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小故事,挺震惊的。一个日本姑娘,有次同事聚会喝多了,坐电车回家的时候特别想吐,但又不能吐在车上麻烦大家,可是她实在忍不住了,就吐在了大衣袖子里。大冬天,愣是提着袖子,到站下车才倒掉。
一开始我觉得也就是个段子,跟一位日本的朋友交流了一下,他说:“这个有可能是真的,日本人做出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正常了。在日本普遍存在着一种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或者说执念。”
日本人守规矩,尽量不给人添麻烦。去过日本的朋友肯定对日本人的礼貌和高素质有着深刻印象。日本人在电车上不打电话,因为怕吵到别人。大街上绝对不会出现熊孩子,缠着家长哭闹,更不会随地大小便。如果在街上听到一个人大声说话,有可能是外国游客。由于担心把别人的沙发坐变形,日本人基本不敢完全放松体态。坐地铁遇到需要的人必然会让座,但是却要装作要下车的样子,离得远远的。租房子,在退房的时候会打扫得干干净净,如果是木地板,会打完蜡再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甚至是自杀,日本人也会顾及他人感受,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众所周知,日本的自杀率在世界上一直名列前茅。一位来自东京大学的博士生蒙歌在问答网站上是这样说的:
日本人自杀一般会选在财年结束,也就是3月31日之后。为了不给公司添麻烦,他们要把上年度的事务做完交接好,并且绝对不会选在公司跳楼,因为那样会对公司的信誉造成影响。日本人自杀也不会选在出租屋,那样会造成房东房子贬值。有德性的人,会揣好遗书卧轨。一部分更有德性的人,卧轨也要等末班车,以免耽误白天上班族签到。虽然这样还是会给电车公司添麻烦,但卧轨能够马上被发现,收尸便利,不给警察添麻烦,花大量时间寻找失踪人口。当然不排除部分压抑了一生的人非要在上班最高峰期任性一次。
在推特上也有一个关于自杀的事。一名日本中学二年级的女生在推特上发了条长长的信息,题目是:请教我一个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自杀方法。里面是这么写的:我想自杀,但是却担心给周围的人带去太多的麻烦。例如:可能让父母花很多钱,也可能会让人们误认为自己是因受欺凌而自杀,给老师招致麻烦。她也不希望父母伤心,所以在网上征集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自杀方法。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为了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死花钱,她竟然努力打工,希望把自己的后事钱攒齐。
压抑了一辈子的日本人,就算是自杀也不能任性,可见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执念是有多深刻。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自我约束,竟然能使人在临死之时,依然做好自己?世界上只有一种信念可以与之相提并论,那就是宗教:相信神一直在注视着自己。奇怪的是,绝大部分日本人并没有一统的宗教信仰,不信基督,不信佛,伊斯兰教更是基本没有,那这份坚守究竟从何而来?
坚守自“世间”而来。
世间是个日语词,尽管绝大多数日本人心中没有宗教,“世间”却成了日本人的信仰。世间是个不好翻译的日语词,做个小比喻,世间可以理解成村子里所有人的关系。注重村子里人与人的关系,成了日本人的信仰。
那世间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都知道,日本地狭人稠,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长久以来,农耕受自然所限制,主要以渔猎为生。由于资源的匮乏,为了生存,日本人就更加注重团结,于是抱团取暖,形成村社,维系和村子里每个人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成了至关重要的事。于是“世间”就此形成了,而且深深烙印在每个村民心中。
由于地震频发,日本人养成了良好的公共秩序,如果在地震撤离过程中有人没有遵照秩序进行,给别人添了麻烦,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而且这种事情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这就要求每一个个体都要顾及他人感受。
按理说,古代中国人生活也很困苦,为什么没有形成像日本这样的规矩呢?虽然古代中国人生活困苦,但大部分时间都还能维持生计,而日本农民大部分时间都是吃不起大米的。在非战乱时期,与同期的中国相比,将军和天皇吃的甚至不如皇宫里的太监。中国人最悲惨的记忆都和逃荒有关,逃荒毕竟还有一线生机,起码还有希望。而日本四边是海,普通老百姓能逃到哪儿?难道逃到海里去喂鱼?
对于扰乱村规和秩序的人,江户时代的村社出现了一个著名的制裁,叫村八分。意思是除生活十大事件中的火灾和疾病外,村民会在其他八件大事上与破坏秩序者绝交,对方有水灾了,不去帮忙,要生孩子了,不去帮忙。在生产力低下的渔猎文明时代,一旦一个人或者他的家庭被如此孤立,想要生存下去是不可能的。而另一方面是,对于遵守秩序的人,遇到难事大家会一起帮助和支援。比如311地震时,日本黑帮都出来组织救援,绝对不趁火打劫,所有抢救出的物资一律上交政府,让人叹为观止,可见秩序在日本的力量之大。因而每个人都对秩序保持着敬畏之心,反映在生活中就是坚决不给别人添麻烦。
甚至还有人觉得自己活着,就已经是给世界添了巨大的麻烦。诗人寺内寿太郎有句名言: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存在并不总是合理,对不起我不够好,我自责,给集体带来了麻烦。拜拜~
回过头来看,明白了世间,就知道,为什么日本人会如此疯狂地不遗余力地不给别人添麻烦了。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力促中日邦交正常化。在欢迎晚宴上,田中角荣对日军侵华道歉,他说:“过去几十年之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人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 然而“添麻烦”一词让周恩来总理十分不悦,两国摒弃前嫌的大好局面陡生波折。
今天我们回头看,“添了很大麻烦”其实是很重的表述,但由于文化的差异,这句话险些酿成外交事故。
在一个外人看来,日本社会是如此“流畅”“有序”地运行着。原因就在于,日本人似乎永远在提醒着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一直处于一种近乎“诚惶诚恐”的状态中,生怕越过了这些无处不在的、无形的、但过于强大的规矩,而成为这个社会的异端。而一个人一旦破坏了规矩,等待他的就是现代版“村八分”,这个人会被社会驱逐,进而这个人的内心也无法容纳自己,这也在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日本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
四月,樱花即将绽放,在你看到他们美丽绽放的时候,也意味着他们即将凋谢,一荣俱荣,一散俱散,从美丽的樱花中,大概,也能窥见日本人的内心吧。
本期撰文/黑子的篮球
了解日本国民性必读书
1、《菊与刀》 [美] 鲁思·本尼迪克特 著
全世界公认的现代“日本学”开山之源。但由于成书时间过早,且站在美国人角度看日本,略失偏颇。作为入门书籍,对我们了解日本国民性仍有一定意义。
2、《武士道》 [日]新渡户稻造 著
本书不但解释了日本传统的“武士集团”神秘的生活方式和奇怪行为,而且深刻阐述了“武士道”对日本普通民众和整个民族事无巨细的重大影响。此外,本书还将武士道精神与西方及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对比,解释了武士道在近现代日本崛起过程中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探讨了武士道在未来物质社会中将走向何方。
3、《日本文化史》 叶渭渠 著
本书历数了日本绳文、弥生、古坟时代文化的曙光;飞鸟、白凤文化的形成;奈良天平文化的开花;平安文化的全盛;镰仓武士文化的初兴;室町文化与禅;江户时代文化的转型;现代文明开化的路程等,让读者能够贯读日本文化史。
4、《德川家康》 [日] 司马辽太郎 著
本书所探讨的主题即德川家康成为一代霸王的奥妙之所在,及其个性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德川家康不管从行文方式还是思想上都相当“中国”,容易被习惯传统中国作品的读者所接受。
5、《人间失格》 [日]太宰治 著
“生而为人,对不起”——日本无赖派文学大师太宰治代表作。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这是太宰治生平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
相关知识
日本的不给别人添麻烦文化,到底有多“残暴”?
毕业论文:日本的樱花文化
清代官员“顶戴花翎”上那颗小珠子,到底有多值钱?你绝对想不到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武士与武士道如散落的樱花一样已经成为历史,但这种精神却依然存在,成为日本变化的动力之一,成为日本现代企业文化和诚信的精神根基。 的翻译是:開発や社会の変化に、侍と武士道散乱の桜の花のように、過去のものにされているが、この精神がまだそこにいる日本の動的な変更の 1 つになって、日本現代企業文化財団と善意の精神になります。 中文翻译英文意思,翻译英语
日本的花道文化[日语论文]日本の生け花文化について
入乡随俗,在加拿大送别人鲜花的学问
细思极恐的花圈文化:中国葬礼白花圈,却成日本喜事专用!
万圣节综艺花字不给糖就捣蛋黄色gif图素材gif图片素材下载
繁象品牌策划(火到离谱的上海莫奈花园,到底有什么魅力?)
新年号“令和”:从梅花宴的政治隐喻到“日本”的建构
网址: 日本的不给别人添麻烦文化,到底有多“残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601.html
上一篇: 盐城市伍佑中学 2019 |
下一篇: 以民间信仰文化为纽带 海内外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