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海三棱藨草种群如何生态修复?相关技术规程正式发布,2月1日起实施

海三棱藨草种群如何生态修复?相关技术规程正式发布,2月1日起实施

海三棱藨[biāo]草(×Bolboschoenoplectus mariqueter(Tang &F.T.Wang) Tatanov)是我国长江口和杭州湾滨海湿地的特有种,是长江口越冬候鸟的重要食物资源,对长江口生物多样性维持和重要生物栖息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近年来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等影响,海三棱藨草种群规模急剧减少,使得迁徙鸟类的栖息地减少、食物资源短缺,导致迁徙鸟类数量显著下降,对当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带来了严重影响,迫切需要进行海三棱藨草种群生态修复以维持长江口海岸带生态健康。

自2014年起,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科研院所开展了海三棱藨草种群修复研究,经过长期不断探索,提出了不同场景下的海三棱藨草种群生态修复技术,在崇明东滩鸟类栖息地修复工程项目中开展大面积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示范效果。

为了进一步总结海三棱藨草种群修复经验,提升长江口海三棱藨草修复标准化水平,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于2017年提出《海三棱藨草种群生态修复技术规程》上海市地方标准编制计划,标准归口于上海市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2年10月获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标准编号:DB31/T 1373-2022),将于2023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海三棱藨草名片

海三棱藨草是莎草藨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球茎匍匐,根系发达。杆呈三棱形,高25-60厘米。通常2叶,叶片短于秆,宽0.2-0.3厘米。小穗单个,长0.8-1.2厘米。小坚果倒卵形,深褐色。生长于受潮汐影响下的潮间带湿地的前沿,崇明东滩、南汇边滩、九段沙、横沙东滩等自然滩涂均有分布。其种子和球茎是植食性鸟类的重要食物。

海三棱藨草形态图(源于网络)

海三棱藨草球茎

海三棱藨草在滨海湿地

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海三棱藨草能够很好地适应淡咸水交界、每日受到两次潮汐影响的特殊生境,具有耐盐、耐淹、耐淤埋、耐风浪冲击、生活力旺盛、繁殖能力强等特点。作为最早定居于滩涂原生裸地的先锋植物,它依靠小坚果漂浮传播和球茎随海浪冲击散布,能够在原生裸地上萌发成幼苗而定居下来并迅速扩张。海三棱藨草不仅能够为湿地水鸟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为底栖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深度参与食物链;而且由于其地上生长茂密的植株和纵横交错的地下根茎系统,还具有较强的固碳、消浪促淤、保滩护岸和促进底泥沉降等多种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当地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崇明保护区滩涂的海三棱藨草群落

结穗的海三棱藨草植株

标准的主要内容

《海三棱藨草种群生态修复技术规程》由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以及复旦大学联合起草,是起草单位多年科研成果及工程实践的结晶。本标准明确了海三棱藨草种群修复程序,规定了场地选择、材料准备、方案实施以及监测与管理的要求,根据不同生境下自然条件差异,采取不同的生态修复方案,可适用于长江口及上海市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生态修复。

不同场地条件下海三棱藨草种群

修复、种苗选择及后期管理要求

自然潮滩球茎苗移栽

人工辅助播种

应用与示范

本标准已经在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的盐沼修复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及示范,并在南汇东滩的种青工程中进行了应用,展现出优良的推广前景。

崇明东滩保护区滩涂,修复前,大部分自然滩涂均为无植物生长的光滩

崇明东滩保护区滩涂,实施生态修复后海三棱藨草面积显著增加

崇明东滩保护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鹤取食海三棱藨草

修复后的海三棱藨草为越冬水鸟提供食物

南汇东滩实施海三棱藨草修复1个月(左图)和4个月(右图)的修复效果

原标题:《海三棱藨草种群如何生态修复?相关技术规程正式发布,2月1日起实施》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保护冬候鸟食物资源,上海有了海三棱藨草种群修复技术规程
保护海三棱藨草迫在眉睫 这种植物对长江口生态健康至关重要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保护湿地,华东师大科学家“种草”长江口!
一种潮间带海三棱藨草自然群落生态恢复方法与流程
入侵植物互花米草治理标准正式发布
连江“以草攻草”搭建“候鸟食堂” 海三棱藨草取代互花米草生态位
南汇东滩海三棱藨草群落的生态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6年,他们打破传统生态修复“梦境”
权威发布 丨 本市《立体花坛技术规程》将于6月1日起实施~

网址: 海三棱藨草种群如何生态修复?相关技术规程正式发布,2月1日起实施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9804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抽水蓄能电站岩质边坡消落带生态修
下一篇: 田青——一种草本植物的生态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