气

真正的文人,或许不容于世,或许不屑媚俗,或许清高孤傲,或许狂放不羁,但是存于内心的铮铮傲骨是永远令人敬仰的。古往今来拥有傲骨的文人比比皆是,有“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那么从文人的画作中,我们又能看出哪些呢?

对苏轼所画的《古木枯石图》,米芾这样评价:“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画的虽是奇形怪状的枯木,表达的却是仕途的坎坷,内心的不平、不屈。倪瓒的《六君子图》,图中描写的是松、柏、樟、楠、槐、榆六种不同的树木,黄公望曾为其题诗云:“远望云山隔秋水,近有古木拥披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这是画家借树木的矗立正直来象征自己的凛然气概。再如清代朱耷的《孤禽图》,画中一只孤鸟,造型极为夸张,一幅“白眼向天”的孤傲神情,其单足立地,弓起腰背,缩起脖颈,似乎受到欺辱又想奋起反击,将不甘不愿、不屈不挠的感觉刻画的淋漓尽致。而观者所要理解的是,作者画的并不单是自然界的鸟而是人格化了的鸟。鸟所表现出来的怨愤、孤寂,正是画家本人身处乱世的真实写照,是“愤慨悲歌,忧愤于世”的傲然骨气。文人们通过手中的笔墨来宣泄情绪,展现个性,表达思想;让后人观其画,品其人。

参考文献:

[1]陈衡恪.文人画的价值[A].郎绍君,水中天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61.

[2]邓拓.邓拓文集 第4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374.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0.

(孟云飞转自《美与时代(下)》 2016年第1期)

相关知识

从文人画中看文人风骨
在画家的笔端,梅兰竹菊,被赋予文人风骨;牡丹荷花,被赋...
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气节
文人画中的竹文化符号文人风骨的传承雕塑家文楼对中国传统竹文化的当代演绎.docx
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
『宝琴立雪』流露文人画气质.doc
中式文人空间明式家具简净风骨返璞归真
分析传统文化对中国画的影响——以“梅、兰、竹、菊”文人画为例
我老婆一盒药五万多,你跟我谈文人风骨?
何谓文人树?

网址: 从文人画中看文人风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4612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海棠花的寓意与象征风水解读(探索
下一篇: 海棠彼岸花(海棠彼岸花)全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