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哈尔滨为例,通过对哈尔滨的城市空间形态、路网形态、不透水面形态、绿地形态等进行基础数据采集与调研,从宏观的视角分析了严寒地区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相互关联的内在机理,找出其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分别从城市空间形态与微气候调节、城市路网形态与风环境关联性、城市不透水面形态与微气候调节、城市绿地形态与微气候调节等方面阐释了严寒地区城市形态及城市发展对其微气候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本书目的在于为严寒地区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对策,从而有利于改善严寒地区城市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户外活动的舒适性,促进严寒地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书调研及实测数据充分可靠,分析方法科学系统,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为高等院校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等专业的广大师生、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相关的设计人员及城乡建设管理者提供参考。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城市空间扩张
1.1.2城市交通发展
1.1.3城市下垫面变化
1.1.4城市绿化结构
1.2城市形态要索对微气候的影响研究概况
1.2.1城市形态对微气候的影响
1.2.2城市下垫面对微气侯的影响
1.2.3城市绿地对微气候的影
1.2.4城市风环境
1.3哈尔滨气候特征
1.3.1哈尔滨冬季气候特点
1.3.2哈尔滨夏季气候特点
1.4本章小结
第2章城市空间形态与微气候调节
2.1建筑布局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
……
相关知识
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的关联性研究
湿热地区城市微气候调节与设计(关于湿热地区城市微气候调节与设计简述)
成都地区传统与现代城市形态的街谷风环境对比分析
湿热地区城市住区微气候与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要素的微气候相关性分析
城市微气候调节策略研究.pptx
中国严寒地区国土空间规划气候适应性评价清单
屋顶花园对建筑微气候的影响
夏热冬冷地区基于节能的气候适应性街区城市设计方法论研究
基于微气候舒适度的公园休憩空间景观优化
网址: 严寒地区城市形态要素与微气候调节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8331.html
上一篇: 棕地修复 |
下一篇: 城市环境研究所在城市绿地与微地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