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是热烈的
夏日限定的花朵
更是绚烂的
芬芳馥郁的百合
明媚耀眼的葵花
亭亭玉立的荷花
……
湖北多地“花”事不停
开出乡村振兴“新花样”
近日,兴山县黄粮镇火石岭村的百合花田里一片忙碌景象。天微亮,工人们就忙着切花、打包、装车……走近一看,一株株百合花含苞待放,装点着田园的诗意风光,承载着村民的满心希望。
位于兴山县黄粮镇的火石岭村,252省道穿村而过,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盖率近80%,是天然氧吧和避暑胜地。近年来,黄粮镇抓住兴山通用机场规划契机,打造航空小镇,培育新业态,探索出花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百合具有清火、润肺、安神的功效,其花、鳞状茎均可入药,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花卉,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花期从6月初到7月中旬。目前来看,整体情况不错,主要是先为老百姓探个路。”驻村书记李文定介绍,“村里有自然的百合分布,并且宜昌百合还是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百合产业优势明显。结合火石岭村的地理优势还可以做文旅融合的项目。”
2023年7月,湖北联投第二批驻村工作队进驻火石岭村,林业工程学博士毕业的李文定在了解到村民的愿望和村两委害怕贸然种植有风险的顾虑后,提议可以先帮村民探路。
李文定带着村两委到湖北中药材研究所、武汉市农科院等向专家请教,到湖南龙山考察学习百合种植、加工与花文旅发展模式。火石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余飞白把自家的责任田拿出来作为试验田。
2023年12月,在专家现场指导下,工作队和村委会引进“红福”“穿梭”“卷丹”和“黄金海岸”四个品种,开展小规模栽培试验。
“我们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中耕、除草、施肥可是真正的精细化管理。县农业农村局专家也多次到现场开展技术指导。目前,栽培试验田里5000余株百合生长态势良好。”李文定笑着说。
“我有时间就会去看,长得可好了,到时候我也打算跟着他们一起干。”家在试验田旁边的村民徐盛梅很是期待。
据了解,试验田共1亩,虽然并没有大范围宣传,但一经上市就受到县内花店青睐。“武汉花卉批发市场也有订单,这几天正在联系物流。”李文定很是开心,目前药用百合“卷丹”正值生长旺季,国庆前后可以采收百合球茎,作为食用蔬菜或药材销售。
“投入1万元,按目前市场价,鲜花批发收入有7500元。药用百合销售大概17000元。除去成本,一亩地大概有15000元收入,还是很不错的。”余飞白算了算账。
谈起下一步打算,两位“书记”意见一致,“引进市场主体,老百姓订单化种植百合,这样在技术和销售方面都有保证。尤其是随着航空小镇的逐步建成,村里将沿着省道形成一条百合花带,不仅是风景,更是助农增收的产业。”(湖北日报客户端兴山频道通讯员乔长姣、覃怡)
走进十堰市茅箭区大川镇浪溪村近百亩油葵种植基地,一朵朵向日葵随风摇曳,金黄色的波浪层层叠叠,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今年以来,茅箭区立足和美乡村建设机遇,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旅融合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引领村民发展致富。
浪溪村每亩油葵平均产量400斤左右,亩均产值可达到4000元。油葵种植不仅增加了当地村民收入,还美化了乡村环境,赏花经济模式吸引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光拍照打卡,带动当地农家乐、土特产品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油葵种植从播种、间苗、浇灌、割花盘再到葵花籽脱粒,全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附近农闲的村民纷纷加入到油葵管理的队伍中,为周边村民就地就近务工提供了新渠道。(湖北日报客户端茅箭频道通讯员陈宣霖、韩苗)
7月3日,在仙桃市杨林尾镇兴隆村庭院前,金黄色的黄蜀葵花,在阳光照耀下格外耀眼。三五成群的村民挎着布袋穿梭在花田中忙着采摘黄蜀葵花,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黄蜀葵种植不仅美了庭院,把村庄变成花海,每亩还能增收8000元,真是好。”村民郭家福兴高采烈地说,黄蜀葵亩产效益是种植普通农作物经济效益的4到5倍。
兴隆村是仙桃市杨林尾镇重点打造的共同缔造示范村。近年来,通过“农户自筹、镇村帮扶”的方式,该村村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种植豇豆,发展庭院经济。但豇豆种植过程中存在打理困难、销路不畅、效益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庭院经济的持续发展。
市政协杨林尾委员组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旺吕公司有推广种植黄蜀葵的意向。黄蜀葵是一种中药材,根、叶、花和种子都能入药,全身都是宝,加上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更适合兴隆村长远发展。委员组第一时间会同村“两委”商议,动员村民利用零散地块、房前屋后种植黄蜀葵。
由于村民对种植技术、销售渠道、出售价格存在未知性,普遍持观望态度。为了打消村民顾虑,杨林尾委员组与旺吕公司、村干部及部分村民代表,前往天门市马湾镇,学习黄蜀葵种植及加工技术,深入了解黄蜀葵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市场行情,向村民宣传推广黄蜀葵种植技术。
“我们先后开了3次座谈会,围绕种植、生产、销售和利益分配问题充分协商。”村支部书记谢长华介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行订单种植,对农户实行统一提供种苗,免费提供种植技术指导,统一市场价回购,群众种植的热情高涨。
今年5月种下了第一批黄蜀葵,7月便迎来第一季花期,一朵朵黄蜀葵花为村民铺就了增收致富路。“大家都尝到了黄蜀葵花带来的甜头,好多村民主动要加入种植行列。”村民谢美新说道。
目前,兴隆村已有30余户村民在种植黄蜀葵。同时,在杨林尾委员组的协调下,镇政府通过产业奖补、能人带动等方式鼓励更多村民开垦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种植,让更多农户在家门口就业致富。(湖北日报客户端仙桃频道通讯员鹿丹丹)
艳阳下,一朵朵、一簇簇,红的、粉的、黄的、白的荷花,随风摇曳生姿,香飘十里。如此美景正是随县高城镇罗家村新农人王磊的匠心莲苑基地。
王磊是一名90后,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2018年他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在老家选择了种植观赏荷花。到现在,他已经种了5年的荷花,荷花基地目前共种植荷花20余亩,荷花盆栽一万多盆,荷花品种上百种,春种夏收,收益好、见效快。
王磊介绍,今年通过网上销售荷花盆栽和种藕,收入有20余万元。随着现在荷花基地的品牌打响,有许多附近的居民和公司前来购买荷花,线下荷花盆栽的销量也在稳步提升。(湖北日报客户端随县频道通讯员张玉国)
盛夏时节,保康县城关镇紫薇林中的紫薇花陆续盛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游景畅怀。
保康被誉为“中华紫薇之乡”,全县紫薇面积2万多亩,300年以上古桩紫薇有5万株。紫薇林有百年树龄以上的古桩紫薇5000多株。从每年6月中旬开始,紫薇花竞相绽放,一直盛开到10月初,花期长达数月之久。
近年来,保康县“赏花经济”已成为乡村生态旅游的最亮底色,全县规模以上赏花景点多达300余处。(湖北日报客户端保康频道通讯员陈泉霖、鲁丽友琦、邢忆星、望鑫)
7月6日,兴山县榛子乡花园里的育苗大棚里,工人们正在栽种鼠尾草花苗。
大棚内的走道上,围坐的工人正在娴熟地用剪刀将花苗上多余的叶片去除,几秒钟的时间,一棵鼠尾草花苗便被处理好了。随后,处理好的花苗被移入育苗盘内。一盘种满后,由工作人员控制洒水机器喷洒水雾。
不久之后,这些育好的花苗就会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榛子乡花园里育苗基地培育的花苗品种繁多,有报春花、鼠尾草,木春菊、黄金菊等十几个种类,今年预计出苗2000万株,盆花50余万盆,创产值1300万元。同时,基地通过“固定用工+零散用工”的模式,每年可带动群众务工6000多人次。(湖北日报客户端兴山频道通讯员王路瑶)
相关知识
元江县:小茉莉开出振兴之花
“花开富农”吐芬芳!玫瑰开出乡村振兴“新花样”
乡村振兴在行动丨华溪村乡村振兴背后的生态故事
“赏花热”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元江县:“鲜花经济”开出新花样
融水县妇联举办“巾帼助力乡村振兴”农村妇女“双学双比”花卉种植比赛
门源县东川镇:“多元化”生态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聚焦2023三农媒体峰会丨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
(乡村行·看振兴)愚公故里“济源种”开出“振兴之花”
【乡村振兴】寒葱沟镇:花卉产业催热“美丽经济” 唱响“增收致富曲”
网址: 联“县”热推丨小花朵开出乡村振兴“新花样”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3778.html
上一篇: 花卉育苗基地 |
下一篇: 【最美科技工作者】用心做好“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