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贵州岑巩:“空中赶花”提效率 智能授粉促增收

贵州岑巩:“空中赶花”提效率 智能授粉促增收

盛夏七月,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4.23万亩制种水稻陆续迎来扬花授粉关键期。与往年不同的是,如今的田间地头,少了挥竿拉绳“赶花”的人力身影,多了低空穿梭的植保无人机。今年,当地采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智能操控开启“空中赶花”新模式,精准把握“花粉活性黄金期”,为高效授粉、稳定产量、提升品质注入科技动能。

在岑巩县思旸镇磨寨村千亩种子产业园,水稻父本与母本按科学比例间隔种植,形成高低错落的“授粉矩阵”。植保无人机在田间低空穿梭,旋翼带动气流翻动稻浪,父本花粉随风扑向母本稻穗,转瞬间便完成“精准联姻”,实现高效授粉。

植保无人机高效授粉(吴祥华 摄)

“每天的10点到12点是授粉的最佳时段,要及时开展人工辅助授粉,才能有效促进母本结实丰产。”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庄官俊介绍,无人机通过预设航线和动态调高,单机半小时能作业50亩,效率是人工的20倍,不仅节省人力,还能确保在花粉活性最高的黄金时段实现及时、高效、大面积授粉。

庄官俊操作无人机给制种水稻赶花授粉(周燕 摄)

岑巩县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年产稻种占全省总量的80%以上。过去,依靠竹竿、绳索等传统工具进行“赶花”作业,还受限于操作经验,容易出现授粉不均、覆盖不全等问题。尤其在农忙时节,熟练劳动力紧缺,赶花作业一度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

“今年种植了120亩‘润香优1466’品种,现在通过用无人机赶花授粉,整个地块授粉更均匀、更高效,有助于提高结实率,预计亩产干谷150多公斤。”思旸镇磨寨村村民姚涛表示。

姚涛(中)和技术员查看制种水稻授粉情况(吴国明 摄)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近年来,岑巩县累计投入5.9亿元(其中农业现代化基金1.5亿元),实施土地宜机化改造、灌排设施升级、耕地质量提升等工程,整治土地3.2万亩,将“巴掌田”改造成“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农机通达率提升至90%以上,为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现代农机设备在基地上全面应用,我们实现了从‘育、耕、种、防、管、收’全流程机械化。”岑巩县农业农村局正高级经济师代国权介绍,这种转变不仅破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劳动效率低的难题,更推动制种产业从“人工依赖”向“智能精准”跃升,为种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天马镇天马村水稻制种基地(沈启照 摄)

如今,岑巩县已建成从工厂化育秧到机械化收割的完整种业机械化链条,构建起“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高端种业生产体系。2025年,全县订单制种面积达4.23万亩,预计产出稻种876万余公斤,产值突破2.6亿元,可满足长江流域900万亩稻田的用种需求。

从传统农业到智能种田,从人力主导到科技赋能,岑巩县正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岑巩将继续深化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岑巩力量”。(周燕 吴祥华 吴国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知识

无人机“空中赶花”授粉忙
贵州岑巩:风吹稻浪满地香 4.2万亩水稻制种“赶花”忙
东源无人农场,用绳子赶花授粉,操作666!
岑巩全面修复水生态环境 水清岸绿带来全域环境“蝶变”
忻府区:特色村绽新颜 产业兴促增收
水稻制种“赶花”授粉忙
贵州岑巩:思州柚迎丰收 海外订单销售忙
贵州福泉:烤烟育苗管护忙
一条产业链 一条增收路 黄沙镇发展白柚产业促农增收
贵州:小刺梨成百姓增收大产业

网址: 贵州岑巩:“空中赶花”提效率 智能授粉促增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2768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药材配套机械化技术
下一篇: 河北:机械化采收助力中药材产业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