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氮肥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花后物质生产及叶片功能特性的影响

氮肥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花后物质生产及叶片功能特性的影响

氮肥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花后物质生产及叶片功能特性的影响

【摘要】: 为明确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花后物质生产及叶片功能特性,采用大田试验,以玉米耐低氮品种‘正红311’和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为试验材料,在6个氮水平下研究花后物质生产及叶片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光合速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存凯;陈鹏飞;陶洪斌;孟祥盟;刘慧涛;刘武仁;王璞;廖树华;玉米产量潜力及超高产物质积累途径优化分析方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年12期 2 张文婧;王昌全;袁大刚;李冰;张文研;四川省主要作物施肥现状、问题与对策[J];土壤通报;2014年03期 3 李强;罗延宏;龙文靖;孔凡磊;杨世民;袁继超;低氮胁迫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苗期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4年04期 4 崔文芳;高聚林;孙继颖;于晓芳;苏治军;胡树平;王志刚;谢岷;不同氮效率的玉米自交系氮素生产效率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4年04期 5 马存金;刘鹏;赵秉强;张善平;冯海娟;赵杰;杨今胜;董树亭;张吉旺;赵斌;施氮量对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根系时空分布及氮素吸收的调控[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年04期 6 李强;罗延宏;谭杰;孔凡磊;杨世民;袁继超;玉米杂交种苗期耐低氮指标的筛选与综合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年10期 7 巨晓棠;氮肥有效率的概念及意义——兼论对传统氮肥利用率的理解误区[J];土壤学报;2014年05期 8 崔超;高聚林;于晓芳;王志刚;孙继颖;胡树平;苏治军;谢岷;不同氮效率基因型高产春玉米花粒期干物质与氮素运移特性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年06期 9 王永宏;王克如;赵如浪;王楷;赵健;王喜梅;李健;梁明晰;李少昆;高产春玉米源库特征及其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02期 10 陈范骏;房增国;高强;叶优良;贾良良;袁力行;米国华;张福锁;中国东华北部分地区玉米主推品种高产氮高效潜力分析[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马晓君;程秋博;豆攀;余东海;罗延宏;袁继超;孔凡磊;氮肥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花后物质生产及叶片功能特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年01期 2 吴雅薇;蒲玮;赵波;魏桂;孔凡磊;袁继超;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的花后碳氮积累与转运特征[J];作物学报;2021年05期 3 郭松;周子军;刘东瑶;曾祥忠;喻华;陈尚洪;何明江;陈琨;上官宇先;涂仕华;秦鱼生;氮肥形态对不同持绿性玉米品种产量及叶片光合氮素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2年06期 4 李强;马晓君;程秋博;豆攀;余东海;罗延宏;袁继超;孔凡磊;氮肥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干物质及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5年05期 5 崔文芳;高聚林;陈静;鲁富宽;秦丽;秦德志;王利平;宋雪峰;生物炭与氮肥减量条件下氮高效玉米品种的氮效率研究[J];玉米科学;2022年01期 6 李新;玉米品种正红6号制种技术[J];农村科技;2017年07期 7 王晓菁;李中方;臧贺藏;张杰;胡峰;李国强;冯晓;赵晴;郑国清;不同施氮模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5年10期 8 李素萍;南文华;郝建平;薛吉全;密度与施氮量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7年05期 9 李强;马晓君;程秋博;豆攀;余东海;罗延宏;孔凡磊;袁继超;氮肥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及氮素平衡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03期 10 王空军,胡昌浩,董树亭,刘开昌,孙庆泉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开花后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演进[J];作物学报;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传星;伍钧;杨刚;李艳;张倩;重金属低积累玉米品种的筛选[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钭羽倩;以特色农产品为导向的玉米套种红薯模式创新路径探究[A];2025社会发展与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25年 3 聂嘉谊;张镇涛;刘维;张立祯;侯英雨;气候变化对半干旱区玉米产量的影响[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4年 4 唐红祥;左晋;唐辟如;陈芳;花梦颖;多维度解析玉米品种熟期分化对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4年 5 明少勇;探究新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A];2025(第三届)农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25年 6 周于毅;黄官民;郭豫灵;段留生;玉米高光效群体冠层结构的化控塑造[A];第二十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3年 7 闫敏;马云;赵久然;分离群体测序鉴定玉米耐寒基因[A];第二十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3年 8 骆美洁;张云霞;李敬娜;宋伟;赵衍鑫;赵久然;玉米耐盐基因挖掘及分子机制解析[A];第二十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3年 9 张翔;史亚兴;卢柏山;武莹;刘亚;王元东;杨进孝;赵久然;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香米味道玉米新种质[A];第二十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3年 10 迟宇新;杨丽;周勋波;水氮互作优化根系发育与玉米产量提升机理[A];第二十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雅薇;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吐丝后源库特性对氮素响应的差异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21年 2 丁莉;玉米品种更替中光合效率与产量提高的生理生态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3 徐静;基于高光谱技术的玉米叶部病害早期检测及可视化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4 郭成;甘肃玉米镰孢菌茎腐病病原菌多样性及抗性基因挖掘[D];甘肃农业大学;2019年 5 周国昌;玉米雄性不育系K932S的遗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6 王良;黄淮海小麦-玉米周年农田土壤N_2O排放动态分析及施氮调控模拟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7 邢会琴;玉米种子真菌区系和种带优势镰孢菌遗传多样性及其致病机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8 赵学观;玉米定向种带自动包装处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9 王蓉;用于玉米基因功能研究的黄瓜花叶病毒基因沉默载体的创建[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10 冯寒骞;玉米钾离子通道ZMK1的功能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氮肥对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2 周镜;氮肥水平对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物质积累与产量构成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3 万鹏;氮肥对土壤氮素及不同玉米生理、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D];天津农学院;2017年 4 吴美玲;减施氮对不同品种玉米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5 马贇花;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形成与生理特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白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减氮增效机制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21年 7 崔钰曼;氮素用量和播期对不同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8 李飒;不同年代玉米品种根系时空分布及养分吸收差异比较[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门志茹;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对施氮量的响应[D];山东农业大学;2024年 10 吴传星;不同玉米品种对重金属吸收累积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侯文坤 方亚东;科研人员为培育宜机收玉米品种找到新“钥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 2 通讯员 张淑华;和田市 开展玉米品种对比实验[N];和田日报(汉);2025年 3 通讯员 冯永清;自治区检查组在我市检查玉米品种多渠道试验工作[N];巴彦淖尔日报(汉);2023年 4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通讯员 任少波 孙旭生;烟台9个玉米品种入选省试点[N];烟台日报;2024年 5 记者 黄媛艳;中种集团发布国内首个“玉米品种晋级与精准定位决策系统”[N];海南日报;2024年 6 记者 赵庆常;我市培育的4个玉米品种入列[N];六盘水日报;2022年 7 首席记者 廖兴阳;国家玉米品种展示评价点落户昆明[N];昆明日报;2023年 8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李才林;平均亩产980.92公斤 玉米品种“鲁单510”再创纪录[N];科技日报;2022年 9 郑囡囡 记者 孙郑新;市科学技术研究院4个玉米品种通过省级审定[N];锦州日报;2021年 10 本报记者 祖祎祎;“利合328”优质玉米品种[N];农民日报;2019年

相关知识

盐逆境对不同耐盐性小麦花后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氮肥后移对不同氮效率水稻花后碳氮代谢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夏玉米物质生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玉米蚜刺吸对不同抗性玉米品种光合性能及生物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陇中旱农区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新疆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光合性能及产量构成特征的研究
氮对农作物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不同追肥时期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小麦花后灌溉时间对土壤含水量、叶片功能期及产量的影响

网址: 氮肥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花后物质生产及叶片功能特性的影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4297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氮素形态对三种专用型小麦氮效率影
下一篇: 氮肥对植物的作用,氮肥的作用,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