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植物考试题(精选9篇)
专业基础知识:
(三)园林植物
1.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茎的形态术语 叶的形态术语 花的形态术语 果实的形态术语 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
2.园林植物的分类:按植物的生活型(外形)分类 按植物观赏习性分类 按植物的园林用途分类
3.园林植物的识别与观赏:常用园林植物的主要识别要点、观赏特性
4.园林植物的主要生态习性:植物与温度因子 植物与水分因子 植物与光照因子 植物与空气因子 植物与土壤因子
5.园林植物的功能:园林植物对环境的改善和防护功能 园林植物的观赏功能
6.园林植物的应用:孤植树(园景树、庭荫树)行道树 风景林 林植 绿篱及绿雕塑 基础种植 垂直绿化 地被植物 花径 花境 花坛 切花及室内装饰 盆景 水景园 岩石园 屋顶花园
风景园林专业知识及专业实务考试内容:
1.植物配置:植物配置原则 植物景观的类型 乔木的种植设计 灌木的种植设计 草本植物的种植设计 攀缘植物的种植设计 水生植物的种植设计 各种类型园林绿地植物选择及配置
2.大树移植 树木的修剪、栽培、繁殖及养护管理
3.园林植物保护:园林植物常规的保护措施 古树、名木的保护 珍贵树木的病虫害防治 4.种植施工图基本制图规范
题库
单选
【1】 早春先花后叶、头状花序黄色、枝条柔软可打结造型的是(C)。
A.腊梅 B.金钟 C.结香 D.檫木
【2】 藤本植物在园林中的用途很广泛,但不用作(B)。
A.地被 B.树林 C.屋顶花园 D.花架
【3】 园林实践中常常将喜半荫环境的植物种植在阳光下,致使植物生长不能达到最佳状态甚至死亡,造成景观上的破坏和经济上的损失。下列植物中宜种在阳光充足处的是(D)。A.山茶 B.红枫 C.洒金东瀛珊瑚 D.紫玉兰 【4】 园林植物在应用中常常被改变其生活习性,如乔木被修剪成灌木状甚至用扦插苗用做地被,如(B)。
A.红枫 B.红檵木 C.梅花 D.龙爪槐 【5】 花具芳香、单叶互生的是(A)。
A.含笑 B.金银花 C.女贞 D.木芙蓉
【6】 下列植物中不适合作盆景材料的是(A)。
A.泡桐 B.罗汉松 C.红檵木 D.日本五针松
【7】(A)植物是典型的热带风光树种,种植在合适的场所可形成热带风情,但若到处都用,在景观上则失去了地域性。
A.棕榈科 B.木兰科 C.蔷薇科 D.禾本科
【8】 山茶树开有粉、红、白、紫等色花,它是(A)方式而得来的。
A.嫁接 B.天然珍稀品种 C.扦插 D.组织培养 【9】 下列地被植物中耐荫的是(D)。
A.月季 B.菊花 C.金盏菊 D.鸢尾
【10】 个体寿命超过二年、能多次开花结实且地下部分变肥大的花卉叫球根花卉。下列植物中不属球根花卉的是(B)。
A.葱兰 B.鸢尾C.风信子 D.韭兰 【11】 用作春季花坛材料的是(C)。
A.美人蕉 B.一串红 C.金鱼草 D.凤仙花
【12】 覆被花相和团簇花相的植物,花或花序着生于树冠的表层,犹如盖了一花被,花感强烈,可形成热闹的气氛,如(A)。
A.木绣球 B.含笑 C.鹅掌楸 D.紫荆
【13】 很多植物的栽培品种如碧桃只开花很少结果,原因是它的花(A)。A.瓣化 B.无雄蕊 C.无雌蕊 D.无花瓣 14】(C)栽植在道路两旁后可加强景深。
A.花丛 B.地被植物 C.行道树 D.花径
【15】 油桐多用作经济林树种,它春季嫩叶土黄色,花粉色与叶同放,与常绿树搭配色彩突出,可在园林中用作(B)。
A.行道树 B.风景林 C.庭园树 D.工矿区绿化
【16】(D)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秋色叶黄或红色,先花后叶,雌花序紫红色,是很好的风景林树种。
A.栾树 B.泡桐 C.鹅掌楸 D.黄连木
【17】 拙政园中的景点“留听阁”是借用了雨打(A)进行造景。
A.荷花 B.芭蕉 C.春羽 D.龟背竹
【18】 紫玉兰、紫荆一般不种植在红色建筑物前,这运用了(A)。
A.对比与调和 B.节奏与韵律 C.均衡与稳定 D.比例与尺度
【19】 作为障景的近景,用植物最为经济,(B)是效果最不好的植物应用方式。
A.高篱 B.地被 C.树丛 D.大灌木
【20】 中国古典园林中选用的植物一般比较考究,或姿态雅致、具诗情画意,或借风雨发出声响。下列植物中没用到的是(B)。
A.荷花 B.黄枝槐 C.松 D.南天竹
【21】 青桐和泡桐虽然共有一个桐字但不属于同一科。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青桐属梧桐科,叶光滑,缺如花 B.泡桐属泡桐科,叶粗糙,花紫色 C.青桐属梧桐科,叶粗糙,花紫色 D.泡桐属泡桐科,叶光滑如花
【22】 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忍受的范围,那些对生态因子具有较大耐受范围的种类,分布就比较广泛,这些种类就是所谓的广适性生物;反之则称为狭适性生物,如(B)。
A.雪松 B.珙桐 C.银杏 D.悬铃木
【23】 枝条为黄色、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是(C)。
A.白皮松 B.龙爪桑 C.绦柳 D.棣棠
【24】(D)植物大部分种类喜荫湿环境,宜作林下地被。
A.十字花科 B.仙人掌科 C.菊科 D.天南星科
【25】 树木的质感主要由树叶和树皮来体现,质地粗犷的可形成野趣、自然的气氛。树皮表现为粗犷的是(C)。
A.梧桐 B.紫薇 C.松 D.玉兰
【26】 花灌木在配置时为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宜(C)。
A.孤植 B.对植 C.丛植 D.林植
【27】 植物是体现园林中季相变化的题材,(D)的季相感最不明确。
A.玉兰 B.龙爪槐 C.火棘 D.月季
【28】 植物与园林小品、假山石搭配作背景时植物的颜色宜单一,以(B)最适。
A.白色 B.绿色 C.红色D.兰色
【29】 下列树种常用作城市树林的是(D)。
A.珙桐 B.油桐 C.千年桐 D.梧桐 【30】 果为红色的常绿乔木是(A)。
A.冬青 B.枇杷 C.桂花 D.樱桃
【31】 下列植物中叶不为3小叶复叶的是(B)。
A.胡枝子 B.三角枫 C.南迎春 D.重阳木 【32】 古树是指树龄达到(B)年以上的树木。A.50 B.100 C.150 D.200 【33】 较大面积的水体周围布置植物时常以乔木为主,且群植。这用的是(B)原理。
A.和谐的统一性 B.比例的协调性 C.均衡的稳定性 D.韵律节奏的流动性 【34】 春季观红色嫩果、耐荫、可在群落中层或荫蔽处种植的常绿小乔木是(D)。
A.鸡爪槭 B.臭椿 C.油茶 D.红翅槭 【35】 下列植物中能耐荫的地被植物为(A)。
A.鸢尾 B.荷花 C.金鱼草 D.金盏菊 【36】 木兰科植物的花、叶特征是(B)。
A.复叶互生,花被片常为3的倍数 B.单叶互生,花被片常为3的倍数 C.复叶对生,花被片常为3的倍数 D.单叶对生,花被片常为3的倍数 【37】 夏秋季开红花、单叶对生、秋叶红或黄色的是()。C A.合欢 B.木芙蓉 C.紫薇 D.木槿
【38】 秋海棠为双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特征是(D)。
A.花基数为3,叶为弧形脉 B.花基数为4或5,叶为弧形脉 C.花基数为3,叶为羽状脉 D.花基数为4或5,叶为羽状脉
【39】 花境是用多种花卉、以自然式风格交错混合配置在灌丛绿篱、栏杆前面、草地边缘、道路两侧或建筑物前。为了便于养护管理,多选用(C)花卉。
A.一年生 B.二年生 C.多年生 D.岩生
【40】 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忍受的范围,那些对生态因子具有较大耐受范围的种类,分布就比较广泛,这些种类就是所谓的广适性生物,如(D);反之则称为狭适性生物。
A.银杉 B.珙桐 C.金叶含笑 D.悬铃木 41】 下列植物中既可观花又可观秋色叶的是(B)。A.枫香 B.樱花 C.银杏 D.无患子 【42】 花白色、叶对生的常绿灌木是(A)。
A.栀子花 B.杜鹃 C.白鹃梅 D.女贞 【43】 用作花丛花坛的植物材料选择要求是(B)。
A.一、二年生,叶色艳丽 B.一、二年生,花期集中
C.多年生,花期不集中 D.多年生,花期集中
【44】 秋季观果或秋色叶植物具有很强的季节感,可形成丰富的季相变化。下列植物中季节感不明显的是(A)。
A.杜英 B.柚子 C.银杏 D.火棘
【45】 腊梅与梅花经常被人们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种。梅花的主要识别要点是(B)。
A.叶对生,光滑;小枝绿色 B.叶互生,光滑;小枝绿色 B.叶对生,粗糙;小枝绿色 D.叶互生,粗糙;小枝绿色 【46】 下列植物中耐干旱、瘠薄,适合作先锋树种的是(C)。
A.广玉兰 B.柳 C.柏 D.重阳木
【47】 园林设计中植物应体现园林的立意。北京颐和园有一知春亭,(B)是最不能表达其园林设计立意的。
A.碧桃 B.加杨 C.黄檀 D.连翘
【48】 小乔木中观花或观果的种类较多,尤其是观花树种,花感强烈,园林中应用普遍,如(D)。
A.夹竹桃 B.木芙蓉 C.腊梅 D.红檵木
【49】 早春先花后叶、叶对生、宜作风景林的是(B)。
A.梧桐 B.泡桐 C.油桐 D.法桐
【50】 乔木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很多,(A)不属于它的应用方式。
A.花坛 B.花境 C.花台 D.绿篱
【51】以下植物哪个与其他不属于同一科(C)A.一品红 B.红背桂 C.栾树 D.乌桕
【52】CJJ/T82-99《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浅根乔木种植必需的最低土层厚度为(C)
A.30cm B.45cm C.60cm D.80cm
【53】《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公园内新增乔木与挡土墙最小水平距离为(A)A.1m B.1.5m C.2.0m D.0.5m
【5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规定,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B)A.20% B.25% C.30% D.35%
【54】下列哪个景点不是以竹为主题命名的(D)
A.翠玲珑 B.倚玉轩 C.梧竹幽居亭 D.留听阁
多选:
【1】 下列植物中花有香味的有(BCD)
A.金钟 B.海桐 C.刺槐 D.女贞 【2】 我国寺庙园林中常见的植物有(ABC)
A.菩提树 B.松柏类 C.银杏 D.悬铃木
【3】 下列植物中能耐水湿的植物有(ABCD)。
A.水松B.乌桕 C.美人蕉 D.枫杨
【4】 蔷薇科植物以观花、观果和观叶而著称,其中有些种类先花后叶,景观效果极强,在园林中应用广泛。下列植物属蔷薇科的有(AD)。
A.海棠 B.秋海棠 C.山梅花 D.梅花 【5】 花卉在园林中常用作(ABCD)。
A.花台 B.花境 C.地被 D.专类园 【6】 豆科植物大部分具根瘤菌,能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中生长,其中大部分种类观赏价值较高,在园林中应用广泛。其识别特点包括(BC)。
A.叶对生 B.叶互生 C.荚果 D.角果
【7】下列适合做行道树的是(ABCD)A.大叶榕 B.小叶榕 C.鹅掌楸 D.七叶树
【8】下列适用于水岸造景的植物是(BC)A.使君子 B.鸢尾 C.菖蒲 D.扶芳藤
【9】下列内容哪几项是种植施工图必须包括的内容(ABCD)
A.苗木表 B.方格网 C.指北针 D.绿地等高线
【10】以下植物哪一种或几种可用于垂直绿化(ABC)A.常春藤 B.爬山虎 C.合果芋 D.扶桑
【11】 下列关于假植苗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A.经过断根处理或者断根移植过的苗木 B.假植苗包括容器苗
C.假植苗木移植成活率高,缓苗期短,对养护要求较低
D.假植苗要根据苗木选择假植季节,并尽量选择阴雨天或者雨后进行
整体配置就是将植物规划置于整个园林规划中,协调植物与石头、游船码头、风情乐律广场、水电的综合搭配,形成点、线、面的布局格式。正确处理各种植物与广场、石头、居民小区、长兴滨湖的关系,而这种搭配关系包括以下内容:
2.1.1树木在各种空间的配置,这种配置规划是城市园林风景设计的常见方法,因为树木的绿化面积比花草绿化面积大得多,可以说任何城市绿化都是以树木为中心展开。在树木的规划配置中考虑以下方面:一是树木大小的选择,对树木进行大小选择可以显示出树木绿化的层次,层次绿化可以将城市绿化变得整齐划一,显示出植物绿化美的特点。层次绿化不光适应树木绿化,也可以适应花草绿化。二是树木品种的要求,因为品种不同,树木生长也就不同,包括树木的树形、树叶等,而树形和树叶也会影响城市园林风景的效果。树形、树叶也是提高绿化效果的一种方法,不同的树种其树形也各不一样,如垂柳、云杉、冬青树等。同样树叶的选择也会给绿化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如鹅掌大叶、松树针叶、柳树叶、枫叶等。树叶的不同也会带来色彩的变化,从而又引申出色彩的搭配。
2.1.2鲜花的空间搭配。鲜花空间搭配,不光是鲜花的种植,而是将鲜花置于城市、广场、长兴湖滨湖、绿化树木中考虑。显然鲜花配置规划是装扮城市园林风景的主流,因为鲜花是最能体现城市风景园林色彩的植物,也是美化的有力工具。而对于鲜花的选择比树木、绿草更为复杂,首先是鲜花的品种,不同的鲜花所表现出来的色彩、大小、花型也各不一样,大大增加了鲜花配置的难度,从而也就有鲜花色彩层次,而且不同色彩层次的鲜花可以相互混合搭配,甚至与花型的搭配,那么这种搭配就会有上千种可能,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彩的风景。这也证明鲜花是城市风景配置的主流。
2.1.3绿草的空间搭配。绿草的空间搭配是风景园林中最简单的配置,但是没有绿草,整个风景园林就会显得没有生机,同样树木和鲜花也会失去搭配的效果和意义。在城市园林中,主要是处理绿草与鲜花、休闲广场、树木的布局。同样绿草的绿化层次是通过鲜花、树木而间接显示出来。虽然绿草配置单一,但绿草绿化的面积最大,可以在城市园林的任何角落进行。
2.2局部配制方法
从前面可以看出,层次搭配始终在各种植物中表现出来,如色彩对比、植物大小对比、植物与石头、湖水、居民小区的对比等都能表现出层次的理念,反过来讲,层次搭配在风景园林规划中也很重要,正是因为有层次划分,所以园林绿化才能表现出风景的特点。因此我们就要用层次搭配的方法进行植物配置与规划。如浏阳市长兴湖滨湖园林风景中,局部视线的焦点采用5层植物搭配。整体林冠线由西向东,也就是从商业街区向湖边进行渐变,由高至低。植物搭配色彩由绿色向彩色渐变。其次在层次搭配中,我们还要根据植物生命周期进行,因为树木花草的生命周期并不相同,而且不同品种的植物之间的生命周期也不一样,不同生命周期的植物进行搭配,也显示出层次的理念,但是这就需考虑生命周期衔接和变化的次序,以便让城市园林风景慢慢变化,而不是全部同时枯萎或者绽放,那样就会破坏植物配置与规划的效果,从而让人们对城市风景园林的美化感触不深。
2.3建立循环系统的植物配置与规划
自然界中的光、水、土壤、植物本身就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再加上风景园林对城市空气的净化,整个城市环境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循环利用的过程。如有植物就必须用水进行灌溉,自然也就融入水系统,因而也就有灌溉给水系统设计,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延续风景园林的生命。所以建立循环系统的方法对植物进行配置与规划,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光、水、土壤,使植物变得更加美丽。
2.4垃圾处理
植物的光彩绽放和养护必须进行垃圾处理,一方面是保护生态园林,提供一个干净养生的地方;另一方面使植物免受垃圾的伤害,如塑料袋、污水等可以破坏植物的根、茎、叶,让植物慢慢枯萎死去,从而破坏植物的配置;污水还可以破坏土壤,增加土壤的细菌使土壤变成不毛之地,在浏阳市长兴湖滨湖园林风景中,垃圾处理主要是污水处理,来源于景观带内的2座公厕。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通过DN500污水管道排入已设计DN800沿湖污水干管。其次是排水处理:在中间主游路及广场处设置排水沟,用于截断外来雨水及收集景观带内雨水;为保证景观效果,广场处排水沟采用缝隙式排水沟。景观带内共布置4处雨水管道,所有排水沟接纳的雨水均通过雨水管道排入长兴湖内,雨水管道输水能力考虑西侧步行街的汇水面积。
3总结
总之,风景园林的植物配置离不开美学艺术,也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园林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中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因此,风景园林的建设发展应与自然生态、社会环境同步。风景园林设计不单是植物的堆积,也是一种艺术设计,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君仪.福州乡土植物资源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福建农业科技,2012(Z1)
2闫永久.景观水污染分析与处理[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设计工艺
近年来, 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因此,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环境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楼群和道路越来越多的情况, 对城市绿化建设没有进行重视, 但是, 在人们对城市环境提出更高以后, 城市建设方面对风景园林景观更好的重视, 其能够更好的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同时, 也能带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风景园林建设要想取得好的效果, 在建设方面要保证有高质量的设计工艺, 同时, 要做好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工作。风景园林景观是一种新型的植物造景方式, 其在时代不断变化过程中, 要对高品质美感进行追求, 同时, 要能够对园林色彩进行体现, 对风景园林的自然美、人文美进行展现。
1 现阶段风景园林施工设计的现状
风景园林施工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施工项目, 同时, 在其中应用了很多的综合性学科, 因此, 人们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要面临的问题非常多,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是保证其质量的关键。
1.1 风景园林设计缺乏特色化
风景园林设计方面缺乏特色化, 其在建设中没有对我国文化进行更好的体现,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在文化方面非常多样, 但是, 风景园林景观建设方面却没有对这方面进行体现。现阶段, 风景园林施工工艺对西方文化更加重视, 没有对古老文化进行体现, 这样也导致了我国的很多城市在风景园林景观建设方面没有体现自己独特的文化气息, 也没有对我国的文化思想进行体现。
1.2 没有实现园林景观均衡
在现阶段的园林设计工艺中, 出现了风景园林景观失衡的情况, 其中主要体现在硬质和软质景观失衡方面。在园林景观建设方面, 植物是其造景的主要元素, 对植物进行利用, 体现颜色、神韵以及气味方面的层次感和美感, 但是, 在很多的园林景观设计中, 出现了没有对植物的特性进行了解就利用的现象, 在一些公园建设中, 出现了种植仙人掌的情况, 这样在游人游玩过程中非常容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出现, 不仅不能对人们的生活环境进行改善, 出现了人们生活品质降低的问题。
1.3 过于注重风景园林的美感
很多的风景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对美感过分追求的情况, 这样就导致园林建设过程完成以后无法满足人们在娱乐以及健身方面的需求。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出现了对观赏性过分追求的情况, 人们在进行健身活动时没有场所。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是为了美丽而进行园林的建设, 在园林建设方面要更好的体现人性化以及多样性, 过分重视美观性也是现阶段风景园林景观建设出现的问题。
2 实现风景园林施工设计工艺优质的要求
2.1 设计规划统筹协调
在对风景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 要对整个园林建设的协调性、统一性以及和谐性进行考虑, 同时, 要使其具有一定的美感。为了更好的体现风景园林景观的美感, 同时, 也能更好的体现其建设功能, 在设计时对其整体的布局要进行综合考虑, 在体现人文化、生态化以及绿色化的基础上, 更好的实现风景园林建设的观赏性以及使用性。
2.2 实现设计工艺的人文化
风景园林景观建设要为了更好的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生活需求而进行建设, 同时, 在景观设计方面要更好的体现人文化。景观设计方面更好的体现人文化, 能够更好的保留我国特有的文化风情, 同时, 对本土文化传统进行融合, 能够实现对传统文化进行延续, 同时, 对整个风景园林的风格也要进行重视, 要更好的实现休闲方式和植物要求的合理规划。
2.3 结合居民需求多样性
风景园林景观的建设要满足的需求具有多样性, 其不仅仅要满足居民的观赏需求, 同时, 也要为居民的健身以及休闲娱乐提供场所, 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时, 不能对园林的美感进行过分追求, 要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了解, 体现风景园林功能的多样性。部分居民对健身需求进行追求, 要为其提供健身场所, 部分居民对休闲娱乐进行追求, 要提供合理的场所作为娱乐使用, 因此, 在进行规划时, 要对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 实现风景园林建设是多样性, 也是园林设计的重要标准。
3 风景园林植物选择和配置方式探讨
植物是实现风景园林美感塑造的主要元素, 所以, 为了发挥风景园林设计的有效性价值, 就需要合理的对园林植被进行选择与配置, 从而为城市环境增添一份美, 为居民生活增加一丝绿。因此, 下面作者就关于风景园林植物选择和配置方式进行有关探讨。
3.1 有效配合植物生长系统
配合植被生长系统是植被合理选择的前提条件。配合植物的生长系统就需要结合季节对树枝进行剪裁, 在冬天来临时, 就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修剪, 与便于树木能够保暖, 并度过冬天, 合理地进行修剪安排还能够促进植物复苏, 实现植物的更新与生长。又如在秋天时, 就会产生大量的落叶, 所以, 为了能够增添风景园林的美感, 就可以适时的进行打扫, 从而使得人们能够感受为秋的绚丽, 为居民生活再增加一丝美。
3.2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方式
增加风景园林美感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要选择适合的、优良的种植植被。所以, 在进行植被挑选时, 就需要根据一个地方的具体气候, 能够有效结合地区的地质结构, 从而使得挑选的植被能够健康生长。另外, 在进行植被种植时, 一方面要实现植被的美感, 创造一个绿化的生态园林环境。另一方面, 要实现植被的有效搭配, 也就是合理的对园林的空间进行利用, 实现园林空间的上层与下层之间错落有致的美。这样不仅能够使人们感受参天大树的气息, 还能够置身于多姿多彩的花丛之中。
3.3 合理进行色彩搭配工作
合理进行色彩搭配是美化风景园林又一重要方式。一方面, 为了增加园林的可观性, 就可以将树木修剪成各种各样的有趣形状, 圆形、方形或者小动物等, 但不能够破坏植被的主干。另一方面, 合理利用色彩, 春天是色彩最为鲜艳的季节, 一片片的草地也绿了。所以, 在实现花种多样化的基础上, 还应该利用绿色进行搭配。突出色彩效用的有效方式是对花丛进行合理的安置与摆放, 例如:彩虹, 它就是一种对颜色进行有效利用的方式。另外, 还应该结合花类的特点, 实现花的自然美与群体美, 从而装点整个风景园林的色彩, 凸显整个景色的绚烂, 为居民创造更具姿彩的生活。
4 结束语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要更好的体现园林建设的价值, 同时, 对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也要进行分析, 这样能够保证风景园林景观建设的合理性。风景园林景观建设也要更好的体现人文化、和谐化以及生态化, 为整个园林建设实现生机。对居民的需求进行综合, 保证风景园林建设的科学化, 同时, 要对自身特色进行体现, 为人们营造一个生机勃勃的景观。
参考文献
[1]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 2008 (01) .
[2]李静, 张浪, 朱祥明.上海世博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构思剖析[J].中国园林, 2007 (06) .
摘要:在风景园林学科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氛围营造和管理维护都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均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风景园林的设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本文将从风景园林的发展现状为起点,探索研究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程序。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中重要景观就是园林植物,自然植物能与园林的地形、水流、建筑等要素共同构造出美丽的园林景观。但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态坏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植物造景设计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风格的风景园林植物景观需求。因此,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成为了风景园林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
一、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园林植物景观在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且还不断产生各种优秀风景园林作品。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建设要求不断提高,现代园林建设的需求规模也越来也大。传统园林中一般只有庭院种植、花坛等简单设计,而如今现代城市中园林开放空间日益扩大,从溪流河湖到郊野公园,无不说明我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多样化。与此同时,园林建设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例如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筑学、生态学等等,这些学科在关于园林建设方面的技术的应用研究,仍然在不断进行中,为园林植物景观规划从理论到实践上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建设在基本满足绿化功能的要求之后,也成为了城市气质的重要载体,许多城市都开始对本城市的植物景观进行整体调整规划,现代城市开始对风景园林植物景观有了强烈的需求。
(一)植物景观的协调建设
我国各城市的植物建设已经有了非常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造成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地域特色不明显、定位不清晰,没有形成完整的、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合理的植物景观体系。各个风景园林的绿地、道路、河道、建筑几乎都是同种面貌,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没有进行植物景观的整体规划。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的主要作用是突出植物的地域特征以及植物的本身特色,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风景园林建设出现低水平重复现象。同时,在进行大面积风景园林建设项目时,还能合理指导大量植物景观建设,避免可能出现的重复问题。最终突出城市或地域的植物景观特色,提高风景园林的观赏性。
(二)稳定生态植物景观的建设
在很多现代化城市中,绿色植物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群体被分为绿色植物、食植动物、肉食动物与微生物,它们按照食物链形成壮观的生态金字塔。而在人类的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与动物几乎没有太多地位,人类的活质重量远远超过植物的活质总量,呈现出倒金字塔形(如图1所示)。
图1 城市生态系统中生态倒金字塔
城市是一个由人工控制的结构复杂且功能多样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自然稳定性脆弱,但自然稳定性却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非常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只有科学合理的利用城市中的植物资源才能有效增加城市的稳定性,保证人类与城市的关系能够更加良好和谐。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了生态健康、经济繁荣、社会祥和的集中体现方式,其具体目标是:负责任、有活力、服务居民、亲近自然、凸显文化特色。因此,植物景观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生态植物景观主要是指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在一定的原则下形成的植物体系,体系中的各种群之间都能相互协调,满足不同生态特性,充分利用阳光、水、空氣等构成一个稳定和谐的群落,而这恰恰是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最高体现。完成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条件与途径实现植物景观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将城市的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
三、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注程度较低
虽然在学术研究方面,已经有非常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植物景观规划的研究,此研究的重要性也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同。但是相对而言,此研究的关注程度与其它生态环境相关课题研究的关注程度相比还是非常不足。人们对于城市区域的整体规划非常重视,在城市的各类专项规划研究不断取得成果时,作为在城市生态环境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却远远没有得到如此重视,仅仅只是通过树种选择与总体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相关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于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关注程度较低。
(二)设计缺乏特色
随着城镇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各城市原本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逐渐消退,越来越千篇一律。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中,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建设单位没有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文化传统而盲目跟风,已经逐渐没有了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某些城市生搬硬套的园林建设虽有成功案例,但其对于先进的技术经验还不能全面吸收或是将改造本土化,造成各大城市的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前篇一律。一味的单纯模仿其它现代园林建设风格,忽视本土植物的景观特色,违背了现代化园林建设标准,其效果并不会达到预期值。例如,2004年,某市在城市广场中引进种植一百多棵银杏树,由于该市地区属于寒冷地区,所以银杏树并不能很好的生长。虽然银杏树在栽种成功之后一直被精心养护,但仍旧陆续死亡。因此,如果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建设的过程当中,对整个城市的植物景观建设进行大范围的系统考虑,严格选择树种,那么上述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地点选择过于随意
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风景园林建设确实实现了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不难发现其对建设场地选择的随意性。在城市的风景园林建设当中,植物景观建设常常是随着城市中某一处绿地需要建设而展开规划设计,在规划之前并没有对该绿地的植物景观进行过调查研究。其建设目标只是美化设计范围内的绿地,改善绿地周边坏境。在这种目标之下进行的场地分析也只是对于该场地的大致条件与周边小范围的功能进行分析。最终只会造成城市的园林景观成为一个与城市并无太大关联的独立景观。这种现象在局部范围内的建设角度是合乎常理的,但是从宏观角度看,园林建设的随机性明显造成建设水平过低且重复建设现象较多,并不利于推进城市的绿化建设进程。
(四)设计图纸的科学性较低
在工程实践中由于风景园林师对于植物的规格、体量等认知程度不深,造成设计图无法科学的指导建设施工或是建成之后的效果与设计图纸预期甚远。而衡量一个园林作品优劣的重点就在于其建成落地之后的效果,因此植物景观的设计图纸与施工过程中对于设计图的合理调整显得十分重要。设计师需要拥有一套完整的设计体系,其应该包含从指导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到施工建设的全部内容。从而使设计师拓宽植物景观理论研究的思路,了解植物景观规划的设计内容,规范植物景观设计的程序。
四、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程序
由于现代风景园林规模已经越来越大,园林设计师在面对大面积园林时会无从下手,缺乏宏观角度规划意识。因此,设计师应该突破仅从栽花植木方面思考的传统观念,将设计角度扩大到整个园林的规划设计中,从宏观层面进行大范围的思考。笔者将以遵循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探索性提出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
划程序(如表1所示),并做重点说明。
表1 风景园林景物规划程序
程序内容备注
现状分析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周边考察
详细规划空间、特色、时序、色彩、树种、群落
方案设计空间设计、平面选择、平面设计、立面设计
初步设计调整与深化
施工设计平面设计、设计说明、苗木统计定位、树种、规格、密度
设计调整
分析现状
在规划植物景观之前,先进行现状分析,这是指导植物景观立意的关键所在。要收集现有的资料,包括当地的气象、土壤、地质的基本概况,建设地域的植被分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
植物造景可以调节日照辐射和人流集中造成的空气质量下降,吸收二氧化碳,保证环境良好,还可以作为分割空间,组合成各种各式的图案,装饰和点缀风景园林景观。种植植物还有利于缓解水土流失等[1]。基于此,风景园林中种植植物既可以改善环境,还可以结合周围山石、建筑、道路小径等,增加景观的丰富度,使整个环境生机勃勃。植物造景以植物为载体,通过艺术手法使其成为植物景观,并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充分考虑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对城市建设起着非常积极的影响[2]。
2植物造景的一般方法
2.1时空变化
不同植物因其生长区域不同,生长习性也不同,会在园林景观中有不同的表现,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及其因时空变化产生的变化,利用其特点营造出动静结合的植物景观,充分展现植物自身的自然美。
2.2空间划分
植物造景需要在不同的区域内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效果。根据园林设计功能分区和地形地貌,合理选用植物进行布局,分割空间,运用借景、障景、框景等手法,形成开放和半开放空间,做到收放自如。
2.3植物单独成景与植物之间组合成景
独立成景即孤植树,单独的树木在视野宽阔处种植,一般是空间的焦点,作为该部分的主景;组合成景有对植、列植、丛植、群植。对植陪衬和烘托主景;列植是将植物按照一定的距离成行地栽种,体现植物的线条美,行道树、林带或水边经常会以列植形式出现;丛植是指2~10余株的树木组合,同种植物可以,不同种植物也可以,主要观赏其组合美和整体美。2~3株一丛一般选同种或相似的树种,3株一丛按不等边三角形种植冠幅最大和最小的距离近,中等冠幅的离2树均远,4株一丛的树种最好不要超过2种,不等边四边形或不等边三角形种植,种植方位可类推。群植,植物的数量比丛植多,表现出整体的美。树群应布置在有足够距离的开敞场地上,不同高度树木组成的林冠线,决定着游人的视线,影响游人的空间感受;绿篱种植修剪可以分割空间、引导视线,形成特殊的图案,增强园林设计的图案美;草坪种植既可以隔绝尘土,衬托其他景物,遮盖地皮,增加绿地率,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面的热辐射,改善环境;花池利用同种或不同品种花朵的不同颜色、形状和质地组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极好的装饰性。
2.4与其它景观的结合(1)建筑方面,建筑无法转移和变动,应针对建筑的风格功能类型等选择植物的种类、高度等,使植物和建筑和谐统一。(2)山石方面,注意植物与山石的相互映衬关系,不能遮挡过多。(3)水体方面,分为岸边的植物和水面的水生植物。岸边,倒映在水中,光影结合,极具观赏性,植物一般选择耐水湿植物中姿态优美,如柳树、水杉等丰富水体景观。做水面的水生植物造景时,注意水生植物占水面的比例要适当。设计时,注意限定水生植物生长范围的种植池。
2.5利用几何平面造景
风景园林设计中,可运用几何学平面设计加强景观的视觉冲击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不同的乔木、灌木以及地被花草进行组合,使之产生不同的视觉震撼效果。
3存在于现代社会植物造景的问题
3.1植物搭配不合理
植物搭配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品种的单一;过分追求稀有树种;不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没有考虑植物造景随季节变换的特点等[3]。
3.2忽略生态保护
许多人盲目追求稀有树种,忽略生态保护的原则,没有考虑其对该地生态环境是否有影响,盲目追求西方的设计风格,引进稀有物种,但是稀有树种没有引种驯化,成活率低,且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影响风景园林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效果,甚至可能造成生态入侵。另有一些人追求单一树种林的统一和气魄,不考虑景观生态学原理,会发生病虫害。
3.3缺乏文化内涵和特色
风景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应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符合,表现其文化内涵,宣扬其传统文化。但当下西方的园林特色一味地被模仿,且生搬硬套,不懂创新。植物造景若缺乏自身文化内涵,没了该城市的文化特色,就会造成植物造景与整体设计及城市文化冲突。
4面对现代的发展植物造景应注意的问题
(1)植物造景需要设计者有较强的生态学、植物学、美学等文化素养,注重搭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对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做出了要求。(2)乡土树种应该被更多地运用,名木古树更应该被保护。(3)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造景规划时,首先应注意其功能要求,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协调。(4)群植最好不要是单一树种,即使是同一树种也要是不同品种。(5)设计群体景观时,强调植物造景的均衡、配合作用,搭配中注意植物颜色、种类的和谐性。
参考文献
1王璐.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54)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风景园林基础是风景园林硕士专业的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
1、中国造园艺术:包括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质、中国古代历代造园的概况及艺术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意匠。
2、国外造园艺术:掌握外国造园艺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园林(附有古罗马园林)、法国的古典主义园林、英国的自然风致式园林及伊斯兰国家的园林等
3、城市绿地规划部分,应掌握城市绿地系统概念、特征及发展历程;国内外城市绿地规划理念发展及现状;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城市绿地的地位与作用。
4、园林花卉部分,应熟悉和掌握各类花卉的特性,包括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及观赏特性;掌握花卉应用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原则、方法;掌握园林花卉种植施工和养护管理的基本要求。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风景园林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主要风景园林植物种类及观赏、应用价值,要具有分析和解释风景园林热点问题的能力。
四、试卷结构
试卷的结构是:
1、名词解释(27%)
2、简答题(33%)
3、综合题(40%)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六、参考书目:
一、考纲性质
《风景园林综合理论》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园林类、建筑类、规划类、环境艺术类或农林类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学科理论知识和较宽广的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知识面。
二、考试内容
风景园林综合理论包括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外园林史、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五大部分。
(一)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考试内容:
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时代性要求、园林绿地组成要素、园林风景构图有关基本原理、公园规划设计理论、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理论、园林规划设计的法规性和规范性、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原理。考试要求:
1、理解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背景及与传统园林区别的本质特点;
2、理解园林建筑的分类及作用,理解园林建筑的布局要求,了解园林绿地的小型建筑设施与雕塑;理解园路的作用、分类及规划设计有关原理;理解园林场地的类型及其特征;了解园林水景的类型及其特点,理解园林中各类水景设计的有关原理。
3、掌握动态观赏、静态观赏有关概念;掌握视点、视域、视距有关原理,了解平视、俯视、仰视的特点;掌握常见造景手法和原理;理解园林绿地的规划结构基本内容;掌握景点、景区、风景视线、导游线基本概念及有关理论;了解园林绿地布局原则、布局形式以及各自的特点;理解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掌握比例与尺度、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拟联想、对应与呼应的基本概念,并且能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掌握视景空间的基本类型及基本概念,理解闭和空间的尺度性要求和空间展示程度的基本原理。
4、了解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分类指标、用地选择、设置的内容;理解综合性公园的功能分区及景色分区的有关原理和原则,各功能区有关技术指标;掌握公园出入口的设置有关要求;掌握平、立面构图中心的基本原理和空间艺术展示有关原理,了解公园规划设计的步骤和公园规划设计内容,了解其它公园规划的基本特征。
5、了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木本植物造景设计、草本花卉植物造景设计、水生植物造景设计、草坪设计方法。
6、掌握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森林公园的概念,了解风景资源的分类与评价,了解风景区规划的相关国家规范和有关要求。
7、了解园林规划设计常见的国家有关法规和规范
(二)中外园林史
一、中国古典园林史 2013青岛理工大学考研风景园林综合理论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了解并掌握我国园林发展一般历程,各历史时期园林类型、代表作品、主要园林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及相关历史文献。
在掌握古典园林发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了解传统园林艺术富具特色的理念和理法,阐发传统园林艺术对中国现代园林发展的价值意义。考试要求:
1、先秦时期: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掌握苑、囿、台、园圃等园林原始雏形的特点和内容。
2、秦汉时期 了解秦汉建筑宫苑及私家园林建设的一般情况。掌握秦兰池宫、汉上林苑、建章宫、袁广汉园、梁冀园,等重要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的主要思想和特点。
3、魏晋南北朝时期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文化风尚,及园林发展特点;了解邺城、洛阳、建康三地宫苑园林的基本情况。掌握此时城市私家园林特点,金谷园、谢灵运山居等庄园别墅特点,掌握兰亭等邑郊风景游览地的形成,掌握《洛阳伽蓝记》等相关文献。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园林理念和手法的转变。
4、隋唐时期 了解隋唐社会、文化、建筑技术,发展的一般状况及其对园林的影响。掌握大明宫、兴庆宫、隋西苑、仙游宫、华清宫、九成宫,宫苑园林的基本情况。掌握白居易履道坊宅园、平泉庄、白居易庐山草堂、辋川别业等私家园林的内容及特点,掌握唐代文人园林的兴起。了解隋唐寺观园林基本特点。了解绛守园居池、曲江池等其他园林形式的基本形式和内容。掌握《平泉山居草木记》、《草堂记》、《辋川集》等相关文献。
5、两宋时期
了解两宋时期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园林的影响。掌握北宋艮岳、金明池、南宋临安宫苑等皇家园林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宋代私家园林的兴盛及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了解杭州西湖等其他园林形式的建设。掌握《洛阳名园记》等相关文献。
6、元明清时期
了解元明清时期园林建设和发展的一般情况。掌握北京城及各皇家园林、离宫别苑的建设发展过程,和园林艺术特点。掌握江南私家园林的园林艺术特点和主要园林。掌握岭南园林的园林艺术特点和主要园林。掌握《园冶》、《长物志》、《闲情偶寄》等文献作者、主要园林艺术观点。掌握主要造园师及其代表作品。
二、外国园林史 考试内容:
了解世界园林发展一般历程。掌握各主要园林流派的园林艺术特点,代表作品及主要园林设计师。考试要求:
1、古埃及、巴比伦、希腊园林
了解世界园林发展初期形态,掌握古埃及园圃、巴比伦空中花园、古希腊庭园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2、古罗马花园
了解古罗马花园基本特点。掌握哈德良离宫的园林艺术特点。
3、日本庭园
了解日本庭园发展沿革。掌握各时期园林艺术特点、主要造园师和代表作品。掌握《作庭记》等文献。
4、意大利园林
了解意大利园林各发展时期的园林艺术特点。掌握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构成特点。掌握美第奇别墅、埃斯特别墅、郎特别墅等代表作品。
5、法国园林
了解法国历史文化对勒诺特尔式园林艺术的影响。掌握勒诺特尔式园林的基本特点。掌握孚勒花园、凡尔赛宫园林等代表作品。
6、英国自然风景园
了解影响英国自然风景园风格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了解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形成过程。掌握自然风景园的基本理论和风格,肯特、布朗等园林师及其主要造园观点和手法。
7、美国城市公园
了解美国城市公园的形成过程。掌握风景园林师奥姆斯特德的主要工作及其代表作品。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考试内容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城市园林绿地指标,园林绿地系统布局,城市园林绿地树种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程序等。考试要求
1、了解城市园林绿地三大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文教和游憩功能、城市绿地的景观功能;
2、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分类、各类绿地特征及用地选择;4
3、掌握城市园林指标的计算方法,理解指标的作用、影响因素及指标的确定。
4、理解园林绿地的系统布局目的、要求、原则和形式。4
5、理解城市园林绿地的树种选择原则和方法。
6、了解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程序及有关的基础资料。
(四)园林工程
1、土方工程
(1)了解竖向设计的内容和方法。(2)掌握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
(3)了解土方施工的基本知识。
2、园林给、排水工程
(1)掌握景园给水、排水工程。(2)了解园林污水处理。
3、水景工程
(1)掌握驳岸、护坡、挡土墙、水池的设计与构造。
(2)掌握喷泉设计与施工。
4、园路工程
(1)了解园路的基本知识。
(2)掌握园林道路的横断面、纵断面及线型设计。(3)掌握园路结构设计。(4)了解园路施工。
5、园林假山工程 了解假山的功能。了解假山的材料。
掌握假山、置石的布置。掌握假山的结构。
6、风景园林供电设计
(1)了解供电的基本概念。(2)掌握园林照明。(3)掌握园林供电设计。
(五)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一、植物生态
1、了解植物生态学基本概念。
2、了解生态因子与植物生长关系。
3、了解植物地理学基本概念。
4、了解植物群落概念,基本掌握群落演替规律。
二、植物分类及设计应用
1、了解园林植物基本分类方法。
2、掌握园林植物形态与植物造景的相互关系。
3、了解各类植物在种植设计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了解中外园林的发展概况及特点,熟悉园林景观设计基本构图原理,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比较灵活地运用有关知识。
四、试卷结构
1、名词解释(20%)
2、简答题(35%)
3、论述题(45%)
五、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笔试 闭卷 考试时间:3小时
六、主要参考书
1.《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 刘福智主编,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 2.《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指导》 刘福智主编,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 3.《中外园林史》,赵书彬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4.《园林工程》,北京林业大学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5.《园林树木学》 何国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6.《园林花卉学》 刘燕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风景园林快题设计(4小时)考试大纲
一、考纲性质
《风景园林快题设计》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风景园林类、建筑类、环境艺术类或农林类本科毕业生能超过同专业学生平均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各类公园、城市街道绿地、广场绿地、居住区绿地、工矿企业园林绿地、校园绿地、滨河绿地等各类绿地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二)园林建筑或小品设计
摘取所规划场地内的某个园林小建筑或景观小品进行具体的设计。
三、考试要求
(一)、园林绿地规划
1、准确地理解规划设计任务的特点、要求,绿地定性准确,满足园林绿地功能需求;
2、正确地处理好规划基地与周边用地性质的关系,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合理地进行功能安排与空间布局;
3、运用有关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合理利用园林景观的四大基本要素(地形地貌、水体水系、植物、建筑);
4、提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制图规范,设计说明思路清晰,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并能较好地表现规划设计方案,绘图基本功较为扎实。
(二)、园林建筑或小品设计
1、建筑或小品造型风格、尺度与整体园林风格协调;
2、体现出应表现的主题;表现手法娴熟。
四、试卷结构
1、总平面图(包括竖向设计、植物配置设计);
2、鸟瞰图;
3、功能分区、道路交通分析、景观序列分析
4、小建筑或小品立面图和透视图;
5、设计说明、技术指标。
表现方式建议钢笔墨线、水彩、马克笔、彩铅或其他。
五、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笔试 闭卷
自2011年国家教育部将风景园林学科划为一级学科以来, 国内很多高校纷纷开设了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其中包括一部分美术类学院, 如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园林植物学”课程作为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整个学科体系和培养方案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针对目前学科的发展和教育部“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要求,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传统园林植物学教学做出一些调整。
美术类院校与其他高校不同, 缺乏系统的植物学基础教学, 学生本身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基于理科基础的植物教学模式难以开展, 尤其是对植物学常识 (如花序、叶序的类型) 和自然分类系统知识的掌握较为吃力。相反, 反思作为园林设计的基础课程园林植物学学习及其基本应用, 植物之间的演化亲缘关系和自然分类知识也不是必须掌握的。反而是基于形成空间的形态特征需要更加强化了解。因此, 在美术类高校进行园林植物学课程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2 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2.1 合并“园林树木学”和“花卉学”为“园林植物学”
国内大部分风景园林专业, 特别是承接了北京林业大学教学体系的高校, 都将园林植物教学都分为“园林树木学” (观赏树木学) 和“花卉学”, “园林树木栽培学”。可能有部分工科院校上较为简单的“园林植物学”。这其中部分高校如华中农业大学将“园林树木学”作为必修课, 将“花卉学”和“园林树木栽培学”作为指定选修课。
基于园林设计学的需要, 无论草本或木本植物的设计学属性掌握都是必须的。笔者认为传统的树木、花卉的划分对于设计学而言是没有意义的, 也不应该区别对待。因此, 笔者尝试在教学中合并树木学和花卉学为“园林植物学”课程。
2.2 将园林树木栽培学并入园林工程学
“园林树木栽培学”作为传统风景园林专业的指定选修课程, 内容包括较多的树木修剪、移植、灌溉及施肥、运输、古树名木保护等内容。对于职业园林设计师而言, 大部分内容不是必须掌握的。因此笔者建议和尝试将大部分教学内容取消, 保留其中的树木移植保活内容, 将之并入园林工程学课程。
2.3 开设专门的“种植设计学”课程
作为植物学基础课程与园林设计之间的衔接课程的“种植设计”课程 (园林植物配置) , 虽然目前逐渐得到各院校的重视, 但真正开设此课程进行有效教学的高校几乎没有, 这一直是国内风景园林教学体系中的一大漏洞。国内甚至没有一本系统的种植设计参考书。英国学者Robinson的《The Planting Design Handbook》是举世公认的关于种植设计的优秀著作。多年以前国内就有人主张翻译作为教学参考书。可惜到目前未看到译本。也偶尔有人写类似的书籍, 但都是东拼西凑不成体系。
基于目前的情况, 笔者主张在美术类院校的风景园林教学中开设专门的“种植设计学”。以《The planting design handbook》英文版作为主要参考书籍, 辅助参考美国学者Norman K.Booth的《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的“植物材料”章节。
2.4“园林植物学”教学内容
(1) 摒弃传统园林植物教学中按照自然分类系统对植物进行排序和教学安排的方式, 不再按照科属展开去介绍每种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叶序等特征。将园林植物分为以下几大类型分别展开介绍:乔木、大型灌木、大型草本、藤本植物、竹类、地被植物、水生植物、一二年生花卉等。每种类型下面再具体细分, 如图1。乔木是组成设计空间的最主要植物类型, 也是体量最大最显著的植物类型, 需重点介绍, 放在第一个章节。大型灌木是园林中处于中层的植物类型, 在尺度不大的设计中, 如花园和邻里空间设计中与人的视线高度相若, 单独列举介绍。竹类是植物中比较特殊的类型, 分布中心位于东亚和南亚。在东方传统园林中地位很高, 西方不常见, 现代园林中地位远不及以前, 单独介绍。藤本植物是作为垂直绿化和廊架植物使用的类型, 也是植物群落中的层间植物, 单独列举介绍。大型草本植物如芭蕉、大野芋等在设计中经常涉及, 但高度及作用较为特殊, 需单独介绍。地被植物是覆盖地面、产生设计细部的重要植物类型, 在设计及生态学上都意义重大, 作为一种类型单位列为一个章节。地被植物包含对地面覆盖力极强的草坪植物。水生植物是湿地设计中经常涉及到的植物类型, 将其作为一个章节详细介绍。一二年生花卉在临时性的设计中常常用到, 如街头花坛布置、节日花卉展览等等, 虽然种类繁多而色彩艳丽, 但其对于设计本身意义相对较小, 单独作为一种类型简单介绍, 要求学生有所了解。
(2) 教学内容更偏重实践课程, 减少理论课程。园林植物学课程作为风景园林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应该以识别为主, 而美术学院学生的逻辑思维相对较弱, 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较多的植物识别实践能优化教学效果, 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植物的形态和习性。理论课程中对拉丁学名的介绍部分应该稍作加强, 原因是目前学科发展要求行业交流已经异常国际化, 涉外交流中拉丁学名的使用非常频繁。
(3) 关于课程的时间安排。个人认为控制在100学时左右为宜, 并且最好分为两个学期。传统的“园林树木学”课程通常因为春季开花植物较多, 能令学生印象较为深刻, 一般安排在春季。这样大量的秋色植物和观果植物授课较少。而且, 秋冬季由于开花植物较少而使得对秋冬季观花植物的了解更加重要。因此, 笔者建议将课时分布在全年为宜。
3 课程改革后的考核方式研究
作为识别记忆类的课程, “园林植物学”要求学生必须“死记硬背”大量的植物名称、特征和习性。因此, 传统的闭卷考试是不可缺少的。而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非常重要。美术类院校学生的形象记忆力较强, 在课程作业中加入较多的植物绘画内容对强化记忆帮助较大。因此, 在课程改革试验中, 笔者尝试将课程考核分为三部分。
(1) 课程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完成3种类型的手绘表现作业, 即植物细部写生, 植物单体形态写生, 植物配置组合效果写生。植物细部写生, 要求学生绘制植物的细部如花、叶、枝条或者果实等特征明显的部位。植物单体写生主要是反映单个的整体形态, 特别是要强化学生对不同树形如圆球形、纺锤形、尖塔形等等类型树木的深刻理解, 便于对后面的种植设计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植物配置组合效果写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在实践课程中看到的优秀植物配置, 并图文并茂的反映到图纸中, 以启发学生对植物与设计的初步理解。作业形式要求是3张A1图纸, 表现形式为钢笔淡彩。图2是课程改革试验中的上述学生作业。
(2) 闭卷考试。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从考试题库中抽取一套试题进行考试。题目类型主要有:简单的拉丁学名与普通名称互译, 关于园林植物的常见名词解释, 列举常见行道树、风景树种或者藤本植物等不同类型园林植物并简要介绍其特征的简答题, 对某一著名园林设计案例植物配置特色分析的论述题。
(3) 课堂考勤。课堂考勤是学生学习态度的表现, 并且高校应将培养学生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 课堂考勤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将课堂考勤也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
以上3个方面的权重分布定为课程作业40%, 闭卷考试40%, 课堂考勤20%, 根据打分结果综合评分得出总成绩。
4 讨论与建议
(1) 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育部风景园林专业指导委员会”公布了近年来编写的风景园林专业教材, 里面涉及到园林植物学方面的几本尚没有适合美术类高校使用的。为了更好地配合课程改革和教学, 编写教材是当务之急。
(2) 建设数字化教学网络平台。网络学习是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在高校校园中建设良好的数字化“园林植物学”教学平台有两种途径。一是按照本文所谈的教学框架建设网上植物图片数据库, 录入植物的简要特点和应用信息, 加入植物细部、单体形态和应用效果的照片资料。二是将本校校园中的植物做出电子地图, 即在学校高清三维数字地图的基础上, 标注出每一棵植物的名称, 方便学生在课余自己独立观赏学习。
(3) 开展植物知识竞赛活动, 活跃学生之间学习植物的氛围。以武汉市为例, 目前武汉市开设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的高校有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等。其中部分高校之间已经开展了类似的活动, 大规模组织开展此类活动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摘要:根据美术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特点, 探讨了改革美术类高校园林植物学教学课程的方法和内容。并根据湖北美术学院的改革试验情况, 提出了考核方式和增强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Nick Robinson.The Planting Design handbook[M].London:Ashgate Pub Co, 1992.
[2]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3]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4] (英) 克里斯托弗·布里克尔.世界园林植物与花卉百科全书[M].杨秋生, 译.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5] (美) 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
[6]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选择;配置;统筹协调;色相
一、园林植物配置的作用
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突飞猛进,绿化建设由模式统一、规划设计僵化缓慢的发展阶段,发展到自然灵活、多样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由简单的、单调的园林手法发展为复层的、多元化的园林格局,一个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地被相结合的复层种植结构模式已经形成,绿化水平大大提高。
但是,不可否认,园林绿化格局的不合理调整,特别是不合理的植物配置,破坏了固有的有害生物结构,有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危害加重。破坏有害生物的栖息生境,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稳定的共容水平之内,是实现园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重要对策。为此,园林设计应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和自然调控为主的生态治理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
二、风景园林植物选择和配置存在的问题
(一)风景园林设计缺乏特色化
风景园林景观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缺乏特色的情况的,其中缺乏特色主要是从我国文化角度来进行说明的。这样就使得园林景观设计没有将我国的文化融入其中。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都是向着西方的景观文化靠近,这样就会导致风景园林景观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缺乏独特的文化气息,同时也不能更好的体现我国的文化思想。
(二)没有实现园林景观均衡
在进行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设计工艺失衡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在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上出现失衡的问题。在进行园林景观施工的时候,植物是主要的造景工具,园林景观需要利用植物来实现不同的层次感和美感。但是在很多的园林景观设计中经常会存在着设计没有充分利用植物特性的情况,同时对植物的生长性质也是没有很多的了解。在一些公园中居然出现了仙人掌,这样在人们游玩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对人们的安全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过于注重风景园林的美感
在进行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对景观的美感有时也出现了重视过度的情况,这样就导致在进行景观园林设计的时候出现了对其他功能的实现。在进行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通常会出现对其观赏性更加重视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很多的情况下,居民在进行健身活动的时候失去了场所,在进行景观园林设计的时候要更好的实现娱乐场所的规划,这样能够更好的体现景观园林设计的人性化和多样化。
三、风景园林植物选择和配置方式
(一)风景园林植物选择的要点
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的在设计工艺方面实现优质化,就要对现在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现况进行研究,同时结合设计园林的特点,能够更好的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风景园林景观和人们生活融合的目的。
1、设计规划统筹协调
在进行风景园林景设计的时候,要对整个园林建设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进行研究,同时要在设计工艺方面实现和谐性和景观的美感。在设计的时候要想实现风景园林景观的美感,在功能需求方面要进行更多的考虑,同时要实现整个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方面要更好的实现人文化、生态化和绿色化相结合。
2、实现设计工艺的人文化
风景园林的建设就是为了实现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园林设计与建设。所以,实现风景园林设计工艺的人文化也是设计的一种着重标准。人文化建设不仅需要保留中国的特色化风情,融合本土的文化传统,延续传统文化的精华,还需要根据人们需求,对整个风景园林的格调,休闲方式以及植被要求进行合理规划,从而能够在人文化设计工艺下,实现风景园林的整体结构的优化。
3、结合居民需求多样性
风景园林的修建不仅要满足居民的观赏需求,还要能够为居民提供锻炼身体、修建娱乐提供有效场所。所以,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就不能够一味的注重园林的美感,要结合各个人群的需要,实现风景园林功能的多样化。当部分居民需要健身时,就能够提供有效的建设场所,当居民需要休闲娱乐时,就应该合理的对娱乐场所进行规划。所以,实现风景园林的多样性也是现阶段园林设计需要注重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风景园林植物配置的方式
植物是实现风景园林美感塑造的主要元素,所以,为了发挥风景园林设计的有效性价值,就需要合理的对园林植被进行选择与配置,从而为城市环境增添一份美,为居民生活增加一丝绿。因此,下面笔者就关于风景园林植物配置方式进行有关探讨。
1、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
植物生态美首先要保证植物生长良好,因此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植物配置时要掌握每种植物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如落叶、常绿之分,慢生、速生之分,喜阳、耐阴之分,喜酸性与耐碱之分,以及耐水湿与喜干旱等。水池应种湿生植物如:落羽杉、垂柳、池杉、枫杨等,墙阴处应植女贞、竹等耐寒植物,背阴且能略受阳光之地栽杜英、山茶等。杜鹃要求一定的遮荫环境,一般在大乔木下的杜鹃开花,生长都较好。
2、充分运用植物的观赏寓意来表现意境美
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运用植物材料来创造园林意境。如松竹梅的“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的“四君子”,红豆的相思,垂柳的惜别,松柏的苍劲,竹之虚以有节,梅之独敖霜雪,兰之幽幽清香,莲荷的吉祥如意等等采寓意造景。选择不同的树种,创造不同的景观效果,感受不同的寓意,从观赏植物的形态美转化出植物的意境美。
3、充分表现植物景观的色相和季相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颜色,如针叶林呈蓝绿色,常绿阔叶林呈深绿色,银白杨呈现碧绿与银白交相辉映的色相,掌握不同的种群的色相,合理配置交换林相。在我国在较长的植物生长期内,用较多的品种,满足对色彩的需求显示出相变化,按照植物的季相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使在不同的季节,在同一地区产生不同群落形象,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劲,四季演变的园林景观。
4、要根据环保的要求选择树种
在众多的树木之中,有许多不光具有一般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防风、固沙、防火、杀菌、隔音、吸滞粉尘、阻截有害气体和抗污染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地、工矿区、居民区配置林木时,应该根据各个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配置适宜的树木。例如:在粉尘较多的工矿附近、道路两旁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应该多配置一些侧柏、桧柏、龙柏、青桐、槐树、悬铃木等易于吸带粉尘的树木;在排放有害气体的工业区特别是化工区,应该尽量多栽植一些能够吸收或抵抗有害气体能力较强的树木,如广玉兰、海桐、构树、棕榈等树木。
结语
综上,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要更好的体现园林建设的价值,同时,对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也要进行分析,这样能够保证风景园林景观建设的合理性。风景园林景观建设也要更好的体现人文化、和谐化以及生态化,为整个园林建设实现生机。对居民的需求进行综合,保证风景园林建设的科学化,同时,要对自身特色进行体现,为人们营造一个生机勃勃的景观。
参考文献:
[1]魏可红.风景园林标志的标准化[J].中国标准导报.2012(02)
[2]邱芳.风景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3(19)
[3]饶雪琴.风景园林与社会建设的关系[J].中外企业家.2013(25)
注:本站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相关知识
风景园林空间营造9篇(全文)
风景园林病虫害防治
园林规划设计理论9篇(全文)
加强风景园林中的遗产保护
景观生态学在风景园林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从景观生态学探讨风景园林的规划理论及方式
风景园林专业举办《宿根花卉的观赏与应用》主题讲座
风景园林视野下我国微气候研究概述与进展
景观建筑学=风景园林?──呼唤景观建筑学
风景园林专业遗产保护课程思政融合路径探索
网址: 《风景园林》植物考试题9篇(全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82029.html
上一篇: 丁谓《咏泉州刺桐》咏刺桐花诗赏析 |
下一篇: 桐叶/卷第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