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拟南芥(n=10),十字花科植物,雌雄同株,从发芽到开花约4

拟南芥(n=10),十字花科植物,雌雄同株,从发芽到开花约4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2 题号:14793088

拟南芥(n=10),十字花科植物,雌雄同株,从发芽到开花约4-6周,结实率高,常作模式生物用于遗传学研究。某科研小组种植了一批拟南芥种子,发现一株早花突变体植株,收获其种子,并开展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拟南芥一般自交繁殖,自然状态下通常为纯合体,说明该新性状的出现可能是

_____

导致的。接着科研小组取根尖分生区细胞制成装片,可观察处于

_____

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是否正常,以排除染色体变异。
(2)为确定突变性状的显隐性,科研组做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PF1F2母本(♀)父本(♂)野生型早花野生型早花野生型早花。9106219早花野生型9006118

该过程做了正反交实验,首先可以排除

_____

遗传,进而还可证明该突变性状为隐性性状。
(3)查阅资料发现拟南芥2号染色体上基因N(Nat3)突变为n可导致早花。为确定上述(题干中)早花突变体的突变基因(a)和Nat3基因的关系,现将该早花突变体与基因型为nn的早花突变体相互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1和F2的表现型和比例。
①若F1全为野生型,且F2野生型:突变型=9:7,则突变基因a和n分布在

_____

上。
②若

_____

,则上述突变基因a和n可能是相同基因或复等位基因(无显隐性之分)。
③若

_____

,则突变基因a和n分布在2号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上。(不考虑交叉互换)

更新时间:2022/01/05 13:12:05 |

抱歉! 您未登录, 不能查看答案和解析点击登录

相似题推荐

【推荐1】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但也有的是雌雄异株植物。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个体为雌株。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种纯合体玉米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需进行人工传粉,具体做法是:对母本甲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待

_____

时,采集丁的成熟花粉,撒在甲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2)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F1自交,F2中雌株所占比例为

_____

,F2中雄株的基因型是

_____

;在F2的雌株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_____


(3)已知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是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为了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某研究人员将糯玉米纯合体与非糯玉米纯合体(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间行种植进行实验,果穗成熟后依据果穗上籽粒的性状,可判断糯与非耀的显隐性。若糯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糯性植株上籽粒:

_____

,非糯植株上籽粒:

_____

【推荐2】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端开雄花,中部开雌花。下图为玉米间行种植时的传粉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玉米的传粉方式属于

______

(填“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或“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在对植物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玉米与豌豆操作上最大的区别是

______


(2)为了研究玉米的甜与非甜的显隐性关系,研究人员做了下面三组实验,一定能够区分出显性和隐性性状的是______组。(填字母)

(3)研究人员将纯种的甜玉米(甲)与纯种的非甜玉米(乙)间行种植,得到了下表所示的结果:

非甜

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甲)

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乙)

①由表可知,乙株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全为非甜的原因是

______


②玉米的甜与非甜由基因D/d控制,则乙株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非甜玉米粒基因型是

______


③若将甲株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非甜玉米粒作亲本种下去,并控制条件让它自交,则收获的玉米粒中,非甜玉米粒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______

【推荐3】某雌雄异株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1号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的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中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花色的控制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色性状体现了基因通过

___________

从而控制该植物的花色。
(2)基因A1、A2、A3称为

___________

基因;基因A1、A2、A3的产生体现的基因突变特点是

___________


(3)若该植物子代出现四种表型,则亲代植株的表型为

___________

;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___________

种。
(4)现有各种花色的植株若干,若要判断其中某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请简要写出杂交实验的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

拟南芥(2N=10)属于十字花科植物,自花传粉,被誉为“植物界的果蝇”,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学研究。其植株较小,用一个普通培养皿即可种植4~10株,从发芽到开花约
拟南芥(2N=10)是一年生草本、十字花科植物,自花传粉。株高20cm左右,从发芽到开花约40天,果实为角果,每个果荚可生50~60粒种子,富有多对相对性状。因
探究拟南芥的生长周期(从种子发芽到成熟开花,生命历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植物界全系列】十字花科—南芥族:拟南芥
科学网—Thorsten Nürnberger/张丽莎团队揭示十字花科植物识别真菌的特殊机制
大豆是两性花、一年生植物(2N=40)。科研人员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单基因突变引起的抗花叶病(简称抗病)植株X,其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
古早植物进化史 | 琴叶拟南芥基因组
拟南芥(如图)是十字花科植物,它植株小、生长周期短、种子数量多、基因组小,被广泛用于植物遗传学的研究。拟南芥不仅在国际空间站种植,还登上过月球。完成下面小题。(
十字花科植物蜡质形成特性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绿色开花植物分类漫谈 Ⅱ.蔷薇科与十字花科

网址: 拟南芥(n=10),十字花科植物,雌雄同株,从发芽到开花约4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8593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物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
下一篇: 某种两性花的植物(2N=40)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