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第4949期 文本解读 | 高睿:《秋天的怀念》文本解读

第4949期 文本解读 | 高睿:《秋天的怀念》文本解读

第4949期

编者按:

《秋天的怀念》中,作者史铁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感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世界。他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成熟与收获,同时也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在这个世界里,秋天的落叶象征着生命的消逝,而秋天的丰收则寓意着生命的坚韧和顽强。今天高睿同学又会带来怎样的解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山西省临汾市县底中学 王瑾

《秋天的怀念》文本解读

高睿

《秋天的怀念》是部编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由单元导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亲情,语文要素是重视朗读和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文中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串联起了作者三次看花的记事片段,并且这样的串联还具有一定的特点:这种串联贯穿文章始终,串联的三个片段是文章记事的主体。

由此也可以进一步明确文中“我”对于看花这件事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是文章的叙事线索。虽然在母亲去世以后,史铁生失去了母亲的陪伴,也失去了母亲对他细致入微的关爱,但母亲的去世仿佛给史铁生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使他终于从瘫痪的痛苦中清醒过来,开始认真思考母亲所说的“好好儿活”的涵义。所以在三到七自然段的部分,作者的情感态度变化更多的是从自己的内心本源出发而发生的改变。

作者发生这样的情感变化在文章中可以找到两个主要的原因:一是母亲虽然去世了,但她的坚强、隐忍和无私的爱让儿子在岁月的流逝中愈发感到敬重,从母亲的爱中汲取的力量使他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学会“好好活儿”。至此,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好好儿活”——朴素的不能再朴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一句话,涵盖了那么多复杂的感情——母亲就是以自己残缺而悲苦的余生,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二是儿子在怀念母亲时的愧疚和忏悔之情,这也是作者学会“好好儿活”的原因之一。

其实,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也源于文章对现实的变形。史铁生妹妹史岚在《我和哥哥》一文中的记述:“1977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她(母亲)突然开始大口地吐血,又是爸爸和邻居把她弄到哥哥的轮椅上送去医院,她由于肝硬化引起大出血住进了重症病房。我去看她,她让我别害怕,照顾好哥哥,她做个手术就好了。……哥哥的好友燕琨大哥背着哥哥去见了妈妈最后一面。”同时史岚还在文中提到“是爸爸和邻居把她弄到哥哥的轮椅上送去医院”“哥哥的好友燕琨大哥背着哥哥去见了妈妈最后一面”。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史铁生见到了母亲最后一面并且是由自己的好友燕琨大哥带自己去的,而并非其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所写的“邻居的小伙子”,是史铁生用了小说的笔法,通过变形、想象写成的。

《秋天的怀念》只是对现实进行了变形,如史铁生的母亲去世时间的错乱(现实中史铁生的母亲去世于1977年春天,而文中暗示的则是秋天)、父亲角色的隐形(据史铁生妹妹史岚的回忆,当时是史铁生的父亲和邻居把母亲弄到史铁生的轮椅上送去医院,而文中却根本没有提到自己的父亲)等。邻居与朋友角色的调换、父亲角色的隐身、母亲去世时间的错乱外,实际上还有一处,那就是“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作品中的“我”是不知道母亲的病情的,而现实中的史铁生却并不是如此,据史铁生的好友徐晓在《收获》上发表的《我的朋友史铁生》中的回忆:“《秋天的怀念》没有写在妈妈病危的日子里,他怎样摇着车到药店和一个又一个熟人的家里去寻找可能使人起死回生的‘牛黄安宫丸’。”由此可知,史铁生知道自己母亲的病情,并为了母亲的病能够得到治愈而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但是作者在写作中却刻意忽略了。

作者之所以刻意隐去或者改写现实中的信息,其实不难窥破,作者史铁生是想通过文本细节的改动来增塑母亲的光辉形象以及自己对母亲强烈的怀念之情。

毫无疑问,史铁生的母亲非常伟大非常无私。但是,她的无私,也直接造成了儿子后半生的遗憾和痛苦。史铁生为母亲祭奠上了自己全部的才华和成就,但他的痛苦,未必就能真正减轻。

史铁生为什么不写父亲呢?

巨大的愧疚导致了巨大的痛苦。母亲去世后,史铁生从身体的废墟上站立起来,但是,却一直不能从心灵的废墟中站立起来。他觉得自己对母亲是有罪的。这种罪,成为他20岁后生命的原罪。这种罪,控制着他,让他必须使出全部的生命能量去赎罪。所以,专一地表达对母亲的爱,把全部的爱倾注在母亲身上,是他自我拯救的方式。他不能容忍有谁瓜分他的情感表达——哪怕是父亲。他用为母亲建立一个绝对的、唯一的情感祭献高地的方法,来赎罪。

父亲是好父亲,母亲是好母亲。但是,父亲和母亲的关系不好。在有父亲的家里,母亲其实是“丧偶式育儿”或者是无觉知的“丧偶式育儿”。甚至连史铁生初瘫痪时,父亲和母亲也没有能够形成合力。

父亲虽然活着,虽然也尽到了责任。但是,他的爱,并没有得到史铁生的认同。甚至可能他们父子的关系,并不太好。否则,作为情感丰富的大作家,不可能避开父爱这个题材。史铁生是故意不写的。他没有办法写——父亲让他不好写,无法写,不能写,不愿意写。

史铁生将文章的题目定为《秋天的怀念》,怀念是指对消逝的时光、往事和人的思念,尽管作者在思念中饱含着忏悔之情,但是他也在深深地忏悔之中选择不断地与过往和解,慢慢从好的与不好的回忆中汲取力量,带着母亲爱的遗存越来越接近“好好儿活”的内涵。而母亲所说的“好好儿活”也绝对不是让史铁生一辈子都活在内疚与自责之中,她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正确看待人生的苦难和挫折,在这种意义上,母子二人双向错位的爱又在这一时空中以另一种方式交汇了。

高睿,赤峰学院文学院2021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期编辑:王 瑾

执行主编:胡 艳

栏目负责:刘洪涛

投稿邮箱:liujin1206@qq.com

相关知识

第4322期 文本解读 | 刘常兰:悲凉之美,故都情思
沉潜语言之海,聆听花开之声——《花钟》文本解读
《雨巷》文本解读
《对韵歌》文本解读
解读花草:槐花,怀念的花
北京修订发布《北京市住房租赁合同》等示范文本
北京市总体规划文本
花式文本生成器
第10课:标签,长文本引用
白鹭之美蹁跹来 ——《白鹭》文本解读

网址: 第4949期 文本解读 | 高睿:《秋天的怀念》文本解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2063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陶渊明与菊之缘
下一篇: 王安石和苏东坡之间的菊花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