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清远天气渐热,
雨量充沛,
已进入野生毒蘑菇生长旺盛期,
同时也进入了食用野生
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期,
为确保公众饮食安全,
特对预防野生毒蘑菇
中毒进行风险警示。
毒蘑菇的危害及症状
毒蘑菇又叫毒蕈,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目前,在我国已鉴定的蕈类中,可食用蕈近300种,有毒蕈类约100多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近10种,如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白毒伞、褐柄白毒伞、毒伞、残托斑毒伞、毒粉褶蕈、秋生盔孢伞、包脚黑褶伞、鹿花蕈等。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症状因毒性成分不同而不同,对毒蘑菇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药,一般采用排毒和对症与支持疗法。万一误食毒蘑菇,要趁患者神志清醒时及时刺激口咽部催吐,并尽快到医院治疗。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按中毒的症状分为以下6个类型。
1
胃肠炎型
这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
2
神经精神型
从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此类症状可在发病过程中交替出现,或仅有部分反应,有的病人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
3
溶血型
含这类毒素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在食后6~12小时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燥不安等病症外,可在一、两天内由于毒素大量破坏红血球而迅速出现溶血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及脾脏肿大等。
4
肝脏损害型
这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这些毒素对人体内肝、肾、血管内壁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组织细胞的损害极为严重,最终因造成人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90-100%。
相关知识
【温馨提示】警惕!谨防野生毒蘑菇中毒!
别被花蘑菇迷了眼,谨防野生毒蘑菇中毒!
谨防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
谨防毒蘑菇中毒 市民勿采摘食用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谨防误食野生毒蘑菇
谨防误食野生毒蘑菇、断肠草引起中毒
警惕!谨防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
清远发布食品安全风险警示:谨防野生毒蘑菇中毒
提醒!警惕有毒野生蘑菇、植物,谨防误食中毒!
春夏谨防毒蘑菇中毒——了解毒蘑菇的认识误区
网址: 夏季来临,谨防野生毒蘑菇中毒(附小科普)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06226.html
上一篇: 食用菌简介 |
下一篇: 怀化开展食品安全暨预防野生蘑菇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