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2016吉林省特岗教师招考备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典故(意象)解析六

2016吉林省特岗教师招考备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典故(意象)解析六

欢迎来到2016年吉林特岗教师考试网,为您整理吉林省特岗教师考试信息,并为您提供的免费备考资料、备考视频、试题试题等资料,欢迎大家收藏(ctrl+D),吉林中公教育预祝众考生考试顺利!

(1)凄凉、哀伤的象征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一般多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又如晏几道的《鹧鸪天》:陌上濛濛残絮飞,杜鹃花里杜鹃啼。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二首》)

(2)抒发天涯游子的漂泊之痛

因为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当漂泊天涯的游子听见它的叫声,心中恐怕更是悲苦难言,唐末的一首无名氏的《杂诗》正是完整的表达了这种痛苦:“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当时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作者可能一人漂泊在外,时值寒食,兼有凄风苦雨,心中已然是苦不堪言,而入眼景物却是荒草、麦苗、柳映堤岸,可谓满目萧疏,这时耳边却传来一声声的杜鹃啼叫,在这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时候,耳边却听着“不如归去”,试问该归去何方呢?

(3)在古诗词中杜鹃鸟的别称最常见的是“子规”

如:“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在空寂的山中,孤月高悬、四野茫茫,只有子规的啼叫声声入耳,愁绪该如何释解呢?又如毛文锡的《更漏子》:“春叶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春花烂漫的季节,作者心中却只有恨意,恰逢子规对月啼叫,一切就仿佛是上天刻意的捉弄一般。

另外,子规也常常和雨联系在一起,形成固定的意境,如:“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张惠言《水调歌头》)

8.鹧鸪:喻旅途艰险、离愁别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这种鸟生在南方,所以在古代诗人看来,它的叫声更让南来的北方人伤心。白居易的《山鹧鸪》诗说它“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张咏的《闻鹧鸪》诗说:“画中曾见曲中闻,不是伤情即断魂。北客南来心未稳,数声相应在前村。”鹧鸪鸟的叫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理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中的鹧鸪已经不是一般客观意义上的鸟了。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吉林省教师考试网

相关知识

2016吉林省特岗教师招考备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典故(意象)解析六
2020河北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诗歌鉴赏常考意象汇总
2020云南玉溪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生物知识点:植物的激素调节(二)
古代诗词中“花”意象的美学分析
2019陕西特岗教师生物学科“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一)
2020云南特岗教师招聘生物知识点:植物的激素调节(二)迪庆
2020云南临沧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生物知识点:植物的激素调节(一)
2018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希腊三哲—苏、柏、亚教育思想简介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古诗词中的‘荷花’意象赏析
“花”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教师安排学生课下搜集含有“花”意象的古诗词。下列不适合的是(  )。

网址: 2016吉林省特岗教师招考备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典故(意象)解析六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5881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古代诗词常见意象赏析(36个)
下一篇: 《雨中泊赵屯有感》