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汉语字典 [专著]
张书岩主编.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0. —822页; 19cm. —ISBN 7-5432-0401-0(精装)
本字典是面向中等文化程度读者的中型语文工具书。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7000字为基础,略加增补立目,以最简明的形式讲解其形、音、义。同时设立辨析、备考两项内容,探讨字源,分析字的形体结构,使读者加深对该字字义的理解;还把形音义相近易混淆的字聚在一起,进行辨析,使读者察异同、明应用。本字典按部首排列,附音序检索表,并附若干有特色的附录。
标准字典(音序版)
张书岩.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3.12. —815页. 64开. —ISBN 7-5432-0865-2/H·211
本字典在7000个通用字的基础上增收3000多个生僻字。增收字以实用为原则,包括近年新造的化学元素字、常用方言俗字、常用日本汉字和常见古人人名用字等。有些字为一些著名辞书甚至大型辞书所收。释义精确简明。
标准字典(部首版)
张书岩.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7. —880页; 64开. —ISBN 7-5432-0788-5/H·210
本字典在7000个通用字的基础上增收3000多个生僻字。增收字以实用为原则,包括近年新造的化学元素字、常用方言俗字、常用日本汉字和常见古人人名用字等。有些字为一些著名辞书甚至大型辞书所收。释义精确简明。
风骨:从京师大学堂到老北大
肖东发, 李云, 沈弘主编.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7. —243页: 照片; 23cm. —ISBN 7-5013-2145-0/K·669
本书是“北大人文与风物丛书”之一。通过搜集翔实的史料,以生动的笔触与丰富而珍贵的历史图片,介绍了北京大学从其前身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到1949年之前的这段历史,并介绍了北京大学前期蔡元培、胡适等历任校长,辜鸿铭、陈独秀、李大钊等著名教授、学者,以及校园建设、学校生活、校旗与校徽的设计等情况。
风物:燕园景观及人文底蕴
肖东发主编.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7. —280页: 照片; 23cm. —ISBN 7-5013-2146-9/K·670 (平装 )
本书是“北大人文与风物丛书”之一。燕园的幽美,世界驰名,湖光塔影,令人陶醉。但仅仅留连于燕园绮丽的风景,远远称不上了解北大; 只有把北大的历史、人文与风物景观结合在一起,才能品味出北大的魅力所在。本书在描述燕园风景的同时,还揭示了依托于其中却又独立于其外的北大精神内涵与北大所经历的百年沧桑。
风范:北大名人寓所及轶事
肖东发, 陈光中主编.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3. —242页: 照片; 23cm. —ISBN 7-5013-2425-5/K·815 (平装)
本书是《北大人文与风物丛书》之一。以寓所及故居为线索,介绍了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马寅初、顾颉刚、梁漱溟、梁实秋、冯友兰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巨大、成果卓著的著名学者、教授的生平事迹及轶文趣事,并与介绍北大历史的《风骨: 从京师大学堂到老北大》和介绍北大校园的《风物: 燕园景观及人文底蕴》合为一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与收藏价值。
古代文艺的文化观照
邓乔彬著.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2. —535页; 32开. —ISBN 7-5320-8466-3
本书以一种独特的视野对中国古代文艺与文化作出了一个宏观的描述,以便于读者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鲁文化史
杨朝明著. —济南: 齐鲁书社, 2001.8. —472页; 21cm. —ISBN 7-5333-0974-X
本书是一部研究周代鲁国历史文化形成、发展、兴盛、演变以及衰落的著作。通过鲁文化渊源、鲁文化先驱、鲁文化与儒墨显学、异彩纷呈的鲁文化、鲁文化与现代化等专题研究,全方位地介绍鲁文化的发展概况与基本特点,并对其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作了分析。全书分绪论、建构篇、生长篇、兴盛篇、衰变篇五大部分,共24章。作者在广泛占有材料并充分吸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许多新的见解。
***********************
古诗词70首赏析
李吉林著.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0. —118页; 16开. —ISBN 7-107-14152-2
本书选取新课标指定的小学阶段必背的70首古诗词,分10个内容单元,逐篇讲解。每篇都配有插图,正文标注拼音,生词、难词注释,引导赏析诗意。书末附有诗词作者的简介。
汉语戏谑语词典 [专著]
陈建文, 王聚元主编.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1. —848页: 970千字; 20cm. —ISBN 7-208-03555-5(精装)
本词典收录词条5000多条,详尽地反映了汉语戏谑语这一种特殊语言形式的历史与发展。其收录原则是科学性、实用性和普及性,词、语并收、古今兼顾,以今为主、以常用为主,可帮助读者了解、掌握和正确运用戏谑语。
秦汉文化 [专著] 中华五千年文化系列
王仁波主编. —北京: 学林出版社.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7. —380页: 图, 地图; 31cm. —ISBN 7-80668-045-4(精装)
本书所反映的,既是五千年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反映了历史的连续性,又是五千年历史中的一个独特的存在,体现出秦汉时期文化特有的风貌,在众多文化整理研究读物中,以它的鲜明特色和永久价值而独树一帜。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
孙玉胜著.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7. —523页; 16开. —ISBN 7-108-01926-4
作者以十年中一个新闻改革的参与者、见证者的身份,讲述了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栏目创办过程中鲜为人知的背景,并着力展示这些故事背后支撑并推动这些栏目一路走来的电视理念、创新思维和其间所经历的兴奋与艰辛。
世界文字发展史 [专著]
周有光著.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11. —464页: 照片, 地图; 21cm. —(世界文库) 丛书第三辑. —ISBN 7-5320-8917-7
本书考察了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人类各种文明互相交流、吸收对今天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诵读精华系列丛书
柳斌主编. —北京: 人民
教育出版社, 2003.12. —册(170页, 396页); 21cm. —ISBN 7-107-15768-X
本套丛书包括《古诗词诵读精华》(3册)、《古代散文诵读精华》(2册)、《现当代散文诵读精华》(3册)、《现代新诗诵读精华》(1册)、《现代近体诗词诵读精华》(1册)、《儿童诗诵读精华》(1册)、《格言警句诵读精华》(1册)和《演讲词诵读精华》(1册),共计13册。
隋唐文化 [专著]
王仁波主编; 陕西省博物馆编. —上海: 学林出版社, 1997.8. —317页; 31cm. —ISBN 7-80616-415-4(精装)
本书为大型精美画册,分别论述隋唐都城、帝王陵墓、壁画、三彩俑、金银器和铜镜、书法、科学技术、音乐舞蹈、佛教艺术、社会风情、中外文化交流等。
陶行知全集(十二卷) [专著]
陶行知.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1397页: 照片,图 ; 20cm. —ISBN 7-5408-1510-8 (第一卷)
陶行知是中国20世纪伟大的教育家,其奉行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精神,在当时影响极大,而对21世纪中国的教育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陶行知全集》(12卷)全面收集陶行知先生的文论、演讲、诗歌、书信等文字遗存,以及大量的珍贵照片,成为陶行知研究和一般教育理论研究首选的基本文献。2005年,《陶行知全集》(12卷)再版,增补了数篇新近发现的文献,内容上更全面完善。
同义词、反义词词典
郑万泽, 陈士彪编.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5. —452页; 32开. —ISBN 7-5320-6348-8
本书以详细的例证说明中文同义词、反义词之间的联系和差别。
魏晋南北朝文化 [专著] 中华五千年文化系列
罗宗真主编. —北京: 学林出版社;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12. —356页: 图, 地图; 31cm. —ISBN 7-80668-006-3(精装)
本书所反映的,既是五千年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反映了历史的连续性,又是五千年历史中的一个独特的存在,体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特有的风貌,在众多文化整理研究读物中,以它的鲜明特色和永久价值而独树一帜。
与鲁迅相遇——北大演讲录之二三联讲坛丛书
钱理群著.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7. —325页; 16开. —ISBN 7-108-01881-0
作者的“鲁迅研究”在北大开课十余年,而这一次“与鲁迅相遇”却别有意义,它是作者在“思考国家、民族、人类的大问题,感受人生的大悲欢”之后,对鲁迅所作的更深的研究与思考。在书中,作者将鲁迅的杂文、小说及书信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的大的背景下,结合当下的现实社会和自己几十年的生命体验,对其作了深入解读。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王建国, 朱明光等主编.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 —170页: 图; 21cm. —ISBN 7-107-16243-8
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本书精选格言近300条, 涵盖爱国、修身、立志、进德、处世等内容,突出了基本道德观念的教育。每一条格言都注明出处,解说大意及提示文字,或对格言的背景知识作简要说明,或在格言本意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阐释,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意义,具有“易携带、易颂读、易查找、易引用”的特点。
书法与中国文化
欧阳中石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8. —619页; 大32开. —ISBN 7-01-003002-2
祭坛古歌与中国文化
顾希洼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8. —448页; 大32开. —ISBN 7-01-003007-3
性与中国文化
刘达临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8. —620页; 大32开. —ISBN 7-01-002905-9
龙与中国文化
刘志雄, 彭静荣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8. —327页; 大32开. —ISBN 7-01-001190-7
饮食与中国文化
王仁湘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8. —555页; 大32开. —ISBN 7-01-001842-1
茶与中国文化
关剑平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8. —426页; 大32开. —ISBN 7-01-003386-2
服饰与中国文化
华梅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8. —807页; 大32开. —ISBN 7-01-003376-5
花与中国文化
何少颜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8. —448页; 大32开. —ISBN 7-01-002735-8
京剧与中国文化
徐城北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8. —745页; 大32开. —ISBN 7-01-002941-5
礼仪与中国文化
顾希洼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8. —500页; 大32开. —ISBN 7-01-003297-1
孝与中国文化
肖群忠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8. —452页; 大32开. —ISBN 7-01-003330-7
禁忌与中国文化
万建中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8. —536页; 大32开. —ISBN 7-01-003281-5
姓名与中国文化
何晓明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8. —460页; 大32开. —ISBN 7-01-003335-8
以上这套“中国新论文化丛书”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中国文化中一些具有代表性文化现象的发展轨迹、表现方式、本质特征及其与中国其他文化现象、与世界同类文化现象的显著区别。丛书虽定位于学术著作,但强调形式的典雅和新颖,语言的通俗和朴实,是一套集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原创性专著。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修订本)
曹聚仁著.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6. —481页; 32开. —ISBN 7-108-01845-4
以随笔形式通俗概述先秦以来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介绍种种国学常识。
中华谚语词典
禾木主编.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6. —736页; 32开. —ISBN 7-208-05066-X/H·14
本书收入了14000余条古今谚语和南北方谚语,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华文化读本
姜义华主编.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8. —490页; 16开. —ISBN 7-208-05283-2/k·1060
本书由别于以往的中国文化史,不以章节体的形式撰写,而是分成若干专题,从宏观层面叙述中国文化。
中国书院 [专著] (图集)
朱汉民, 邓洪波, 陈和主编; 李弘祺英文撰稿.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12. —227页: 地图; 30cm + 英文稿1册(48页). —ISBN 7-5320-8605-4(精装)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中国书院的发展历史、制度及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制度史 [专著]
吕思勉著.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675页; 21cm. —世纪文库第二辑 —ISBN 7-5320-8343-8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论著之一。全书把社会经济部分分成农工商业、财产、钱币、饮食、衣服、宫室、婚姻和宗族八个题目,政治部分分为团体、政体、户籍、赋役、政权、官制、选举、兵制和刑法九个题目,并分别作了概括而系统的论述,很便于读者了解各种重要制度的源流和变化。
中国谚语大全
温端政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语文辞书编纂中心编.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5. —2册(2386页); 21cm. —ISBN 7-5326-1534-0(精装)
谚语以传授知识和经验为目的,是汉语俗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智慧的花朵”。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收录通行在口语里的谚语,计10万余条; 下编辑录古代文献和现当代名家名作里记载的谚语,近1.3万条。
中国歇后语大全
温端政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语文辞书编纂中心编.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5. —1293页; 21cm. —ISBN 7-5326-1535-9(精装)
歇后语作为汉语俗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特有的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妙趣横生的想像而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由 “引子”和“注释”两个部分有机地组成,是它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收录通行在口语里的歇后语,约8.5万条; 下编辑录古代文献和现当代名家名作里记载的歇后语,近5000条。
中国惯用语大全
温端政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语文辞书编纂中心编.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5. —1414页; 21cm. —ISBN 7-5326-1533-2(精装)
惯用语是汉语词汇里既不同于谚语,又不同于歇后语的一种习用语汇。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收录通行在口语里的惯用语,计5万条; 下编辑录古代文献和现当代名家名作里记载的惯用语,近1.2万条。
中国历代家训观止 [专著]
卢正言主编.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4.4. —460页: 图; 23cm. —ISBN 7-80668-675-4
中国古代有重视家训的传统,流传至今的各类家训逾千种。这些家训凝聚了作者丰富而深刻的人生经验,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客观评价和人生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对个人进步、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的期望,以及为社会进步事业贡献才能的责任感。本书选收了120多位作者的200余篇家训,材料来自有关总集,别集、类书、丛书、正史、野史、尺牍、随笔和家书,内容包括立志、修身、勉学、处世、治家、孝悌等七部分。在题解、注释、评说的基础上,很好地评析了家训的文化影响和历史作用。
中国茶文化大辞典 [专著]
朱世英等主编.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2.4. —938页: 图; 26cm. —ISBN 7-5432-0672-2(精装)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迄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本辞典是一部系统、全面诠释中国茶文化方方面面的大型工具书,资料丰富、收词详尽、文字清新,并吸收了最新科研成果,权威性、可读性、资料性兼备。
中国文化要义 [专著]
梁漱溟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11. —368页; 21cm. —(世纪文库). —ISBN 7-208-04813-4
《中国文化要义》是梁漱溟先生历时八年,于1949年6月完成的著作。作者以翔实的资料繁征博引,论述了中国文化形成的渊源、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的差异。
中国博物馆陈列精品图解二 [专著] 中国博物馆陈列精品工程书系2
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文物报社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2.9. —212页; 29cm. —ISBN 7-5010-1404-3(精装)
本书为中国博物馆陈列精品工程书系之二,以图文对应的组合形式,汇集了2000年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提名奖、单项奖共25个,全方位解说了精品的创造过程。以10余万文字论述各个精品的特色与个性,300余幅图片、设计图、效果图、实景图提供一个真实直观的精品展览。本书对于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览的创意、策划、设计、创作、布展具有直接的借鉴示范作用,对于各行各业文化性、商业性陈列展示也有直观的参考启发价值。
中国博物馆陈列精品图解三 [专著] 中国博物馆陈列精品工程书系3
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文物报社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4.5. —368页; 29cm. —ISBN 7-5010-1609-7(精装)
本书为中国博物馆陈列精品工程书系之三,汇集了2001年至2002年中国博物馆界评出的26个陈列精品。以图文对应的组合形式全方位解说精品的创作过程。本书用10余万文字论述各个精品的特色和个性,有300余幅图片。
中国宫廷善本 [专著]
向斯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3.12. —324页: 照片, 图版; 26cm. —ISBN 7-5010-1440-X
宫廷善本是一直秘藏于中国历朝皇宫的珍贵古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未昭示于海内外的宫廷孤本。作者在故宫博物院从事宫廷善本图书的整理研究工作20年。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宫廷善本图书的历史与现状及其文化价值,是关于中国古书鉴定、鉴赏和收藏方面的一部重要著作。
中国文物旅游图册 [专著]
丘富科编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3.6. —468页: 照片, 地图; 36开. —ISBN 7-5010-1365-9
本书收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68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处、中国境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28处,以及其他一些名胜古迹。每一处景点在地图上均标明了准确位置,并且有简明的介绍性文字。
中国生肖文化
英 / 张方.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1. —162页; 大32开 —ISBN 7-119-02064-1
“人人一个属相,天下十二生肖”。千百年来,有关生肖的故事、民俗在中华大地流传不息,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书从生肖故事、生肖与民俗、生肖与人生等角度,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肖文化,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除英文版外,还有法文版。
中国茶文化
英 / 王玲.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4.8. —168页; 大32开. —ISBN 7-119-02144-3
本书通过精美典雅的图片和简练准确的文字,直观、形象地把中国茶艺的特色展示出来,包括: 茶叶的种植、采摘、炮制、沏用过程和场面,茶具的制作、用途、讲究,不同地域的茶艺差异等等,让国外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茶艺。除英文版外,还有德文版。
中国风筝
英汉对照 / 刘春根编著.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1. —158页; 20cm. —ISBN 7-119-02669-0
制作、放飞风筝既是一种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又是一项老少皆宜的现代体育运动。本书采用200余幅彩图介绍了中国风筝的品种、流派、简单制作方法以及如何放飞风筝等内容,既是风筝爱好者的参考书,更是喜爱风筝文化的外国朋友的入门书。
中国博物馆巡览
英 /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3.5. —110页; 24开. —ISBN 7-119-03145-7
中国各地博物馆众多,林林总总的文物足以让读者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各地62个博物馆,包括历史、建筑、收藏品等,使读者得以一窥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书后附有各地博物馆目录。除英文版外,还有法文版。
中国大学指南
英、 / 本书编委会.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4.8. —618页: 大16开. —ISBN 7-119-03699-8
本书分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介绍、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交流情况、留学中国等章节,并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划分提供了中国教育部认可的具有学士及学士以上学位授予权的近700家大学及学院的翔实信息,包括学校的历史沿革、人文背景、基础设施情况、学科分布及优势、国际学术交流、留学生培养等。每章节之前还设有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历史、文化、生活、社会等方面的背景知识介绍。除英文版还,还有日、韩文版。
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丁帆, 许志英.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册(1322页); 21cm. —ISBN 7-02-003738-0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仔细梳理新时期小说的理论专著。它详细介绍了从“伤痕”文学到“晚生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也从历史叙事的角度论述了新时期小说的叙述构架,并对新时期小说的作家文化心理作了很好的阐释。
中国历代名句名篇300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4. —187页; 小32开. —ISBN 7-107-15198-3
本书所选的名句名篇具有经典性,可以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中国文化掠影
冯凌宇, 史卫民.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136页; 32开. —ISBN 7-80113-813-9
本书以通俗平实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介绍了中国文化最具特色的十个方面。主要内容涉及汉字、书法与印刷术,儒学与教育,文学、戏曲与歌舞杂技,丝绸、瓷器与茶、酒,历法与节日,建筑,宗教,中医中药,民俗心理等。除中文版外,还有英、法、西班牙、德、日、俄、阿拉伯文版。
中国教育——改革与创新中国基本情况丛书. 当代卷
苏晓环.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2. —140页: 照片; 21cm. —ISBN 7-80113-937-2
本书简要回顾了中国教育的历史,重点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过程和成果。全书分为教育的过去与现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少数民族教育、远程教育、师范教育与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投资体制、教育科学研究等部分。除中文版外,还有英、法、西班牙、德、日、俄、阿拉伯文版。
中国博物馆
黎先耀, 罗哲文.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8页; 16开. —ISBN 7-5085-0387-2
本书从中国现有的2000多个博物馆中,精选出50个以人文内容为主的博物馆加以介绍,旨在向国内外读者推介中华文明。作者黎先耀、罗哲文分别是中国博物馆学和古文物建筑学界的著名专家。除中文版外,还有英文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纪事(上下)[专著]: 1949~1999
国家文物局党史办公室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2.9. —2册(1072)页: 照片(76幅); 26cm. —ISBN 7-5010-1221-0/G·94(精装)
本书收录1949年至1999年全国文物、博物馆工作的重要事件,内容分为政策法规、重要会议、机构建立和主要领导人任职、博物馆建设等12个方面。
中小学汉字教学规范字典
佟乐泉, 崔峦著.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10. —927页; 32开. —ISBN 7-107-12694-6
本字典依据国家颁布的12项汉字规范编写而成,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小学汉字教学理想的教学工具书和师资培训教材。字典共收录中小学教学常用的3500个汉字,并对汉字的部首、结构、书写顺序、楷宋差别、字形辨析、笔顺难点以及词语积累诸多方面进行了逐一的分析和处理。
相关知识
以“花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五度” 教育模式探索
八大家花园社区开展“传承文化 绿色清明” 主题教育活动
集花文化体验和自然教育于一体!银瓶山打造“短萼仪花”主题自然教育之家
自然教育主题下的花艺研学探索与实践 | 花文化
阳光花教育集团文化教研
天津教育杂志
“以花育人”绘出“教育之美”——华校二年级花园角文化展示
“非遗”进校园 扎染开新花——柳州市壶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开展扎染技艺文化传承活动
“双减”之下,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科技文化实践教育?如何避免“走马观花”式研学?
“唐闸公园菊花及新地被植物科普教育基地”喜获“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授牌
网址: 文化·教育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711.html
上一篇: 中国现在还是传统的农业文明么?听 |
下一篇: 重绘一部可读的文学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