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3 09:54本页面
【正文】 ⑨虽然有新物质生成,但是 是原子核内部发生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②爆炸是一种现象,化学变化、物理变化都有可能产生爆炸现象。以上变化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⑦白磷转化为红磷是生成了一种新单质。④品红溶液褪色是品红与通入的 SO2气体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无色物质。下列关于 “钴酞箐 ”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它的分子直径比 Na+ 小 B.它的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突 解析:从直径可知该分子直径大小为纳米级,具有胶体的性质,胶体粒子的直径大于离子的直径, A错;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B错; C正确;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胶体, D错。 答案: D 突 3.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 “钴酞箐 ”的 分子 (直径为 10- 9m)恢复了磁性。 答案: D 突 2. (2020 B、 C、 D三项均错。如带正电荷的 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 突 ①加入电解质; ②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③加热。 [答案 ] B 突 胶体的主要性质 (1)介稳性: 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其原因是: ①胶体粒子所带电荷相同,相互排斥; ②胶体粒子的布朗运动。 答案: A 突 胶体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胶体的性质是高考的常考点,一般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进行考查,主要涉及胶体粒子的大小、丁达尔效应、 Fe(OH)3胶体的制备等知识,在理科综合中,由于受篇幅的限制,近几年考查较少。 [答案 ] D 突 物质的分类 突 1.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答案 ] B 突 [ 例 2] (2020常见无机物的转化是主干知识、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无机物之间的转化,有时以无机推断的形式考查。 D项,按能量变化可将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错。下列分类 标准合理的是 ( ) 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 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 和胶体 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四类 解析: B项,根据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可以将电解质分为强、弱电解质,错。 突 [自测自评 ] 1.下列关于胶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胶体、溶液和悬浊液属于不同的分散系,其中 胶体最稳定 B.氢氧化铝胶体与氯化铝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后者 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较大 C.纳米级的氧化铁与水组成的分散系可以产生丁 达尔效应 D.氯化钠易溶于水,所以氯化钠一定不能制成胶 体 突 解析:溶液是最稳定的分散系, A项错误;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溶液分散质的, B项错误;纳米级的氧化铁粒子的直径在 1~ 100 nm之间,溶于水能形成胶体,C项正确;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极性溶剂,如水等,但它难溶于非极性溶剂,如苯、四氯化碳等,将氯化钠分散在 75%的乙醇中能形成胶体, D项错误。 突 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 H2SO4至过量有何现象? 提示:开始出现红褐色沉淀 (聚沉 ),后沉淀逐渐溶解,直至消失,溶液颜色为黄色,发生反应 Fe(OH)3+ 3H+ ===Fe3+ + 3H2O。根据分散剂的状态不同,胶体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 饱和 FeCl3溶液 红褐色 FeCl 3 + 3H 2 O = = = = =△Fe(OH) 3 ( 胶体 ) + 3HCl 突 [思考探究 ] 1.胶体和溶液的最本质区别是什么?如何区分胶体和溶液? 提示: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利用丁达尔效应。 (2)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为: 分散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突 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高分子 分
相关知识
第二章园艺植物昆虫基础第一节课件.ppt
第二章花卉的多样性与分类
劳动技术第二章走进厨房第一节《食物的营养》.ppt
2020第二章生物多样性及其分类.ppt
第二章第一节水族箱的种类剖析.pptx
花卉摄影艺术欣赏(参考版)
《花的结构与分类》ppt课件
第二章 化妆品之辅助原料
第二章 花卉的多样性与分类内容资料
第二章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pdf
网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组成、分类(参考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75663.html
上一篇: 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 |
下一篇: 小心!这样的水果不能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