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圣经》故事进语文教材引争议:神话还是宗教?关键是角度

《圣经》故事进语文教材引争议:神话还是宗教?关键是角度

“神话”还是“宗教”?关键是角度

说起神话,很多人会想起中国的《山海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而广义上的神话涵括了远古的神话故事及宗教。作为原始的文学,创世神话蕴含着不同民族最初的人性和民族性格。

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课标有神话、传说这一类,其中,中国的传统神话传说如“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哪吒闹海”、“嫦娥奔月”等等,曾滋养着一代代人的成长。如今,一些外国神话故事引进了中国的语文教材,从包容多元文化的角度来说,被社会大众所理解。

观察者网发现,《圣经》故事写入教材也并非新鲜事儿,《北京语文课改教材第13册》(七年级上半学期使用)出版时间也是十年前。

或许是感受到了这份疑虑,官方也立即出面解释。据北京青年报消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今天中午回应称,语文课标中有神话、传说这一类,其中中国的传统神话传说纳入过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等内容,而在此这次的课改教材中选择加入一些西方的神话故事,于是就将《圣经》中的《创世纪》部分篇幅纳入了课本中,本意是希望学生可以从神话角度开阔一下视野,了解一些西方名著中的神话故事

点击查看大图

根据《旧约·创世纪》记载,上帝耶和华照自己的形像造了人类的祖先男人亚当,再用亚当的一个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并安置第一对男女住在伊甸园中。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支持,语文教育在初级阶段应是美学教育的最好启蒙,大家不应该过分解读和担忧。

@看我纯真而正直的双眼:我学了三年宗教了,也没见被侵蚀。评论里有些人是被害妄想太严重了吧?

@猴哔哔猴:好像大家小时候都不看格林安徒生一样。语文教育在初级阶段应该是美学教育的最好启蒙,有神论的世界不会影响祖国统一,编造堵枪眼炸碉堡的那一类味同嚼蜡的辣鸡才会毁掉孩子一生的品味。

下面的说法代表了不少网友的观点:中国作为一个世俗化的国家,在公立教材中以介绍神话的方式引入一些宗教经文并无不妥。采取中西方创世神话对比的方式,也凸显了世俗化教育在多种宗教中不偏不倚的态度,对教科书使用圣经文本和对比引述的方式并无不妥。

然而,具体选取哪些内容确是值得些商榷,不应仅仅提及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创世神话。此外,还有很多今天宗教意义弱化的神话故事,如希腊、北欧、印度神话……同样也都可以呈现在中小学生读者面前。

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写到:“从前,宇宙浑沌,随着宇宙的沧桑巨变,天地有灵。”印第安神话中写到:“很久以前,大地荆棘丛生漆黑一片。没有光明,昼夜不分。至高无上至灵的天父从最初的混乱中现身”。古巴比伦神话中描述到:“创世之前,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冰冷海洋。”古埃及神话则认为最初世界只有水,水中诞生出太阳神——拉。在玛雅、日本、朝鲜等民族的创世神话中,几乎没有对宇宙初始状态的描绘,创世者横空出世……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的修订,可能是少有的能够引发全民热议的教育话题。在很多人看来,语文教材编选修订,不单纯是专业或学术问题,还带有文化传承、思想熏陶和审美教育等功能。由此,出版方和编选者也面临的选什么样的内容?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统一?等重要问题。

在其他国家,经典和名篇也并不是选取语文教材的唯一标准。美国人将流行文学引入语文教材,法国人引进电影,日本则贴近现实生活──而这里,并不存在孰是孰非的判断。

相关知识

《雷神3》:一半是北欧神话,一半是圣经故事
漫谈花文化之“花与宗教”
周作人与《圣经》
玫瑰的故事为什么备受争议
《圣经》故事之巴别塔
黄玫瑰在圣经中的花语有何深意?
世界神话史之爱尔兰神话
花卉与宗教
《牛郎织女》课文中牛郎被指“荒唐猥琐” 人教版编审回应
社会学视角下语文教材中的乡土文化解读

网址: 《圣经》故事进语文教材引争议:神话还是宗教?关键是角度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0206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圣经之外”的基督教艺术
下一篇: 国话大戏《西哈诺》如何诠释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