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跟着《诗经》来认识中药

跟着《诗经》来认识中药

三千年的《诗经》,

一花叶一根茎,

莫不沁人心脾。

草木无言,静静生长。说起《诗经》,国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创作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被尊称为“国学”。

《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有一百四十四篇涉及植物。都说苦口是良药,但在诗经这剂药里,药品种类繁杂,但却美的很,美得都掩盖了它们属于中药的品性。明明可以靠药性出名,却偏偏跟着《诗经》走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980年,邓丽君翻唱的一首《在水一方》风靡大江南北,这首歌的歌词实际来自《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全诗借“蒹葭”起兴,而“蒹葭”也是我们治病防病中经常使用的中草药。

《诗经》里的“蒹葭”就是芦苇

芦苇最早入药是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里,用的是苇茎部分,叫“苇茎汤”,主要用于治疗肺痈,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的功效。

明清以后,中医以芦根入药,但主要使用的是鲜芦根。可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

采采苤苜,簿言采之。采采苤苜。簿言有之。

这是一首妇女们采集车前子时唱的山歌。车前子是一味常用中药,有清热利尿清肝明目等功效,可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等症。

果裸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螨蛸在户。

早在3000多年前,

我们的祖先就有种植瓜蒌的习俗。

瓜蒌为葫芦科植物,能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止痛、润肠通便。其根茎果实皆可入药,可谓集观赏、药用于一身。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人想像他的情人正在采艾,

炽烈的相思之情,

跃然纸上。

艾草性温味苦,温经止血,能宣理气血除湿开郁祛风散寒。至今,艾灸仍是中医常用的理疗方法。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中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它来自《卫风·木瓜》。

在诗中,木瓜是用来作为一种爱情的信物,传递美好的情感的。但是,木瓜还是一种中药。木瓜属蔷薇科,多应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酸重、筋脉拘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等病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国风·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一段,恐怕也是《诗经》中普及率相当高的名句。

诗人用春天桃花的艳丽娇美来形容少女的美好年华,诗中描述出一幅“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的田园风光,使人产生无比美好的遐想。所以桃花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趋之若鹜的观赏植物,有关桃花的诗文可以说汗牛充栋。可是桃的花以及花开后结的果实却是药。

桃也是蔷薇科植物,它的全身都是药。其花、果、果仁都有药用价值。先说桃花,其味甘、辛,性微温,入心、肾经,有活血悦肤、峻下利尿、化瘀止痛等功效。

桃花谢了以后便开始结果,而未成熟的果实干燥后,叫“瘪桃干”,是一种收涩类中药,味苦,性平,入肺、肝经,具有敛汗涩精、活血止血、止痛等功效。主治盗汗、遗精、吐血、疟疾、心腹痛、妊娠下血等病症。

桃的成熟果实是一种美味的水果,其果核的仁却是一种活血袪瘀类中药。其味苦、甘,性平,入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等病症。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人之为言,苟亦无信。

这里所提的“苓”,恰是能安神定气的茯苓。

茯苓内敛、不张扬,精华内蕴。《神农本草经》将它视为“中药八珍”之一,是为宁心安神镇静的上品,茯苓饼、龟苓膏、茯苓霜……用的都是它。

其实《诗经》早已同草木一起活到了我们的生活里。一首首诗歌仿佛一幅幅美妙的本草画卷。在你读诵古雅的诗篇时,不时的发现一味中药,也是一件趣事。

来源:杭州市中医院

相关知识

男孩30个诗经草药名字,结合《诗经》和草药来取名
认识诗经里的植物-萱草
跟着《探索新境》认识海南“宝藏”植物——热带雨林,不止青绿
桔梗中药,中药认识大全图片
【中药科普】每天认识一味中药材——桃花
跟着《诗经》去赏花——桃花
《草香诗经》之六 白蒿——祭祀用蘩
认识一味常见中药:端午摘艾草,有何疗效?
宋代《诗经》学专题研究
认识中药:栀子。栀子...

网址: 跟着《诗经》来认识中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9098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街头大量出现,超美!有毒,别碰!
下一篇: 街头大量出现的石蒜花,超美却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