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11:56: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A+A-
东莞东城一小将醒狮精神凝练为“顽强拼搏,积极向上,团结合作”12个字,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深入运用,让他们在醒狮训练中体会坚持的意义,在双人配合舞狮时理解协作的价值,在遇到难题时汲取非遗中蕴含的智慧。“让学生受益的不仅是技艺,更是这种能伴随其一生成长的精神。”温伟聪说。
在四川省成都市,非遗进校园以市级非遗传承基地学校为样板,引领其他学校。自2014以来,成都市评定了3批共50所市级非遗传承基地学校,涵盖19个区(市)县。这些非遗基地校各确定了一个或多个主要传承项目,涉及川剧、蜀绣、青城武术等。目前,成都市开展非遗传承进校园的学校数量超过400所,覆盖26万学生。“我们更重视在地文化挖掘,鼓励市级传承基地学校开展‘一校一品’的探索,并将非遗元素深度融入校园环境与学校课程。”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承发展科工作人员周绪海说。
实践创新:多维融合体系化发展
各地在非遗进校园的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模式。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是突破单一的技艺教学,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传承路径。
进校园展示非遗技艺、编写教材、成立社团、与学生联合共创、带成果赴国外展出……这些年,白族扎染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翰敏几乎将非遗进校园的模式尝试了一个遍,合作对象涵盖大中小学校及职业院校。
在云南大理的一所小学,她和学校的老师不仅带领学生学习扎染技法,还带着他们在校园种植马蓝,观察其生长周期,参与采摘、发酵、染色,进行全过程学习;在甘肃等地的院校,她教学生系统认知美术与扎染;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她指导学生围绕“蝴蝶”“马齿花”等传统纹样和题材进行思考,并将成果融入他们的毕业创作。
相关知识
非遗进校园
非遗进校园:传承文化瑰宝 点亮校园生活
花西子“非遗进校园”公益入选联合国非遗培训案例
非遗进校园让非遗之花在校园里绽放迷人光彩
非遗进校园,八宝山街道多彩文化活动点亮童心
和政:非遗进校园 文化有传承
贵州:非遗进校园 “锦鸡”舞起来
非遗花杆进校园,文化传承助发展
静宁:“非遗”进校园 传承添活力
云上非遗进校园 文化传承在身边—艺术学院非遗民间美术研究社工作案例——陈皎月老师、吴婷婷老师、王秀老师
网址: 非遗进校园怎么才能出成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13865.html
上一篇: 高顿:架起高校与产业的人才“立交 |
下一篇: 电影《向光花盛开》定档10月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