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抗疲劳药食同源中药研究现状分析

抗疲劳药食同源中药研究现状分析

抗疲劳药食同源中药研究现状分析,探讨了慢性疲劳综合征AccessibleFatigueSyndrome,FAS的主要病因与病理变化,以及针对这一疾病的预防治疗策略本文首先概述了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相关定义,随后详细阐述了CFS作为疾病分类的一个重要特征文章接着从中医理论出发,对CFS的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通过对已知病因和病理变化的详细描述,我们进一步理解了CFS对身体各方面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建议

抗疲劳药食同源中药研究现状分析--第1页

抗疲劳药食同源中药研究现状分析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是一组以严重疲劳为

主要症状的症候群,其原因不明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且患者经充

分休息后仍得不到缓解,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部分患者还伴有低

热、咽喉痛、头痛、肌肉或关节痛、淋巴结肿痛、注意力不集中、记

忆力减退、失眠和抑郁等症状,进而使得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严

重者甚至常年卧床,无法正常工作、生活,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

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目前CFS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低龄

化趋势,其预后不理想、医疗支出巨大已成为世界各国广为关注的公

共卫生问题。2015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OM)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在

美国估计有8.36万-250万人患有CFS,其中大部分患者还未被确诊,

至少有25%的患者仍然卧病在床。CFS首发症状较多,特异性不明显,

临床上易被患者及医生忽视,导致病情发展。因此加大对CFS知识

的普及,提高人们对CFS的认知,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防

治本病具有重要意义。

1、CFS的中西医认知

1.1西医认知

20世纪80年代,CFS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现并命名,

随后许多国家对CFS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国际上已公认CFS作

为一种疾病存在,但是由于其发病原因及机制都不明确,因此还未有

统一的诊断标准。通常CFS是在急性病毒感染或应激期后数周或数

月内才出现复杂的症状。

抗疲劳药食同源中药研究现状分析--第1页

抗疲劳药食同源中药研究现状分析--第2页

1.1.1病毒感染:

临床研究表明,部分CFS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病毒感染症状非常类似,

发病较突然,并伴有发热、皮疹、肌肉酸痛、淋巴结增大、关节痛等

流感样症状。急性期前,大部分患者有可疑的感染史。因此,多项研

究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如EB病毒、肠道病毒、博

尔纳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人类疱疹病毒感染等。但是目前,

CFS由病毒感染导致的理论依据还不够充分,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

楚,仍需进一步研究。

1.1.2遗传易感性:

有研究显示,CFS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6]。2006年,美国CDC

进行了一项关于CFS的较大规模研究,该研究对227例CFS患者进

行了详细的临床评估和全面的血样化验(包括评估2万种基因的遗传

性和活性),结果发现CFS患者体内含有的某些基因与大脑调节压力反

应活动有关,而且表现出与常人不同的基因活性,表明特定的基因及

基因活性与此病相关。Smith等报道,和健康母亲的子女相比,患有

CFS的母亲产下的子女更容易患CFS。Kerr等通过对55例CFS/肌痛

性脑脊髓炎(ME)患者和75位健康献血者的表达差异基因进行分析,

证实88个基因出现了差异表达,其中85个上调、3个下调。此外,

双胞胎研究表明,单卵双胎的疲劳一致性高于双卵双胎。2016年,

Schlauch等使用超过906600个已知的DNA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来

分析CFS/ME受试者和健康对照者的DNA,发现其中442个可能与

CFS相关,此研究也为CFS的遗传易感性提供了支持。

抗疲劳药食同源中药研究现状分析--第2页

抗疲劳药食同源中药研究现状分析--第3页

1.1.3免疫功能异常:

CFS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疾病,很多学者认为CFS的产生可能与机体

免疫功能失调有关,表现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多种特征,如免疫球蛋

白A

相关知识

药食同源中药防治现代病毒性疫病的应用规律及机制分析
药食同源黄精的资源分布与开发应用现状
药食同源植物茯苓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药食同源”植物酵素研究进展
本草花开”打造“药食同源”产业链平台
药食同源的界定
中药茶,药食同源,科学搭配,有益健康中药保健茶注册需要什么手续
【科普工作室】药食同源之黄精
药食同源中药保健茶,科学搭配益健康
山楂:药食同源的红宝石

网址: 抗疲劳药食同源中药研究现状分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9628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综述]军用抗疲劳功能食品原料
下一篇: 不同疾病的山药食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