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键对键”到“面对面”,你终于从“云上班”变成了“办公室上班”的正式复工。刚上班的你是否担心安全问题?摘下口罩吃饭的那一刻是否惶惶不安?你所在的公司是否也在实行“高考式吃饭”、“科举式吃饭”?古人用上千年从分餐制改到合餐制,如今我们又开始返璞归真,回归传统。
不仅在西方,分餐制也曾在中国流行
原始社会,大家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只能通过共同劳作来求得生存。忙活半天的劳动成果并不丰富,必须实行严格的平均分配制度,食物通过加工后,按照人数平分,然后各吃各的,这是最原始的分餐制。
到了夏商时期,分餐制有了发展。人们用鬲吃粥,鬲的容量大约只够一人一餐之用。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续编·古代 礼器》中指出 : “古时盛馔用鼎,常饪用鬲。”也就是说办大宴的时候用鼎,平时吃饭就用鬲。可以推断出当时人们进食是一人一鬲的分餐制。
到了周朝,中国分餐制正式开始。西周时已建立森严的等级制度,并用“礼”的形式加以强化。衣食住行,行为举止,都有严格而明确的标准。食礼,也就是吃饭的规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朝的食器有鼎、簋、豆。鼎是用来煮肉的,簋和豆是用来盛食物的。
然而这些食器不是你想用就能用,得符合你的身份和地位。地位越高,使用的数量就越多,享受的食品就愈丰富。在那个物产不发达的年代,一般人吃不上肉食,所以只有贵族才能用鼎吃饭。
《春秋公羊传》中说“天子食九鼎,王食七鼎、诸侯食五鼎,大夫食三鼎。击钟列鼎而食者必属贵族。”
贵族吃饭不仅吃得多,还有人在旁边击钟奏乐,这样的排面就是“钟鸣鼎食”之家。
此外还有“天子九鼎七簋、卿大夫七鼎五簋、大夫五鼎三簋”“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以明养老也”等配享制度。你吃多少饭,国家都给你分配好了,另外即使是一家人,也要以老为尊,爷爷分配的食物比孙子要多。这种长幼尊卑主客有别的老传统一直持续到整个封建时代。
例如南唐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韩熙载悠然自得地听着小曲,前面的餐桌上的食物酒水相当丰富。而他对面的官员,也有一个小桌,但上面的食物就“寒碜”了许多,可以推断出这几个人的身份地位有区别。
人们不能随意逾级使用食器,否则就是僭越,比如楚庄王“问鼎”,就是大有欲取周王朝而代之的意思。相比于原始社会为了生存而采纳的分餐制,此时的分餐制已经被赋予了政治的意义和教化的功能。
一直到汉代,分餐制都十分明确,人们吃饭时是双膝着地“踞坐”着,即使只有两个人也是分案而食。比如著名的“鸿门宴”表现的正是这种分餐的场景。
所以,古代的分餐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物质条件匮乏,二是上下级长幼尊卑秩序。
家具改变就餐方式,聚会从此“一起吃”
周朝的大户人家规矩严格,平民则随意得多。据《礼记.曲礼上》中记载,当时平民已有︰“饭黍毋以箸,共饭不泽手”的共识。意思是说,吃黄米饭的时候不用筷子,而是装在一个大盆里,大家轮流吃手抓饭,因此要讲卫生,不要搓手,“泽手”指两只手互相揉搓的意思。这就是合餐制最早的明文记载。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礼崩乐坏,大家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还管啥伦理纲常,尤其是魏晋的一些名士,恣意洒脱,把每天当作最后一天来过。为了营造欢乐的气氛,礼教等级抛到一边,这就为分餐制转变为合餐制提供的契机。
与此同时,草原上套马杆的汉子带着胡服和方凳、胡床、椅子等高足坐具来到了中原。以前人们是跪坐在席子上,时间一长膝盖受不了,把腿叉开坐又不雅观。而游牧民族带来的高足坐具能让人垂足坐,这下就舒服多了。
唐代时,各种各样的高足坐具已经相当流行,垂足坐成了标准坐姿,极少人会“返璞归真”继续跪坐,谁没事和自己过不去。以前跪坐的时候,人们吃饭只能够得着眼前案板上的食物。现在的桌子、凳子方便去够稍远处的食物。此后吃饭的俎案逐渐换为大案高桌。这就为合餐制提供了物理条件。
到了唐末宋初,食材的多元化、烹饪样式的多变极大地丰富了宋代餐桌的菜色,教坊酒楼、勾栏瓦舍等公共饮食空间的出现,促使饮食文化走向商业化。
据考证,中国人坐椅子围着桌边进餐的情形出现的时间应不早于北宋。宋朝繁荣的商业文化,促生了飨宴和茶楼酒肆,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吃上美食了。基于经济的考虑,都会采用“共食” 的方式,也就是搭伙吃饭。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能与人共桌吃饭,“同吃一盆菜” 就是一种社交手段,觥筹交错间呈现出一种人情社会的彼此认同。话不多说,都在酒里了。
进入明清后,这种人情连带的合餐制延续下来并完全成熟了。
从分餐制到合餐制,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古代分餐制是等级制在饮食文化方面的体现。上层贵族掌握着大量财富,等级制森严,因此饮食文化也规矩繁多。而在广大民间的小老百姓,大家都处于社会的底层,彼此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没啥等级观念,所以分餐制并不流行,因此也就无所谓分餐制度的消亡。
不过即使大家都在一个圆桌吃饭,也有可能存在等级和阶段,否则下次领导夹菜你转桌试试?
“赛先生”让分餐制一直存在
合餐制成为主流后,“地位”并不是一直稳固。卫生与健康便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推崇“德先生”与“赛先生”,也就是民主与科学,到了20世纪30年代,他们开始关注西方的“卫生”知识,认识到“细菌”、人的体液与疾病传播相关的联系,大家开始排斥“人我津液交融”,对“合餐制”进行抨击。于是提出“废止筷碗共食、实行中菜西吃法”,每人两套餐具以共食,避免病从口入。
50年代时兴起的“爱国卫生运动”则从科学、卫生的理性角度向普罗大众推广了分餐制。一些城市的饭馆除了为每位顾客准备自用的筷、匙外,还备有公筷和公匙,并为有病的顾客单独准备了餐具。
不过分餐制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既不经济又麻烦,同时又感到冷漠和疏远,因此分餐制只在少部分人中实行。
历经百年,中国普通民众的饮食风俗自觉不自觉地几经移易。从单位到公司,从大锅饭到开小灶,工作方式也带来了就餐方式的改变。
越来越多人的午餐开始在公司附近解决。固然一部分人会相约继续“合餐”,不过更流行是,在食堂里各自点一份饭,或者各自点一份外卖,“分餐制”又成为了公司用餐的常态。
特殊时期,保持距离,分餐制又成了主流
在当下这个非常时期,“安心”成为用餐时的第一要求。现在不仅要“分餐制”,还要有点间隔、保持距离。
对于现在这个时期来说,食礼不是互相谦让桌子上的肉菜,不是吃饭时的搭背聊天,而是静静地一个人在角落里不搭理任何人的吃完眼前的这碗饭。
复工后的安全距离不能低于1米,于是我们有了高考式食堂。
北欧式排队,山歌对唱式会议,和solo式乘电梯。
不得不承认,调研了一圈身边的朋友,大部分办公族复工之后的选择依然是,“啊太麻烦了,还是点个外卖吧”。
不过,点完外卖后,在办公室用餐的人们,如何优雅又安全地吃成了一个问题。复工前在家里,可以一家三口或是小两口一起“合餐”;而到了办公室,尤其是复工第一周,大部分人还没有完全放下心理包袱,上班全程都要带着口罩。
但是吃饭的时候,你总得摘下口罩。当你不得不摘下口罩的第一瞬间,心理上还是需要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最近几天,微博上有一个讨论, #办公室吃饭摘口罩安全吗#
有网友晒出美团外卖此前推出的”无接触外卖防护罩”,尝试通过一定程度的物理防护,降低飞沫传播的安全风险。
用户完全打开后的防护罩会形成一个约20寸左右的“电视状”盒子,变成四面隔档的防护装置。有网友表示,有了这个“无接触安心防护罩”后,吃饭时不戴口罩也安心多了。
防护罩看起来简单,却也能给人最朴实的安全感,将“吃独食”合理化,并且有种别样的仪式感,仿佛将人们日渐抛却的“食礼”重新捡拾回来。就如同古时“分餐制”,人与人分开、桌与桌分开,罩与罩之间最好也保持一定距离。
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介绍:“防护罩首批投放2万个进行试点推广,暂时针对北京、上海部分医院及写字楼附近的商户和用户使用,用户通过美团外卖在试点商家点餐可以获得‘无接触外卖防护罩’,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商家和厂商加入,一起努力让消费者用餐更安全。”
除此之外,大家点外卖的时候还可以选择 “无接触安心送”,用“无接触”与“安心卡”的方式默默守护你的用餐安全。
其中,“无接触配送”由美团在1月26日在业内最早推出,必胜客、汉堡王、真功夫、云海肴、西贝等很多餐饮企业也很快应用起来。中国饭店协会表示,“无接触”将成为最近一段时间餐饮行业的常态。
“电子安心卡”则是以往纸质安心卡的升级。大家可以直接在美团外卖App的的订单信息中,看到厨师、打包员、骑手的体温测量情况,以及餐箱消毒情况等。各个关键环节都做到可视化、可追溯,用户可以随时查看。现在,已经有超过19万家餐厅门店在使用美团外卖的“电子安心卡”。
如果你更喜欢直接去门店用餐——办公区楼下、家附近,就有你想吃的餐馆,可是它是不是安全呢?美团、大众点评也可以帮到你。你只要在美团、大众点评上直接搜索“无接触餐厅”,就可以找到你身边进货、点餐、取餐、配送等各个环节都提倡无接触的餐厅。目前,全国已经有必胜客、幸福西饼、李先生牛肉面大王等2万多家门店上线了“无接触餐厅”标识,简单搜索就可以找到,也是复工时刻的安心选择。
分餐制经过千年的演变,又重新以新的形式回归,不再是阶级、等级的体现,而是“卫生”、“文明”与“独立”、“个体化”的现代饮食消费观念与“分享”、“平等” 的传统人情社交需求之间不断协调的结果。
参考资料:
[1] 林海聪,分餐与共食 ———关于中国近代以来的汉族饮食风俗变革考论,民俗研究·2015年第1期;
[2] 张振铎,董坤岳,从分餐到合食 ———以餐具和礼仪为核心的考察【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第31 卷第3 期 2015 年9 月
[3] 姚伟钧,中国饮食礼俗与文化史论[M]武汉: 华中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张丽萍,分餐制的历史探析与发展【A】绥化师专学报,2004
[5] 石兴邦:《半坡氏族公社》,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黎虎主编:《汉唐饮食文化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6] 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国书店,2001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相关知识
老祖宗花了5000年将分餐制改成合餐制,最近又改回去了
展旦花:要把老祖宗留下的“礼物”传下去!
选用的方式,将一居室房屋交给装修公司,只花了7万元!-力高阳光海岸装修
婚礼现场那些数以及万的花,最后都去了哪里?
颇有意义的国庆节:治牙花了2万块
趣店罗老板:花上亿爆火,却被扒黑历史,可别把预制菜带坑里! 01昨天, 东方甄选 当红主播董宇辉的一番话,又把 趣店 罗老板送上热搜。原因是,7月18日, 趣店 罗老板在 东方甄选...
微访谈
吸甲醛又制氧,这种花不仅名字霸气,而且又被称为“空气净化器”
各位刘亦菲最近又忙着磕哪对CP呢?
最近的花店鲜花店在哪里
网址: 老祖宗花了5000年将分餐制改成合餐制,最近又改回去了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593.html
上一篇: 花木的图像史:一个解读中国古代花 |
下一篇: 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