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植物学的重要性范例6篇

植物学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植物学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植物学的重要性

植物学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价值

1 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价值

1.1 改善生活环境

生物学上,人们的生活环境由多方面因素组成,大致包括生物和非生物。非生物,如建筑、交通工具、土地、太阳、山川、河流等,这些没有生命的物体,构成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存基础。生物部分除了人类自己,还有其它动物以及植物等,其中植物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大部分植物都会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园林植物属于其中之一。园林植物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在城市规划中占据着不小的影响,已经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园林植物存在于城市中,以其丰富的颜色增添着城市的色彩;以其四季的色彩更替,使没有生机的城市建筑框架变得生机勃勃[1]。同时,有些园林植物能净化空气或者起到安神宁息的作用,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1.2 调节生态环境

稳定的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好的生态环境还能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中国著名的长寿乡,由于当地的生态环境良好,使得人们身心愉悦,这是造成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植物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植物能够涵养水源、改善空气质量、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园林植物的存在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起着巨大作用,这是由于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缺少光合作用,会使得大气中氧气的含量逐渐缺失,而且园林植物所进行的光合作用还能净化空气[2]。

1.3 展现城市风尚

园林植物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植物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例如,梅花象征孤傲、象征闲适、松柏象征坚韧,许多植物都具有其代表意义。每个城市都具有独特的一面,所以,很多城市都用市花来象征自己。市花代表了城市的文化底蕴、人文景观和精神风貌等,属于对城市风貌的显现。而且每个城市绿化的好坏或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优良,已经成为城市景观评比的一项重要指标,符合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

2 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基本原则

2.1 美学原则

首先,合适的地方应该种植合适的植物,寒带地区多种植针叶植物,热带地区多种植阔叶植物,不然会造成“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尴尬局面。其次,园林植物的搭配要注重植物种类的选择,注重数量、颜色的合理搭配,美学上对颜色的要求较高,包括暖色系、冷色系等。不能将紫色和红色植物搭配在一起,这样会降低其美感程度。与此同时,空间层次的搭配也会对美感产生一定的影响,哪种植物处在主体的地位会吸引眼球,哪种植物充当背景角色,都要遵循美学的原则。植物数量也至关重要,太少会显得稀疏,太过浓密也会适得其反。植物种类的多少也是造成美感与否的重要因素,单一的植物种类显得单调,过多的植物种类会显得繁杂,因此,园林植物的配植要遵循美学的原则。

2.2 经济原则

城市中,过多地种植植物不太现实,因此,园林植物的配置一定要注重经济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出现今年种植、明年铲除的现象,既劳民伤财,又起不到园林植物应有的作用。同时,城市空间有限,可以在保证美感的同时,对其进行合理地利用。例如,种植花卉,在不影响观赏的情况下,摘取花瓣做成花卉周边,修剪下来的柳枝做成柳编,增加城市的收益。同时,也可以多种植果树,在观赏性的同时获取其果实,一举两得。

3 园林植物配置的相关技巧分析

3.1 时间性

植物配植要因时制宜,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生长的个性进行合理地配置。有些植物花期短,只能存活一个季度,有的一年四季都能保持生机。顺应植物的生长规律,抓住植物的生长时机,以“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为配置原则,使得城市全年都能保持蓬勃的生机。每个季节都有其特性,例如,春季花多,可多配置颜色各异的花卉,但要注意花的颜色搭配以及空间的层次美感。夏季天气炎热,要提前多种植茂密高大的树木,以便降低夏日的炎热,同时,绿色的叶子还能吸收汽车尾气等,净化空气,减少夏天的沉闷感。秋季,可以利用植物果子成熟的特点,选择种植多果的植物,既可以丰富秋天的景色,也可以利用植物叶子秋季变色的特点渲染秋日的城市。冬季,大多植物都只剩下枝丫和树干,没有太多的美感,但有的植物冬季也可以保持常青,如松柏。因此,为了使城市可以保持四季常绿,可以选择松柏这种冬日也不凋零的植物来配置。

3.2 地点性

因地制宜,植物的生长最主要的就是土壤,肥沃的土壤可以使植物生长得旺盛,而贫瘠的土壤就可能不利于植物的成活,但有的植物却能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我国地广物博,并不是每个地方的土壤、气候都能适宜植物的生长,但却可以利用本地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例如,阴坡高海拔地区可种植云杉。因此,要结合地点的特征和植物的生活习性配置园林植物。另外,为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设立专门的养护管理部门,便于管理与养护。

3.3 自然性

顶级的艺术品都是自然的、流畅的,例如,贝多芬钢琴曲,之所以能在世界享有盛誉,除了曲子中蕴藏贝多芬对于生命的思考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因为曲子的自然性和流畅性。园林植物的配置要想取得成功,也要讲求自然性,不然会显得矫揉造作,失了植物的本真。自然性要求颜色搭配自然,空间层次要自然,植物的形态以及种类的结合要自然。在进行园林绿化前,为减少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有关园林管理部门及其工作者,要实际考察周围的环境,统筹规划所栽种的园林植物,使植物的搭配能够实现相互协调的目的。

3.4 艺术性

设计园林植物景观时,要遵循造园艺术、绘画艺术等基本艺术原则。首先,注重对比和调和。植物景观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体现调和感,同时,也可以利用对比冲突、差异性和变化性,突出主题,吸引人们的注意。其次,注重变化和统一。植物的种类丰富,在色彩、形状、线条、比例等方面都不相同,在设计时既要突出多样性,也要注意统一性,既活泼、又和谐。还要注意景观设计的对称和均衡,使植物景观有稳定的重心。一般庄严的,具有纪念意义或者市政功能的城市广场更要求对称,要求一定的规则性,休闲娱乐类的城市广场更注重均衡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植物可以装饰人们的生活环境,调节人们的心情。园林植物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同时,还能展现城市的面貌。园林植物的配置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注重颜色搭配和种类配置,体现植物配置的经济性、文学性、空间层次感等。

参考文献

1 张鸣灿,林萍,潘耕耘等.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J].安徽农业 科学,2010(5)

2 吴威,尚晓倩.城市公园中传统园林植物配置手法的应用[J].安徽农业 科学,2011(35)

3 林汉,郄亚微,徐有明等.浅析文化性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体现[J].安 徽农业科学,2008(35)

4 崔磊,徐淑梅.哈尔滨师范大学松北校区园林植物配置研究[J].北方园 艺,2011(6)

植物学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园艺专业;植物及植物生理;教学策略

重视《植物及植物生理》这一门课程的教学,根据园艺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对园艺专业《植物及植物生理》教学的探讨:

1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植物及植物生理》教学中,必须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将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学观念,必须实现从学科本位到能力本位的改变,并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新观念为课堂改革的动力。同时,要改变以考试检查作为学习目的的旧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阐明其教学理念以及教育思想,要从突出能力培养和个人学习出发来制定教学目标;其次,要从社会角度和社会责任出发,阐述《植物及植物生理学》这门课程对于园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全面认识;再次,介绍教学管理方式、实验室开放制度、社会实践活动等,以充分发挥学生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改革教学内容

调查显示,一直以来我国对园艺专业学生的教学往往是在不开设植物生物化学的情况下学习植物生理学,从而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植物及植物生理学》这门课程的难度。因此,这就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不断改革教学内容,要以植物生理学为主体,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物化学内容,实现知识相互补充。与此同时, 加强适用性教学,精简理论知识内容,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因为,《植物及植物生理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是很强的,过分地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实践技能的培训将会使课程教学陷入畸形发展模式,难以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有机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时,可以适当地增加四大类有机物质代谢的内容;分析植物的矿质营养与农作物的施肥技术,农作物的合理密植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理想株型育种相关知识;植物的发育、生长、生殖、衰老与水稻光敏感核不育育种,植物的逆境生理与环境保护和绿色食品的生产等有机地相连接,使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切实地提高园艺专业学生的技能。

3 改变教学评价模式

闭卷考试的教学评价模式长期以来都在我国教学评价中占有重要作用,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由于具有知识性特点,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但其最终也成了学科体系的传统标志。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尽管每个学校都在努力增加实验实习学时数,加强实践性教学,并制定与学校发展相一致的评价体系,但这些收效甚微,终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局面。因此,这就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教学评价模式的运用,将评价《植物及植物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并引入能力教学模式,将技能考核作为教学评价方式,又显然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具有强烈的技能性特点,更适合于园艺专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要切实地将技能考核列入评价体系,并将评价体系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个等级级,同时,将“良好”等级视为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共同认可的期望成绩,也是教师在教学规划中的目标。以技能作为考核重点的评价体系主要有如下优点:①顺应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②考核具有较强的岗位能力特点,以技能培养为出发点;③组织教学灵活, 程序性强、时效性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专业技能人才缺口逐步增大。因此,在园艺专业的《植物及植物生理》教学中,必须以社会的需求为动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以便于更好的顺应社会发展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才能切实地提高园艺专业的《植物及植物生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植物学的重要性范文3

在园林建设中对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技术要求非常大,它们是园林建设的根本。本文主要针对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与造景等一系列问题做出详细解决方案,可以为园林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1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1.1植物景观给人以美的感受

园林建设以植物景观为根本,同时植物景观在园林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直接判定园林质量的标准。大自然以植物为标志,植物在自然景观中是个基本元素,每个季节植物都有不同的美感与状态,给欣赏者各种美的享受。大部分人渴望拥抱自然,植物在大自然中到处植根存在,因此园林建设中的植物盆景将会给人们带来美的体会,为长期居住在城市的居民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环境,让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嘈杂,感受自然的美好。当今的植物景观建设是随着植物景观逐渐发展而来的,进而进一步进行植物配置,所以当今的植物景观具有超强的视觉感觉,同时形成了一种具有当地特色并且自我调节能力强的一种植物特色,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给人以充分的美的享受。

1.2植物景观的作用

植物在园林建设环境中起到了净化、建设环境和观赏保留的强大功能。其中,净化环境说的是植物可以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环境主要是表明植物创建景观模式,构建植物特色。最后一个观赏功能指的是植物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即给人们带来身临其境美的享受。

2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的原则

2.1植物选择原则

挑选植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它对园林植物景观至关重要,在挑选过程中只要关注乡土性和多样性就已足够。乡土植物是本土的代表性植物,是长期形成的具有本土气息的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乡土植物在季节变化时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特色,本土植物拥有林相和季相的变化。所谓多样性原则,即是加大植物种类,选择不同品种的植物,利用每种植物的不同生长方式,带给观赏者不同的美感效果。

2.2植物配置原则

为了打造美好优雅的植物景色,需要在植物配置中注意科学和艺术2项根本原则。针对科学性这一原则,讲究合理配置各类草本植物,要遵守各类植物的本身性特征以及如何与环境相互适应搭配,侧重于各种植物的相互统一。其中在草本植物配置的环节中,首先要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需求习性与特点,选择适合的空间、环境对不同的植物进行造景。然后需要注意每种植物间应搭配结合统一。每种植物习性不同,生物特性不同,有的植物种在一起会产生美的效益,但是有的植物则会相克,造成景点设计的一大失误。艺术性原则也在植物配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植物造景的制高点是艺术、观赏、生态的完美结合。为了达到这一统一目标,要加大植物配置中对艺术性的塑造与培养。针对艺术性这一问题,有以下3个办法:首先可以利用各类不同植物,各种花色,营造出一个错落芬芳,多姿多彩的视觉效果,进而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新颖。其次,为了延长观赏时间,可以把不同的观叶与观花植物融合在一起,实现年年有花,年年充满绿色。最后就是运用色调,打造出一个有色度差的植物景观。

3植物造景的主要形式

3.1按人们的需要来创造景观

植物造景应该充分照顾到大部分人的需求,各式各样的园林所表现的作用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公园等绿地最主要的是为欣赏者提供一个休息的场地,所以针对这一方面应在植物配置中营造出一个凉爽的环境。在古典园林和其他特色园林中,应发挥自身优势,表现出自身的美学艺术价值。总之,园林景色构造的目标就是为了服务人类,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讲,在园林造景中应该以人为主体。

3.2根据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当今的园林景色中分布着各式各样的景观模式,园林景色包含植物造景,它完全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随时都在适应着周围的环境景观,它们相互映衬、相互融合,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3.3注重植物造景的整体效果

为了打造一个完美的群体景观,应该侧重于树形的比较与搭配,然后注重林缘线轮廓线以及天际线的变换,另外植物造景时应从每种植物的外表,生长习性等来整体把握草本植物造景的观看效果。另一方面,为了达到大部分绿色效果,应该打造出一个上中下立体绿化,然后增加自然式群体,充分表示群体效果。

3.4创造出动感和意境

当今园林建设中,植物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它具有生命和动态,园林质量评价的标准之一是如何创造动植物所持有的动感等。针对植物造景这一环节,应充分引用各种比拟手法,增加艺术性,把植物取景和意境相互融合,衬托景物的特质,进而使之与周围环境特点相结合。

4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4.1存在的问题

现在,由于技术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植物配置与造景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据有关资料分析显示,大概可以归类为2个方面:(1)缺乏创新。表现在设计缺乏科学性,完全没有研究过植物自身的特点;(2)以盈利为目的。重点放在植物的观赏性上,忽略了其他景观的功能作用。大部分园林在植物造景中选择的树的种类只研究其外形、颜色等,完全没有探究过植物对土壤、空气、周围环境的适应性等,致使各种植物景色生存率变低。大部分的园林规划者思想单一,缺乏创新性,更没有和谐发展的理念,缺少对都市草本植物群落的研究和观察,最终致使外来种类过多,外种入侵,从而使我国某些地区物种死亡。另外,本土树木种类运用缺乏本地特点。在我国,大部分的园林建设者早已明白树种多样性对城市建设的重大作用,相应的也在园林设计中投入了大量新的树种,这其中本土树种也占了大部分。可是由于技术问题导致的一系列问题难以控制,推广的滞后性加上树木品质,数量在实际中和计划中相差甚远,最终更改方案。与此同时,由于过分重视利益性,为了达到观赏效益不惜一切代价,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现代园林设计的成本逐渐上升,其主要原因是设计者在选择物种时只注重外表,在植物配置与造景时过分侧重在图案美丽等方面,力求美学价值,因此产生了非常昂贵的费用。

4.2解决措施

针对植物配置与造景,要提高对科学性与协调性的重视,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求设计者拥有一个强大的思维模式,比如在园林设计上应提前预测规划每个景点,尤其是要充分研究草本植物的每项功能,比如净化和建设环境功能,观赏功能等,应充分做到因地制宜的造景战略,加大对都市草本植物群论的探究,把当地的植物群落充分利用起来等。

5结语

在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与造景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改变,其中设计者的理念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就要求各种要素之间的良好结合。本文详细地分析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理,希望给园林建设者提供借鉴,建设者运用植物配置使植物与环境各方面完美结合,相互促进发展,让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作者:王晓霜 单位:北京印钞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郑李花,刘志国.试论园林植物造景手法[J].四川水泥,2016(8)

植物学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 热带植物;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4-0124-02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for High Education Cultivation according to Working Cases in Tropical Plants Field//Long Wenxing, Yang Xiaobo, Huang Jin, Li Donghai

Abstract This study took the case, the practice teaching on tropical plants in Hainan University, to analyze the meanings, requirement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e teachings.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on carrying out practice teaching were given.

Key words tropical plant;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ability

Author’s address Key Laboratory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of Tropical Crop Germplasm Resourc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griculture,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China 570228

2012年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下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通过实践教学、军事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问题。笔者根据海南大学植物系在开展热带植物实践教学中的体会,谈谈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

1 开展热带植物实践教学对育人实践工作有重要意义

开展热带植物实践教学对推动植物学热带特色的教学目标实现有重要意义。海南大学植物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科建设以热带植物为对象,以突出热带特色为目标。开展热带植物野外实践教学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将热带特色贯穿于植物学教学的具体举措,突出学科特色,实现学科发展目标,推动学科发展。

开展热带植物实践教学能促进学校热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海南大学“热带、海洋、特区、旅游”特色办学目标,在植物学教学中丰富热带植物野外实践教学活动,体现了学校“热带”办学特色要求。在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将植物学基本理论迁移到热带植物教学的实践中,深化学生对热带植物的学习和理解,使学生对我国热带植物特征和多样性分布有较全面了解,这为学校园艺、园林、农学和环境等专业培养具有热带特色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体现了现代高校的实践育人理念。

开展热带植物实践教学对培养地方特色人才有重要意义。海南省目前正开发国际旅游岛,迫切需要具有热带植物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充分利用好海南热带植物资源,将海南的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尽早改变海南省“(生物)资源强省、经济弱省”的局面,是海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和必由之路,也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保证。

2 开展热带植物实践教学是育人实践工作的需要

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全热带陆域省份,气候条件优越,有丰富的热带陆地植物资源,是我国研究热带植物资源的重要区域。据统计,海南省有维管束植物5 000多种,这些丰富的热带植物多样性有很多科学问题尚未解决,有待更多的年轻工作者来探索和开发。

目前植物学课程已作为园艺、园林、农学、生物技术、草业科学、环植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教学、室内实验教学和课程实习,共90学时左右。理论课教学任务是学习掌握植物体的组成基础,掌握植物个体发育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过程中器官形态发生与胚胎形成规律,了解植物分类基础知识和与本专业有关的植物资源;实验课教学任务是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核组织器官,掌握植物鉴定方法,认识与本专业有关的植物资源;野外实习任务是学习植物调查方法,了解主要资源植物及其标本制作方法。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分析,本校学生多数来自非热带地区和省份,学生对热带植物缺乏感性认识,对热带植物种类、分布及用途更是一片空白。

植物学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植物造景;园林设计;运用

1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1.1生态性原则

近年来,园林设计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其设计方法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对于部分具有观赏价值的园林而言,应考虑到植物造景。在植物造景中,应遵循生态原则,不仅要注重园林植物造景的资金投入,更要保护园林中的天然植物,尊重这些植物的自然生长习性,避免植物无法正常生长。另外,若在园林设计植物造景中引进非本土植物,应充分考虑这些植物的生长习性,如阳光、水、土壤等要求,营造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避免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1.2美学性原则

进行植物造景的过程中还需遵循美学原则,园林设计中有很多事物都要体现出美学价值,这样才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充分实现园林设计的造景效果。在植物造景过程中,应注重园林设计植物的色彩与对比,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升综合设计效果,充分考虑到植物、假山、水等元素之间的协调性,做好色彩上的把握,提升园林设计植物之间的搭配性、相称性,从而有效地提升园林设计植物造景的美学价值。另外,植物造景需考虑到景色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和谐,为园林设计增添一份美感。在设计园林植物造景的过程中,应根据园林的主体进行设计,尽量使每个设计环节都体现出美学价值,从视觉上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为人们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缓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压力,充分体现出园林设计植物造景的美学价值。

1.3平衡性原则

园林设计包括多种元素,其中很多元素的设计都是相互对应的,其平衡性也会对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将植物造景应用到园林设计中,不仅应遵循生态原则和美学原则,同时还应遵循平衡性原则。首先,植物造景应考虑到色彩与形体之间的平衡性,两者之间应具有很好的协调性和搭配效果。其次,要考虑到园林设计中的虚景、实景、线条之间的平衡性,保证相互之间搭配的和谐性。同时,还应注重植物造景中各种植物之间的搭配比例,充分考虑到各个植物之间的联系性、协调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突出各种植物的优点,从而提升植物造景的效果,形成形态美、视觉美。因此,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应用的过程中,需遵循平衡原则,才能确保园林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2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2.1空间划分

园林设计中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强调良好的空间效果,在不同区域设计中运用植物造景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利用不同的植物作为区域植物景观的主题,首先要求设计人员要对各种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形态以及色彩进行研究,然后根据现代园林绿地设计中不同区域的功能进行植物搭配,这样便可以营造出植物景观的效果。植物造景过程中植物群落配置必须根据其自身特点,并运用植物障景或借景的方式使特定区域形成半开放空间,这样才能将现代园林绿地设计中的空间效果充分表现出来,同时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予以观赏者视觉上的美感。

2.2时空变化

园林植物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季节、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植物在不同季节、时间内的生活习性发生较大变化。植物造景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植物这一特性,根据园林植物自然生长规律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动静结合的方法,充分体现出园林景观的时空变化效果。

2.3独立景观

现代园林绿地设计中,对独立景观的运用范围相对较大,花坛、树丛以及孤植树等都是常见的独立景观,在各种风景园林或道路的两侧都会使用花坛,通过良好的色彩搭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道路或门口两侧的风景。树丛造景主要是利用不同树木的变化会受到时空的影响,通过色彩远近或高低错落等构图规律,将不同时期、不同的树丛景观效果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给人以最大的视觉享受。现代园林绿地设计中,针对较为开阔的地方,都会采用孤植树进行造景,例如,盆栽、大树等单体植物,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某些重要位置的整体景观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园林设计可以有效保护城市物种的多样性,为城市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文化游憩的场所。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物种间的关系,使城市绿地发挥其最大效益,有利于改善城市人们生存的气候与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周亮.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植物学的重要性范文6

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植物与植物生理的教学内容涵盖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生理生态和植物分类三大部分,无论是形态识别、植物分类、还是植物生理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然而,随着教学时数被压缩,实践课时也相应减少,并且学校一般都只是重视专业技术课程的实训设备投入,对于专业基础课的投入往往较小。因此,植物与植物生理的实验实训环节受到一定制约。

改革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园林专业是一个学科交叉性极强的专业,学生学习内容涉及植物学、土壤学、栽培学、美学、建筑学、工程学、管理学等。如果要求学生对所有内容进行系统学习,不但教学时数不允许,学生也掌握不了。针对技校学生理论基础比较差,以及职业教育讲究理论够用、技术实用的原则,根据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选择是非常必要的。植物与植物生理学是园林专业多门学科的基础课,是为后续学习园林花卉、园林树木、园林植物组织培养、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盆景与插花以及园林绿化设计等职业技术课服务的。因此,植物与植物生理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其服务的职业技术课程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与调整。教学内容调整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也是课程建设与创新的重点和难点。如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两章,内容比较多,其中涉及的生化过程也比较难,不需要作系统学习。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重点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概念、意义,简要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几个基本阶段,其中的生化过程可删除。而光照等环境因子通过影响光合呼吸作用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是园林植物配置、植物造景、盆景等课程的重要基础,需要作重点学习。

改变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采用现场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植物与植物生理包含了三个分支学科,即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生理生态学。其中,形态解剖与分类两部分内容看似简单,但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枯燥,心生厌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除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图片外,还大胆地把课堂搬出教室,走进校园,走进植物园,采用现场教学方法。如在学习根系的类型时,可带学生在校园内选择菊科植物的杂草(如小飞蓬)与禾本科植物杂草(如狗尾草),将其根部全部挖出。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描述其特征,找出不同点,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植物两大根系即直根系与须根系的区别。因为站在植株边,学生边观察边分析总结,印象深刻。这时,教师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园林植物配置时,我们可利用直根系入土深而须根系入土浅的特性进行合理搭配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在讲解木兰科植物的特征时,我们将学生分别带到了白玉兰、广玉兰及含笑等植物前进行观察,现场解剖它们的花或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但很快掌握了木兰科植物的特征,还根据其花托的形状、雌雄蕊的数目及排列方式,自己总结出:木兰科植物虽然高大,然而却是进化水平较低的植物。总之,现场教学使理论与实际更紧密结合,不但有助学生掌握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进行课堂互动,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意识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并记录,少有师生互动的行为,教学行为的单一使课堂氛围较沉闷。这种单调的“你讲我听”的教学形式,使课堂缺乏批判性和创造性,没有灵气,致使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思维少,社会适应性较弱。课堂活跃度对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极为重要,其中教与学的互动更为关键。教与学的互动要求授课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提问、积极参与教学,而不要让学生成为只是接受信息的机器。为了增强课堂互动,我们可以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一般地不是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围绕知识设计一些问题,在课堂上以提问或启发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寻求答案。例如,在学习影响植物根系吸水的外界因子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个案例:某天,学生对校园的草坪进行养护时给草坪植物喷施了尿素,但是,第二天却发现草坪草的叶子发黄焦枯了。小草为什么枯黄了?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水分与矿质代谢基础知识进行分析,找出答案。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由学生相互点评,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通过这些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知识

植物学的重要性范例6篇
植物学的认识范例6篇
植物保护论文范例6篇
植物保护策略范例6篇
茶文化的营销策略范例6篇
道路绿化的意义范例6篇
百合花的作文范例6篇
文化营销经典案例范例6篇
仙人掌花作文6篇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范例6篇

网址: 植物学的重要性范例6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62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玫瑰花时代——来自重庆市农科院花
下一篇: 园林植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