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一株野生鸡腿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与流程

一株野生鸡腿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株野生鸡腿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鸡腿菇,学名毛头鬼伞(coprinascomatus),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鬼伞科、鬼伞属,是新近推出的珍稀食用菌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确定为集“天然、营养、保健”三种功能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鲜鸡腿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100g干菇中含粗蛋白质25.4g,脂肪3.3g,总糖58.9g(其中无氮碳水化合物51.1g),纤维素7.3g,灰分12.5g。鸡腿菇含有20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菌盖中的氨基酸以天门冬氨基酸、天门冬酰胺、谷氨酸为主,菌柄中的氨基酸以谷氨酰胺、甘氨酸、苏氨酸、鸟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赖氨酸等为主。具有增强机体免疫、降血糖、降血压和改善心律、抑制肿瘤的作用。

鸡腿菇是一种分布广泛易于栽培的草腐土生菌类,即可用熟料栽培、也可用发酵料栽培。目前鸡腿菇产品主要采用罐藏、腌制和干制来延长供应期,鲜销较少,主要原因是贮运过程中易出现开伞、褐变、自溶等现象,失去商品价值。一般鸡腿菇菌株保鲜时间为3~7天,限制了鸡腿菇产业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野生菌株鸡腿菇及其栽培方法,该菌株抗杂能力强、菌柄粗壮、产量高、颜色洁白、鳞片少、不易开伞,而且保鲜期长,适时采收1~3℃可保鲜10天左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株野生菌株鸡腿菇(copyindscomatus(muii.fr)gray),菌号为鸡腿菇2008,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5年7月6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11004。

一种上述野生菌株鸡腿菇的栽培方法,采用稻草二次发酵法,棚内层架式栽培。

本发明的鸡腿菇2008在cpda培养基上25℃暗光培养,气生菌丝强、呈绒毛状,长势强,边缘整齐,爬壁能力强,菌丝长速快,平均日长速在0.69cm/d。

本发明的鸡腿菇2008菇体较大,菌柄粗大,菌盖不易开伞,子实体颜色洁白,鳞片少呈浅褐色。

本发明的鸡腿菇2008经拮抗试验、dna指纹(issr)图谱分析与相比对的15个试验菌株有差异,而且菌株菌柄粗壮,保鲜期长,适时采收1~3℃可保鲜10天左右。

保藏信息:

分类命名:毛头鬼伞copyindscomatus;

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保藏日期:2015年7月6日;

保藏编号:cgmccno.11004。

附图说明

图1为鸡腿菇2008菌丝生长情况。

图2为鸡腿菇2008出菇子实体形态。

图3为鸡腿菇2008与其他鸡腿菇菌株拮抗试验结果,a-鸡腿菇2008与供试菌株4号(鸡腿5l0460)、5号(鸡腿5l0761)有拮抗现象;b-鸡腿菇2008与供试菌株1号(鸡腿1号)、8号(鸡腿30)有拮抗现象;c-鸡腿菇2008与供试菌株3号(鸡腿5l0459)、5号(鸡腿5l0761)有拮抗现象;d-鸡腿菇2008与供试菌株2号(山东鸡腿)、9号(鸡腿201)有拮抗现象;e-鸡腿菇2008与供试菌株7号(北京鸡腿)、11号(鸡腿2160)有拮抗现象;f-鸡腿菇2008与供试菌株12号(鸡腿cc180)、13号(co003)有拮抗现象;g-鸡腿菇2008与供试菌株14号(co006)、15号(co009)有拮抗现象;h-鸡腿菇2008与供试菌株16号(co0013)、17号(福建鸡腿菇)有拮抗现象。

图4为引物6((ag)8yt)扩增鸡腿菇dna指纹图谱,从左至右第1泳道:dnamarkerdl2000;第2泳道:鸡腿1号;第3泳道:山东鸡腿;第4泳道:鸡腿5l0459;第5泳道:鸡腿5l0460;第6泳道:鸡腿5l0761;第7泳道:鸡腿2008;第8泳道:北京鸡腿;第9泳道:鸡腿30;第10泳道:鸡腿201;第11泳道:鸡腿2160;第12泳道:鸡腿cc180;第13泳道:co003;第14泳道:co006;第15泳道:co009;第16泳道:co0013;第17泳道:福建鸡腿菇。

图5为引物9(hvh(tg)7)扩增鸡腿菇dna指纹图谱,从左至右第1泳道:dnamarkerdl2000;第2泳道:鸡腿1号;第3泳道:山东鸡腿;第4泳道:鸡腿5l0459;第5泳道:鸡腿5l0460;第6泳道:鸡腿5l0761;第7泳道:鸡腿2008;第8泳道:北京鸡腿;第9泳道;鸡腿30;第10泳道:鸡腿201;第11泳道:鸡腿2160;第12泳道:鸡腿cc180;第13泳道:co003;第14泳道:co006;第15泳道:co009;第16泳道:co0013;第17泳道:福建鸡腿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株野生菌株鸡腿菇2008,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5年7月6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11004。

由图1可知,鸡腿菇2008在cpda培养基上25℃暗光培养,气生菌丝强、呈绒毛状,长势强,边缘整齐,爬壁能力强,菌丝长速快,平均日长速在0.69cm/d。

由图2可知,鸡腿菇2008菇体较大,菌柄粗大,菌盖不易开伞,子实体颜色洁白,鳞片少呈浅褐色。

拮抗试验:

拮抗试验是鉴定菌株间遗传差异的传统方法,菌丝之间的拮抗反应是不同菌株间遗传特性的重要表现。供试菌株之间在平板交界处正面是否有隆起、背面是否产生褐色拮抗线是判定菌株间是否具有拮抗反应的标准,产生褐色拮抗线的两菌株为不同的菌株,无拮抗线菌株有可能是同一菌株。

本实施方式的拮抗试验操作如下:将野生鸡腿菇2008与其它15个供试菌株(表1)分别取2×2mm2活化纯培养物成对接入cpda平板培养基中(相距2cm),重复3次。25℃培养15天观察拮抗现象。通过对供试各菌株拮抗反应分析(图3),确定野生鸡腿菇2008与其他供试15个菌株间都有隆起的褐色拮抗线,拮抗现象显著。确认野生鸡腿菇2008的独特性,与供试的其他15个菌株非是同一个菌株。

表1对峙试验和issr对比试验使用的鸡腿菇菌株

dna指纹图谱(issr)分析:

本实施方式所用issr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引物编号及其序列见表2。

表2issr引物编号及其序列

菌丝体制备及dna提取:取cpda液体培养基80ml装入250ml三角瓶,121℃灭菌30min,冷却后接入菌株适龄菌丝,25℃静止培养2~3d,再130r/min摇床培养3~5d,菌球圆润,无色素产生即可。使用tiangen新型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

issr扩增反应总体积25μl:其中包括1×buffer,0.1mmol/lmgcl2,0.1mmol/ldntps,15ngissr引物,15~25ng模板dna,0.5utaqdna聚合酶。以无菌双蒸水代替模板dna作阴性对照。

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然后94℃变性45s,53℃复性40s,72℃延伸70s,进行35个循坏,最后72℃延伸7min。pcr产物用1.2%琼脂糖凝胶电泳,gel-dye染色,凝胶成像扫描记录结果。

共使用19个issr引物,对野生鸡腿菇2008和其它15个供试鸡腿菇菌株进行扩增,有11个引物可扩增出差异性谱带,对issr扩增dna指纹图谱进行人工比对分析,有条带记为1,无条带记为0,构建初始0、1数据矩阵,使用ntsys聚类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16个菌株间相似系数在82~100%,取相似系数90%可将供试的16个鸡腿菇菌株分为以下3个类群:

第一类群:1号、4号、5号、7号、8号、9号、11号、13号、15号、17号菌株;

第二类群:2号、3号、12号、14号、16号菌株;

第三类群:6号菌株。

同时,6号引物和9号引物可扩增到鸡腿菇2008的特异性dna谱带a和b,而其它供试菌株未扩增到特异性dna谱带a和b,说明野生鸡腿菇2008(6号菌株)与其他鸡腿菇之间亲缘关系较远,非同一菌株,结果见图4~5。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鸡腿菇2008的栽培方法,该方法使用鸡腿菇2008,采用稻草二次发酵法,棚内层架式栽培,采收5潮,生物转化率达150%以上。具体要求如下:

1)栽培季节

鸡腿菇2008是中低温型品种,出菇温度范围在18~22℃,自然气候以春、秋季栽培较为适宜,工厂化生产可以周年栽培。

2)原种生产

母种只用于移植扩繁原种,一支母种扩繁原种6~8瓶(袋);采用谷粒,以500~750ml玻璃菌种瓶。原种培养基为:麦粒100kg、碳酸钙1kg。制作过程:将小麦粒用水浸泡12小时后,煮至麦粒熟而不开花,滤去水分,滤液可制母种培养基或栽培时拌料用。摊在通风处晾30~40分钟,使麦粒表皮不湿为宜,加碳酸钙拌匀后装瓶,高压灭菌1.5小时。接种后,25℃下恒温培养,长满备用。

3)发酵料栽培法

发酵料配方:稻草240kg(干重),干牛粪160kg(干重),饼肥10kg,尿素2kg,硫酸铵3.5kg,石灰10kg,石膏5kg。配方中碳酸比为30~33:1。

采用二次发酵法,发酵第6d料心温度达75℃时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每隔3d、3d、2d当料心温度达70℃时翻堆;二次发酵5d,料温维持在60℃左右,从建堆到发酵完毕一般需要24d。发酵好的料呈咖啡色,有酱香味而无酸臭味,含水量在65%左右(指缝有水泌出),ph6.5左右。室内层架式床栽,当发酵料温降到30℃以下时,应及时趁热播种,铺料、播种、铺料、播种(3层料,3层种),料总厚度15-20cm,用种量约15%,适当压实,盖薄膜。

4)发菌管理

培养温度20~25℃,培养湿度70%左右,暗光培养,培养后期加大通风,约20天左右菌丝长满。

5)覆土管理

覆土时机是菌丝长满。选择黏性的菜园土,拌入2%的石灰,0.2%的磷酸二氢钾,用石灰水调湿度,比常规湿度偏大些,使土能搓圆捏扁,装入一个带盖大桶,用木棍戳洞到底,倒入少许杀虫剂,然后点燃一袋气雾消毒剂,放入洞内,密封3天后使用。覆土厚度约3cm厚,覆土后保持土壤湿润,光线暗、空气新,气温20~26℃,气湿80%。

6)出菇管理

出菇温度保持在18~22℃,提高空气湿度85~90%,创造温差,加强光照及通气条件。覆土后15~20天现蕾。一般9~10天进入采菇期。勿向菇体直接喷水(易变色),防喷水不当致菇体变黄,最好用较细的水管浇注于菇丛缝隙中。喷水后要注意通风,勿形成闷湿环境。适宜的喷水通风应根据天气及菇的生长情况而灵活掌握。

7)鸡腿菇的采收

鸡腿菇采收必须在菌盖含苞未放、菌环未松动、5~6成熟时采收,采收时用手握住菌柄轻轻旋转就可以采下来。然后用竹片刮净菇脚泥土和菇盖鳞片,处理后,鸡腿菇置于1~3℃保鲜或直接进行深加工处理。

相关知识

一株野生鸡腿菇ZMM
一株羊肚菌菌株及其培养方法.pdf
一株杜鹃花类菌根真菌功能菌株及其应用专利查询
适宜人防洞栽培的鸡腿菇菌株筛选初报
鸡腿菇优良菌株筛选与高产栽培模式分析the chicken leg mushroom good strains screening and high
西宁地区野生鸡腿菇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pdf
一株深色有隔内生真菌菌株及其应用
一株临沧野生灵芝的鉴定与驯化栽培
一种鸡腿菇培养基、一种鸡腿菇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一种鸡腿菇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网址: 一株野生鸡腿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与流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9532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这个食材,口感比肉还好吃,营养高
下一篇: 鸡腿菇常见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