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玉米是二倍体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无法产生花粉),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突变为t,T对t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

玉米是二倍体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无法产生花粉),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突变为t,T对t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

1.

某小组利用某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是果形与花序,其中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相关基因分别用A、a表示;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相关基因分别用B、b表示,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个体数

圆单×长复

圆单

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

圆复×长单

圆单

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

(1)

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分别是,两对相对性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

(2)

H基因编码的一种毒性蛋白可使植株对害虫表现出一定的抗性,但会导致同一植株中不含H基因的花粉一定比例的死亡(对雌配子没有影响)。现让甲、乙两纯合品种杂交得F1 , F1自交所得的F2个体中基因型及比例为HH∶Hh∶hh=3∶4∶1。

①由子代结果推测,基因型为Hh的植株所产生的含h基因的花粉存活率为(用分数表示)。

②若上述杂交实验为正交实验,现以甲为母本、乙为父本进行反交实验,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反交实验的F1数目少于正交试验的,则乙的基因型为。

2.

某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其花色受基因A/a控制,花的着生位置受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假定每株植株的生殖力相同,且子代的存活率相同,配子、合子均无致死情况。研究人员利用2对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杂交组合

P

F1

         F2

雄株

雌株

雄株

雌株

雄株

雌株

紫花

紫花

紫花

紫花

紫花:白花=15:1

紫花:白花=15:1

腋生

顶生

顶生:腋生=1:1

顶生:腋生=1:1

顶生:腋生=1:3

顶生:腋生=5:3

注:表中F1为1对亲本的杂交后代, F2为F1 , 全部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

回答下列问题:

(1)

花色基因位于(填"常""X"或"无法确定")染色体上。A/a和B/b两对基因(填"是""否"或"无法确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

(2)

花的着生位置中为隐性性状。让组合二的F2个体间随机交配,F3中雌株的表型及比例为。

(3)

取组合一F2全部雌株进行测交,子代花色性状的表型及比例为。

(4)

该植物种群中存在两种叶型,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欲探究叶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或常染色体。现有4种纯合品系植株: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已知叶型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实验仅进行一代,具体操作不作要求)

①实验思路:

选择进行杂交获得F1 , 。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

I:若,则叶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Ⅱ:若,则叶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

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即雌蕊和雌蕊分别在两朵花上,植株高大,茎强壮,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纯合体称为玉米自交系。单交种是用两个不同的自交系杂交而成,一般较自交系增产20%以上。

(1)

玉米单交种培育过程中要对亲本雌株进行(填“去雄”、“去雄套袋”或“套袋”)操作。若要对该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则应检测条染色体上的DNA。杂种子一代在株高、穗粒、抗旱能力和光合作用等方面都表现出杂种优势现象,生产上将杂交种第一代种植收获后留种,继续种植子代将会出现,产量大大降低。

(2)

科学家将除草剂(草甘磷)抗性基因(B)导入玉米核基因组中,筛选出了一批抗除草剂玉米植株甲(图1)。甲植株体细胞含两个B基因,分别被整合到3号、4号染色体上,如图1所示,图中A为高产基因。不考虑交叉互换。

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甲植株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可能含有抗除草剂基因的个数是,若该抗除草剂玉米自交得F1 , F1中高产抗除草剂性状占,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培育稳定遗传高产抗除草剂品种的原理是。

②为提高玉米产量,要在上述F1中选择稳定遗传的高产抗除草剂自交系。请在图2中标出符合要求的F1个体的基因位置。

(3)

研究发现转基因玉米中的外源基因会向周围近缘野生品种扩散。为研究转基因玉米中的两个抗除草剂基因在近缘野生品种的转入位点,现让其与正常无抗除草剂自交系杂交,统计子代性状分离比(子代数量足够多),判断两个抗性基因的位置。

第一种情况:若子代中抗除草剂:不抗除草剂=1:1,则两个抗除草剂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第二种情况:若,则两个抗除草剂基因分别位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第三种情况:。

(4)

请写出第一种情况的遗传图解(无抗除草剂基因用b表示)。

相关知识

(1)甲雌雄同株(2)是AAts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1:1(3)不位于抗螟性状与性别性状间是自由组合的,因此A基因不位于Ts、t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1/21/6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
某二倍体植物(2N=14)是雌雄同花、闭花授粉的植物,培育杂种非常困难。为简化育种流程,人们采用染色体诱变的方法培育获得三体新品系,其相关染色体及相关基因分布情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但也有的是雌雄异株植物。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显
31.已知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作物.有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可以改变玉米的性别.即把雌雄同株转变为雌株或雄株.当基因b纯合且不为tt时.使植株无雌花序转变为雄株,当基因t纯合时.使植株无雄花序转变为雌株.——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的垂花是雄花序.侧生的穗是雌花序.已知玉米中有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可以改变玉米的性别.即把雌雄同株转变为雌株或雄株.当基因b纯合且t不纯合时.使植株没有雌花序成为雄株,当基因t纯合时.使垂花序为雌花序.不产生花粉.如图所示.(1)雄株的基因型为bbTT.bbTt.雌株的基因型有3种.(2)将基因型为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核型2n=14),野生型(不抗冻)在寒冷环境中无法生存。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2个抗冻基因(T)插入并整合到黄瓜细胞染色体上,培育出
拟南芥(n=10),十字花科植物,雌雄同株,从发芽到开花约4
某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植物,其花色由(A/a)和(B/b)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具体关系如下图。现有一对白花植株杂交,得到F1,雌株和雄株数目相等,
科研人员研究了zm3基因在种子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2n=20)是一种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现有两种野生的纯合玉米品系LH4和ZD8。科研人员

网址: 玉米是二倍体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无法产生花粉),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突变为t,T对t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6492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园林工人每年都要修剪路旁的绿篱,
下一篇: 端粒酶抑制剂的现状及进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