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风景园林视野下我国微气候研究概述与进展

风景园林视野下我国微气候研究概述与进展

《南方建筑》 2019年06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风景园林视野下我国微气候研究概述与进展

吴隽宇   梁策   开通知网号

【摘要】:风景园林学科领域对于微气候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针对局部气候条件下景观要素的变化导致微气候的改善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收集整理近15年来风景园林领域下微气候研究文献,通过CiteSpace平台进行文献计量研究,对风景园林领域内微气候方向下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研究热点、研究类型等进行梳理与评析,并通过整理、综述风景园林各空间类型下的微气候相关研究,以研究尺度、研究区域、研究方法、研究体系四大方面进行总结与探讨,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提供借鉴与指导。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个人AIGC检测>>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3418724657214259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冀凤全;魏愿宁;吴凯丽;合肥市环城公园对旧城区风环境影响研究[J];园林;2023年08期 2 余昌盛;白旭;基于绿色评价标准的乡村新民居绿色生态化设计问题及策略——以云南省西畴县上寨村某新民居为例[J];住宅科技;2023年05期 3 李吉富;李艳梅;水体面积与微气候变化关系特征研究现状及进展[J];环境生态学;2022年01期 4 刘爽;方小山;吴任之;庭园空间形态对热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启示[J];风景园林;2022年04期 5 梁森;赖敏英;熊宽洪;陈越琳;马晓迪;王芳;邓传远;基于微气候的山地公园健身步道舒适性研究[J];南方园艺;2022年02期 6 刘梦萱;杨春侠;范兆祥;城市空间微气候与人群行为关系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风景园林;2022年06期 7 唐劼;鲍家旺;基于热舒适度的老旧住区更新改造影响研究[J];建筑科学;2022年10期 8 韩旭;基于CiteSpace的景观生境研究概述与进展[J];城市建筑;2021年01期 9 张俊;基于CiteSpace的微气候研究进展分析[J];现代园艺;2021年07期 10 熊瑶;严妍;江南历史街区中小气候因子与热舒适性关联性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亮丽;韩默;公共建筑外部空间微气候与活力关联性研究[A];人民城市,规划赋能——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C];202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依婷;城市滨水空间夏季微气候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22年 2 王一;支持热舒适的湿热地区典型绿道慢跑空间景观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2年 3 梁森;城市公园热环境适老化设计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22年 4 张琳;重庆城区夏季旱喷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22年 5 陈慧敏;基于夏季热舒适改善机制的重庆城镇商业街改造设计[D];四川美术学院;2022年 6 李奕霖;成都市小微湿地夏季微气候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22年 7 聂晨阳;基于ENVI-met模拟的香山公园山地小气候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23年 8 季靖;地域元素在老旧社区景观更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23年 9 陈媛媛;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特征与风热环境耦合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3年 10 王雨萌;寒地城市综合公园气候适应性策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2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海峰;杨小乐;金荷仙;傅凡;校园人群活动空间夏季小气候及热舒适研究[J];中国园林;2017年12期 2 宗桦;周晔;李俊强;城乡户外人居环境微气候研究现状、特点与展望[J];生态经济;2018年01期 3 熊瑶;金梦玲;南京林业大学校园不同类型绿地冬季微气候效应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年01期 4 李日毅;张宇峰;吴杰;李秀辉;湿热地区城市住区微气候与设计[J];南方建筑;2018年01期 5 王晶懋;刘晖;吴小辉;宋菲菲;基于场地小气候特征的草本植物群落设计研究[J];风景园林;2018年04期 6 郭琳琳;李保峰;陈宏;我国在街区尺度的城市微气候研究进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7年01期 7 刘滨谊;魏冬雪;城市绿色空间热舒适评述与展望[J];规划师;2017年03期 8 刘畅;徐宁;宋靖达;胡尚春;城市森林公园游人热舒适感受与空间选择[J];生态学报;2017年10期 9 梅欹;刘滨谊;上海住区风景园林空间冬季微气候感受分析[J];中国园林;2017年04期 10 庄晓林;段玉侠;金荷仙;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1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薛思寒;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岭南庭园空间要素布局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方小山;亚热带湿热地区郊野公园气候适应性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曾煜朗;步行街道微气候舒适度与使用状况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4 晏海;城市公园绿地小气候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5 王振;夏热冬冷地区基于城市微气候的街区层峡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杨柳;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舒适;围合式居住组团绿地植物配置模式对夏季小气候影响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2 刘岳坤;城市住区景观微气候生态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3 金铭;济南某大学校园室外热环境模拟研究与优化策略[D];山东建筑大学;2017年 4 张丛;城市休闲广场水体布局的微气候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5 刘思琪;严寒地区步行街热舒适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王可睿;景观水体对居住小区室外热环境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吴碧晨;城市户外活动空间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进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8 姜旭艳;西安城市“连续拱”全封闭型街道夏季小气候实测报告—西安市贡院门街、双仁府街和含光路街[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9 卫渊;基于行为活动特征的哈尔滨公园微气候环境热舒适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罗健萍;岭南庭园热舒适阈值探索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隽宇;梁策;风景园林视野下我国微气候研究概述与进展[J];南方建筑;2019年06期 2 王向荣;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基石[J];中国园林;2023年01期 3 谢自贵;风景园林学科的实质与内涵[J];中国西部科技;2007年19期 4 车生泉;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对策[J];风景园林;2011年02期 5 常家容;李桂芳;朱司甲;数字景观技术在风景园林学科中的应用分析[J];安徽建筑;2023年10期 6 蒋超;魏玲玲;许晓东;沈理星;风景园林学科评价现状、问题及建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11期 7 杨蓉;王琼萱;王云才;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硕士研究生生态教育的特点与展望[J];风景园林;2019年S2期 8 杨锐;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发展评估、困境与突破[J];中国园林;2023年01期 9 李嘉乐,刘家麒,王秉洛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园林;1999年01期 10 朱建宁;阐释自然观的技艺——风景园林学科的社会定位[J];中国园林;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鸾;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与趋势[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2 刘茂春;风景园林学科需要开展评论[A];《浙江园林》2016年第二期[C];2016年 3 王绍增;论风景园林的学科体系[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4 欧百钢;郑国生;贾黎明;对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思考[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5 卢喆;金云峰;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若干思维类型及其关系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6年会论文集[C];2016年 6 王绍增;论风景园林的学科体系[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下册)[C];2008年 7 宗桦;陈蛟;建筑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学科对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探索[A];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五期)[C];2021年 8 李嘉乐;刘家麒;王秉洛;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回顾与展望[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9 刘晓明;论美国哈佛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下册)[C];2008年 10 李瑞冬;刘滨谊;从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看中国主要高校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发展——中国近10余年来风景园林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回顾与展望(英文)[A];Selected Papers of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尚宇;风景园林符号学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9年 2 龙燕;城市边缘区风景园林空间特征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陈云文;中国风景园林传统水景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4 马辉;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桥设计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汤士东;张良皋风景园林学术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6 梁明捷;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赵彩君;城市风景园林应对当代气候变化的理念和手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曾洪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精髓—“景以境出,因借体宜”[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滕云;十八世纪中国古典园林与欧洲古典园林比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10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支悦;基于研究生培养的中国高校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赟硕;论空间中的肌理及在风景园林中的含义[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林诗雨;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知识更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 4 张东伟;浅论城市设计借鉴风景园林思想的意义[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何梦瑶;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历史进程及其分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 6 周瑶;基于可供性理论的城市公园大众行为评价[D];安徽农业大学;2022年 7 张仕烜;华中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 8 李锐;典出《庄子》的造景意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3年 9 张巍译;古典园林表现形式在商洛城市公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0 张晶晶;北京市制定专项风景园林保护性条例的可能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红;恢复风景园林学科迫在眉睫[N];中国建设报;2005年 2 记者 彭林 通讯员 金荷仙;巧于因借 传承创新[N];中国建设报;2011年 3 ;不可失缺的传承[N];中国建设报;2005年 4 记者 李知涯;20余名园林专家质疑“景观风”[N];中国花卉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欣;第十三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主旨论坛聚焦业内热点话题[N];中国花卉报;2023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郭泉真;到百年国庆,西湖畔几十万株古树,多少壮观[N];解放日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郑宗;科学化是否是风景园林的出路[N];中国花卉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孙爽;开拓市场 取长补短[N];中国花卉报;2005年 9 ;我风景园林职业制度引热议[N];中国花卉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李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促进风景园林事业发展[N];中国建设报;2006年

相关知识

湿热地区城市住区微气候与设计
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的关联性研究
台风灾害下城市受损树木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广州为例
城市微气候调节策略研究.pptx
【研究综述】垂直绿化对城市微气候影响研究综述
冬季湿冷气候城市户外休憩的微气候适应性研究——以成都市老人为例
“城市针灸”视域下居住区微气候优化的绿地设计研究
不同空间结构类型的城市公园的微气候研究
屋顶花园对建筑微气候的影响
绿化工程对改善城市微气候的影响研究.docx

网址: 风景园林视野下我国微气候研究概述与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989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你知道你生活城市的市花是什么吗?
下一篇: 城市微气候对室外空间亲和力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