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降辰。满殿香花争供奉,内园先占得铺陈。”——《花蕊夫人宫词》
一日,青城山上有个道士骑驴下山,随性放声高歌行至半山腰处,路遇了一位过客。那过客驻足倾听,此时道士正唱道:
“去秋送衣~渡黄河哟;今秋送衣上陇坂。妇人不知~道径处哟;但问新移~~军近远。絮时厚厚绵纂纂,贵欲征人身上暖~~愿身莫著裹尸归~愿妾不死长送衣~”
话说这首乐府诗,乃是前朝中晚唐的一位诗人,姓王,名建,世称王司马所作。为叹安史之乱以后战争频仍,天下干戈不息。那时陇坂以西,陷于吐蕃;辽水以东,时受契丹、奚、新罗袭扰;蜀地两川,南诏数次侵犯;国家疆土日促,藩镇势力抬头,贪官污吏横行,人民和平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士卒百姓疲惫不堪。
这位与张载齐名的诗人看不到的是,之后的大唐帝国依然在下坡路上越走越远。及至末年,公元880年冬天,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直捣长安,以唐僖宗为首的朝廷流亡蜀中。最终在907年,朱温废帝自立,残破的大唐终于彻底结束了生命,中国历史迎来了更加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所谓五代十五帝,播乱五十秋。人民的疾苦甚至比王建《送衣曲》中描绘得还要沉痛。
且说那登山过客,虽已年逾六旬,但龙睛虎视,隆眉广颡,身长七尺,状貌伟然[1],仍不失赳赳武夫之气[2]。听得路上道士唱诗,他虽文化水平不高[3],却隐约感觉到那是位道高有德之人,于是回身快步朝他走去,嘴中喊道:“这位道长且慢!”
那道士闻声停住了驴子,却没有转身,又不答话。于是他又问道:“道长何人?要往何去?”那道士道:“吾乃汉新野人阴长生,今下山去寻另一王建有事。”
‘嗯?王建不正是我吗?慢着,我又为什么会在这里来着?’他惊道:“先生原来是平都神丹真君,不知找朕何事?”原来他所寻之人,正与那《送衣曲》的作者撞了姓名。
“你便是王建?”这位自称汉朝时人的道士这才翻了个身,倒骑着毛驴,打量着他,口中直呼其名,好似这皇帝在他眼中和平民无异。王建此时有些迷糊,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会独自一人来到此地,且他素来迷信,这时居然毫无怀疑地就接受了对方是真仙人的设定,当下也不摆架子,作揖道:“是。我便是大蜀皇帝王建,不知真君有何赐教?”后梁篡唐后,天下军阀纷纷独立,互相兼并,时至今日除了后梁外,还有大小十几个势力,蜀也是其中之一,后世史称前蜀。
“嗯,看你态度还算不错,且又与我有缘,我便告知与你吧。”阴长生笑道,伸出一根手指,指了指天上:“上界之人将要下凡,命吾等上奏适宜落脚之处,吾羽化之山今在你蜀境,便被派来考察当今蜀主。你还算不错,吾这便上奏,表‘蜀国可也’。三日后中元节便来,你当在城外筑一台,率百官迎之,务必恭敬,不可怠慢了上界之人。”
王建大喜:“多谢真君,建必谨记于心,恭迎仙人。”
阴长生哈哈大笑,化阵清风而去。王建喊道:“真君慢走,建还未答谢!”
“呜哇!什……什么答谢?”身旁传来美人被惊醒的声音。王建微微闪开眼,看周围时,却是在自己寝宫,大徐妃在旁撑起身,问道:“哎哟,陛下,可是做了什么梦?吓煞臣妾了。”
王建深呼吸了几下,方才梦里的画面实在太过真实,醒来后也历历在目,过了好久才定下神。大徐妃给他擦了擦汗,王建握住她的手,将方才的梦尽数道来。
“爱妃,你看这梦是真是……幻?”王建不敢说‘假’,改口用了‘幻’字。
“梦中之语如此言之凿凿,似非虚事?陛下不如待天亮后召司天少监来问,听闻他善袁许术,兼精三式,人们都唤他作‘赵圣人’呢[4]。”
“赵温圭?哼,以前又不是没找他算过,好几次没中,这人不靠谱,还圣人呢,沽名钓誉之辈。[5]”王建摇摇头,“还是召胡秀林来吧。”
王建被这梦搞得毫无睡意了,大徐妃唤来太监宫女给王建更衣洗漱,不在话下。
“宣司天监胡秀林——”小太监传唤道。“臣胡秀林拜见陛下。”离今日早朝还有好一会儿,不知皇上哪根筋抽了,天蒙蒙亮便被他派人叫了起来,胡秀林心想我这把老骨头还想多活几日呢。
王建把自己的梦跟胡秀林说了一遍,然后问道:“爱卿以为,朕当如何自处?”
胡秀林是历法专家,在司天监中属于务实派,年纪大了也有些脾气,听到皇上是做了个梦就把自己那么早叫起床,心里不免有些起床气,便道:“承蒙皇上错爱,可老臣只精通历法,不善这解梦之事。”
“那……那爱卿在天象上,可有看到什么类似的天象?”
“启禀陛下,没有。陛下不如召少监赵温珪来,他擅长此事。”胡秀林倒也不是藏着掖着或是要推荐下属,而是他虽然身居司天监高位,可却是专业性很强的人才,研究了一辈子历法,对解梦的事是一窍不通。当初唐朝的《宣明历》出了差错,当时作为司天少监的他便参与编纂了大唐最后的《景福崇元历》,升迁司天监。大唐亡后,王建留胡秀林继续担任他大蜀的司天监[6],胡秀林便将自己的《永昌历》于去年十月初二呈献给了朝廷,王建命令颁行于前蜀境内。可他自己很快又发现了此历的新问题,现在又在着手准备新历,也就是后来的《正象历》。
王建心想我正是不愿找他这才找的你,于是略有不悦。胡秀林见状又道:“亦或者广德先生杜圣宾当亦精通此道。”
“对啊,险些忘了他了。”杜圣宾名光庭,圣宾是其字。此人精通道教,颇有名望,唐僖宗在长安曾闻名召见,赐给紫袍,任麟德殿文章应制,为内供奉,中和元年随唐僖宗入蜀,后留在成都。王建多次征用不从[7],终于在去年才出山,王建赐号广德先生[8],为太子之师。“不过今日还有早朝,那便派人督促他直接在早朝上与朕相见吧。”
唐制,五品以上文武等官要每日朝参[9],蜀随唐制,王建又是位勤奋的皇帝,所以每天都有早朝,但为了不影响工作,时间会很早。很快到了早朝上,王建迫不及待地先问群臣有没有急事,既无急事,便把自己的梦说了出来。御史中丞周详[10]率先出奏道:“启禀陛下,详以为三日之内筑成一台有损民力,若是三日后并无仙人下凡,则见笑于大方矣。”
周详确实说中了王建的顾虑:万一这事儿是假的,那到时候台造好了,文武百官来了,等半天等不到,这脸还要不要了?然而王建对道教素来迷信,这般真君托梦,又怎么也不敢置之不理。又问道:“广德先生以为如何?”
杜光庭出列道:“臣以为,阴真君已说得明明白白,陛下也已答应,此事决无疑矣。”赵温圭这时也奏道:“启奏陛下,臣昨夜夜观天象,也似有圣人下凡之兆。”
“呵,赵大圣人不是早就下凡了吗?”王建讥讽了一句,引得朝堂上一片哄笑。赵温圭连忙伏地:“臣万死不敢称圣人,此乃乡野愚夫愚妇戏言耳,陛下切勿当真!”
周详这时出来打圆场道:“臣有一计,既然真君只言城外,未明言方位,不若筑台于南,备齐郊祀之礼,与吏民言新台乃为祭天。三日后领文武相候,若仙人下凡,自是最佳;若不下凡,则按祀礼行之,城南祭天,城北祭地。三日筑台虽然急促,然万一梦未应验,于朝廷威望亦无碍,事后多抚恤民夫即可。”
王建大喜:“博雅老成谋国之言,善哉!”
三日后,紧张得一宿没合眼的王建带着胡秀林、周详、杜光庭、太子王宗懿[11]和十岁的小儿子王宗衍早早来到城外的土台,五品以上文武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都陆陆续续到达。这台子因为赶工没有时间去华丽地装饰,只是用土堆起了一个长方体,两侧有斜坡阶梯。成都平原以紫色土为主,加之前日有下雨,新台的颜色呈深红色。
官员到齐后,大家便开始你看我、我看你,再抬头望望天,等待着是否真的会有神仙出现。王建坐在台子上,比谁都要紧张地看着天空。一旁的小儿子王宗衍有些坐不住,但又是第一次见这么大的场面,东瞧瞧、西看看,虽不离坐但动弹个不停。今天本来他是不应该来的,然而恰好他的生日就在中元节,原本父亲答应了他今日要和他一起玩,没想到三天前出了这托梦的事,那小孩子生日自然被忘之脑后了。宗衍今早不从,又哭又闹,毕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最受宠爱,王建心一软便将他也一起带来开开眼界。
原计划是等到正午,若是还没有仙人的迹象,便开始祭天。此时还未到午时,王建已有些等不及了。为了避免上厕所,早上到现在一点东西不敢吃、一点水不敢喝,在这干坐着难免又忍不住和太子大臣聊聊,已是口干舌燥。
不相信梦会应验的周详此时却最为淡定,温言安抚道:“陛下勿躁,昔日与臣攻取两川之时,整日不吃不喝地行军也是有过,如今国家承平,平日忙于案几,权当偷得浮生半日闲,至虚守静了。”当年王建得两川,详之谋为多,是为谋主。开国之后低调敬业,深得王建信任。尤其是前不久最为倚重的老臣韦庄去世[12],现在王建身边最亲近的大臣便是周详了。
王建点点头,过了一会儿又问道:“此事古有之乎?是何故?”周详答道:“有之。《左传》、《国语》并载‘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之事,其亦在七月也。彼时彼刻周王问于内史过之言,恰如此时此刻陛下问于臣之语。”
“哦?”王建听到这巧合,心里一咯噔,原本对此事逐渐被磨灭的信心又重燃了起来。“那当年内史过时怎么答的?后来降于莘之神又如何了?”
周详如数家珍道:“国之将兴,其君齐明、衷正、精洁、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神飨而民听,民神无怨,故明神降之,观其政德而均布福焉。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粗秽、暴虐;其政腥臊,馨香不登;其刑矫诬,百姓携贰,明神不洁,而民有远志欲叛,民神怨痛,无所依怀,故神亦往焉,观其苛恶而降之祸。”
听到前半段王建心里乐开了花,脸上都忍不住浮现出笑容,然而听到后半段,又惊出一身冷汗,忙问道:“博雅以为,今神之降,观我政德而布福邪?观我苛恶而降祸邪?”
周详当然不可能说是后者——国家昏乱来灭你的——了,况且如今开国方三年,正是人心最为凝固、国家最为进取的时候,王建确实也干得不错,安定社会、发展农业、教育官吏、革弊从新、去华务实,蜀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王建和他的大臣们还有一番雄心,希望把蜀国彻底治理好,臻于清平世界,永远保持下去。
于是周详鼓励了王建一番,王建心稍安,又问道:“那神降之后,周惠王其若之何?朕又当若何?”周详对曰:“其为丹朱之神,内史过言当使太宰以祝、史帅狸姓,奉牺牲、粢盛、玉帛往献焉,无有祈也,礼之而已。”
“无有求也?”王建像孩子收不到礼物般难掩失望之色,难得这神仙下凡了,自己居然不能去求点东西?周详道:“当时虢国国君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使虢之祝、史请土焉。内史过曰:‘由是观之,不过五年。’四年后,虢国果然被晋国灭了。”
王建又倒吸一口冷气,没想到后果居然如此之重。周详补充道:“不禋于神而求福焉,神必祸之;不亲于民而求用焉,人必违之。精意以献,禋也;慈保庶民,亲也。虢公动匮百姓以逞其邪,离民怒神而求利焉,不亦难乎!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依人而行!”
“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听完周详的话,王建反复念叨着这几句,似有所悟。他握住周详的手说:“听君一席话,胜过有神降啊。纵使今日无有仙人,朕亦无憾矣!”
周详也有些感动,离座拜道:“详仅复述圣人所传之书,陛下灵明慧聪,能悟其道,此天下之至德也,国家百姓之幸甚!”
台下一些离得远的大臣见台上周详突然给皇帝跪了,一脸懵逼不知发生了什么,几个离得近、耳朵尖的大臣接下来有的是话题聊了。
扶起周详后,王建又问道:“倘若仙人当真降临,除却今日以物享焉,往后又当何如?仙人会待多久?”
周详对曰:“《左传》载‘神居莘六月’,可知其不会来了就走,而是会住上很长一段时间。臣知道一个三国时期的例子,吴国有神自称王表,周旋民间,语言饮食,与人无异,然不见其形,又有一婢,名纺绩。此可知其下凡也可能不止自己一人,呃一神,还可能有侍从。吴主孙权遣中书郎携辅国将军、罗阳王印绶迎表,表随中书郎俱出,与其及所在郡守令长谈论,众人无以易。秋七月,中书郎与王表至皇宫,孙权于苍龙门外为立第舍,数使近臣送酒食往。后来才知这王表可能是个骗子,但骗子已然这般待遇,若是真的从天而降,自当只高不低些。”
“哎呀,还是没有准备妥当,这事应该提前问的。现在上哪去弄将军、王印来。”王建挠了挠头,“不过朕亲自率文武百官带着玉帛来迎接,应当也不算无礼了。事后赶紧准备印绶当也不晚。哦不,来人啊。”直接现在就吩咐了下去。周详刚想劝万一没来怎么办,但话未出口王建已然吩咐了,周详想了想就由他去了。
忽然,王宗衍稚嫩的喊声传遍了台上,王建等人顺着王宗衍指着的方向朝天望去,只见不知何时乌云已布满了天空,而此时一缕阳光穿破乌云照射到了台上。顺着这束阳光看去,天空中一个小点越来越大,逐渐变为三个黑影,再变大些,能分辨出三个人型了。
“仙人来了!仙人来了!”不论是王建、周详还是王宗衍、杜光庭,都惊得脱口喊出,台下文武百官全都听到了,也都看到了,赶忙慌慌张张地撇下椅子跪到地上。王建也十分紧张,拉着周详、杜光庭道:“怎……怎么办,我要不要跪?”这时王建想到若是韦庄还在,那他应该会周全地事先安排好这些礼节事宜。
杜光庭出主意道:“陛下您就别跪了吧,等他们下来了行尊长礼就行。”
从天而降的三人离地面越来越近,人们心中的畏惧感也逐渐浮现,台下的百官都强忍好奇心垂下头去,只有台上的数人还仰着头行注目礼。直到离地不到九尺时,周详才以头触地,而王建几个碎步往前走了走,连忙作深揖以示尊敬。仙人快落地了他才行礼倒不是因为倔,而是之前仰头看傻了眼。
“蜀国皇帝王建,率文武百官,恭迎天使!”
过了好几秒,王建都没听到对方的回应,也不敢抬头,就这么僵在了原地,气氛有些尴尬。终于,听那天上来客道:“!@#¥%&*?”
对方的声音倒是和凡人没有区别,但说的话却一句也听不懂,王建一愣,下意识抬起了头,满脸懵逼,但还弓着身子,心说:“这……这没听说仙人还会语言不通啊,汉朝的阴真君在梦里和我说话还完全没有障碍来着?这可咋办?”
“咳。”只听对方为首的男性仙人轻咳一声,然后用手指在空中划了几下,然后说道:“抱歉,刚才忘了开翻译器了。”当然,听到王建耳朵里的都是符合这个时代的用词与语法,但仙人自己听自己说出的话这是这么个意思。
“总之……”王建见仙人双手背到身后,挺直了腰板,听他继续说道:“我是……上界来的仙人,与凡间口音不通。方才没有施法,现在施了个通言术,可以与你们沟通了。你听到的应当也是你们能理解的语言,而你们说的也会转换成我能听懂的语言。你刚才说了什么,现在再重复一遍吧。”
“啊,是!”王建脑袋一片空白,忙道:“蜀国皇帝王建,率文武百官,恭迎天使!”
“王建?哦……”只见仙人扭头和身后的两位女性仙人又用他听不懂的语言嘀嘀咕咕地说起了话,时不时看向自己和四周。
好一会儿才道:“哦,你先起身吧。叫其他人也都起身吧。”
王建终于站直了身子,台上台下的官员们也都抬起了头,但没敢起来。却见这仙人共有三位,都是奇装异服,窄袖窄裤,为首的男性仙人竟还是短发,打破了他们以往对仙人的印象。他身后站着两位女性仙人,一个身高与男性仙人相当,仪态端庄;另一个只到肩膀,似是少女模样,二仙皆是美艳不可方物。
三位来客似乎讨论妥当了,为首那仙人向前走了一步,问道:“今夕是何年,我们现在何处?”
王建又紧张地作揖,答道:“武成三年七月十五中元节。大唐亡后三年。现在成都城南。”
“哦~”仙人点点头,“蜀国,唐亡三年。嗯,那中原此时是后……是朱梁所有?同时还有岐、晋、燕、赵、吴、吴越、闽、楚、长和、归义军,然否?”
王建见他掰着手指头一个个数将过来,答道:“天使明鉴!不过吴国……天使可是指弘农郡王杨氏?敢告天使,除此之外还有天德军、定难军、百胜军等等军镇。”
“嗯,我知道了。”
过了一会儿,王建见仙人没再问话,赶忙回身去拿玉璧等见面礼,杜光庭、周详这时赶紧起身帮忙一块拿,然后王建亲自端着来到仙人面前,请仙人收下。那仙人笑笑将玉与身后二女分了,揣进怀里。
然后仙人又将手背到了身后,不说话了。王建本也和大臣商量过一些流程,但一旦见到真的有仙人下凡,患得患失之下还是不免发挥失常,不知所措,场上突然又陷入了冷场。周详见状上前拽了拽大脑一片空白的王建衣袖,小声说了两个字提醒道:“请宴啊。”
“哦哦!”王建连忙再次作上揖:“朕已在宫中备好酒宴,为天使接风洗尘,不知天使可愿赏光?”毕竟根据春秋的经验,这神降下来后好像是不离开原处的,不知道眼前这仙人是否肯移步来食人间烟火。
尾注:
[1](宋)张唐英撰,王文才、王炎校注《蜀梼杌》卷一《前蜀先主》,巴蜀书社,1999年1月,第2页。(宋)欧阳修撰《新五代史》卷六三世家第三《前蜀·王建传》,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621页。(宋)王钦若等编,周勋初等校订《册府元龟》卷二二〇僭伪部三《形貌类》,凤凰出版社,2006年12月,第2481页。
[2]秦方瑜撰《王建墓后室石像像主质疑》,《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年第4期,第51-58页。
[3](宋)司马光等撰,柏杨译《资治通鉴》卷二六六后梁纪第一《开平元年(九〇七)》,中国友谊出版社,1993年4月,第65册161页。《新五代史》卷六十三世家第三《前蜀·王建传》:“建虽起盗贼,而为人……善待士。”(宋)欧阳修撰《新五代史》,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625页。
[4](五代)王仁裕撰《玉堂闲话》:“伪蜀有赵温圭,善袁(天罡)、许(负)术(指相人),占人灾祥,无不神中,蜀谓之‘赵圣人’。”见(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八十《方士五》,中华书局,1986年3月,第512页。
[5]《旧五代史》卷一三一周书二十二《列传十一·赵延义传》:“温圭……王建时深蒙宠待,延问得失,事微差跌,即被诘让。”(宋)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236页。《新五代史》卷五七列传第四十五《赵延义传》作:“温珪……每为建占吉凶,小不中,辄加诘责。”(宋)欧阳修撰《新五代史》,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537页。
[6](清)吴任臣撰,徐敏霞、周莹点校《十国春秋》卷四十五前蜀第十一《列传·胡秀林传》,中华书局,1983年12月,第653页。
[7]《鉴戒录》卷五《高尚士》:“杜则王蜀九命不从。”(五代)何光远撰,刘石校点《鉴戒录(五代史书汇编)》,杭州出版社,2004年5月,第5905页。
[8] 罗争鸣撰《杜光庭获赠师号、紫衣及封爵、俗职阶品考》,《宗教学研究》2003年第3期,第109-111页。
[9] 《唐六典》卷四《尚书礼部》:“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唐)张九龄等撰,袁文兴、潘寅生等译《唐六典》,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31页。
[10]周详之名有争议,一作周庠。今采粤雅堂本、丛书集成本北宋《九国志》:“博雅本名详,犯孟知祥名,蜀史追改之。”按庠与详相比,详更接近祥,故而避讳。(宋)路振撰,吴在庆、吴嘉骐校点《九国志(五代史书汇编)》,杭州出版社,2004年5月,第3298页。
[11] 太子先后有三个名字:王宗懿、王元坦、王元膺。《资治通鉴》卷二六七后梁纪第二《开平四年(九一〇)》云十一月更皇太子宗懿名曰元坦,可知太子更名王元膺当也在此后,小说此时(武成三年七月)太子名还是宗懿。(宋)司马光等撰,柏杨译《资治通鉴》,中国友谊出版社,1993年4月,第66册63页。
[12]《蜀梼杌》卷一《前蜀先主》:“建之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庄所定。”(宋)张唐英撰,王文才、王炎校箋《蜀梼杌》,巴蜀书社,1999年1月,第104页。韦庄卒月《蜀梼杌》作八月,《资治通鉴》卷二六七后梁纪第二《开平四年(九一〇)》作卒于七月初,今从后者。(宋)司马光等撰,柏杨译《资治通鉴》,中国友谊出版社,1993年4月,第66册58页。
P.S. 引用古籍时应当尽量以中华书局版本为准,奈何资金与资源有限,一些古籍没法搞到中华书局版本,因此用了其他能找到的出版社版本,有些(如资治通鉴)甚至只有白话本,不严谨之处还请读者海涵。
相关知识
黄蜀葵花
蜀葵花的用法
西蜀美园林 花重锦官城
正月初二,打卡金沙花市,玩转古蜀花境
花与剑手游烹饪食谱有哪些
花与剑手游烹饪食谱攻略 食谱获取方法与烹饪食谱大全
秋水仙种植技术
手绘植物美学 | 皮埃尔·雷杜德
汉源城2000年的历史变迁
今天在上海复活的“花朝节”,到底是个什么节?
网址: 【历史武侠】《花与剑与蜀维埃》第一章——三年秋七月,有神降于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297.html
上一篇: 【历史武侠】《花与剑与蜀维埃》第 |
下一篇: 花朵出现的历史时期是什么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